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远东名镜评论简体整理版No.2:神镜

  [复制链接]
LAMOST 发表于 2007-6-2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远东名镜评论简体整理版No.2:神镜



此级别的双筒镜全是顶级大厂的精心杰作,往往是同类型中的旗舰型号,亦是衡量一所出色的光学公司其最高光学及艺术水平之参考。价钱大部份自属天价,不是初出茅庐者所能负担。但人生总要有崇高目标的!有目标、有理想;人生才会有动力。为甚么要爬那座山?因为山就在那里!努力吧!

1.Fujinon 7X50 FMTSX

视场:7.5度 出瞳距离:23mm 重量:1.52KG 棱镜:普罗Ⅱ型 分类:大镜 雅号:最佳天文航海镜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4000-5000

无可否认,富士光机出产的天文及海事用双筒镜 (7X50出射光瞳最大,瞳孔较易对准出射光瞳,观景最舒服)是非常好的:成像出色、颇富立体感,机械结构极为坚固。此镜为防水注氮机型、质感十足;然而机身很重。手持观测虽然稳定,但对女仕和长时间使用者来说是个很大挑战。

光学素质:非常好!其EBC极深蓝色多层镀膜使其透光率达到差不多顶级素质。影像很光,和Steiner Commander系列同被评为最光亮的7X50。7倍的低倍率使其影像特别锐利,影像风格明显偏硬,此点无可置疑。它亦专为观星者及航海员设计,目镜特加上平场目镜片元素Field flattener(FMT-SX 的F)使边缘场曲减到最低,其影像平坦的特性使此镜在天文用途上及海事用途上发挥更佳。

若说缺点,可说其眼杯仍为传统橡胶型。其目镜独立对焦系统对某些人不方便。此外7X50普遍视场较窄,日间观景时其整体风格个人觉得仍比欧洲顶级机型还差半点。但在看星时其表现则不同凡响!难怪著名天文杂志如S&T、Astronomy等均推许此机型和Nikon Prostar为最佳天文用双筒镜!不过纯以天文用途来说,若不介意付多一点,不如买Fujinon 16X70,因可见到更深遽的宇宙。

FMTSX 2:近年Fujinon 推出了其系列改进型FMTSX 2,主要改进了:1.镜肩和镜筒前部增加包胶 2.物镜镀膜由深蓝色奕变成较反光的暗绿色。对比NikonSP来说, 其优点是出瞳距离较长目镜片直径大使观景较舒适而缺点是晚间看街景时色差较大。

2 Fujinon 16X70 FMTSX (Old Model)

视场:4度 出瞳距离:12.5mm (新版为15.5mm) 重量:2.16KG 棱镜:普罗Ⅱ型 分类:大镜 雅号:最佳大型便携式天文镜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5000-6500

Fujinon 16X70 FMTSX 旧款出瞳距离只得12.5mm,新款有15.5mm,但新款贵很多,超过5000元,旧型仓底货只需4000元左右。视星3.5mm 的差异和镜肩和镜筒前部增加包胶却要贵千多二千元!

大型又良好双筒镜并不常见。比较多人认识有ViXen、Nikon、Fujinon。三雄之中,ViXen素质档次比较低,Nikon 较贵而且少见,Fujinon 在国外评价较佳,虽贵但物有所值。

16X型号也是Porro Prism 机型,其眼杯也是传统橡胶型。和7X 型号一样为防水注氮机型,琉化锌皮外壳,质感十足,极为坚固。镜筒则比7X型号长很多。外观有如7X50机身再延长以容纳物镜。然而16X 再加 2.16Kg重量使之携带性大为减低,虽可勉强手持一会看风景也可,但长时间使用还是上在架上为佳,其重量亦一定大为减少出动次数。

光学素质方面也很好,但不及7X机型。笔者手上旧机型号镜片上的EBC 多层镀膜呈极暗绿色,透光率达也应到差不多顶级素质。日间影像亮度以4mm出射光瞳来说已很足够。16倍可能属较高倍率,故看高反差景物时会较易出现色差现象,另外在阴天看树时,发觉当双眼稍稍移离光轴中央时蓝黄色边便会呈现在枝叶边,颇为碍眼。晴天则没有出现同样问题。一位前辈说曰是色温问题,此点有待考究。此外倍率较7X50为高,出射光瞳较细,日间影像不及7X型号般锐利无疵。影像亦算清晰,色彩依然鲜明,但感觉上影像色彩饱和度稍稍不及同系7X机型,而且整体光学素质及成像效果亦明显比比欧洲10X50顶级机型低了不少,亦少了艺术感。由于旧款出瞳距离不足,日间观景时眼镜要尽量贴近目镜才可以勉强看到整个视场。在晚上使用则好一点,不知何故。

16X70是为观星者而设、自然是属于夜晚的,其真正实力是在天文用途。笔者第一次接触Fujinon 16X70是97年11月中大天文营,地点是西贡西白沙澳青年旅舍。(当时中大物理系买了数枝Fujinon。)当晚天气特佳,以Fujinon 16X70看M35、36、37、38、41这些疏散星团如一个个由星点组成的钻石丛镶嵌在遽黑的夜幕,看M42 时一条青色神仙鱼呈在目前,活灵活现,丝状般的云气结构极为结实,同场C11高倍效杲竟不及Fujinon 的影像!这亦是笔者迄今为止所见最美的神仙鱼。02年6月用新置的Fujinon于荔枝庄看星, 发觉中央星点很锐利,M7、NGC6231和M24完全装进视场内。整个视场布满密密麻麻的星点,细小的M27也可见到其圆盘状,威力极为震撼。

16X70对像一定只是小众,但其夜间观星威力的确不同凡响,可说是另类之选。

3.1 Leica 8X20 BC


视场:6.6度 出瞳距离:13mm 重量:245G 棱镜:Pechan五棱镜式 分类:袖珍镜 雅号:小辣椒 产地:葡萄牙 参考价格:HKD 约3000

这型号是徕卡现在最小型的双筒镜。 此镜非常轻巧,只由一块金属中央板连接2枝金属直筒所构成。只要把镜筒接合,即可放入口袋中,自是远足必备。

光学表现当然是徕卡一贯水准。以如此口径来说真影像亮度出奇地亮,反差、色彩和锐利度令人惊叹。其出色的影像表现完全把日制的宾得8X24 UCF比下去。此外其立体感当然亦较倒置普罗棱镜式为佳。若系认真挑剔,它的影像色调稍为偏黄 (暖色调)。大体上它的表现是中口径徕卡双筒镜翻版。出瞳距离稍短,但亦适合眼镜族使用。

这枝镜不是完全防水,不能如大镜般可浸水,但它亦不怕普通风吹雨打。当然它不能取代正常口径的徕卡双筒镜。日间使用完全适合。但夜晚的场合其影像表现则较暗。

总结而言,这镜完全适合日间使用,如远足观鸟场合,天文则……另选其它。此外,由于它的设计年代久远,因此可想象其光学水平及机机型素质不及其对手强。

3.2 Leica 10X50 BN (特详分析)

简介:

十多年前试用东德蔡司的7X50 Jenoptem后,深深受其当年超凡脱俗的表现所吸引,自此便与高质双筒镜结下不解之缘。住在光害和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内的我,要亲亲星空需要赤脚在郊外步行数公里才行。因此轻巧的双筒镜便成了主要观测的工具。( Sky90 和Borg 100ED 亦可能适合, 迟些试试。当我上网遛览时发现有4家公司出品特别受人推崇:德国Zeiss, Leica、奥地利Swarovski及日本的Nikon的高品位型号。

