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06年天文领域大盘点(转载自星空)

[复制链接]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最有成效的PK


——让天文爱好者终于有了一次选择的机会

事件回放:
     2006年11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招待会宣布,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由该台主办的科普杂志《中国国家天文》已正式创刊,该刊将秉持天文与人文相结合的理念,全方位展示天文学及其相关科学的最新发展与成就,努力办成一本富有时代精神、高品味、综合性、多角度、大视野、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同时又具有一定艺术欣赏性和珍藏、实用价值的天文人文科普杂志。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等多位知名科学家、天文学家、科普专家受聘出任《中国国家天文》科学顾问。欧阳自远表示,希望这本杂志能在提高中国全民科学素质进程中发挥作用。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刘晓群介绍说,《中国国家天文》还将建立“国家天文俱乐部”,通过组织科普旅游探秘、观测特殊天象、访问天文台站、参观航天发射场、与天文学家面对面交流等系列活动,与广大读者紧密联系。

《星空》社论:
     2006年10月28日,传说了几百年的《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终于创刊了,成为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二本天文科普杂志。
     据某媒体专家透露,该杂志太像《中国国家地理》,有模仿嫌疑;而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透露,该杂志从没模仿过《中国国家地理》,因为该杂志社甚至找不到一本《中国国家地理》,倒是《National Geographic》有一堆。可见这本杂志版式、图片一开始就借鉴了国际经典媒体的成功经验。
     中国的天文类杂志,此前只有一本停留在黑白电视年代的《天文爱好者》。那么,《中国国家天文》的创刊对《天爱》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据相关人士透露,《中国国家天文》筹备了一年半,在那一年半里,传说中的《中国国家天文》确实对《天爱》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天爱》为此做了数次调整。先是拼钱改成彩色印刷,继而招聘了50多年都没有的美术编辑,再是要改齐缝订为胶订,欲行现代杂志之路……《天爱》一直在努力,希望在《中国国家天文》诞生前改头换面。然而,不幸的是《天爱》的慢动作被《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快步逾越……“悲剧”已然铸成。
     但《中国国家天文》杂志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创刊号文章除了中国极少数院士能看懂,其他人至今读不懂,甚至在纷繁的专业术语前,呼吸都困难。据统计,在号称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科学”的《中国国家天文》中,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比喻句。
     《中国国家天文》有前途,但任重道远……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神出鬼没的“力量”


事件回放:
     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对超新星的最新观测结果,美国天文学家亚当•里斯第一次取得了支持“暗能量”说的“重要数据”,不仅证明了宇宙中确实存在着“暗能量”,也证明了正是这种神秘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超新星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表现为恒星中的绝大部分物质爆炸后,产生的能放射极大能量、极为明亮但存在时间极短的天体。1998年科学家们在观测超新星时就已经注意到,“年龄”越大的超新星“离开”地球的速度越慢,而“年龄”越小的超新星“离开”地球的速度却比预测的要快,这只有一种解释,即某种神秘力量超越了宇宙物质引力,一直在推动着宇宙加速膨胀。科学家称这种神秘能量为“暗能量”,佐证这一力量存在的关键是取得可靠、非连续的超新星观测数据,而亚当•里斯的数据意义正在于此。他利用哈勃望远镜观测了23颗不同“年龄”的超新星,从而揭示了宇宙膨胀的秘密,证明了“暗能量”的存在。科学家们希望美国宇航局升级哈勃太空望远镜后,能彻底解答“暗能量”问题,美国宇航局以及美国能源部还计划2011年发射一个轨道天文站,专门寻找解开“暗能量”之谜的“钥匙”。

《星空》社论:
     在发现了宇宙膨胀这个事实后,爱因斯坦就急急忙忙把他方程式中的“宇宙常数”去掉了,并认为“宇宙常数”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然而造化弄人,几十年后因为“暗能量”的发现“宇宙常数”又像鬼魂般复活了。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各种观测和计算证实,“暗能量”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宇宙中占主导地位,它的总量约达到宇宙总量的73%。我们一直以为满天繁星就已经够多了,宇宙中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它们呢?而现在,我们才发现这满天繁星却是“弱势群体”,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知之甚少或干脆一无所知的“暗能量”,这怎能不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呢!况且,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再过200多亿年,宇宙将迎来动荡的末日,恐怖的“暗能量”终将把所有的星系、恒星、行星一一撕裂,宇宙将只剩下永无尽头的寒冷、黑暗……“宇宙常数”今日以“暗能量”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所产生的汹涌澎湃的排斥力已令整个宇宙为之变色!“暗能量”是怎么来的?它将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已成为21世纪宇宙学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长途的电话


