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自製法 2.
第二章 反射鏡面之磨製(續) 2. 工具與器材 磨製鏡片時需要購買的材料及自製的儀器分別列出如下: 甲、需購材料: a. 六吋直徑派勒斯(Pyrex)用熱軟化(Heatanneal)過的玻璃光板一塊,約一吋厚。 派勒斯玻璃膨脹係數很小,用來製鏡片不易受溫度的影響。普通玻璃板冷卻時,易有內部應力(Internal stress)磨好後會變形,必須用熱軟化過,消去內部應力才能應用。熱軟化過程是加中等高溫再逐漸冷卻。 這樣一塊派勒斯玻璃在美國的售價約為美金四元左右(臺幣160元)。國內玻璃廠應該可以以較低價格製造應市。但在沒有供應也沒有外匯去買的情形下,有一種代用品可用,就是普通海船上的厚圓玻璃窗。這種玻璃是經過熱軟化的,只是膨脹係數大些。拆廢船時應該可以用廉價購得。 b. 六吋直徑普通玻璃磚,約四分之三吋厚。這是用來做工具的,不必用好玻璃。 c. 磨砂,自粗至細,依磨鏡程序排。80號金剛砂(Carborundum) 240公分120號金剛砂(Carborundum) 120公分220號金剛砂(Carborundum) 30公分400號金剛砂(Carborundum) 30公分600號鋁頓(Alundam,人造氧化鋁)或 No. 2 Garnet 石榴子粉 15公分305號剛石粉(Emery天然氧化鋁)或 No. 8 Garnet 石榴子粉 15公分 d. 打光粉 光學用鐵丹(Rouge,三氧化二鐵粉) 120公分 e. 松瀝(Pitch,即植物性柏油。)約五百公分。松香 200公分蜂蜡 100公分這部分的材料必須不含砂泥。如果疑心有砂泥滲雜在內,可以熔化後,沉澱過再用布過濾。 以上材料可以到五金行、眼鏡店等處購買。美國Edmund Scientific Company在Camden, New Jersey有全套設備出售,售價為美金十四元左右(臺幣560元)。 其他需要材料為:水桶一,水瓶一,粗細金剛砂石各一,松節油,石蜡少許,小油漆刷子(用來刷鐵丹用)一,放大鏡(焦距一吋)一,小鍋(用以熔松瀝)一,及小爐一。 乙、自製儀器 a. 曲率樣片(Template)這是在粗磨階段用來比較鏡片曲率的。製法如下:用一薄金屬片(塑膠片亦可)放在地上,用一長鐵線一端釘在地上,另一端(245公分處)繫一筆,在薄片上畫出一半徑為245公分的圓周。沿圓周仔細剪下,取六吋長左右的一段圓周,夾釘在兩片木板中可(見圖八)。這樣片必須仔細製造,如果有誤差的話,製成的鏡片可能焦距相差很大。 b. 磨砧鏡片:必須放在一堅固台面上。堅固高圓凳可以代用。 c. 試鏡台:在試鏡時鏡片要垂直站住。必須用一堅固鏡台以防功虧一簣;磨到快好時打壞。一個很易製的鏡台如下(見圖九)。 d. 製槽工具:在做松瀝青打光模時需要做一個控制槽痕的工具。其製法如下:取一八吋長,二分之一吋厚,八分之七吋寬的木條,邊上釘上兩片八分之一吋寬,四分之三吋長的鐵條或木條即可。截面見圖十。 e. 佛科試鏡機:這是用來測量鏡面是否達到四分之一波長的標準的利器。它的構造很簡單,但我建議讀者把佛科試鏡法看通之後再開始製造。 試鏡機的主要構造是一個點光源,把光送去鏡面上反射來。