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专家要让春节换日子
www.xawb.com 2008-01-19 04:35:43 西安日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金有巽老人真够倔强,60多年来一直为移动春节日期努力。
14日走进金有巽的家,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是金老已94岁高龄,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腰直步健;一个是金老的卧室兼书房里不仅没有一样新家具,而且有的所谓家具是简陋搭起的架子,与他曾被选为两届陕西省人大代表,出席过全国向科学进军大会、全国科学大会的“身价”格格不入。12平方米的屋子里堆满了书籍和报刊。西电科大教授章潜五告诉记者,头天儿女们才帮金老整理过,不然根本进不去人。
一张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报纸醒目地放在案头。谈起改变春节的日期,金老十分兴奋,指着报纸说:“我是要贯彻科普法精神。别看我老了,但我的思想不封建。”对于近些年有的年历、日历上印有哪天宜于出门、结婚等等内容,金老说,这都是“毒”,是封建迷信,必须清除。
春节本是阴历上的一个重要日子,但是过了三五十年以后,政府可能将春节定在一个阳历日子上,这个日期,数字既易记,而且恰在农闲期中。依笔者推测,春节很可能被定在立春日(2月4日或5日)。不知当政的主管礼俗诸公,曾考虑及此否?
这是金有巽1945年做的一个预测,也是一个建议。他从小对历书很感兴趣,上大学时选修了气象学课,毕业后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时,接触过古代历法资料。金老通过研究,认为春节定在阴历年首,前后移动太大,带来诸多不便,尤其不利于农业生产。当读了《新民晚报》上刊登的《科学四季划分》一文后,便给《新民晚报》投了此稿,可是没有被报社采用。1946年他又撰写了《必也正名乎--春节向记者和编辑先生们敬进一言》。《中央日报》1948年刊登了此文。
文章是刊登了,可春节的日期依旧在夏历正月初一。金有巽不信把春节日子改不了,继续收集有关资料、信息,特别是1984年退休后,每年订阅报刊在20种以上,费用2000多元,并购买大量有关书籍,只要书刊上有一句话可以用,就买回来。西安买不到的,就让儿女出差时在外地买。家人说,如今网络这么发达,什么都有,何必花这冤枉钱。但金老我行我素。
金老不仅自己进行研究,还到处宣传改变春节日期的必要性。他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印成小册子,见了人就赠送,并在寒假前,通过校团委,向大学生发放。有一年刚开学,金老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有关报刊,摆放在校园里,供师生阅览,坚持了几个星期,最后由于下雨才终止。
1992年,陕西省委书记处原书记陈元方的著作《历法与历法改革丛谈》刚出版,金有巽立即设法购买了10本,送给研究历改的同人。章潜五看了陈元方的书后,决定协助金有巽推动改变春节日期工作。西电科大施亚寒、董建中和陕西师大应振华、陕西省委办公厅卫韬、航天210所蔡堇等等专家、学者也陆续加入这一队伍中。
1995年,历法改革研究小组应运而生,1997年改为历法改革研究会,2002年成为陕西省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协会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他们不仅研究“春节科学定日”,而且要对“农历”科学更名,研制新历。目前会员和参研同仁已有100多人。同时,他们联络美国、俄罗斯、韩国、香港等等海内外热心历法改革的组织和人员,进行交流。
2005年4月,韩国历法学者到西电科大交流,金老将自己有关藏书搬到校图书馆,布置了一个专柜,供客人阅览。
金有巽清楚,要改春节日期,不仅是自然科学问题,还牵扯到社会问题。为了赢得社会各界支持,金有巽不顾自己的高龄,和章潜五、应振华等人四处奔波,向有关领导、部门阐述自己的观点。
1995年,在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方成院士和肖耐园教授的建议下,金有巽和章潜五等决定向全国人大反映自己的观点。他们一方面向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马大谋提出建议,一方面向省人大递交了《建议:“农历”应该科学更名 春节宜定在立春》一文,最后经省人大代表团讨论后,由马大谋向全国人大提交提案。
1996年,他们又发出了《呼吁全国人大会议立案审议:春节宜定在立春》的呼吁书。就这样,在金老等人的努力下,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先后4次向全国人大提出历改提案。
为了核对记者这篇文章有关内容,15日晚,金老熬夜到次日凌晨1点多,然后在凌晨4点,敲开章潜五家的门。
虽然金老个人生活节俭,但对历改十分慷慨。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影响范围扩大,花销也迅速上涨,他们陷入经费短缺困境。为了使工作进行下去,金老从自己的退休金中一再拿钱。由于年事已高,金老不便赴外地出差,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查阅资料、拜访专家,走访国家有关部门的任务就落在章潜五身上。几乎每次章潜五出差,金老都要资助经费。去年章潜五去北京时,金老又要给钱,被章潜五婉拒。十多年来,金老为历改捐款和用于为历改研究人员购买书刊、复印资料的钱近2万元。