事件回放:
     把生意做到外星人身上的还不止肯德基一家,同样是一个美国的公司,就推出了一项拨打“星际电话”的服务,有兴趣的人只要拨打1-900-226-0300这个号码,就能向外星人进行呼叫。
     据悉,拨打“星际电话”每分钟的收费标准为3.99美元。该公司将拨打电话者的声音以一个直径3.5米宽的抛物线碟形天线传播到遥远的外太空中,而电话的发射天线正对着银河系恒星最密集的地区,这样银河系内约有4000亿颗星都会接收到该系统传出的声音信号。
     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千名天文爱好者通过拨打“星际电话”向外太空进行过呼叫,但没有一个“星际电话”拨打者如愿收到过“外星人”的回应。对于这样的结果,路斯格斯大学研究人员克里斯多弗•罗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解释:“星际电话”的信号能力太弱了,它的声音信号只能保证在2光年距离内接收清楚,可是距地球最近的太阳系外恒星在超过4光年的区域。所以,“星际电话”能够联系上外星文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星空》社论:
      无论结果如何,反正这公司是出尽了风头。看来,在这样一个充满创意的年代,任何能够吸引眼球的手段都是值得尝试的!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较劲的比赛


     这是最诱人的舞台,大国悉数登场,使出浑身解数,要在这场探月竞争中一决高低……

事件回放:
     美国—“重返月球”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2月4日宣布,将于2020年前后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太空基地。据悉,美国最初将派遣四名宇航员前往月球南极进行为期一周的科考工作,随后逐渐延长后续批次宇航员的工作时间,最终将在月球上设立正常电力和能源供应系统,以便将这个新建设的月球基地改造成为永久性科考场所。
     为了配合“重返月球”计划,NASA还打算在月球另一面架设一台史上性能最强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通过这个月球望远镜,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可以排除大气和人为的干扰,将有机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观察宇宙。

     俄罗斯—2025年前后建立首个月球基地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领导人近日宣布,在2025年之前,首个属于俄罗斯的自动化勘测基地将有望出现在月球表面。为了实施这项宏大的计划,俄罗斯新一代宇宙飞船“三桅帆船”和载人轨道平台的研制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三桅帆船”型宇宙飞船最多可搭载6名宇航员和700公斤重的货物,与其前辈不同的是,其返回舱还可重复使用。该飞船高约为10米,发射重量超过14.5吨。
     按照计划,第一艘“三桅帆船”型宇宙飞船将在2012年发射升空。而新型的载人轨道平台将兼具载人航天系统和自动空间探测器的优点:它不但能继续和进一步扩展国际空间站所承担的各项研究工作,而且还可以用来加工和试验更为先进的星际探测系统,开发新一代的空间运输和技术保障系统,尤其是可重复使用的星际货运飞船。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称,他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向月球发射多种探测装置。

     中国--嫦娥工程
     我国的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绕”就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以获取月球的三维立体图像等;“落”就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勘察,就地对月球进行探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等;“回”就是不仅向月球发射软着陆器,而且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计划在2007年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实现绕月飞行的目标,争取分别在2010年前和2020年前实现“落”和“回”的目标。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包括四大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和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在中国探月的三步中,有多项都是目前国外没有做的。比如,我国准备把全月球的土测出来有多厚,计算出来有多少氦3以及其他的东西,向人类提出来最可信的关于氦3的报告,中国还将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准备放一个光学望远镜等在月球上,建一个月基天文台。
     中国将在探月工程前三步完成之后,在2017年前后,择机载人登月,并与有关国家共建月球基地。

     印度—挤进航天大国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经草拟出一个雄心勃勃的载人航天计划。这项计划将分两步实施,首先是在2014年将一名印度宇航员送入太空,实现载人航天。再过大约6年时间,也就是在2020年左右,将印度宇航员送上月球,实现登月梦想。
     按现有计划,印度将于2007年开始尝试发射和回收无人航天器,2008年尝试向月球轨道发射无人航天器。初步估算,印度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需要资金22亿美元。

     日本—不能掉队
     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不久前也宣布,到2030年将建成一个有人活动的月球基地计划。
     JAXA希望他们预计于明年发射的“月亮女神号”太空船将能为月球移民计划打下一些基础。这艘重6360磅的太空船将携带13种工具,以研究月球的表面、内部组成成分以及月球上的重力和磁场。
     如果所有的任务都进展顺利,第一位宇航员将能在2010年对月球进行勘测。