在焦點上,有一可以移動的刀片口,把反射光切斷,如圖十一。最重要的是這點光源必須儘量接近刀片口。試鏡時眼睛放在刀片口後面,儘量靠近刀片口。這刀片口必須能前後左右地作精細運動。 點光源可以用一個有聚光鏡的手電筒燈泡,用一張鋁箔包起來。以細針在鋁箔上刺一極小的洞。這小洞中出來的光就是一個很好的點光源。 刀片口可以用彈簧架起來,用螺旋調節傾斜度。但刀片口不能左右擺動。圖十二示出一個簡單而堅固,並可調節的刀片口安置機。螺旋上面裝一指針(可以用錫焊在螺旋上),再用一指標。如果螺旋每轉一圈進行n公分的話,這指針就可以輕易地指示出刀片口進行到n/180公分(假定指針可以指示到比2°更精確的角度)。如果用的是6-40螺旋(6號螺旋,每轉一次進行四十分之一吋),那麼n=0.025×2.5=0.0625公分。而指針每次旋轉2°只使刀片口移動0.0625/180=0.0004公分。這樣的精確度,不用螺旋就很難達到了。 3. 佛科試鏡法原理(Faucault test) 在磨鏡之前,讀者應當明瞭佛科試鏡法的原理。佛科試鏡機的構造很簡單。唯其簡單,才能達到精確的程度(這是從事實驗的人必須知道的原則)。所有大型天文望遠鏡試鏡原理都和下敘的大同小異。 先從理想圓球面說起。按照光學反射原則,在圓心放出的點光都被鏡面反射到圓心成像。在圓心附近放出的點光也會被反射到這焦點附近成像,如圖十三(a)。如果這光點離圓心近的話,所成的像誤差很小,也呈點形。 如果我們在焦點上放一刀片口,在刀片口剛好遮住焦點時,焦點以後B處的反射光就完全昏滅。在焦點附近的刀片口只需要移動針孔大小般的距離就可以使反射光從全亮變成全滅。如果我們把眼睛放在B處接受反射光,在焦點被遮前,整個鏡片是完全明亮的,像滿月一樣。在刀片口逐漸移近焦點時,鏡面的亮度就會均勻地暗下去而不會看見一塊亮或一塊暗的地方。這當然是假定鏡面是完美的理想球面。 如果鏡面不是理想球面呢?所有的光不能都集中在焦點上(見圖十三(b))。把焦點附近的光束放大來分析的話,就成圖十三(c)。在刀片口逐漸移近焦點時,部分光束被阻,這時所看到的鏡面就有一部分黯淡下去,不再是均勻的。因此,球面是否適合光學標準很容易地便能「一眼」看出。 佛科試鏡法究竟靈敏到什麼程度呢?如果鏡面和球面相差1/8波長的話,一個沒有經驗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鏡面上半明半滅的不同來。有經驗的人可以測到1/20波長。如果用照相版代替眼睛,光電池代替人腦的話,甚至可以測到1/60波長的差誤 以上討論的是圓球面。可是望遠鏡面都是拋物線面而不是球面。那麼怎樣來試拋物線面呢?原理仍是一樣的,只是鏡面上放一紙板,每次只測一部分鏡面,用螺旋調節刀片口的位置,逐漸量出鏡面各處與球面的差別來。把這些量得的差異和理論上推算出來的拋物線面與球面應有的差異相比較,便可求得磨好的鏡面與理想拋物線面的誤差了。雖然理論上說起來應當測無數點才能相比較,實際上在f=8的六吋望遠鏡面磨製過程中,只要測三點就夠了。詳細的測量及更正法,以後在用到時再提。 4. 磨鏡法 在開始講磨鏡法之前,我先要強調清潔整齊之重要。 第一、各種磨砂千萬不能相混。每次要打開次細的磨砂時,桌上必須擦洗乾淨。千萬不要同時打開兩盒粗細不同的磨砂。