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欧阳天晶老师的文章

[复制链接]
成都巽风 发表于 2002-9-2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文是由www.sy916.com上边转贴过来的!



       业余天文摄影的认识和方法简介--欧阳天晶  
发布时间:2002-9-19 7:16:25编辑:郭铁师阅读78次

[本文由北京天文学会赵玉春提供]

   本人没有多少天文摄影实践,也没拍出什么精彩作品,只不过对天文摄影有过一些思考。现将一点心得体会写下来,请专家、同好指教。

   一、天文摄影的作用、意义

   自摄影用于天文观测后,很长一段时间,它是天文学家进行天文观测的主要方法。许多重大天文发现(如发现冥王星),都要归功于天文摄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在专业天文工作者那里,天文摄影已经不再是主要的观测手段。但是,世界各地爱好天文摄影的天文爱好者,却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不少爱好者拍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

   同是天文摄影,爱好者进行的天文摄影与专业天文工作者曾作过的天文摄影有很大的不同。专业天文工作者进行天文摄影,其目的,是为了得到天体的真实影像,以便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他们重视的,是作品的科学性、科学价值。(为获得尽可能高的科学性,他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爱好者进行天文摄影,不一定要把科学研究放在首要位置。他可以仅仅只为了表现自己对宇宙、对大自然的热爱,或为了作科普宣传,或为了作纪念而进行天文摄影。(他们一般只由个人的财力支撑,不可能“不顾一切”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可以这样认为:专业天文工作者的“天文摄影”,是用摄影作为手段去研究天文,其重点在“天文”;爱好者的“天文摄影”,是天文题材的摄影,其重点在“摄影”。因此,爱好者在创作天文摄影作品时,可以有比专业天文工作者更大的选择余地:只要是自己爱好的,感兴趣的,认为有纪念意义的天文题材,都可以摄下来。这样的作品,自然有一些也有科学价值,但不一定非得有科学价值的天文题材才值得拍摄;并且,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可以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创意,在表现手法上,可以采用一些突出艺术性的摄影和暗房技法。而这些,在专业天文工作者的天文摄影作品中是绝不允许的。

   简而言之,专业天文工作者的天文摄影,惟一需要的是科学性。在他们那里,摄影,只是为了真实记录天体的数据、真实表达天体的形象。爱好者的天文摄影,则侧重于艺术性(当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科学性)。在他们那里,天体,是通过摄影这种手段来表现艺术性的材料。专业天文工作者的天文摄影,着重于“天文”,爱好者的天文摄影,着重于“摄影”。业余天文摄影与专业天文摄影比,有着更广阔的天地。

   二、爱好者的天文摄影作品的评价标准

   国内外经常举行业余天文摄影作品评比。这就必然牵扯到对业余天文摄影作品的评价标准问题。同一幅摄影作品,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明确了评价标准,进行摄影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对爱好者的天文摄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评价标准也就不难得出来了。

   我以为,针对我国的国情,对爱好者的天文摄影作品进行评价,可以大体从天文、摄影以及天空条件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1、天文方面:

   A、真实性:天文摄影不同于太空画、科幻画,它应立足于真实。天文摄影作品如果没有了真实性,就不应叫作天文摄影作品了。

   真实性又有两种含义:狭义的真实指科学的真实,广义的真实指艺术的真实。单独拍下的一张太阳或月亮,大体反映了太阳或月亮的某些方面的状况,这是科学的真实。如果将本来没有地景的太阳或月亮,与一张地景合成为另一张作品,那这张合成作品就失去了不少科学的真实,因为天体与地景本来并不在一块。但它是一张艺术真实的作品,因为任何地景,都有可能有太阳、月亮出现的时候。将太阳或月亮与人像合成,让太阳、月亮成为人掌中的玩物(这种合成现在并不是困难的事),那就是更大胆的艺术真实。不过,这种景象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这样的作品实际上已不能算是“天文摄影”作品,而只能算是“天文想象”、“天文科幻”作品了。

   B、科学价值:天文摄影本来是用于研究天文现象的手段,因此它必然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爱好者从事天文摄影的目的,虽然并不必把科学性放在首位,然而,在可能情况下,仍应使自已的作品具备尽可能高的科学价值。比如,成套的日食照,比单独一张日食照的科学价值大;单独一张拍于食甚的日食照,比不是拍于食甚的日食照科学价值大;有拍摄数据记录的,比没有记录的科学价值大。

   C、罕见程度:有一些天象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太阳、月亮,几乎每个晴朗的日子都可以拍摄它们,这就是常见天象。而有大黑子群出现时,出现月面瞬变现象时,或日、月食时拍摄它们,就困难一些(或困难得多),因为这种机会少多了。一张底片上拍摄一颗流星,虽然困难,也还是有一定的可能,一张底片上拍摄多颗流星,这样的机会就很不容易。1997年日全食与彗星同现,有人就想将它们拍到一张底片上来,因为这样的机会更罕见。罕见的天象,能拍摄到的机会少得多,因此拍摄成功的机会也就小得多,往往其科学价值也更大一些。