《星空》评论:
     沉寂了几十年的月球又重新热闹起来,这是继冷战时期探月活动后世界上的第二轮探月高潮。
     早在1984年,联合国就通过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月球的探测、开发与利用是没有政治边界的,谁先到达,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利用。
     是否正是这样的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各家对月球的兴趣,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第二轮的探月却呈现出强强联合的趋势。比如美国就积极推出了全球探险战略,邀请各个有能力的大国来参与。而俄罗斯也有意与印度、我国进行了广泛的太空联合探索计划,特别是印度,都不顾曾经立下要独立自主开发月球的豪言壮语,反而热烈欢迎航天大国的关心和帮助了。
     独领风骚的NASA,其实没把月球看作最终目的,而是把它当作进一步太空探索的跳板,为未来进军火星或者其他目标建立空间基地。况且,霍金都说了,人类为了不使自己毁灭,只能移民外太空。看来,空间探索的步伐将势不可当。只是我们也还要泼点冷水,月球探测也是要冒很大风险,特别是载人登月,月尘、宇宙辐射甚至是流星雨的爆发都可能造成很大的麻烦。为了人类的未来,想必这些也都不能叫做困难吧。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没意义的争论


事件回放:
     2006年11月20日,北京市二中院对“刘子华遗孀起诉科学打假人方舟子涉嫌侵害名誉权”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方舟子使用带有丑化性词汇形容“八卦宇宙论”创始人刘子华,贬损了这位去世14年的留法博士人格,构成名誉侵权,判决方舟子和刊登言论的北京科技报社各赔偿刘子华家属2万元。
     事情的起源是,2005年8月10日,方舟子在《北京科技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欺世盗名的八卦宇宙论》的文章,引发了争端,方舟子本人也遭到“八卦宇宙论”创始人家属索赔控告。不过方舟子对审判结果表示异议,他认为自己对刘子华“八卦宇宙论”的批评,并非一般的学术争论,而是根据“科普法”的要求,有根有据地揭露伪科学。

《星空》评论:
     且不说这官司谁是谁非,谁更有理,重要的是,这场官司已经卷入了另一场舌战:是否将“伪科学”从科普法中删去?辩论双方各执一词,支持删除“伪科学”的阵营认为“伪科学”已经出现了滥用的局面,似乎成了某些打假斗士获得名誉、地位的武器,所以不能要了;而反对的人则认为,伪科学也有大行其道的趋势,有多少骗子打着“高科技成果”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啊,所以必须留着!
     我们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不能根据某些人做了某些极端的事情,我们就也跟着做极端的决定。不过这样的争论倒是我们乐见的,因为有争论总是好事,说明有很多人在关心科普、关心社会,这总比在悄无声息中灭亡强很多。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牛气的大学生


事件回放:
     自从神六成功飞天之后,整个2006年,国人似乎都在期待明年四月份的“嫦娥”工程。其实,有件事情也许能让那些关心国家航天事业的人们欢欣鼓舞,那就是“北航一号”的成功发射!
     “北航一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个本科生花费1年独立研制完成,是中国首枚由大学生独立设计制作的探空火箭。火箭全长2.53米,箭体最大直径0.18米,发射质量95公斤,发射高度10000米(发射仰角80°),有效载荷质量10公斤。火箭由结构系统、动力系统、点火控制系统、分离回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地面发射系统6部分组成,采用一级底边延伸伞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回收。
     11月1日清晨,在广袤沙地的环抱之中,在晨光清辉的沐浴之下,一支绿色火箭发射架矗立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它带着一枚白色火箭直指长空,蓄势待发。
     “3,2,1,点火!”伴随着威严的指令,北航学生薛松柏沉着地扭动点火钥匙。“嘭——”的一声,火箭尾部瞬时喷出一股耀眼的火焰,箭体呼啸而出,留下一道白烟直刺入万米高空……
     上午11时和午间12时,另外两枚“北航1号”也发射成功,随后,回收队伍在13公里以外的戈壁滩上找回了火箭残片……

《星空》社论:
     相信这样的场景,一定让所有参与的学生们永生难忘。整个研发和设计过程,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成功后的荣誉,其中的艰辛、挫折、汗水、泪水,只有他们自己体会。
     关于未来,学生们雄心壮志,明年还会有“北航2号”的问世。此外,他们还计划设计研制巡航导弹,把自己做的人造卫星送上蓝天。看来,素质教育的成果已经开始显现,祝他们成功!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严重的安全隐患


