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寻找消失的行星
第一节 未曾注意的间隙
1766年,德国一中学教师提丢斯提出,取一数列0,3,6,12,24,48,96,192,……然后将每个数加上4,再除以10,就可以近似地得到以天文单位表示的各个行星同太阳的平均距离。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发表了行星同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提丢斯-波得定则:
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对应于第n个行星,其同太阳的距离an=0.4+0.3*2n-2天文单位。不过,对水星而言,n不是取为1,而是-∞,详细情况见表1:(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谷神星是当时未知的行星 )
表1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谷神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观察值 0.39 0.72 1.00 1.52 2.7 5.2 9.54 19.2 30.1 39.4
计算值 0.4 0.7 1.0 1.6 2.8 5.2 10.0 19.6 38.8 77.6
n取值 - ∞ 2 3 4 5 6 7 8 9 10
图1:太阳系内行星图(内:水星~外:土星);下图:外行星图(外:冥王星~内:木星)
这一定则提出后, 有两项发现给了它有力的支持。第一,1781年F•W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它差不多恰好处在定则所预言的轨道上。第二,提丢斯在当时就预料,在火星与木星之间,距离太阳2.8天文单位处应该有一个天体。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果然在这个距离上发现了谷神星,此后天文学家在这个距离处又发现了许多小行星。
但是,该定则却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首先,对水星而言,n不取为1,而是-∞,其次是海王星与冥王星的计算值与观测值不符。
这里 -∞是一个极不和谐的取值,从-∞至2之间存在一个极大的跳越。一个连续的整数数列是不应该这样的,n应该还可取1,0,-1,-2,……直至-∞,这表明水星与金星之间还有一个极大的间隙。进一步可以计算出这间隙中可容纳的行星与太阳距离分别为0.55, 0.475, 0.4375, 0.41875,……0.4000天文单位。可是现在的太阳系中并不存在这些行星。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先进得多的观测设备,这一区域依然是一个空白。
是否这一区域曾经有过一些行星?
如果有过,远古人类是否见过这些行星?
如果见过,是否为后人留下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