由于Leica在港天文和观鸟界都较受欢迎,故在选购高级双筒镜时决定跟风,先买Leica 10X50 BN。然而第一枝的光学即有缺陷!如是者兜兜转转换了三枝镜,到最后才拥有一枝正常无误的10X50 BN。

规格:

口径:50mm, 倍率:10X, 视野:6.6度,出瞳距离:约17mm, 最近对焦距离: 3.3m, 适合工作温度:-25至+55度, 防水压:5m,镀膜:全面多层镀膜, Pechan式屋脊棱镜。

附属物品:目镜盖,阔肩带,软袋。

价钱: 8000HKD (1000USD)

机械结构:

10X50是Trinovid系列中的大哥。Trinovid自1963年推出市面,现代的Trinovid 沿自80 年代推出的BA构型。B代表适合戴眼镜使用;A代表有装甲保护,N代表近对焦距离。

BN系的机械结构当然一流。铝合金的机身非常坚硬,黑色的多份子聚合物装甲比较突兀,但它亦可吸震和避免脱手。眼杯为推出推入式,当然较传统橡胶式方便,戴眼镜使用时只需把眼杯推入便可以,但仍不及Swarovski的旋入式好用。

对焦方式为中央加独立式内部对焦设计,对焦只靠内部组件移动而目镜不会像平价镜般移动。中央对焦环由二个调焦环组成。拉出上环后两个调焦器可独立转动,变成左右眼独立对焦。按下上方的调焦器后整个调焦器弯变成中央对焦。调焦器上还设有左右眼视度显示器,非常好用。

既然是高级机型,为了可长期使用,镜腔内自然注氮再由O环封密,正如其它型号一样。防水压达5米其实意义不大,但在潮湿之地亦可保证此镜的棱镜不会发霉。

坚固稳阵的机身也有缺点:过重。日间使用时看地平线的景物也没甚么,但夜晚手持它望着天顶时很难保持稳定。显然此镜并不适合妇孺使用。

光学表现:

高品位的双筒镜当然要有高品位的光学素质。暗绿色的物镜镀膜和暗紫红的目镜镀膜暗示了高素质的光学品质。它最剎食的表现是其广角视野,感觉好像透过巨型玻璃窗观景,效果比得上使用加上优异的广角目镜 (如Pentax XL)的APO 折射镜的观感——除了边缘有多些像差和色差外。只要一想2枝XL目镜已是Leica的一半价钱时,就不会觉得Leica 高价了。

此外它的清晰度、反差和锐利度也令人难忘。以屋脊镜来说它的通透度极高。使用它观景时不觉有玻璃存在,影像锐利程度可用则眼利来形容,只有如Nikon SE般级数才可和它一较高下。夜间看星点也很锐利,星点呈点状,背景很黑。观看银河时的“云气”非常凸显, 玲珑剔透,层次分明令人难忘。

由于此镜主要对象为高要求的观鸟家,故此它最佳表现是在日间观看近距离的花草树木。在晴天时它所表现出的瑰丽色彩实在出类拔萃,感觉上亮度比平价镜的7X50更光。一言蔽之: 比肉眼观看还佳!拥有Leica,很易便会走去观鸟。

缺点:

Leica Trinovid 系列最大问题是无很远对焦容许度不足,近视度数只要超过200度就要带眼镜才可用。这使它不是最合天文观测。BA系或许较佳。

另外在观测高反差影像如白墙边时边缘仍有一定黄/紫色差,但亦不碍眼。严格来说边缘的直线亦不是全直,可见轻微针插效果像差(据闻是特意加入的,以减少在快速移动镜身时所出现的影像浮动效果) 若将视轴移向边缘约80%的位置,影像稍为松散,幸好视野实在宽阔而且边缘的Field stop亦很清晰,故实际上亦不察到有什么问题。最后此镜没有脚架连接器接孔,要另外购买特制又昂贵的脚架连接器,绝不化算。

有一点各位需特别注意:一些10X50机型影像边缘有黑角现象,估计是棱镜角位遮阻小部份光路所致,不容易留意,亦不会影响锐利度,但感觉上不太好。笔者见过起码有3枝镜是这样的,可见不是个别问题。此外Leica的镜片不时出现尘埃,需要更换。唉!Leica的品质控制真教人担心。

观星表现

在香港观星越来越困难,在极天清气朗时,在离市中心20公里外的郊区有时肉眼可见5等星。以Leica 10X50BN 可见甚么呢?

M34、M35、M37可部份分解个别星点。M41差不多完全分解个别星点。M42神仙鱼云气完全浮现,除了Fujinon 16X70 外双筒镜最佳效果。M45星点和数量较其它镜多,背景亦较黑。

M46、47、67:47完全分解,46和67像一团云气,有点颗粒状感觉。

NGC884、869:两个星团都完全被分解,整个视野内充满星点,非常美丽。

NGC5139:如棉花球,有些颗粒感,希望可到南半球再试。

总结:

没有暗角问题的Leica 10X50,是非常值得保有,但它的重量和不甚足够无限远距离对焦容许度调较令我需要有枝较平的辅助镜:奥林巴斯的EXWPI 8X42 (近期换了Nikon 10X42SE)。

3.3 LEICA BR系列简评

2003年中,LEICA推出了新系列双筒镜,旨在巩固其市场。简单而言,BR改善了以往为人所垢病的重量问题,亦在某程度上改善了光学素质。

机械结构方面的主要改动有:

——大幅减重和修身,使之成为同级镜中体积最小者。

——采用旋转式眼盖。

——镜背部加上手指握位。

——随镜附赠抹布、目镜和物镜盖等。

光学素质的主要改动有:

——棱镜镀膜素质进一步提高,提升亮度表现。

——(据闻采用低色散物料),压抑中央色差到最低水平。(边缘仍有色差)

——影像锐利多半点。

以10X42而言,BR的确比BN光少许及锐利少许,但主要改进仍在机械及重量方面。

8X42BL

BL是皮革版,机身没有包胶,但跟机附皮套。8X42极可能是,整个系列中最值得考虑的一枝。8X42光学非常出色,比10X42锐利和光亮不少,而BL系列的实物比图片精美许多,古典机械结构味道非常浓厚,处处流露出「M机」味道。SWAROVSKI的EL手工水准终于有对手矣!

10X50BR

是笔者现今的主力观星机型,机身比上代纤巧不少,光学表现则差不多(在亮度、锐度和中央色差方面改善了半点)。在夜间观星和10X50BA之分别可说完全没有。

缺点:

——承袭了较明显的边缘场曲(仍比蔡司FL轻微)。

——镜内腔仍不时可见到有尘、碎屑等。LEICA的品质控制似乎没有改善。

——边缘色差仍没有得到良好修正。

——价钱贵了不少。

总评:这是一个全新系列,改善重点落在机械之上,光学指针和上代比改变不大,似乎仍未到换镜时候。

4.Nikon 10X42 Superior E (特详分析)

视场:6度 出瞳距离: 17.4mm 重量:710G 棱镜:普罗Ⅱ型 分类:中型镜 雅号:硬技术指标最高的不防水双筒镜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4000

A.简介

众所因知,尼康是一个摄影界中响当当的名字。其尼柯尔镜头的清晰锐利度向为人所称颂。自1917年以来,尼康生产了超过2500万枝尼柯尔镜头,因而累积了不少宝贵的光学经验。此外亦不要低估其高品位的双筒镜。著名的 8X30E 自1959年面世以来,一直被受观鸟家的推崇,当中包括不少欧洲观鸟家!