事件回放:
     今年9月18日,刚刚和“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告别的国际空间站,经历了一次火灾险情。那天上午,国际空间站第13远征小组的宇航员突然发觉站内有一股刺鼻的异味,宇航员立即激活警报系统、启动应急程序并穿上防护装置。
     经过排查,他们很快便确定刺鼻异味是来自空间站上一个名为“电子”的制氧系统外泄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钾俗称苛性钾,是一种腐蚀性物质,能引发火灾,一旦吸入将对人体产生损害。万幸的是,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非常沉着冷静地修复了这个制氧系统,才将此次事故化险为夷。
     其实国际空间站上有3个俄罗斯制造的制氧系统,“电子”制氧系统是其中之一,它能从水中分解出氧气。但这个制氧系统工作不稳定,近年来数次出现问题。而在“电子”制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空间站依靠另外两个系统供氧:通过燃烧固体燃料生成氧气或启用舱内的氧气罐。这3个系统为空间站用氧提供多重保障,因此“电子”制氧系统的故障一直未对宇航员构成威胁。

《星空》评论:
     不过,多次事故已经让地面的工程师们心惊胆颤。为了以防万一,11月27日,在美国航空航天局休斯敦任务控制中心和俄罗斯太空控制中心的共同指导下,国际空间站第14远征小组的宇航员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防火演练,这次防火演练也是国际空间站一系列太空应急演练的组成部分。看来,防患于未然的安全信条,在太空探索方面尤为重要!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jxie 发表于 2006-12-20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星空》是什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招摇的海报


事件回放:

     现在的快餐行业竞争是如此激烈,以至于汉堡老大肯德基,居然打起了外星人的主意。他们在美国内华达州一个素以UFO出没而出名的沙漠区域,竖起了一个巨大的肯德基标志,企图以此吸引外星人的目光。

     据悉,这一印有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上校的LOGO总面积约8129平方米,共由6万5千块三十厘米见方的瓷砖拼贴而成。为了绘制这一超级LOGO,美国一家广告公司的制作人员奋战了24天,才大功告成。接下来,安装工人在沙漠中耗时6天才将总共6万5千块瓷砖全部拼贴完毕。有趣的是,在此之前,所有瓷砖都用包装纸牢牢包裹。直到最后,当最后一层神秘面纱被揭去之后,山德士上校的脸方才露出“庐山真面目”。

《星空》社论:

     这样的宣传,果然是冲出地球,走向宇宙,其攻势之大、之猛、之招摇,也不是一般小公司能够奢望的。不过想来这也是一个变相吸引地球人的眼睛的噱头而已,且不说关于外星人的科学解释能够让人多么理智,即使真的有外星人光顾,恐怕迎接他们的也是美国特工,而不是笑容可掬的肯德基大叔吧?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背的冥王星和“新地平线”号


事件回放:
     2006年1月19日,在两度推迟之后,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于当日下午成功发射升空,预计将最早于2015年年中到达冥王星。
     “新地平线”探测器重454千克,携带7种科研仪器。由于冥王星离太阳太远,“新地平线”无法使用太阳能,不得不依靠所携钚丸放射性衰变提供动力。它将以每小时7.5万公里的速度飞跨太阳系。其使命还包括研究冥王星的主要卫星冥卫一。
     尽管“新地平线”的飞行速度很快,而它所携动力燃料又不足以供其减速和进入环冥王星轨道之用,因此它将在与冥王星及其卫星“亲密”接触后,继续前行进入冥王星外的柯伊伯带并一去不复返。按照冥王星探测项目计划,“新地平线”还将在柯伊伯带进行5年的研究。

《星空》社论:
     今年年初,“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历经了推迟发射的窘境,在环保人士的抗议声中,承载着美国宇航局的厚望升空了。它将在太阳系中进行为期九年的长途旅行,拜访太阳系最远的一颗行星——冥王星。
     但是,这仅仅是年初时它的任务。还很伟大不是吗?
     好景不长的是,在今年召开的国际天文学会上,冥王星被开除出了行星行列,连带着“新地平线”号的身价都跟着大跌。NASA花了大笔的银子自然也不甘心,不少科学家联名抗议此事,可是收效深微。
     不过,抛开天文学定义问题,社会大众早已习惯了“九大行星”的提法,科幻小说家们甚至都把边陲要塞基地“建”到了冥王星上,可就凭几个天文学家躲在一间小黑屋里投票,就把人家“开除”了,不知道能不能让所有大众都满意呢?反正我是替冥王星叫屈的!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昂贵的勇敢者游戏


