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花一世界--显微镜简史(一)

[复制链接]
protoplast 发表于 2008-11-4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一花一世界——显微镜简史(一)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2008-11-4 星期二 17:21
分类: 物理, 生物 | |
无式镜
在从未被文字记录下来的那段历史中的某一天,一个腰上挂着树叶串、头上长发飘飘的人一脚飞起一块石子。他用类似于尖叫的语言说:“咦,这是什么东西亮闪闪在地下?”他捡起这块大致像颗棋子的透明石头瞅瞅,“石子对面的世界放大啦~”他的同类还试着用透明圆石头在炎炎烈日下长时间凝视地上一些烂草棍,结果草棍呼的一下烧着了!对大自然打磨的奇妙石头的记忆一直延续到公元1世纪初,在罗马哲学家的笔记中,它们被称为“放大器”(magnifier)或“点火石”(burning glasses);直到13世纪,这些石头终于从脚下一路登鼻子上脸,被赐名透镜(lense),因为它们长得好像一颗小扁豆(lentil)。


题图注:体视镜(stereoscope)
随后,“小扁豆”又被人们粘进一根细长筒里。人们就像看万花筒一样,举着这个小筒偷看跳蚤打架,所以这只筒名叫“跳蚤镜”(flea glasses)。它就像眼镜的衍生物,然而已从人脸向前迈出一大步,是未来单式显微镜的雏形。谓之“单式”,因为它不同于你生物课上用过的显微镜,没有目镜、物镜之分,放大多少只由一颗“小扁豆”决定。
单式镜

现代实验室显微镜即使配以“雕梁画栋”,也未必可以卖得更贵,因为雕梁画栋违背了现代人讲究目的和实用的原则。因此我们常常难以理解为什么历史上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想不到用这些发明改变世界,却只把它们当成丰富视觉享受、甚至象征贵族生活的道具。当我看到十七世纪初那做工精美的“单式镜”,真想搞一个来摆在家里——纯装饰。当时,人们却可以用它来观察桔子表皮,具体做法是:取一只桔子,噗地一声扎在针尖一样的“载物台”上,从直立的单片镜片背后即可观看一只疼痛的桔子。前后移动桔子可以改变放大倍率,只是她挺沉的,晃晃悠悠地不太稳当。(图一)
单式显微镜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是在列文虎克。如果我没有记错,中学的生物是从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开始的。其实,不论“单式”还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复式”(即多个镜片前后排列,如目镜+物镜),发明者都不是他。只是这一点损失对于列文虎克作出的贡献无伤大雅。前边提到,单式显微镜的放大本领只能依靠一颗“小扁豆”来实现,要想让镜片放大率增大,镜片焦距必须很短,扁豆必须很小,这就需要很高的打磨工艺——如果你是用打磨的方法。一般人能磨出放大率几十倍的镜片已经很了不起,于是列文虎克来了。
插曲:人物传
作为一个篮子手工业者的儿子,列文虎克从父亲那里遗传了心灵手巧的基因。只有他才能做出直径为2-4毫米、放大率100-300倍的镜片,能分辨出一丁点桔子皮上1mm大的细节。但是手工艺人精神大放光芒,他说:“有些秘密手段我得自己留着。”他在这一点上非常成功。直到250年后(上世纪五十年代)真正的“列文虎克镜片”才通过美国人之手再次人间显现。其实,在当年众人都以为列文虎克没日没夜磨镜片时,他只是取了一根细玻璃,把中部在火焰上烤软了,两头一拉拉成两半,再将拉出的细长一端倾斜着放在火上烤化,这个时候在细尖端便会逐渐凝出一小滴“小扁豆”,如同你把冰棍头朝下凝出一滴水一样,这便是他的镜片了。看到今日的人们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列文虎克倚在天堂的栏杆上得意地笑了。
用这种方法,列文虎克一生一共做了500多架单式镜,可惜他太讲求完美,镜身全是货真价实的金和银(也有人说有黄铜的),在他死后,这些宝贝被卖了好价钱,流落民间再不见踪影。(图二:可以看出这种单式镜有多小,小孔内有镜片。具体用法是将物体扎在小孔一侧,人从小孔另一端观看。)
世界上那么多手工艺人,为什么列文虎克如此出名?这是因为他拥有全地球第一只观察到细菌的人类眼睛。实验初衷本是“寻找辣椒中的辣成分”,结果不知是成心还是忘记,一小片辣椒竟被他泡了3星期之久。没有持家经验的列文虎克非常单纯地取出一滴进行了观察,却看到一系列在水里忙碌跑动的“小动物粒”(animalcule)(图三,可见行动轨迹)。通过计算,他说:“在一粒沙子这么大的空间能容得下一亿个‘小动物粒’”。从这句话,我们不仅知道列文虎克懂得体积的计算以及简单除法,而且能推测出他看到的就是细菌。另一位微生物学家胡克尝试了用水泡其它瓜果蔬菜,证实了以上结果是可重复的。
除了辣椒水,列文虎克还观察了从下水道水到精液,从头发到昆虫脚的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东西;人们看到原来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小世界同我们的生存空间并行不悖,是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列文虎克尤其对牙垢不离不弃,在以身试法之后,还将牙签对准了妻子和女儿的牙缝。最后一次问候牙齿是在第一次揭示人口腔细菌的14年后,取样对象是自己一颗“残存臼齿的中空牙根”。又过了10年,七十岁的列文虎克已没有牙缝,于是他坚毅地将关怀对象转向了“发烧时舌头上厚厚的白色的发出腐败味道的物质”。几十年屡屡探寻,他对人口腔的好奇心是否得到满足了呢?上帝与人类牙垢的比较研究进行得如何了呢?也许对于列文虎克来说,这些都是不存在终极解答的问题吧。
复式显微镜
对于手笨而无法制出2毫米“小扁豆”的人,也有迂回之计——早在列文虎克诞生之前40年,荷兰眼镜制造商已发明出用两片镜片排成一列,逐次放大物体的方法,因为用到多个透镜,所以叫“复式”。然而列文虎克可以无视这种复式镜的发明,因为联手的双镜片足足花了150年才赶上他单镜片的水准。当然其中仍有佼佼者,那就是前边提到同样泡过蔬菜水的胡克和大名鼎鼎的伽利略(图四:伽利略显微镜)。为了与望远镜那“看得更远”(tele+scope)的梦想对仗,人们将伽利略的“复式镜”起名为“看得更小”(micro+scope)——直到今天,“看得更远”和“看得更小”仍在向两个极端推广人类视野。
那时的显微镜情趣十足,有金色、银色和实木的镜身,最豪华的有小银人雕像,好像一个八音盒;下边常常自带杂物抽屉,可以装一些小手饰和小零件,有的甚至可以把自身都装进去(图五)。