自90年代科技普及化以来,名贵的相位修正镀膜屋脊棱镜屋脊镜把传统的普罗棱镜双筒镜打过落花流水。欧洲大牌子都主力生产屋脊镜,一下子将普罗棱镜双筒镜推向死角。而著名的8X30E亦开始力不从心,变成古董。或许尼康不想书看到普罗棱镜双筒镜在高档市场的没落,决定在1995年推出一系列以观鸟家为对像、足可震撼市场的高档普罗棱镜双筒镜,以10X42 超级E打头阵,之后也推出了8X32和12X50型号。这SE系列很快便在市场引起回响。不少观鸟杂志和网上评论都对之赞不绝口。好奇下我买了枝10X42SE,亦因而可和本身已有的Leica 10X50 BN作一客观比较。

B.价钱:

很少评论会由价钱开始,但SE 是例外。表面上它卖约4000多港元,以高级镜种而言好像不太贵。然而它只是一般传统镜型,连防水功能也欠奉。比较一下,被誉为最佳天文双筒镜的Nikon 7X50 SP亦只卖5000元上下!以这价钱而言,它一定要有些特别本事才行!

C.机械结构:

它的外型毫不起眼,但一握上手时便知它的素质非比寻常。棱镜镜室经过特别设计,蛋白聚合物表皮使它的手感极佳,手持容易稳定。镁合金制的机身很轻巧,结构以 Porro 来说亦算坚固。

SE对焦方式因循传统,采用传统外置式设计。手动对焦时目镜座会上下移动。右眼对焦时要转扭右眼目镜环。最大败笔是它的眼杯亦采用橡胶设计,在多人试用场合时倍感不便。希望日后它采用旋转式眼杯设计吧!

D.光学品质:

总的说来,大部份网评都颇为准确,当中亦有些稍夸大的报导,但SE的确拥有杀手般的光学品质!

影像锐利度和清晰度完全一流。它的锐利度在日间场合下至少稍为超过一枝Leica 10X50 BA。影像清脆明快,星点直到视场外围80%仍呈点状,比不少高价机型佳。但可能因棱镜较细,夜间观景时边缘较暗,结果影响观星效果。此外亮星点比较闪烁,观测效果不及Leica。

反差表现也属一流,SE的色调较白。除了观看阴天时日间场合灰蒙的大厦外墙稍呈粉红色外,颜色也很准确,这可能和它对红色有较高透光率所致。相比下Zeiss Dialyt和Leica Compact的影像较偏暖黄。个人觉得暖色较佳,但这可没有准则。

60度的表观视场已够阔,然而Zeiss Leica 高级机机型的视场则更阔。提醒一句:长出瞳距离阔视野的机型是会使人上瘾的!

SE最令人惊呀的是它的亮度。它的亮度肯定比Leica Swarovski等同规格镜型更光!它的亮度或有可能超过10X50 BN——这虽未能证实,但SE 的超级亮度可想而知!

色差和一般像差也很轻微,现实中亦没有完全无像差的广角双筒镜。即使萤石镜亦有色差。有人说SE用了ED镜片,但己遭厂方否认。唯一较大问题可能是其棱镜较细了点(以配合人体工学),导致在夜晚观测时视场边缘的亮度较暗,日间场合则无此问题。

至于出瞳距离方面,当然它是足够长有余,但太长也不太好,倘偌眼睛不是对准出射光瞳,视场便会出现浮动黑影。把眼杯半反有助消除问题,但视野可能稍为亳变窄。其实出瞳距离只要是足够已可,太长也没大好处。

SE最大败笔是物镜距镜筒边缘太近,日间眩光影响较严重。此外SE己被肯定会入尘的!

E.总结:


Nikon SE 的表现的确是和欧洲机型可一较高下,各有所长。个人喜欢于日间使用SE。在夜晚观星则使用Leica BN。此外SE并非防水,所以要尽量避免水气入侵机身之内。其结果是它不是一枝全天侯望远镜。另外它的深蓝色镜面镀膜无疑优良,但它较为“啜手”,不像Leica/ Pentax般容易用光学抹布即可清洁。若不小心使用,可能很快便要换镜!


[ 本帖最后由 LAMOST 于 2007-6-20 19:47 编辑 ]
我的新BLOG家:http://waynelamost.spaces.live.com摄影小站:http://lamost423.blog.sohu.com/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amost423/http://i.cn.yahoo.com/lamost423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7-6-20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5.Nikon Prostar 7X50


视场:7.3度 出瞳距离:15.6mm 重量:1.42KG 棱镜:普罗Ⅱ型 分类:大镜 雅号:最佳7X50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5000

这枝几被神化的传统独立对焦巨型普罗棱镜型航海镜一直被誉为为最佳的7X50 (Astronomy 1992 November),差不多是一个神话,近日得到一位镜痴中的镜痴相助,得以试用数天,终于有幸揭露她的面纱,也对Nikon的旗舰产品多些了解,当然亦丰富了我的试镜经历。未看过SP,怎算是发烧?!

SP外型是最最最传统的双筒镜。物镜边的红圈表示其顶级品质。先试其机械素质。SP外层没有包胶,表面仅以硫化锌皮包着,不经撞击,若不小心使用机身非常易有花痕,实在不方便野外粗用。机身虽为防水注氮设计,但不太重,以同级品位来说已算轻巧,但又似乎单薄了点,不及Pentax PIF, Fujinon FMT般粗犷扎实。棱镜室也不及PIF般巨大。对焦装置则属一般。

光学表现方面,简单来说,是非常好但不算出乎意料,表现实和前述同级对手基本相似,各有千秋。镜面镀膜为扁暗绿色而目镜面则为紫红色。目镜和Pentax PIF的大少一样,比Fujinon的细,出瞳距离也稍短。它的影像表现当然一如同级机种般清晰锐利硬朗(但7X50低倍下的影像通常都很锐利。),立体感强、色彩鲜明浓郁、颜色准硝确而反差极佳,色差极轻微至近乎不见(比Fujinon佳),影像直到边缘仍很清晰而变形极小,整个视场亦很平坦(但表观视场很细! 只有51度!) 它的光学规格的确没有什么错误,外围成像极佳,比同级镜来说可能在边缘像差控制方面占一丁点优势,但以复杂目镜设计来矫正轻微的外围像差则会稍为牺牲亮度,而且出瞳距离也偏短。

综合而言,光学上它的确是一枝好镜,其基本素质和Pentax PIF、Fujinon FMT 大同小异。 但实用性欠佳,窄表观视场也令它对比其它7X50/10X50凸显不到优势。当然Nikon这商誉是值多一点价钱。浓缩评语应是:one of the best 7X50s in the market,but not the best binocular available,period。

6.Nikon 8X20 Venturer LX

视场:6.8度 出瞳距离:15mm 重量:275G 棱镜:Pechan五棱镜 分类:袖珍镜 雅号:最佳袖珍镜之一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2400

Venturer系列是Nikon自90年代未开始推出的最顶级双筒镜系列,全是屋脊镜型,当中不少设计皆针对对手而设;旨在建立高价位观鸟镜市场中的皇者地位。近2年引入袖珍型的8X20及10X25,使整个系列更趋完整。

这款 8X20拥有令人羡慕的规格。首先它是完全防水注氮机型,比开始变旧Leica 的同款型更好。此外它的视场也是同级款式中最大的。秉承Nikon双筒镜一贯风格,边缘像差修正极佳,而Venturer系列里比较多人垢病的色差问题亦没有在此袖珍型上出现。其主要光学技术指针如中央解像度、色彩还原度、清晰度、亮度亦全属最高水平,白天观景时所表现出的光学素质实在无可挑剔。相较下Leica/Swarovski 的8X20 反而出现偏色、边缘直线变曲、亮度较暗的问题。以镜论镜,Nikon 明显效果最好。

然而它有一大问题威胁其地位:体型比对手大了至少一个码!袖珍型竟然全不袖珍——真是讽刺!完美的望远镜仍未出现吧!

