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提丢斯-波德法则”新解释

[复制链接]
yuanyugang 发表于 2016-10-2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吉林–四平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提丢斯-波德法则”
1766年,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J·D·提丢斯发现九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遵循某种规律。当时的柏林天文台台长J·E·波德将其归纳成一个经验公式即“提丢斯-波德法则”。 提丢斯和波德发现,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从里向外成倍地增加,波德归纳成一个经验公式,即数列的每一项乘以0.3再加上0.4就等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天文单位)。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    木星    土星
数列子项      0       1        2       4     8      16      32
太阳行星距离  0.387   0.723    1       1.524 ?     5.203   9.539
法则计算距离  0.4     0.7      1       1.6   2.8    5.2     10
1800年1月1日,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谷神星,距离为2.77,与计算距离2.8几乎完全吻合。在此之后,人们又在这个区域发现了数千颗小行星,证明这个预测是正确的。1781年英国伟大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19.267,与计算距离19.6相差不大。
提丢斯——波得法则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系行星的分布规律。但为什么是这种规律,提丢斯——波得法则无法给出答案。
我发现太阳系的圈层结构符合旋涡规律
行星的间距取决于所在的圈层。如果把水星、金星、地球和太阳都算做第〇层,则数列即可重新排列如下:
行星系     地球  火星  小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圈层序数     0     1     2      3      4      5     6     
0.3倍数      1     2     4      8     16    32     64   
亚圈层数     1     2     4      8     16    32     64  
邻星间距           0.6    1.2    2.4     4.8   9.6   19.2
自转周期     24    24.6          10.2    9.9   24     24
可见,行星与相邻内侧星球的间距取决于其所在的圈层,即0.3乘以2的圈层次方。用公式表示为:S=0.3×2N
S——行星与相邻内侧星球的间距(天文单位),
N——圈层序数。N=0~6
太阳系是一个标准的旋涡,所以具有旋涡的圈层结构。上式就是表述旋涡圈层结构的一个公式,表明行星的间距从里向外依次翻番,即成倍增加。太阳系不仅中心有原太阳(含地球、金星、水星),而且有旋臂。火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两大内旋臂上的物体,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是太阳系四大外旋臂上的物体。太阳系基本形成后,地球、金星、水星才依次诞生。正因为它们当年都属于中心天体,所以它们的间距才基本相同。对于这一点,提丢斯-波得法则是无法解释的。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2 12:06 , Processed in 0.040335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