后来水族馆一族想到把镜片安在水盆里看水下生物;机械能手开发出齿轮调焦;摄影爱好者给小巧的显微镜安上硕大如手风琴风箱一般的相机(图六)——大家各设所需。目镜多数仍是“单目”,这种传统被保留至今——在我大学生物课上一项必需的技能就是一只眼观察镜筒,另一只眼盯住桌上的纸,看着铅笔把镜筒中的花花世界画出来。

现代科研中最常用到的显微镜将明视场和荧光显微镜合二为一,简而言之,前者用全色的白光照亮被观察的细胞或组织,看它们本原的颜色,分辨其边界和起伏;后者用单色光照射观察对象内部或表面的荧光蛋白,再看荧光蛋白在细胞何处发光。结果,一个像是打着手电在黑屋子里找一根霓虹灯管,另一个像是把霓虹灯打开,在黑暗里看它(图七,左边为明视场,右边为荧光)。具体图像请见《美的眼睛和显微镜》一文,那里是光学显微镜的天下。

而放大倍数也已达到了理论的极限,因为不论镜片弧度多么精准无误,透镜组合多么完美,显微镜分辨率最多也只能达到光波长的一半——自然光的平均波长为0.55um,所以分辨率能达到0.275 um,最好的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2000倍,这是细菌的量级。要想继续看小下去,必需质的飞跃。
最后值得一提的一种光学显微镜名叫“解剖镜”,即体视镜(stereoscope)(题图),通常用它观察有一定厚度的物体;放大率不到100倍,但已经能让你清楚地看清果蝇的眼睛和花药里一粒粒的花粉。不同于一般复式显微镜,它用两套光路分别向人的两只眼睛成像,就像双目的延伸,因此在《美的眼睛和显微镜》一文中出镜的小鸡胚胎和采采蝇头都是立体的。
敬请期待第二部分:超越光的极限——电子显微镜
标签:体视镜, 单式镜, 复式显微镜, 显微镜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730.html

[ 本帖最后由 protoplast 于 2008-11-5 12:25 编辑 ]
bearcat 发表于 2008-11-5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教育网/北京大学
放大倍数也已达到了理论的极限,因为不论镜片弧度多么精准无误,透镜组合多么完美,显微镜分辨率最多也只能达到光波长的一半——自然光的平均波长为 0.55mm,所以分辨率能达到0.275 mm,最好的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2000倍,这是细菌的量级。要想继续看小下去,必需质的飞跃。

单位写错了,应该是微米,不是毫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protoplast 发表于 2008-11-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回复 2# bearcat 的帖子

已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2 15:27 , Processed in 0.045879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