7.Nikon 10X42 Venturer LX (DCF HG)

视场:6度 出瞳距离:18.5mm 重量:980G 棱镜:Abbe-Konig Prism 分类:中型镜 雅号:Nikon 镜皇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7500-8500

在7X50巨型普罗式双筒镜市场称雄的尼康在推出SE系后其光学地位更趋稳固,似乎有心乘胜追击,要把传统欧洲光学势力一举摧毁。在90年代末期推出高级直筒防水观鸟镜系列,狙击欧系镜皇。不但定位高,连售价也超高!有段时间欧罗汇水低企,Venturer竞成为当时最贵之镜皇。有些外国网站直评它为最顶级的屋脊镜,更甚者有人认为它的像质是比同门SE更好!但市场反应却是Swarovski EL比它好卖得多。而观鸟队伍中亦不常窥见其踪影。究竟当中有何玄机?!

最近有幸在大晴天下和数名同好使用10X42 SE和其它名镜与之作长时间观察比较,由正午试到黄昏,对之作了更深入而非蜻蜓点水式之了解,当可揭开其面纱。

先评机械结构。外观上其设计花了很多心思在人体工学上,非常适合手持观测。镜身包着蛋白份子聚合物作装甲,颇为扎实,肯定可抵受强烈撞击。个人认为其外观和Zeiss Victory 有点相似,但(镜身)更肥大。 眼杯为旋转式,素质颇佳。对焦方式为传统的大型中央调焦环加右镜筒右眼视度调较环。为了和平价货拉开距离,特加右眼视度锁功能。其转环要先往上推才可转动调较视度。个人认为此设计实用性不高,亦比其它高级镜的一个中央环两控装置的技术含量低。机身手工委实不俗,肯定不会比Swarovski 差多少。然而其厚重机身的代价是其重量大幅攀升至近1公斤!比同级对手重近30%,比例之高令人咋舌!对不少人手持观测会有点难度。最大问题是新一代的10X50才1010克,比10X42 LX只重丁点,价钱差距也不太大,为甚么要取10X42而弃10X50?

光学表现始终是戏肉。结果如何值得细味。首先是其出瞳距离。它的目镜出瞳距离比较长,达19mm, 即使带着眼镜也要旋出小部份眼杯,否则视场内会容易出现黑影。视场约6度,阔度以高级镜来说只属一般。物镜镀膜呈暗绿色而目镜镀膜为深蓝色,反光率很低,显示其镀膜素质很高,肯定是Nikon旗舰级镀膜。它的成像亮度是出色的,不会比其它屋脊镜差但感觉上仍比同门的SE稍暗。然而它的色差却比SE或同级镜皇来得明显!边缘不用说,连中央位置也容易出现紫/黄色捆边,幸好不算严重,应总比Zeiss Victory好些。此外其成像锐度也不见得很好,对焦位似乎不够爽朗,整体不如SE般予人眼前一亮之感。黄昏时表现比白天时好些,色差问题可以避免。凭记忆它应不是SLC或BN (遑论BR或EL)的对手。10X42大镜素质明显不及细镜!

然而此镜成像风格的最大大大问题是在大晴天观测下,其成像色调予我和另一位同好双眼一种虽然轻微但可感觉到的灰黄的怪感觉,不如SE或其它顶级机型般通透清晰!一位同好在日本作简单试镜时亦觉得8X32VLX通透度稍有不足。这种感受似曾相识——对了,很多平价国产镜也额外赠送这种感觉!用惯国产镜者试用Venturer LX应该会有一点亲切感。国产镜市场定位在入门阶段,多点乡土味没有问题。但Venturer LX可是“世界级”镜皇,用来推倒欧系镜皇。这种品味实在有点……至于颜色鲜明度方面个人认为因其“乡土味”而未见特出。唯一明显优点是其边缘较直,像差修正稍佳,可能比SE更直一点,但这些只是吹毛求疵,完全不是重点。

长话短说: 小弟实在不明白为甚么有人(包括整体意见尚算中肯的betterviewdesired.com) 觉得它可嬴SE/EL/BN。凭什么?它们的成像品质无论在清晰度还是锐利度都显然在LX之上! Nikon自幼已师承Zeiss,几十年后大家的旗舰级机型在光学表现上LX和Zeiss Victory亦属难兄难弟,Victory色差大变形严重但起码能保持高级感。此外其错漏明显,倒有种“打死罢就”之气概!反观LX每项错误较少但予人一种拖泥带水之感。总体亳不突出,贵气欠奉。亮度和边缘较正也许可稍加着墨,但要挑战欧系二大顶级镜它似乎力有不逮。也许它比Pentax的DCF SP好一些,也许足可称雄亚洲,但面对欧洲二大巨头实在有些越级挑战之感,而且其价钱亦属天价。倘偌其售价能降回至2/3现今售价似乎才较合理。以其天价若你是Nikon死硬派倒不如买SP+SE。

注:Venturer LX大镜的棱镜系统,据其Nikon Sport Optics2004宣传册上第3页右上方的Venturer结构相片所示其形状不像是Pechan系统,反而类似98年蔡司宣传册上的8X56Zeiss Night Owl解剖图上所示的棱镜结构。两者共同点为上下阔而中间窄。但Venturer和Victory棱镜系统是否一样则有待考究。

8.Pentax 7X50 PIF

视场:7.3度 出瞳距离:20mm 重量:1.65G 棱镜:普罗Ⅱ型 分类:大镜 雅号:坦克怪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3200-4000

这枝防水普罗棱镜型巨型双筒镜相信已被停产。这是命中注定的。它注定不会是一枝受欢迎的产品。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携带此镜到郊外。然而这并不代表它是劣质货。相反它是一枝超值的双筒镜,应该是亏本产品,值得珍存!

这枝超巨型双筒镜拥有一切高级镜种所必需有的元素:注氮防水(5M),坦克装甲般的超厚外壳结构,极品光学品质等。事实上它是和 Fujinon FMTSX、Nikon Prostar、Steiner Commanders等同级,均为巨型棱镜式军用级7X50双眼个别调焦双筒镜。而且以这枝PIF为最重。相信它是最重型的7X50,危急时应可作随身武器。外国广告亦言明这枝镜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然它的人体工学设计出色,手持非常稳定 (但很快累!),幸好中央亦附有接合螺丝孔,可架在脚架上。( 以战机作比喻:Nikon SE=F16、Leica BN=F15、Pentax PIF=A10)

光学表现非常出色,高级双筒镜的表现应有尽有,绝对是世界级7X50镜皇之一。首先,巨型普罗棱镜双筒镜最大特点是影像富立体感。此镜的立体感非常强烈,尤以看树林为甚,近处和远处的树叶很易分辨出来,凹凹凸凸,非常有趣。此外所有镜片均有Super Multi Coating (SMC by Pentax)处理,镜面只反射暗暗的蓝绿色反光,显示此镜的透光率极高。SMC有个好处,就是镜面变得如Leica HDC杀顺滑,不像Nikon SE 般“啜”手,容易清理。 影像非常清晰结实锐利,像差很少,玲珑剔透。即使倍率稍低,但仍可分解较微细内容。日间观景时颜色非常鲜明准确,没有偏色。夜景表现极佳,海旁的灯饰非常鲜明光亮。如点点珍珠般。夜晚观看天空星点除了靠近边缘稍松一些外皆呈点状,这应归功于内置的平场透镜 (Field Flattener)。除锐利度比SP差半丁点儿外其影像素质大致上可和Nikon SP看齐。

高级7X50型号用途和高素质的10X42/8X32观鸟镜完全不同。观鸟镜着重阔视场和轻便,出射光瞳4mm已对日间观鸟足够有如。轻巧者当取Roof Prism屋脊镜。而7X50出射光瞳可达7mm,影像自然较光,瞳孔也易与出射光瞳重迭,较合航海这颤簸环境使用。此外在夜晚使用7X50,光亮的视野也有助察觉到暗弱的目标,影像较细也不是大问题,适合反偷渡,军用等场合。

当然世上仍没有一枝镜是完美的。除了重量外,PIF的眼杯乃是传统橡胶设计,不及现代旋转式方便。物镜橡胶盖连着主镜,用意虽好但恐怕不耐用。此外由于物镜只是Achromat 设计,光学方面少不完亦有色差出现,但只在看月球时才发觉。过最大问题乃是7X50这型式,传统上仍用标准视场目镜设计。Nikon Prostar/ Pentax PIF =7.3 度(AFOV= 51度),Zeiss BGAT,Fujinon FMT =7.5度 (AFOV= 52.5度),Olympus 某型号更只有5.8度 (AFOV = 41度),对一般用家也没甚么,但看完高级型的10X42观鸟镜(AFOV 可有63-66度)再看7X50即有管中窥豹之感!

