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原创经验] 双筒观测的舒适性问题

[复制链接]
vwuvwu 发表于 2013-11-13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珠江宽频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首先我一直以来没有近视,不戴眼镜。很久以前买了一个樱花的20*50,双目可以紧贴眼罩观测无黑影,非常舒服,虽然20倍的手持抖动无法避免,但是由于抵目增加了稳定性,还是可以接受的。我量过目镜的直径只有1.3cm。后来买了一个裕众红山750,虽说光学素质比那个要好,但是就不能抵目了,舒适性马上就下来了,目镜直径2cm,不知道是否与这个有关。

花次郎 发表于 2013-11-13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教育网/山东大学
同问。买徒步一个月,白天看景总是觉得有黑影,很不爽,求高手解答指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ingkey 发表于 2013-11-13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同感 应该有关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nt 发表于 2013-11-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联通
这个和出瞳距离有关,稍微好点的双筒,现在都是长出瞳设计,方便带眼镜的观看,其实也只是个习惯问题,眼睛略微离开目镜观察是有很多好处的,最直观的就是你眼睫毛上的油脂不容易刷到目镜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utianbb 发表于 2013-11-1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宜春 电信

但是握持稳定性就不行了,我的8*42如果不把眼罩升起来抵住眼眶就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nt 发表于 2013-11-13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联通
yutianbb 发表于 2013-11-13 11:16
但是握持稳定性就不行了,我的8*42如果不把眼罩升起来抵住眼眶就晃

不稳定,是因为你姿势不对,双臂加紧,贴在胸前,手臂和胸部作为支撑,是很稳定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utianbb 发表于 2013-11-1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宜春 电信
姿势没问题,也许要练练上肢力量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文bo 发表于 2013-11-13 12: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花次郎 发表于 2013-11-13 08:44
同问。买徒步一个月,白天看景总是觉得有黑影,很不爽,求高手解答指点。 ...

我刚买,发现看着有点晕。我的是8×42N…………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olaimi 发表于 2013-11-13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Reserved
不能贴目看,一般是出瞳距离太长,而眼罩高度跟不上,很多7X50的出瞳距离达到20MM以上,过长的出瞳距离没有合适高度眼罩的配合只能适合戴眼镜观测或者欧美人眼窝深才能贴目观测无黑影。
所以个人感觉使用最舒适的出瞳距离为15-18MM,并且需要合适眼罩的配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olaimi 发表于 2013-11-1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Reserved
一般目镜直径较大意味着出瞳距离也较大,出瞳距离太小也不好,一是不适合戴眼镜观测,二是容易弄脏目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zqsir 发表于 2013-11-1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联通
dolaimi 发表于 2013-11-13 13:21
不能贴目看,一般是出瞳距离太长,而眼罩高度跟不上,很多7X50的出瞳距离达到20MM以上,过长的出瞳距离没有 ...

非常正确,中国厂家不根据这个人的眼窝重新设计眼罩,造成很多望远镜不能抵目镜观测无黑影。我改造过朗峰新版8*42高配、Yuko6*30和猎手7*5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6 15:29 , Processed in 0.04753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