在用細砂磨時,如果有一粒粗砂混雜在內,就可以使你化上幾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來彌補。 第二、不能跳過一步!磨鏡的時間應在廿小時至一百小時之間,普通為五十小時左右(我自己的鏡子磨了四十小時)。磨鏡是訓練耐性最好的運動,必須抱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決心來做。 第三、試鏡時最好找一個溫度均勻的暗室,露天不大適宜。佛科試鏡法的靈敏度太高,鏡面上有溫度不勻的地方可以看到不穩定的氣流。 a. 磨動法 磨鏡時因為要保持鏡面的對稱(不然會有散光的現象),鏡板必須不時轉動,工具板也要不時作相對的轉動。但兩板之間的相對轉動必須是無週期性或有極長週期性的。最簡單的辦法是在兩板邊緣畫上不等量的線。例如,在工具板邊緣畫七條等距的線,在鏡片邊緣畫八條等距的線,磨十數下之後,工具板向左轉過一條線,鏡面向右轉過一條線,這樣在7×8=56轉之後,工具板同鏡片才會回來原來的地方。(如果每次只轉半條點,可以把週期延長到4×56=224轉。)見圖十四。 如前所述,磨鏡的磨法就是把一塊鏡片板在一塊工具板上磨。但磨鏡的手法與磨出來的鏡面形狀有很大的關係。磨鏡的基本手法是前後磨。這樣容易出力而且均勻。磨的手法有三種:全磨──鏡板自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距離相當於鏡板的直徑,半磨──鏡板走的距離是直徑的一半,三分之一磨──鏡板走的距離是直徑的三分之一。磨的時候鏡心的軌跡是直線,但是鏡心與工具板心有兩種不同的相對運動方式。第一種是兩心相交的,叫做正心磨法。這種磨法使鏡板曲面趨於球面,但進度較慢。第二種是兩心不相交,而成兩條平行線的,叫做離心磨法。這種磨法鏡面曲率增加得很快,但易得圓椎面或雙曲線面。磨時在桌上舖十幾層報紙,把它們打濕,再把工具板放上去,這樣工具板就不會左右滑動了。磨時前後動作的時間以一秒為度。磨砂不要放太多──太多的磨砂反而會減低磨鏡的速率。 b. 粗磨(自平至凹) 在用最粗的磨砂時,主要目的是把鏡板中間的玻璃多磨掉一點,邊緣上少磨掉一點,磨出來的鏡片好不好無所謂。在這一階段,需要磨掉很多玻璃,所以最好用磨去玻璃最快的手法。最快的方法是離心長磨,但由於長磨所得的曲面易趨於圓椎形,增加以後的困難,所以最合適的手法是三分之一離心磨法。開始粗磨時鏡板中心(A)(見圖十五)約在工具板內二分之一吋(1.25公分)左右,以後逐漸移向內部。開始磨時必須注意磨得均勻。A在工具板上所走的軌跡見圖十五b。 要磨得快,必須對鏡板加以適度的壓力。壓力太大易使工具板(特別是工具板邊緣)破損,壓力太小則耗時太多。 開始磨以後,鏡板中部的玻璃就開始逐漸被磨損,如圖十五(c)虛線所示。這時,工具板的邊緣便逐漸尖銳起來,必須不時用金剛砂石把工具板邊緣修光。否則從工具板上碎下來的玻璃便會和粗砂混入細砂一般地引起毀壞鏡面的後果來。同理,鏡板邊緣也要不時修光。 千萬別性急,採用長磨手法! 以上所述的三分之一磨法是集許多人的經驗而體會出來的最快磨法。這樣磨出來的曲面最接近圓球面,在細磨時便不需要太多的修改。 磨砂不要放太多,一小撮即可,並需不時加水。開始磨後磨損了的磨砂和磨下來的玻璃便混合成土色的漿。