无论如何,以3000多元代价拥有一枝巨型高质7X50是绝对超值。只要稍为少心保存,此镜随时比镜主更长命。而Pentax 出品亦较Nikon Fujinon 等来得便宜,而成像素质却很接近。然而此镜产量稀少,少人问津,此顶级位置现已被 DCF SP 取代。比较出奇的是其10X50PIF场广角机型素质反而平平无奇,真是奇怪。

9.Swarovski 10X42 EL

视场:6.3度 出瞳距离:15mm 重量:780G 棱镜:P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型镜 雅号:镜后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HKD 10000

先旨声明:个人长期非常主观地认为Zeiss才是双筒镜光学正宗,Leica 只能当是二弟而Swarovski在光学上只算是细老三。长久以来对Zeiss抱有极大期望。Swarovski比Zeiss/Leica,心里暗忖:算得那颗葱。然而近10多年Swarovski极速上位,凭籍悠久制造精品优势而建立的品牌效应,加上不断完善其光学品质技术的努力,且外近年来她(请先留意这代名词的性别!)在自然、观鸟活动上花了不少功夫,其产品亦凸出强调自然观察功能,开始产生强烈效果,大有成为欧系镜首强之势,建立起一个强大网络客群,Swarovski的实力绝对是一等一。

她的光学部据官方公布是于1949年成立,但有颇多资料显示……算吧,就忘记那些历史回忆,反正主凶也不是……于“50”周年大庆时她推出了8.5X42及10X42EL直筒观鸟镜,在设计阶段曾资询不少观鸟者的意见,旨在打造一系列完美的镜皇。结果如何?看看市场反应最实际(容后再谈)。

言归正传,先评其机身。个人认为在任何当代艺术博物馆内一定要有这枝EL观鸟镜作永久展藏!它的手工、品质和外型设计是我见过的众多双筒镜品牌中最好的,镜身散发着独特的高贵气质。若只计机械结构而不计光学品质的话这枝镜绝对肯定比对手们高上至少一个档次。其无中轴设计固然是其一大特色,镜身虽不是同级最轻但非常轻巧易持,加上姆指握位合理,只需单手握持已可。此外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细节如物镜盖也经特别设计,连镜身包胶也找不到接口痕迹,单是用手指转动超顺滑的眼杯环已是一种高级享受!唯一弱点,可能是其中央对焦+视度调节转钮结构较弱,容易出现毛病。

至于光学表现方面当然也绝对是一等级数。首先它的镜面镀膜素质超高,如同宝石的物镜面反射着暗橙红色与目镜反射琥珀色的光芒已属艺术境界,有如宝石般散发出鲜艳套夺目的光芒。实际观测上整个画面都非常宽阔清晰极富高级感,边缘虽不是全直但像差也不甚明显,在像差修正上和欧系镜的pin-cushion distortion取得良好平行。影像当然玲珑剔透,而锐利度亦是顶级水准,无需怀疑。色差存在但亦属轻微,无需坦心。它和其主要对手最大分野是其色调(及色彩还原度)。比起SLC的明显偏青黄色EL已大有改善,但在晴天下和Nikon SE,Leica BN同级镜比较,觉得EL的色调比较偏向冷青,某些阳光情况下个人感觉有半丁点像透过轻微茶色玻璃观景之感。反之SE和(尤其)BN 色调较为鲜艳浓郁,色彩还原度较高,而且在阳光下二者的影像似乎较亮。它们自是“好色之徒”首选。但EL在某些情况亦有优势,有同好觉得EL在阴暗环境下反而较光及反差较佳,而且风格清丽自然。个人觉得在大雾阴天环境下EL的显像素质也较对手顺眼自然。孰优熟劣实在没法回答,只能说这几枝镜的光学素质均属世界级,各有千秋,烈酒清酒如何取舍视乎个人口味而定。

评论Swarovski产品还有一个独有要素:品味。EL明显是设计来争夺镜皇宝坐,然而其修长纤巧的高雅外型却予人一种……女人味(难听点是女人形)!其外型似乎和男性伟岸形像不太匹配,这点以8/10X32系列更为明显。而某位经理亦表示颇多女仕选购EL。既然如此Swarovski 不如再进一步,推出镶上水晶碎石的粉红版EL:飞鹰标记改为天鹅唛头、金属Swarovski名牌改为水晶名牌、颈带改为绣花绢带,放在水晶专门店内售卖,以吸引更多年轻职业女性(而这顾客族群往往更舍得花钱)。

作为旗舰级产品,即使售价较同级产品高(但手工肯定较佳)仍可保持不俗销路足以证明其实力,但EL之所以未能取得压倒性优势始终是其色调取向。始终买镜时会有部份人(包括笔者)较倾向色彩艳丽之机种, 这点在光学设计时要详细考虑。个人认为EL不适合被誉为镜皇,而应被誉为镜后。

10.Swarovski 8X32 EL

视场:8度 出瞳距离:15mm 重量:610G 棱镜:P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型镜 雅号:镜后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HKD 9000


这枝镜和10X42 EL同出一系,手工一流,非常轻巧易持,机械部份评论不赘。光学自然亦属至高境界,影像非常顺眼,此评论亦不赘。反而有一点要特别提及:此镜的镀膜外观呈暗琥珀绿色,和较旧的10X42EL不同。在晴天环境下即使和Leica BR比较,EL予本人的感觉亦不觉偏色。(新款镀膜的SLC亦然。) 亦即意味着Swarovski最大的偏色弱点亦得到大幅修正,色调取向正常。(但笔者主观地认为,在外观上仍以旧10X42EL的宝石橙色较抢眼,新型镀膜色彩较低调——不过此意见没有实际意义。) 


[ 本帖最后由 LAMOST 于 2007-6-20 18:53 编辑 ]
我的新BLOG家:http://waynelamost.spaces.live.com摄影小站:http://lamost423.blog.sohu.com/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amost423/http://i.cn.yahoo.com/lamost42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7-6-2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11.Swarovski 8X20 Pocket



视场:6.6度 出瞳距离:13mm 重量:215G 棱镜:Pechan五棱镜 分类:袖珍镜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HKD 3500

Swarovski出品全属精品,此小镜当然亦不例外。优雅的外形,典雅的设计,手工当然亦是最最顶级,光学上也极佳。它的机身非常轻巧,镜腔内注氢氮防水,比Leica Trinovid Compact 更高一级。 眼杯为顺滑旋转式设计,非常好用。光学表现方面当然亦很好,视野如一Leica般阔,一样有Pin-cushion 畸变但似乎比Leica的少一点,边缘影像变形较为轻微。和Leica 最大分别是影像微微偏青,感觉较泠,亮度稍暗但清晰度很高。

