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宇宙膨胀:从哈勃的发现到暗能量的谜题

[复制链接]
Times 发表于 2025-7-24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IDC机房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宇宙正在膨胀” 这一发现无疑是最具颠覆性的认知之一。它不仅改写了我们对宇宙起源与未来的理解,更引出了暗能量这一现代物理学最大的谜题。从哈勃的观测到当代的精密测量,宇宙膨胀的故事始终交织着观测技术的突破与理论思维的革新。
哈勃的 “宇宙刻度尺”:膨胀的直接证据
20 世纪初,天文学家对星云的本质存在激烈争论:它们是银河系内的天体,还是独立的 “宇宙岛”(星系)?1924 年,埃德温・哈勃通过威尔逊山天文台的 2.5 米望远镜,精确测量了仙女座大星云(M31)中造父变星的距离,证实其远在银河系之外,是一个独立的星系。这一发现将宇宙的尺度从银河系扩展到星系际空间,为后续的膨胀观测奠定了基础。
1929 年,哈勃公布了一项更具革命性的成果:他分析了 24 个星系的光谱数据,发现星系的退行速度(通过光谱红移测量)与距离成正比,即v = H₀×d(哈勃定律)。其中H₀为哈勃常数,描述宇宙膨胀的速率;v是星系退行速度;d是星系距离。这一关系直白地表明:宇宙中的星系正在彼此远离,宇宙空间本身在膨胀。
哈勃的观测推翻了传统的静态宇宙观。在此之前,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方程中引入 “宇宙学常数”(Λ)以维持宇宙的静态,当得知哈勃的发现后,他称这是自己 “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个被 “放弃” 的宇宙学常数,将在宇宙膨胀的故事中扮演关键角色。
jrszhibo.tz-yixing.com
jrstyzb.tz-yixing.com

宇宙膨胀的理论根基: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解
哈勃的观测现象需要理论支撑,而广义相对论恰好提供了完美的框架。1922 年,苏联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通过求解广义相对论场方程,得到了描述均匀且各向同性宇宙的动态解 ——弗里德曼方程。该方程表明,宇宙的演化取决于物质能量密度与时空曲率的关系,可能呈现膨胀、收缩或振荡状态,彻底否定了静态宇宙的可能性。
弗里德曼方程的核心是将宇宙视为一个整体,其膨胀并非星系在 “空间中” 运动,而是空间本身的膨胀。可以用一个通俗的比喻理解:将星系想象成气球表面的点,当气球被吹胀时,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会增大,但点本身并未在气球表面 “移动”,而是气球(空间)的膨胀导致了距离的增加。这种膨胀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在大尺度上),不存在一个 “中心”,就像气球表面的点无法找到膨胀的中心一样。
jrstv.tz-yixing.com
zuqiu.anbo365.com

1935 年,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进一步提出 “原始原子” 假说,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通过膨胀演化至今 —— 这正是大爆炸理论的雏形。宇宙膨胀与大爆炸理论相互印证:如果宇宙正在膨胀,那么回溯过去,所有物质必然曾聚集在一个极小的区域。
zuqiuzhibo.anbo365.com
zuqiuzb.anbo365.com

膨胀速率的 “拉锯战”:哈勃常数的测量之争
哈勃常数(H₀)是描述宇宙膨胀速率的核心参数,其数值定义为 “距离每增加 1 兆秒差距(约 326 万光年),星系退行速度增加的数值”,单位为 “千米 / 秒 / 兆秒差距(km/s/Mpc)”。准确测量 H₀不仅能确定宇宙的年龄,还能揭示宇宙的能量组成。
football-live-streaming.anbo365.com
soccer.anbo365.com

哈勃最初测量的 H₀约为 500 km/s/Mpc,这一数值明显偏大,导致推算出的宇宙年龄(约 20 亿年)小于地球年龄(45 亿年),引发了 “年龄危机”。后来发现,哈勃误将星际云的亮星当作造父变星,导致距离测量偏短。经过数十年的修正,20 世纪末的测量值稳定在 70 km/s/Mpc 左右。
zuqiutv.anbo365.com
zuqiu-streaming.anbo365.com