如果大部分的磨砂還沒有破碎,可以把泥砂放在水中沉澱出來再用,否則即行洗去。 不久之後(工具板完全旋轉過兩三次之後),鏡板中央就呈凹形。這時可以用樣片來試曲面。試時把樣片放在中央,用燈斜照,比較鏡板中心凹下去的部分與樣片的曲率。如果大致相合,即可將鏡心(A)向工具板心移近半吋再磨,以擴大凹進去的部分。此後再磨再試,每次以½吋為度地把鏡心逐漸移近工具板中心。但因為磨面的增大,每次內移後需要磨的時間也相應地需要加長。如果不小心把鏡面磨得太凹了些,可以用三分之一正心磨法﹐把鏡心移到工具板中心來,把曲面磨平一點。如果不時試曲面的話,這種現象就不會發生。為了避免不均勻的現象,試曲面最好是在鏡片做過整數的完全旋轉之後。磨時不妨不時拿起鏡面,用手指把磨砂弄均勻,因為磨砂容易流到最凹的地方去。在鏡心移到去工具板心不遠時,可把磨砂用到完全破碎為止。如果鏡面與工具板黏在一起分不開的話,可以把它們浸入水桶,便會慢慢自行分開。從開始磨到大致成形約需四到八小時。 粗磨大致完成(和樣片大致相合)後,可以用佛科試鏡機來試鏡面的焦距了。第一步先把工具板與鏡面都在水桶中洗淨。倒出一小撮400號的金剛砂,弄濕,放在工具板上用手指抹勻,把鏡面用三分之一正心磨法磨上五分鐘左右。磨時須不時把磨砂用指抹勻。其次把鏡面洗淨,不要擦乾(有水反射度大),放在試鏡架上。在離鏡面約98吋(焦距之兩倍)處安置一點光源。把鏡面用手(左右)及螺旋(上下)調節,使反射的光點和點光源儘量接近。開始調節時可用手電筒握在手中代替點光源,上下左右移動,找出點光源大致的部位,再把點光源固定下來,用試鏡架把鏡面作精細的調節。小心記下試鏡架及點光源的位置,以後再試鏡時便可省事不少。第三步是測焦距。人站在點光源後面看看反射光點,同時把點光源作些許的左右或上下的移動。如果反射光點的運動與點光源的運動同向,光點在圓球心與鏡面之間;如果反射光點的運動與點光源的運動反向,則光點在圓球心之外。在光點移到某一點,在光點作左右(或上下)移動時反射光點似乎不動,這時光點便在圓球中心了。這光點到鏡面間的距離就是圓球半徑,而鏡面的焦距即其半數。(以上描述試焦距的方法以後還要再用到。) 如果試出來的焦距是49吋(=123公分)左右的話,粗磨階段便告完成。如果焦距在50吋以上,則需要繼續用三分之一離心磨法磨過。如果焦距是54吋左右,不妨用長磨法磨短後再用三分之一磨來校正曲面。如果焦距小於49吋,可把鏡片放在下層,工具板放在上層,用三分之一離心磨法來校正。一般說來,焦距在49至50吋之間,粗磨便算完成。我們理想的焦距是6×8=48吋,為什麼在這階段要把它定在49-50吋呢?這是因為細磨階段會減少一,二吋,打光時又會減少半吋左右,所以在這一階段,焦距必須比最後的理想焦距長一點才行。 另外兩個必須在粗磨階段做到的條件是:鏡板曲面接近球面與工具板的曲面和鏡板曲面相吻合。如果鏡面曲面很接近球面的話,在磨砂都已破損之後,鏡面上各處的磨砂看上去都是同樣的細緻,而且磨起來不會有鏡片黏在工具板上的感覺。至於兩板之曲面是否吻合,可用下法一試。把鏡面與工具板都洗淨,擦乾。不加水或磨砂,只用鏡面和工具板,以三分之一正心磨法乾磨十數下(半分鐘左右,要不時轉動鏡面)。拿起鏡面來,看看磨下來的玻璃粉是否均勻地分佈在鏡面上?只要大致如此,就可算是吻合了。