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京巡天 于 2013-10-10 08:13 编辑
黑水城概述 黑水城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 米,南北宽384 米,周围约1600 米,最高达10 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 米的覆钵式塔两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教拱北一座,巍然耸立地表。1226 年2 月,黑水城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血战,如今黑水城外满地都是碎骨,半埋在沙土里,也许就是当年屠城时留下的。远处眺望黑水城外围高大的城墙,虽然历经了岁月的风蚀,却依稀可见当年整个城池的辉煌。
地理位置 西夏古城黑水城位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西北部,在西夏和元代时最为鼎盛,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自然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
旅游景区 “额济纳”是国内至今惟一沿用古西夏地名的地区,其境内的黑城(也称黑水城)是西夏古都,在西夏历史上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也是迄今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这里有秦汉时期辉煌的居延文明,西夏时期灿烂的水城文化。曾出土2万多枚居延汉简和8000多件(册)黑水城西夏文献。在黑水城区域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发现了元代伊斯兰教徒的数百座墓葬,并出土了元代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木乃伊,这是继西夏文化被发现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这些珍贵的遗址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他们将黑城作为研究西夏文化和早期伊斯兰文化传播的重要始原地。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黑水城地区,在近一个世纪内引起学术界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宗教建筑 在黑水城众多的建筑中,宗教建筑是这座古城的一大特色。黑水城,曾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历史上曾建造过许多宗教寺院。有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的建筑。其中以佛教建筑最多,而且占地面积也最大。在西北角的城墙上,至今还耸立着5座宝瓶似的佛塔。最高的一座达13米。佛塔是用土坯垒成,虽经数百年的风沙侵袭,今天依然耸立云端,成为黑水城独具魅力的标志。
历史文化 黑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20世纪初,俄国军人科兹洛夫和英国人斯坦因才在黑水城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献,并运送出境。这一发现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敦煌遗书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考古文献发现。
政治经济 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水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来这里与当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当时,各族人民利用额济纳河的水利资源开渠造田,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先后屯田近万亩。 元朝时期的黑水城,不仅是一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繁荣城市,而且黑水城还是当时“北走岭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的交通要冲和元朝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