   2、摄影方面:

   A、艺术性:好的、有创意的天文摄影作品,同其它艺术性强的艺术品一样,让人一看就觉得它很美,就被它吸引住,就愿意多看它几眼。这样艺术性高的作品,自然我们应该给它更高的评价。当然,天文摄影与日常的摄影作品的拍摄对象不同,艺术性不太容易表现,不过,拍摄时适当考虑一下取景、构图、色彩、曝光量,特别是有地景时,地景与天体的搭配,对增强作品的艺术性仍然是大有好处的。有地景的天文摄影作品,处理好了地景,对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B、技法技巧:一张好的天文摄影作品,不但应聚焦良好、曝光正确、构图匀称、立意新奇,还可以用到许多摄影技法技巧,如局部遮挡、多次曝光、底片合成、有意散焦等。技法技巧用到好处,对增强作品艺术性,无疑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对突出作品的科学性,往往也能起到出乎预料的作用。

   C、所用器材:摄影器材的优劣,对摄影作品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镜头成像不佳,怎么也不可能拍出聚焦良好的作品;支架跟踪精度不够,同样难于拍出精彩的深空天体。爱好者应该尽可能使用质量精良的器材。

   然而,鉴于我国的国情,能配备精良摄影器材的天文爱好者目前只是极少数,连最起码的摄影器材都难于配备的爱好者大有人在。目前的情况是:大量的爱好者,长时期内,都只能拥有国产的、低档的摄影器材。对业余天文摄影作品进行评价,如果不考虑这种现状,那必将严重打击广大没有精良摄影器材的天文摄影爱好者的积极性。因此,如果两件作品使用的器材相差一、两个档次,而作品质量却相差甚微,那么,用次器材所拍摄的作品,不一定不如另一件作品。也就是说:用次器材所拍摄的作品,如接近了该器材可能拍摄出的作品的极限,那么,这样的作品,尽管某些方面不如用精良器材拍摄的作品,仍然应该认为是一件好的作品。

   毫无疑问,爱好者在可能情况下,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器材,提高自己器材的档次,以便能使用更佳的器材,拍出质量更好的作品。然而,对器材档次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任何时候,爱好者手上顶尖极品的器材,与专业天文工作者比,也永远是落后的。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爱好者的实际,我以为,应鼓励爱好者尽可能充分利用手头现有的设备器材,尽可能将它们的功效发挥到极至,用它们拍出尽可能高质量的作品,而把对高档次的设备、器材的追求,放到第二位上去。(对望远镜的态度,何尝又不是这样?)

   3、天空条件、空间条件:

   与摄影器材日新月异地进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拍摄好的天文作品必不可少的天空条件却在每下愈况。这就是现代社会给我们天文爱好者带来的尴尬。相同的器材、拍摄技法、对象,所拍摄出的作品的质量,可以有天壤之别,如果拍摄时天空条件差别悬殊的话。因此,只要条件许可的话,对好的天空条件的追求,应该同对精良的拍摄器材的追求,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不少天文现象,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日全食只能在全食带观测,大、小麦云只能在南半球观测。如要拍摄这些天象,必定要花费不少精力、财力、体力、时间。

   因此,对好的天空条件的追求、对地域的追求,同对器材的追求一样,也是没有止境的。爱好者自然应尽可能去作这样的追求,但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条件,把这样的追求控制在可行的范围内。与器材不同的是,天空条件、独特地域,对不同爱好者的机会并不是均等的。对有的爱好者需花大代价才能得到的机会,对有的爱好者却可能天天都能遇到。没有机会的爱好者,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旅游、探亲、访友、出差的机会,以弥补为追求天文拍摄机会而花大代价专程出征的诸多弊端。我想,能花尽可能少的代价,得到好的拍摄机会,拍出好的作品,这样得到的作品,其价值是否也更高一些呢?

   既是艺术真实的,与同类作品比,又有更大的科学价值,还有一定的罕见性,这样的天文摄影作品,就具备了成为一张好作品的基本条件。
 
   既有较高的艺术性,熟练、恰当使用了各种拍摄技法技巧,又使拍摄作品时所付出的代价尽可能的小,这样的天文摄影作品,便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努力的好作品。


   三、天文摄影的器材、对象

   天文摄影以天体、天象为主要拍摄对象。天体、天象的亮度、视面积相差悬殊,所以,不同拍摄对象,需要不同的器材(拍摄方法也有不少区别)。也可以这样说:进行天文摄影时,要根据手头的器材情况来决定拍摄对象。

   1、天文摄影的器材:

   A、相机:除了现在很流行的全自动的傻瓜相机外,所有机械快门的老式相机(120的、135的),都可以用于天文摄影。不过,最合用的还是135单反相机。

   用于天文摄影的相机,最重要一点是应该有“B”门。这是一个“分水岭”:凡没有“B”门的相机,不能用于天文摄影。最合用的是单反相机,因为这种相机可以调换镜头以适应不同的拍摄对象。

   单反相机中,目前一般只见得到135型的。120型的单反相机应该更合用一些,因为它的底片尺寸更大,一卷胶卷张数少,可以很快拍完,及时看到拍摄结果。但国外产的120单反相机一般都是高档的,价钱太贵,国产120单反相机已被淘汰,且有不少弊病,因此,还是只能以135型的单反相机为主。

   至于镜头,相机自带的广角,标准镜头已足够,如要拍摄一些天体的细部,需要中长焦镜头,此时将相机与望过远镜接起来使用是最佳办法,因此,相机本身可以不必配昂贵的中长焦镜头。天文望远镜与相机组合,是能变化出诸多花样的,是大有学问的。

   B、胶卷:黑白、彩色的都可以。如有暗房设备,用黑白的更合适。用彩色胶卷拍摄,一般自己无法冲扩,需送冲扩店冲扩。虽然少了许多拍摄的后期加工,补救机会,也还省事。不过,冲扩店一般都会把天文摄影的底片当作废片处理,需事先向店主声明交待清楚,以免辛辛苦苦拍摄的作品被冲扩店糟塌了。

   胶卷有不同感光度的区别,最常见的是100ISO(100度),目前200、400ISO的也比较好买,高灵敏度的富士、柯达彩卷,可以有800、1600、3200ISO 甚至更高的。ISO的大小,与感光灵敏度成正比,如:200的感光灵敏度是100的2倍,(达到相同的感光效果,200所需曝光时间只有100的1/2),3200的感光灵敏度是100的32倍(达到相同的感光效果,3200所需曝光时间只是100的1/32)。

   不同品牌的胶卷,对颜色的反应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有的对红色较敏感,拍出的作品色调偏暖,有的则相反,拍出的作品偏冷,这需要各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C、附件:

  (1)支架:这是必不可少的附件。要求稳固、调整方便。一般相机用的支架过于单薄,最好用摄相机用的支架,或用望远镜的支架。
  (2)快门线: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附件。自锁的一种,使用中会更方便一些。要求它工作可靠,否则会给拍摄添乱。
  (3)减光片:拍摄太阳时必不可少。
  (4)滤光片:可达到特殊拍摄效果。主要用于拍摄深空天体(星云、星系)或大行星的表面细节。
另一些物件,虽不是摄影器材,却仍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计时钟表、夜间照明用的手电筒(要求只发弱光,可以用红布包裹起来),作记录用的记录本、笔。每次拍摄,作好详尽的记录,对保证作品的科学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拍摄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2、天文摄影的对象:

   A、广角、标头,固定拍摄,可摄的对象:

  (1)星座、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2)银河、黄道光、极光;
  (3)日、月食(“葫芦串”,或“流迹”);
  (4)流星;
  (5)大尺度的彗星;
  (6)人造天体(铱星等);
  (7)不明飞行物。

   拍摄这些对象,曝光时间有长有短,所采用的手法多种多样,一般都配以地景,虽然所用器材是最少的,使用的方法是最基本的,但同样可以拍出精彩的作品。

   B、望远镜与相机机身连接,固定拍摄,可摄的对象:

  (1)月相、月食(单张);
  (2)太阳黑子、日食(需减光)。
   由于焦距长,被摄天体移动速度快,因此这一种方法无法拍摄暗弱的天体。由于焦距长,可拍摄的天空范围狭窄,所以它的拍摄对象受到限制。

   C、跟踪拍摄:

   因为可以跟踪,所以不论使用的镜头焦距长短如何,被摄对象明暗如何,都可以拍摄,是适应性最强的拍摄方法。然而,跟踪精度高的赤道式支架价钱昂贵,调整、使用麻烦,所以,尽管有好的设备,也不一定轻易就能拍出好作品。


   四、业余天文摄影共同的注意事项:

   1、环境方面:
   好的天空环境(没有光污染、空气污染,最暗星等越暗越好),好的大气宁静度。

   2、器材方面:
   熟悉手头所有器材,能摸黑熟练操作。根据欲拍对象合理搭配、使用手头的器材,正确选择胶卷,仔细调校转仪钟。

   3、操作方面:精细调焦,拍摄成败的关键。
   正确的曝光量(附:曝光计算表)
   准确对极轴,精细导星。
   合理构图,合理选配地景。作好详尽的拍摄记录,保护好底片。
山人 发表于 2002-9-2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徐水区 联通

很好的文章

客观,冷静,中肯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4 02:05 , Processed in 0.080116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