如果不吻合的話,再加水與磨砂用三分之一離心磨法從頭來起。因為粗砂磨起來快,所以在這一階段把曲面磨得越近圓球面以後越省事。 洗淨步驟 所有的工具都要徹底洗淨,桌面也要洗過擦淨。水瓶、水桶裏的水也要換過,瓶、桶都洗淨。報紙全部換過新的。手也要洗乾淨,不能馬虎。 c. 細磨 粗磨過的鏡面大致符合圓球面的標準之後,就可以開始細磨了。在粗磨階段,主要目的是磨去玻璃,因此磨砂儘量用最大號的。但是大號磨砂磨出來的鏡面上有許多小洞,細磨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這些小洞磨平,成為更完整的球面。在細磨時,鏡面的焦距會有少許的更改,但只有幾吋的上下。如果焦距太短,細磨時把工具板放在上層,便可增長一、二吋。如果焦距太長,細磨時把工具板放在下層,便可縮短一、二吋。如果把鏡面與工具板不時上,下互換的話,焦距可以幾乎不變。所以只要粗磨後的焦距是在46-50吋之間,在細磨階段,磨鏡者可以設法把最後焦距調整到48¼吋左右。這多下的¼吋要在打光時去掉。(打光時不宜把工具板放在上面。) 在細磨時,手法千萬不能超過三分之一磨。一般說來,磨砂愈細,愈要用短磨,到最後用400號金剛砂粉時,鏡板的運動只限於半吋左右。較長的磨法(但仍不得超過三分之一磨)可使焦距減短得較多,較短的磨法則較少。這時用的是正心磨法(鏡板中心經過工具板中心)。磨時速率不能因長度減少而增加,而以每分鐘不超過八十下為度。 細磨主要目的是把粗磨時鏡面上磨出來的小洞磨平,間或把粗磨時不太完整的球面磨得較為完善,因此這一階段需要花費的時間沒有一定,要看這些目的是否達到了。一般說來,每種磨砂磨出來的洞都有一定的大小,磨到鏡面上的小洞都呈同樣大小時,便可換細一號的磨砂了。大約每號磨砂要放八次到十數次,每次約磨五分鐘左右,到全部磨碎差不多看不見時為止。磨時不要忘記互轉鏡面與工具板。如果手力不強不能加重壓力的話,可以增加磨的時間。每種磨砂總共磨的時間約為四十分鐘左右。同時,在這一階段內,尤其是用120號砂時,不妨多試幾次焦距。這時試焦距可用毛玻璃。反射的光點在毛玻璃上聚成一小光點,很容易找出準確的焦距。每次換用細一號的磨砂時必需先試一次焦距。〔毛玻璃製法:用兩片顯微鏡用的樣片玻璃,中間夾少許400號磨砂及水,磨五分鐘可。〕 每換細一號的磨砂時,用砂量就要少一點。磨砂放在工具板中央,加水,用手塗開。加新砂時舊砂要完全洗淨。在加305號剛石粉時,只要很小的一撮就夠了。用600號及305號砂時,鏡面與工具板的曲面已互相吻合,加水之後易生小氣泡。這些氣泡必須除掉,磨鏡的效率才能提高。去掉氣泡的方法如下:把鏡面向外略微推動並同時轉動鏡面,這些氣泡就可去掉了。用305號剛石粉時,只要放五次砂就夠了,但最後一次必需磨足十五分鐘以上,並隨時加水以防水分蒸發後鏡面與工具板黏在一起。細磨階段所花時間,大致為四、五小時(試鏡時間不算在內)。 這時鏡面已近乎透明。透過鏡面可以唸出放在鏡面後數吋的報紙上的小字。仔細檢查表面上是否還有粗砂磨出來的小洞?鏡面中央與邊緣是否同樣細緻?如果沒有小洞或小洞不多(一兩個小洞不要緊),同時鏡面與工具板很相吻合,那麼細磨階段便告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