然而,近年来的高精度测量却出现了新的矛盾:
宇宙微波背景(CMB)测量:通过普朗克卫星对早期宇宙残留辐射的观测,得到 H₀ = 67.4 ± 0.5 km/s/Mpc(基于 ΛCDM 模型,即冷暗物质加暗能量的宇宙模型)。
本地宇宙测量:通过造父变星、Ia 型超新星等 “标准烛光” 测量邻近星系,得到 H₀ = 73.0 ± 1.0 km/s/Mpc(以 SH0ES 团队为代表)。
这种约 5% 的差异被称为 “哈勃张力”,可能暗示现有宇宙模型存在缺陷,例如暗能量的性质随时间变化,或存在未被发现的粒子(如 sterile 中微子)。这一争议成为当前宇宙学研究的热点,推动着观测技术与理论模型的革新。
加速膨胀:暗能量的 “浮出水面”
20 世纪 90 年代,两个独立的研究团队(以索尔・珀尔马特、布莱恩・施密特和亚当・里斯为首)通过观测遥远的 Ia 型超新星,获得了一个颠覆性发现:宇宙膨胀正在加速。这一结果与当时认为 “膨胀应因引力减速” 的主流预期完全相反,三人因此共享 20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Ia 型超新星因亮度稳定(绝对星等固定)被称为 “标准烛光”,其观测亮度与距离直接相关。研究者发现,遥远超新星的亮度比 “减速膨胀模型” 预测的更暗,说明它们的距离比预期更远 —— 这意味着宇宙在晚期(最近 50 亿年)的膨胀速度比中期更快。
为解释加速膨胀,物理学家引入了 “暗能量” 的概念:一种均匀分布在宇宙中的斥力场,具有负压强,能对抗引力推动空间膨胀。暗能量约占宇宙总能量的 68%,而暗物质占 27%,普通物质仅占 5%。爱因斯坦曾引入又放弃的 “宇宙学常数(Λ)”,恰好能作为暗能量的最简单解释(即 “真空能量”)。
但暗能量的本质仍是未解之谜:它是恒定的真空能量,还是随时间变化的 “精质(quintessence)”?它与量子场论预言的真空能量为何存在 120 个数量级的差异(“宇宙学常数问题”)?这些问题直指物理学的根基。
宇宙的未来:取决于暗能量的 “脾气”
宇宙的最终命运由暗能量与物质引力的 “较量” 决定,基于当前观测,可能的结局包括:
热寂(大冻结):若暗能量是恒定的宇宙学常数,膨胀将永远加速。星系会彼此远离至不可见,恒星燃料耗尽后,宇宙将陷入永恒的寒冷与黑暗,温度趋近绝对零度。这是 ΛCDM 模型预测的最可能结局。
大撕裂:若暗能量的斥力随时间增强(“phantom energy” 模型),膨胀加速将失控。未来几百亿年内,星系、恒星、行星甚至原子都会被空间膨胀撕裂,所有物质分崩离析。
大收缩:若暗能量随时间减弱,引力最终会逆转膨胀,宇宙开始收缩。物质重新聚集,温度升高,最终回归大爆炸前的奇点(“大反弹” 理论认为收缩可能引发新的大爆炸,形成循环宇宙)。
目前的观测更支持 “热寂” 结局,但暗能量的长期演化仍是未知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对更遥远超新星的观测,或许能揭示暗能量是否随时间变化,为宇宙命运的预测提供关键线索。
结语:膨胀宇宙中的 “求知者”
从哈勃的简陋底片到韦伯望远镜的红外视野,人类对宇宙膨胀的认知已走过百年历程。每一次观测精度的提升,都伴随着新的谜题 —— 哈勃张力、暗能量本质、早期膨胀的 “暴胀阶段”(宇宙诞生后 10⁻³² 秒内的超快速膨胀)……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藏在下一代观测设备(如罗曼太空望远镜、欧洲极大望远镜)的数据流中。
宇宙膨胀的故事告诉我们:宇宙的伟大不仅在于其尺度的浩瀚,更在于它始终向人类的求知欲开放。作为这个膨胀宇宙中的微小观察者,我们正在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从大爆炸到未来的百亿年时空。
(本文首发于牧夫天文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7-27 20:55 , Processed in 0.044982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