个人认为它和Leica Trinovid Compact在光学上各有千秋,而手工当以Swarovski较佳。个人较喜欢 Swarovski,但3000多元一枝8X20实在颇吓人,效果却一定不及中型镜种。个人认为除非是超级发烧友,否则不如买枝中高级8X30双筒镜更合理。此外Nikon Venturer LX 和Zeiss Victory Compact在细镜表现扳回一城,光学品质反而不俗。而Swarovski Pocket并不如EL般,除机身特别轻巧和精美外没有什么其它优势。

12.Swarovski SLC 10X50WB

视场:6.4度 出瞳距离:17mm 重量:1160G 棱镜:P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大)型镜 雅号:硬汉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HKD 8000-9500

这枝双筒镜是Swarovski 90年代所推出SLC屋脊镜系列的其中一员,规格和Leica 10X50 Trinovid 接近,遂将二镜作一比较。SLC外形是非常高雅,十分高级。一如最新型号EL 般它的手工、外观品质和人体工学是我见过的众多双筒镜中除同门EL外是最好的,镜身包胶没有接口缝隙(天衣无缝?),机身非常坚固扎实、阳刚味极浓但不笨重。持在手中时发现姆指刚好自然放在镜背的姆指凹位内,手感一流。另外和EL一样单是用手指旋出超顺滑的眼杯亦是一种高级享受。但是它的重量却比Leica同级机型还重10克。对焦方式和EL差不多。单以外型而言,SLC一定傲视同群,无出其右。

光学方面,首先它的物镜镀膜外观为深红色(据闻是Schott提供玻璃),反亮度比Leica 暗深绿色稍高,视野宽阔但比Leica同级机型稍稍细一丁点,两者一样有Pin-cushion 畸变,但应比Leica小半丁点。感觉上影像风格比Leica 稍硬,锐利度很高。二者最大分别是SLC 画面明显较偏黄绿色,色彩不及Leica 鲜明浓艳,而且亮度比Leica 低一点,在晚上观星时SLC尤其不利。若纯以光学表现选择,Leica 的确比较正路。当然SLC 也绝对是顶级机型。喜欢高贵外型大型双筒镜之爱美人仕,SLC绝对是首选。

还有3点需要考虑:首先Swarovski非常强调品质管理,素质一般较有保证产品素质不如某主要对手参差,次货并不常见。而且十分注重售后服务。其次是Swarovski在ebay二手市场上较为受欢迎,二手价格不低。Swarovski颇注重市场推广,尤其重视观鸟市场,亦颇听取用家心声。这使得Swarovski市场占有率有上升趋势。SLC10X42 和8X30由于EL关系致使市场定位比较尴尬。不用说EL光学品质一定稍较SLC佳。其实10X42SLC的阳刚外型非常讨好,不知可否换上EL的光学组件?

13.Swarovski 10X40 Habicht

视场:6.2度 出瞳距离:13mm 重量:690G 棱镜:普罗Ⅱ型 分类:中型镜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HKD 5000-5600

Swarovski传统系列比较沉寂低调,市场反应似乎不佳,所知者甚少。Habicht意思是鹰,亦是Swarovski双筒镜标记。此系列年代久远,70年代已有生产。现坊间存货极罕,相信只有镜痴级同好才知道其存在。厂方似乎对之亦不甚重视,心机已完全偏往EL及SLC系列。难道这系列是鸡肋,Swarovski想放弃乎?

近日有幸一睹其真身,惊见其外观古雅朴实,机身纤巧轻盈但非常坚固,手工当然是很Swarovski。而且最叫人惊讶是它是一枝罕有的注氮防水的传统普罗型中央调焦+独立右眼视度调较双筒镜。外对焦结构会导致目镜上下移动。究竟它如何做到注氮充气而且还可以防水4米?!Mission impossible。此镜为了八人体工学手持舒适故棱镜室做得比较细。中央对焦轮及右眼视度调节环比较难转动,阻力较大,可能是因防水关系。橡胶眼杯显示其老式设计。

光学表现则尚待详细评估,初步结果是它的出瞳距离较短,幸好笔者戴着眼镜仍可看到整个视场,舒适度约和Nikon 8X30E差不多,还算可以接受。镜片深蓝色多层镀膜素质不俗,透光率应不下于新型产品。由于棱镜较细,出射光瞳有极轻微的棱镜cut-field现像,和Kowa 7X40ZCF差不多,但这不会影响光学品质,无需介怀。此镜视场也属广阔,中央影像清晰度和锐利度应极佳,亮度也很好。色彩鲜明度有待考究,但应不会差到那里,初步观测此镜似乎在偏色上颇为忠于原色,比SLC系佳。边缘直线畸变不明显,pincushion distortion比同门镜更为收敛,值得嘉许。

初步评价是Habicht素质甚高,有力和镜皇级构型一拚。只要改用现代目镜设计、提高边缘像质、进一步加强镀膜素质、维持价格优势,这将会对不具防水功能的SE构成重大冲击。更何况Swarovski的屋脊镜对大中华地区而言较为昂贵,不易为中产家庭所接受。此机型有力填补市场空白。

14.Swarovski 7X42 Habicht

视场:6.5度 出瞳距离:14mm 重量:690G 棱镜:普罗Ⅱ型 分类:中型镜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 HKD 4200-4800

和同系Swarovski传统系列一样,此镜不为世人(包括厂方)重视,使用者数量凰凤毛麟角。单看规格已知原因:视场只有6.5度实教人却步。然而有资深镜友对之赞口不绝,令人迷惑。

此镜机械部份和10X40完全一样,不赘。镜面反光呈暗紫红加暗琥珀黄色,反亮度低,是除旧10X42EL镀膜外卖相最吸引者,素质极高。影像风格和顶级日系7X50非常相似,色调鲜明准确、像差轻微、影像非常锐利,已臻至sharp境界,光学上没可挑剔。表观视场虽只有45.5度,但实际观测效果却和其它7X50差不多,没有特别局促感。出瞳距离也足够长,戴眼镜使用也不成问题。

对一般用家来说,10X40、8X30视场始终较大,较为正路。然而对高级7X50拥甍来说,此镜一定要在考虑之列。就记忆所及,它的光学表现应可和任可一枝7X50打成平手。但它拥有数个无可比拟的优点:

1. Habicht重量不及顶级7X50机型一半。

2.顶级机型没有如Habicht中央对焦设计,不合观鸟之用。

3.Habicht比部份7X50还便宜,又有30年保养,又是欧洲镜,非常难得。

对手头不甚充裕又想享用顶级镜之镜友,Habicht (7X42,8X30,10X40)会是极有吸引力的!