事件回放:
     女太空游客、伊朗裔美国企业家安萨里,于2006年9月18日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乘“联盟TMA-9”飞船进入太空,并于2天后进入国际空间站,成为了全球第四位造访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
     然后,飞船于莫斯科时间29日1时53分(北京时间5时53分)脱离国际空间站,开始返航,最后飞船于5时11分(北京时间9时11分)在哈萨克斯坦北部成功着陆,平安返回地球。
     与她同乘这艘飞船回家的是在空间站工作了约半年的、第13长期考察组的两名成员——俄罗斯宇航员维诺格拉多夫和美国宇航员威廉姆斯。
   
《星空》社论:
     当这位被誉为世界首位女太空游客阿努谢赫•安萨里在全世界人的瞩目下,开始太空奇妙之旅时,地上有一个人说不定正在痛哭流涕。没错,这个人就是日本的富翁榎本大辅。这位高达迷的夏亚造型宇航服都准备了,却因为身体里的一块小小石头,而痛失了这次机会,下一次还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了。
     数千万美金、进行训练的数月的时间、以及种种身体上的不适,换得仅是在太空中的10个夜晚,这就是太空游。很难用物质去衡量这值与不值,毕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个中滋味。
     所以说,与其称它是有钱人的游戏,不如说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只有那些有着旺盛好奇心,勇于接受各种挑战的人,才能玩得起!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劳苦功高的望远镜


事件回放:
     为了集中财力和精力建造能够登陆月球和火星的宇宙飞船,早在2004年初美国宇航局(NASA)就决定停止一切维修保养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航天飞机任务,但由于三年前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事故使得哈勃望远镜升级计划一直搁浅至今,犹豫再三后,美国宇航局终于在今年10月31日做出决定,耗资9亿美金对“哈勃”进行维修升级,维修后它将“延寿”至2013年。
     因为地球大气层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人们观测太空受到极大限制,而太空望远镜的出现,使得天文学家成功地实现了对宇宙天体电磁波段的观测,并获得突破性进展,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太空轨道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就是其中的代表。
     造价近30亿美元的“哈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它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它上面的广角行星照相机可拍摄上百个恒星的照片,其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1.6万公里以外的一只萤火虫都难逃它的“法眼”。“哈勃”创造了一个个太空观测奇迹,包括发现黑洞存在的证据、探测到恒星和星系的早期形成过程、观测到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的最遥远的古老星系。尽管如此,哈勃太空望远镜已到“晚年”。它在太空的十几年中经历了四次大修,尽管每次大修后“哈勃”都面貌一新,但仍掩盖不住它的“老态”,人们不禁为它的命运担忧起来——哈勃老矣,尚能观否?

《星空》社论: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太空服役的16年间,拍摄到不少重要太空图像,不仅为天文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点燃了许多热血青年的太空梦。为了让它更好地执行任务,美国宇航局不惜耗资9亿美金为其维修升级,提高其视力。
     16年来,“哈勃”就像人类的眼睛,在太空守望,为我们揭示了不少宇宙奥秘,尽管人们仍对它恋恋不舍,但“NASA骄子”“哈勃”依然无法逃脱“寿终正寝”的宿命,这主要是由于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耐久性与精密度限制约为两年半,因此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每隔近三年的时间就必须对它进行一次维护,美国宇航局已经在它身上花费了近70亿美元,如此频繁的维护将永无止境,这确实令人有些不堪重负。“哈勃”已经老了,为“哈勃”寻找接班人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兴师动众的转基因食品


事件回放:
     2006年9月9日下午3时整,随着我国第一颗专门为农业提供服务的育种卫星——“实践8号”的成功发射,由重庆市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送参加航天育种的榨菜种子正式开始了它们的太空之旅。据悉,经过近半个月的太空遨游,这批特殊的榨菜种子下地后经北京公证处公证,已回到山城重庆,并在涪陵播种下地并发芽生长。预计在3—5年的时间内,品种优良、味道更好的太空榨菜将端上市民的餐桌。
     太空食品产生的关键在于“太空育种”,就是用卫星搭载种子上天,利用太空中特殊的宇宙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条件,使种子在不同于地球上的大气条件和重力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然后返回地面进行培育种植。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17个品种的太空食品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可以大规模培育并上市销售,这些太空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大豆、棉花、莲子、青椒、番茄、灵芝、西瓜等。经研究确认,太空食品大都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在价格上也稍高于普通食品。
     与目前市场上问题多多的转基因食品相比,太空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太空育种”是让作物种子自身发生变异产生新品种,而非像转基因食品那样用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来培育新品种。尽管太空有着无污染的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这完全取决于它在地面的培育方式,还得看是否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

