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文章] 热烈祝贺潘建伟荣膺中科院院士!

[复制链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1-12-1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011-12-11 10:17 编辑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1/12/11/004628385.shtml

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日前正式公布,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光荣当选,成为最年轻的“70”后院士。记者从中科大了解到,本次新增选的中科院院士中,另有6名是该校校友,目前中科大毕业生中已有5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领域开拓者

  1970年3月出生的潘建伟(相当的年轻,41岁),是浙江东阳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95年获中国科大理论物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博士学位。现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


  潘建伟教授主要从事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

  利用量子光学手段,他在量子调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他关于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纠缠操纵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

  国际影响力

  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他的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由于潘建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多光子纠缠操纵等量子信息实验领域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自2000年以来他先后被授予奥地利科学院Erich Schmid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欧盟玛丽·居里杰出研究奖、美国物理学会“Beller讲席”、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以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国内外荣誉奖项或称号。

  最年轻院士

  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51名新院士。同时,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产生了9名外籍院士。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更加关注提携一线中青年科技骨干。新当选的51名院士平均年龄52.6岁,为院士增选规范化以来最年轻的一次。这次新当选的51名院士平均年龄52.6岁,其中60岁(含)以下的43名,占84.3%,41岁的潘建伟是最年轻的一位。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总人数为727名。这次新当选的9名外籍院士中,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中国科学院现有外籍院士总人数为64名。

       顺便谈一下个人感想,潘建伟所从事的工作可以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1.国防急需的绝对加密的通讯方式,主要用于潜艇、卫星等战略武器的通讯,永远不会被敌人从外部探测。
2.量子计算机,如果量子计算机最终研制完成,那么人类的计算能力将得到大爆炸式的提升。
3.最重要的是可能形成量子纠缠通信器的原型,这是人类征服宇宙的最关键技术,一旦成功对于人类的意义将比使用火更大。


taiwayaya 发表于 2011-12-1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索理客 发表于 2011-12-1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刷新了多光子纠缠制备与操作数目的世界纪录。 11月2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信》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量子纠缠被爱因斯坦称为“幽灵般的超距离作用”,它是指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心心相印”,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就能立即使另一个粒子状态发生相应变化。光子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和操控一直是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目前,世界上普遍利用晶体中的非线性过程来产生多光子纠缠态,产生多光子纠缠态的难度会随着光子数目的增加而成倍增大。此前,国际学术界已报道的纪录是最多能制备出六光子纠缠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iwayaya 发表于 2011-12-1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ositron 发表于 2011-12-1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华数宽带
如果能加上一枚诺贝尔奖章,就完美了。

点评

中国得诺贝尔奖的牢里呆着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16 1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索理客 发表于 2011-12-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011-12-12 18:22 编辑

这项研究目前来看最大的应用价值就在于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
可以用于潜艇,今后我国海军的装备思路应该改变,
建造小型沉底或悬浮潜艇,在美军航母必经之处潜伏数日,
依靠量子纠缠通信器获得外部侦测手段的定位数据,发动突然袭击。
水下的高速鱼雷是最难防的武器,尤其是垂直发射的。
外部绝对探测不到通讯信号,在鱼雷发射前什么也发现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2-12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合肥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关键在于卫星能随时定位美帝航母才可以,不然可以把这一战术传授给朝鲜同志,我们国家负责卫星情报随时监控敌人航母,如果能够成功击沉敌人几艘航母特别是核动力航母必然增强军队士气提高海军潜艇部队实战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城心宿二 发表于 2011-12-1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联通
      祝贺!再看了下这个新的最年轻的院士,只要他不是那个烟草专家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城心宿二 发表于 2011-12-12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联通
      我说的没其他意思,不是针对潘建伟院士。我今早看了居然有烟草专家能当院士,是极大的讽刺,是为了促进烟草的销售还是他是中国烟草集团公司”赞助“的?

点评

历史是公正的. 一个研究量子物理的院士和一个研究什么烟草的院士,哪个对人类科技社会进步的贡献大,哪个重如泰山哪个轻如鸿毛,或者说谁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那是显而易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2-14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南城心宿二 发表于 2011-12-1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东莞市 联通
      再次热烈祝贺潘建伟荣膺中科院院士!他应该不抽烟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iwayaya 发表于 2011-12-1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省大连市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空中小屋 发表于 2011-12-1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淮南市 电信
楼主说的3点,目前看来潘建伟的研究只有第一点是实实在在的
目前量子保密通讯已经处于产业化边缘了
后面两点实在太过飘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空中小屋 发表于 2011-12-1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省淮南市 电信
不过说实话国内的院士能得到这个水平绝对是凤毛麟角,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11551 发表于 2011-12-1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省济源市 联通
positron 发表于 2011-12-12 13:56
如果能加上一枚诺贝尔奖章,就完美了。

中国得诺贝尔奖的牢里呆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