15.Swarovski SLC 7X42B Habicht

视场:8度 出瞳距离:20mm 重量:950G 棱镜:P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型镜 雅号:硬汉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 HKD 7000-8000

这枝双筒镜是Swarovski 90年代初所推出SLC屋脊镜系列的其中一早期成员,规格亦和Leica 7X42 Trinovid 接近。笔者所试的是97年型号。SLC外形是非常高雅,十分高级。一如最新型号EL 般它的手工、外观品质和人体工学是我见过的众多双筒镜中除同门EL外是最好的。阳刚味极浓但不笨重。持在手中时发现姆指刚好自然放在镜背的姆指凹位内,手感一流。 个人认为7X42及10X42是整系列中外型最佳的,长短大少比例恰到好处,可惜其重量以今天标准来说是较重。

光学方面,首先它的目镜镀膜外观为深红紫色(多层镀膜)而物镜则只呈紫蓝色(应是单层Magnesium Fluride镀膜),不像新机型的紫红色镀膜,这点需特别指明。画面色调稍为偏黄,但不碍眼,看树林尤感锐舒适顺眼。色彩亦颇鲜明,但不够抢眼。

此镜表观视场虽只有56度,但实际观测效果却完全没局促感,比一些60度的中价机型还佳。影像素质非常高,锐利度极佳,色差非常轻微,而且视场边缘畸变轻微,边缘直线也没有边形,只是有点轻微松散,简直可以作格镜参考。


若望新型号可减少偏色和重量问题的话,它绝对有力坐正7倍镜皇之宝座。


[ 本帖最后由 LAMOST 于 2007-6-20 18:49 编辑 ]
我的新BLOG家:http://waynelamost.spaces.live.com摄影小站:http://lamost423.blog.sohu.com/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amost423/http://i.cn.yahoo.com/lamost42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7-6-20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16.Swarovski 8X30WB SLC


视场:7.8度 出瞳距离:15mm 重量:5900G 棱镜:Pechan五棱镜 分类:中型镜 产地:奥地利 参考价格: HKD 6000

8X30 SLC是SLC系列中年资最长的机型,自1985年首度推出以来不断改良,至今仍继续生产。外观上此镜不及大口径型号般强悍,但仍不失为一枝外观出众的精品。590克的重量虽不是现今市面上最纤小的8X30/32,但他的便携性使它仍是一枝出色的旅行镜。

此镜的机体构造当然是一贯Swarovski水准,不过此镜的对焦环和右眼视度调节环分置于中轴前后。对焦环在中轴前比较少见,亦较不便使用(转焦点时要用尾指),成为一个较严重的设计问题。

光学表现方面,和旧款SLC比较则有些分别。此镜用上较新的SWROBRIGHT镀膜,物镜呈少见的绿色反光。实测效果方面,此镜在影像鲜明度、亮度和色彩还原方面都不像以前所见过的旧SLC机型。就笔者记忆所及,它的光学表现和新的8X32EL颇为相近,影像光亮而且色彩非常鲜明亮丽,颜色准确,完全不觉偏色,其影像风格(尤其色调)似Leica-BR多于似SLC旧型,真是世界大同。

此镜的光学表现在日间场合完全可满足我对观景的要求,加上其全天候便携性和,“较合理”的价钱,已肯定成为笔者的日常配镜。但在观星场合由于口径所限,使之不能成为观星器具。纯就产品素质而言,这支SLC除对焦系统较突兀外挑不到其它问题,是枝可使用家非常满意的产品。然而这种,“好好先生”的取态却又令它失却了其以往光学表现别树一帜的特色,对Swarovski收藏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此外此8X30型号除面对其它厂方竞争外还要面对同门EL和HABICHT(Porro镜)的竞争,在公司的商业政策下它亦可能成为牺牲者。

17.Takahashi 22X60 Astronomer


视场:2.1度 出瞳距离:20mm 重量:2KG 棱镜:普罗Ⅱ型 分类:大型镜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 HKD 5500-7000

对非天文爱好者而言,日本高桥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高桥专门生产高级萤石(原料来自Canon子公司Optrcon) 折射镜和坚固稳阵的EM系赤道仪,地位相等为天文望远镜中的保时捷。

近年它积极进军天文双筒镜市场,在2000年推出了少见的22X60天文学家双筒镜。

它的外型很巨大,有如2个包有星图的长物镜筒驳在传统普罗棱镜机身上。 口径虽然是60mm 但体积和长度可能比Fujinon 16X70更大。机身非常坚固,一定要驳在脚架上。它完全和Celestron 10X60在不同层次。

光学表现方面,高桥出品必属佳品,但今次却没有重大突破。在一个观鸟场合下,觉得它的清晰度和 Nikon SE,Zeiss Night Owl,Leica BN 差不多。虽然用上萤石做物镜,但仍发觉在高反差影像边缘仍有色差出现。另外它的影像锐利度也不及笔者手上的SE,而它的窄视场也令笔者不敢恭维。不过 用于天文观测,它可能带级你不少欢乐。

希望日后有机会和Fujinon 16X70作详尽比较,而这枝天文学家亦点出了制造优良的双筒镜, 除了优异的光学材料外,亦需要其它先进设计技术配合的。

18.Zeiss 7X42 ClassiC Dialyt 

视场:8.6度 出瞳距离:约20mm 重量:800G 棱镜:A-K prism 分类:中型镜 雅号:一代镜皇 产地:德国 参考价格:HKD 7500-8500

这枝直筒望远镜一如其名:Classic!沿自100年前(Since1905)的古典设计时至今日仍未落伍,仍是很多老一辈观鸟族的至爱。即使你对双筒镜兴趣不大,有机会也应看看这枝光学史上永恒经典。此镜亦是首批棱镜经过相位修正镀膜处理的机种。

先说此镜缺点:1.不是防水型号,机型为传统中央式外部对焦,水密性始终较差。但基本上结构非常坚固,能达到是防尘防水气要求(water resistant),镜内腔正常应不会发霉。2.Eyecup眼杯是硬橡胶式,不易反下3.价钱比同级镜相对昂贵。

然而这些全不影响此镜的名气!究竟此镜有何魔力,迄立百年?首先是其机身设计合理。机体外层包裹厚胶,内层结构坚固,一般野外撞击绝无问题,此点在世界各地曾通过不小实际测试。其次是其设计极佳,非常容易手持,重量平衡恰到好处,非常适合手持观测。此外其传统大型中央对焦环非常易用。

至于光学素质方面,厂方聪明地选择了7倍较低倍率,方便控制色差。其精致高素质镀膜(T coating,暗紫红色高级镀膜) 与透光率较高的Abbe-Koenig prisms双剑合壁,使影像变得极明亮、反差极高、解像度极佳。此外它的镀膜似乎能与时并进,不断进步。

此外广角目镜带来的阔视场加长良出瞳距离使这枝镜在当年一镜独尊、难逢敌手:观景时如看大银幕电视,加上目镜镜杯造得很薄,戴眼镜人仕透过此镜观星时会看像到一个很薄的大圈,内里充满星点,但眼睛稍向外望时则甚么也不见,其效果非常震撼。今天其它顶级镜种即使Leica Trinovid/ Swarovski SLC/ Fujinon FMTSX 也不能造到,因其眼杯较阔。不过,此镜的边缘像差比较显现,出现场曲及pin-cushion distortion现象,但比起Victory仍然较佳,仍可接受范围之内。观景时此镜色彩非常鲜明亮丽,但色调明显稍偏鲜黄,感觉上增加亮度和反差。

以前此镜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惟近年Leica凭借出色的镀膜技术,色彩控制及防水功能,Swarovski EL/SLC 精湛的设计及Nikon SE等针对蔡司而来的新型镜种不断涌现,使Dialyt受到不少压力,而且7倍受欢迎程度亦今非昔比,故此销路有所影响,但仍是一枝值得敬重的一代镜皇。

19.Zeiss 10X40 Victory Ⅱ BT--已停产


视场:约6。2度 出瞳距离:约16mm 重量:730G 棱镜:A-K Prism 分类:中型镜 产地:德国 参考价格:HKD 8000-9000

光学泰斗Zeiss近来可谓流年不利,被其它名厂抢去不少市场,新推出的旗舰型号名为Victory, Conquest等,可想而知她的苦心。然而是否可以凭之重夺江山呢?