《星空》社论:
     如果你还在研究我们传统的八大菜系,那么你可就大大落伍了,太空食品虽然价格较高,但因其营养丰富、安全卫生,早就悄悄爬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试图把蔬菜种植园转移到其他星球上,真应了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虽然人类何时能移居太空还是个未知数,可是我们的科学家们却早已开始考虑人类的太空饮食问题了。
     众所周知,所有地球上的环境条件在太空中根本不存在或者完全不同,所以寻找在太空中种植蔬菜的方法要比将人类送上太空更具挑战。例如月亮,它上面没有气压,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那里没有碳,而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再看火星,它的大气里面大约95%都是二氧化碳,气压只有地球的一百分之一,也没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足够阳光。尽管如此,德克萨斯农业试验站的研究人员们依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离开地球去太空种植蔬菜。为了方便研究,他们设计了一个模拟月球和火星环境的特殊培养室,室内绿油油的莴苣长得特别繁茂,同时,他们还惊喜地发现在低气压下植物生长的更好,而且乙烯对植物的生长也很有效。有了这么执着的科研人员,我相信人类的太空饮食问题已经不再是难题了!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最具商业价值的太空垃圾


事件回放:
     格林威治时间11月23日0时57分,俄罗斯宇航员米哈伊尔•秋林在国际空间站外单手一击,将一个仅重3克的高尔夫球击入了浩瀚的太空。据称,这枚高尔夫球将朝着与国际空间站相反的顺时针方向飞行,小家伙将穿越太空最终进入地球大气层,在与大气的剧烈摩擦中燃尽。这件在高尔夫球界值得纪念的历史性的一杆,却惹来了众多质疑,有科学家认为,商业味道极浓的太空高尔夫计划“偏离了太空探索研究方向”,反而可能增添新的“太空垃圾”。
     所谓太空垃圾,是指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中的各种物体和碎片,它们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据统计,目前约有3000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飞奔,而其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如此下去,科学家们预测,到2300年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不仅如此,太空垃圾也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它们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站的潜在杀手,使宇航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为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运行的,一颗迎面而来的直径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就足以戳穿密封的宇航服,一旦卫星、航天飞机和其他航天器撞上了它们,后果将不堪设想。1986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爆炸,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在人类太空史上,类似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太空垃圾还污染了宇宙空间,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脱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因此尽快清除这些太空垃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科研课题!

《星空》社论:
     提起太空垃圾,人们很快就会联想到一个词——“定时炸弹”,当然,像太空高尔夫球这样坠落下来的太空垃圾还不至于使人们天天提心吊胆,因为它们的体积经大气层摩擦、燃烧已变得很小,最令人担心的还是那些滞留在太空轨道上的碎片和散落物。为了控制和减少太空垃圾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对太空进行大扫除已无可厚非,而就在此时,澳大利亚科学家艾丽斯•戈曼却警告说,如果对太空垃圾进行大清除的话,人类就会失去不可替代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人造制品,而保护此类太空物品可以为一个国家在太空的存在提供证据或者帮助重建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
     这一提议无疑增加了清除太空垃圾的难度,那么,究竟是为未来太空探索扫清障碍重要还是保留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遗物重要呢?回想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难道为了保留人类历史,我们就要把那些被污染的河流封存起来吗?当然不是,我们的目的是要建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教训,而不仅仅是个形式。
     人类只有一个空间,我们在探索太空的同时留下了太多隐患,鉴于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重视太空环保,合理清除太空垃圾,那时人类将重新获得一个美丽而洁净的太空,宇宙遨游将美丽而浪漫。

关注指数:★★★★☆
荒诞指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eilong 发表于 2006-12-20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quote:9bd49b6d8c="rjxie"]《星空》是什么?[/quote]
是一个天文科普杂志,和《中国国家天文》是一个公司。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jxie 发表于 2006-12-20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quote:acb871dbe5="feilong"][quote:acb871dbe5="rjxie"]《星空》是什么?[/quote]
是一个天文科普杂志,和《中国国家天文》是一个公司。[/quote]

就那个Starry Sky电子刊物?呵呵,竟然用了我当年搞的S&T中文版的英文名称。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A2CR 发表于 2006-12-2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联通
电子版的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9 08:21 , Processed in 0.09994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