在金老的带动下,许多会员纷纷捐款,仅章潜五和亲友累计捐款近万元。
由于金老在历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6年省老干局、省人事厅、省科协等部门联合授予金有巽“科技教育耆英称号”,历改委员会也于2003年被省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
1995年6月13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在《对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717号建议的答复》中称,若将“过年”与“春节”分开,“过年”不放假,“春节”另订一个公历日期,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的,但要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才行。同时也要考虑海外侨胞的传统习惯,他们也把中国传统节日作为自己的节日。
的确,对改立春节日期,社会上许多人不同意。2005年,当国内掀起声势浩大的民俗文化保护热时,对于改立春节日期的反对声也达到高潮。网上有人骂他们“吃饱撑的”。
北京师大文学院副教授、民俗专家萧放认为这个提法看上去很科学,是为了避免麻烦、统一时间,但并不现实。春节是传统的中心节日,它关系到情感、伦理、传统。科学不能完全解决文化问题,不完全等同于生活。
近日参加“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认为,如果以月相作为依据看公历的1月1日,它也是“游移不定”的。如今,世界几乎所有民族的语言都还延用地球视角所得的立论来表述日落日出,谁也不会让人好笑地说“地球自转使我们又重新看见了太阳”。所谓“春节科学定日”的建议,在我看来更多地是考虑节日作为时间的物理性能。但文化内涵是节日的灵魂,节日的时间确定是传统使然,并不是可以随着个人意志摆布的。民国时期的由于废止旧历而查禁过旧历年的做法,在我看来是“欧洲文化唯一论”在历法问题上的表现;“文革”期间的不许放假说是为了扫除“四旧”,岂不知所谓公元的纪年也还是“洋四旧”。如使这一“科学定日”成为现实,必将“科学地” 丧失掉除夕,丧失掉过年的诸多活动,以至于影响到端午、中秋和重阳,将会严重地影响甚至破坏我们整个的民族节日体系,它的后果将真的是一场“文化”大革命。
昨日记者采访了陕西师大教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俗专家组负责人傅功振。他认为,目前的春节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是我国人民亲情、友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等集中体现之节,只能守护,不能做影响这一传统继承的事。
记者注意到,争论双方的专家学者中,支持金老观点的多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者,而反对者基本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者。
金老:我们提出的是改动春节日期,而非废除春节,因此不存在断送春节传统文化的问题。而且自汉代以来,我国传统历法以立春日为春节,是时皇帝和民众进行迎春催耕活动,是官方活动,相对来说,“过年”是民间活动。到1914年时,袁世凯政权“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才将过年与春节合二为一,迄今只有94年历史。由于时间的阴差阳错,往往在冰冻三尺之际,我们却庆贺“万象更新、春色满园”。因此将春节改到立春日,是恢复传统,也才名符其实。
记者:我们都知道开春就要开始农业生产,把春节改到立春,是否会影响农业生产?
金老:现行春节往往在大寒与雨水之间前后摆动,早则约1月21日,晚则约2月20日,按概率分析,约有66%不是候春就是误春,而且49%在立春日之后,有可能耽误农时。因此春节改到立春,有利于农业生产。
记者:春节定于立春,还有哪些好处?
金老:由于现行春节在阳历上的日期游移不定,前后偏离达29天,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月度统计对比;交通部门的春运计划难以稳定;元旦与春节间的双节供应计划年年变动,或短或长,无法统一;影响教学计划,这是教师们感受最深的。由于教材是不变的,国家规定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也是固定的,可由于春节的游移,上下学期时间长短年年变动,给教学带来困难。因此,将春节改为立春,固定在阳历年2月4日,将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节约资源。
记者:作为夏历岁首的“年”,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就已确定,已有2000多年历史,系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果把春节改到立春,而且围绕立春放假,难免使“年”的传统文化受到影响,你们怎么看待此问题?
金老:我个人观点是生活要简单,历法也应简单,历表内只需要符合自然规律的分段。至于民俗,那是民间的事。年的有关民俗,可以挪到立春进行。(文/图 记者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