10X40 Victory外型奇特,充满科幻感,有点似Nikon的Ventruer LX,但机身“车胎胶”味很重,主要以合成物料组成,予人不甚坚固之感,但实际上它亦非常扎实。手工精细度固然不及Swarovski,对焦环的刻度数字亦较粗糙。外层装甲包胶据闻可以防滑吸震,但亦吸尘和易留刮痕,而且比较黏手。眼杯为推出式,但在推入位置时(戴眼镜使用时),发现目镜上边只有一薄薄的硬胶环作垫子,小心用力过度刮花眼镜!此外旧款(Victory I)颈带扣体积过大,实际使用时会和手掌磨擦,更新版已把问题解决。机身设计最成功之处就是把重量大幅降低,但亦保持注氮防水设计,是同级机种中最轻巧者,值得一赞。

镜片镀膜为传统蔡司的7层暗红色T镀膜,外表美观,但与EL相比仍有不及。棱镜采用较修长的Abbe-Konig式直筒棱镜设计,全内反射面较少,透光率比五棱镜式的较高。实际表现又如何呢?

首先它的影像仍保留蔡司基本风格——稍稍偏鲜黄,大晴天时不易察觉,然而于阴天情况下观景其偏黄色调则颇明显。在公园晴天环境以它和Leica 10X50BA相比色彩清晰度的表现不相伯仲,反差也许高一点,但锐利度及通透度可能较低,而且Leica 的立体感似乎较佳。不过大体上两者的基本风格仍然相近。亮度上Victory的确比同级的Leica和Swarovski强。Victory的景深较浅,观看近物时要常再作对焦,但它的优点是无限远对焦宽容度颇大,700度近视也无问题。但和Nikon 名镜10X42 SE比较,它的影像锐利度和亮度的的确确还有点距离,Porro始终比Roof仍有优势。

然而此镜有二大光学问题阻碍它成就大业:1.Pin-cushion畸变过了火位。边缘松散虽不严重,但直线在视场2/3外时已开始变曲,颇为碍眼,不习惯者可能因而感到头晕!2.日间观物时色差是明显较其它同级严重,普通人亦可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理论上四片式的物镜(Super Achromat)应可将色差减到最低。然而实际使用时,较高反差景物边缘色边仍颇明显,不需用心留意已可察觉,情况实令人担忧。Nikon Venturer大镜系列亦有此色差问题,可能为A-K棱镜本身特性所致:增加透光率但代价是色差——结果局限了它们在阴暗环境才适合使用。

若以同级镜来说,Victory 除了轻量和亮度稍高外和对手比较没甚优势。而Nikon SE/Leica BR/Swarovski EL等更明显比它优胜。若蔡司不对症下药,改正光学像差(色差、畸变、偏黄)问题,很可能连半壁江山也保不住。蔡司现已推出新萤石双筒系列:7X42、8X42、10X42Victory FL取代Victory系列 ,希望可针对色差问题,别再令拥护者失望啊!而Victory系列一改再改,短短数年己遭逢数次改动,可想而知它的水准连厂方也有意见吧。 

20.Zeiss 8X20 Victory Compact


视场:约6.7度 出瞳距离:约15mm 重量:225G 棱镜:Pechan五棱镜式 分类:袖珍镜 产地:匈牙利 参考价格:HKD 3000-3500

这枝袖珍型号是蔡司近年出品,用以抢回市场。它的外观比较特别,镜身为不对称设计,轴心偏向左镜筒。 轴心上的是中央调焦环而下面的转环是右眼调焦环。眼杯为推出式,在全出位置时可锁上。机身为包胶防水注氮设计,外型绝对跟上潮流,但不失其轻巧。制造地点没有标明,可能在匈牙利。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左右镜筒最大距离不算大,双出瞳距离离较大者要先试用才可买。

至于光学表现上由于只在黄昏试用故不能作准,但感觉上其光学表现比Victory 10X40来得顺眼得多。视场约6.7度,以细镜来说是阔。亮度颇佳,反差亦然。色差存在但不明显,比Victory 10X40好很多,应归功于细口径和Pechan 棱镜。(Abbe-Konig型式是否增加色差有待考究)边缘当然呈Pincushion Distortion枕状畸变但由于视场不大故亦属控制筑范围之内。影像风格颇佳,有种爽朗悦目高品位之感。以镜论镜,应可比同级Swarovski及旧Leica稍优。至于Nikon Venturer在像差控制则应比Zeiss为优,但成像风格、色彩还原度熟优熟劣则尚待验证。个人倾向Zeiss。然而Nikon比Zeiss大了一个码有多,严重影响其分数,不过Venturer又享有大大的价格优势。数回合后似乎仍胜负未分。在袖珍镜市场内,四大品牌素质分野比大镜少得多。至于Victory Compact 能否为蔡司夺回失地?其高昂价格将是一大阻力。

[ 本帖最后由 LAMOST 于 2007-6-20 18:39 编辑 ]
我的新BLOG家:http://waynelamost.spaces.live.com摄影小站:http://lamost423.blog.sohu.com/相册:http://photo.163.com/photos/lamost423/http://i.cn.yahoo.com/lamost42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usicworm 发表于 2007-6-2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滨海新区 联通/河东区联通
拉磨有其中哪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爱祖祖 发表于 2007-6-2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联通
又是一大好贴.收藏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under 发表于 2007-6-2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有几张插图配的不对或者不合适:

FMT 16×70 Old,配图为新版

Leica 8×20 BC,配图为BRC

Nikon 7×50Prostar, 配图是10×70或者18×70的

Swarovski 8×20,配图为歌剧水晶镶嵌版,不具有代表性

Swarovksi 10×40 Habchit,印象中只有7×42有包胶版

Zeiss Classic 7×42 配图是Doctor 8×42,相去太远

Zeiss 8×20,配图为10×2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7-6-20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原帖由 funder 于 2007-6-20 15:28 发表
有几张插图配的不对或者不合适:

FMT 16×70 Old,配图为新版

Leica 8×20 BC,配图为BRC

Nikon 7×50Prostar, 配图是10×70或者18×70的

Swarovski 8×20,配图为歌剧水晶镶嵌版,不具有代表性

Swarovksi 10×40 Habchit, ...

FMT 16×70 我只能找到新版了
Leica 8×20 BC   好像就是BC 因为我实在找不到BRC
Nikon 7×50Prostar  已改
Swarovski 8×20  加了普通版
Swarovksi 10×40 Habchit 貌似2种都有,我干脆找了一款
Zeiss Classic 7×42 已改
Zeiss 8×20 已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7-6-20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原帖由 musicworm 于 2007-6-20 11:18 发表
拉磨有其中哪个?

哪个也没有!你有什么可笑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under 发表于 2007-6-2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
前面我写错一个,那个是BCA,BC和BCA同属上一代的Trinovid系列,区别是BC为饰皮,BCA为包胶

最后一个吹毛求疵的地方,Swarovksi那个图是10×25的,因为物镜筒长一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7-6-20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原帖由 funder 于 2007-6-20 19:28 发表
前面我写错一个,那个是BCA,BC和BCA同属上一代的Trinovid系列,区别是BC为饰皮,BCA为包胶

最后一个吹毛求疵的地方,Swarovksi那个图是10×25的,因为物镜筒长一点 ...

谢谢高手的指正! 我接着改好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ujhua 发表于 2007-6-20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利达宽带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曾霖 发表于 2007-6-2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赞!
连图都配上了
lamost费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AMOST 发表于 2007-6-2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联通
谢谢支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anger 发表于 2007-6-2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转贴LeicaEddy的远东名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7-6-22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好帖子! 非常有价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龙哥★ 发表于 2007-7-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天河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abicht 发表于 2007-7-22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新手,恶补中,谢谢::002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寻找拉玛 发表于 2007-11-23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钦州 电信
强帖!学习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可视天域 发表于 2007-11-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宝安区 电信
好文章,支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3 19:57 , Processed in 0.1130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