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又是荔熟蝉鸣时,贵妃你为何不来?

[复制链接]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09-6-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从化区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北回归线 于 2009-6-19 20:41 编辑

转载http://www.GLULU.com      
华南 上林苑中的珍果--荔枝        
        作者:GLUL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红灯笼)
    荔枝(学名:Litchichinensis英文:lychee、litchi、Laichi、Lichu)别名大荔、丹荔、荔支、丽支、勒荔,是热带五大名果之一(其余四种为芒果、山竹、菠萝和番荔枝)。荔枝最早以“离支”出现在汉武帝(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87年)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三国时东吴的康泰所撰《扶南记》记“以其结实时,枝若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刖,取其枝,故以为名”。清初屈大均也在《广东新语·木语》中通过分析“荔”这个字以及海南百姓采荔枝的方法,推出荔枝名称的来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三月红)
   一般认为荔枝原产自中国南部亚热带地区。20世纪60年代初曾在中国海南发现成片的野生荔枝林,后在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六万大山也有发现。在广西浦北和六万大山南面的合浦县堂排二号西汉墓中考古发现,一个铜锅内盛满了荔枝,其果皮、果核都保持完整,清晰可辨。成书年代早于南北朝的《三辅黄图》中也记载汉武帝时上林苑曾从华南移植过荔枝。根据文献推断,荔枝人工栽培时代始于秦汉、盛于唐宋,两广南部雷州半岛的邻近地区和海南岛可能是荔枝最早的人工栽培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南岛无核荔)
   晋(公元266年至公元420年)人张勃的《吴录》记载“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苍梧在今广西梧州西南,离六万大山不是很远,这里至今仍以产荔枝著称。广东西南部雷州半岛的徐闻、廉江和化州等地野生荔枝被当地人称之为“酸枝”或“火山”。“火山”这个名称在史籍中多有记载,且把它与广西梧州的原始种类加以记述的。文献记载,火山这个荔枝原始品种至迟在宋初已被引种到福建南部。宋初时,福建普遍栽培荔枝,且品种很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白糖罂)
   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果品为中原人所知,始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初期。《西京杂记》记载“南越王佗献高帝鲛鱼、荔枝”。《东观汉记》等记载“南海旧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驰险阻,道路为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且“单于来朝,赐橙、橘、龙眼、荔枝”。根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荔枝由于其特有的美味再次被当作贡品。原因之一是盛唐时期深受李隆基宠爱的杨贵妃特别喜爱这种美果,杜牧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紫娘喜俗称荔枝王)
   由于统治者和官吏的重视,当时的育种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出现了无核荔枝。宋代荔枝的名声更盛,流放到岭南的苏轼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时福建蒲田人蔡襄所撰《荔枝谱》是现存最早的一本荔枝专著。书中记述福建所产的荔枝达到32个品种。对荔枝的特点和产地,以及各地所产荔枝的优劣进行一番评介。人们对它的形态特征、习性和分布等有比前人更加深刻的认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糯米糍)
   荔枝栽培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纬20至28度之间的岭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两广、海南、福建、台湾都是主产区,云南和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的栽培。荔枝在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近者东南亚大部份国家如越南、泰国等都有荔枝出产。近代西方人进入中国华南,西方第一次提及荔枝是在法国植物学家索纳拉特(Pierre Sonnerat1748年至1814年)的书籍中。印度于1775年从华引种栽培。引入荔枝栽种的国家地区还有美国佛罗里达及加利福尼亚州、澳洲的昆士兰、南非、马达加斯加、以色列和墨西哥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花(摄影:mari_prado)
   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的荔枝是亚热带常绿乔木。高8至20米。茎上多分枝,小枝圆柱形,有白色小斑点和微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叶片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春季开绿白色或淡黄色小花,圆锥花序。核果一般是一寸左右的圆球状,果皮有红、绿、青白等色,种子外被半透明凝脂状、细嫩多汁、味甜清香的假种皮,易与核分离,中心是深棕色的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价值56万元的那粒挂绿荔枝
   荔枝的品系非常多,其中广东著名的“荔枝三杰”有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挂绿因外壳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都有一圈绿线而名。据《广东新语》说“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其味甜而不腻,爽而不滑,香飘九丈。当中增城挂绿是历代皇帝独享的贡品,连皇后妃子都无权享受。据闻干隆年间,增城人因为不堪每年纳贡之扰,把百棵挂绿砍掉,只存一棵母树现仍存在增城荔枝镇挂绿园,称“西园挂绿”。2001年一颗西园挂绿荔枝,在拍卖会中以五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创下最贵水果的世界纪录。第二届竟然飚升至55.5万元。2005年又以破记录的56万元拍卖成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桂味)
   桂味荔枝特点是有桂花味,肉爽而清甜,细核,果肉乳白色,清甜多汁,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78至83%。果圆球形或近圆球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约17克。果皮浅红色,龟裂片凸起呈不规则圆锥殂,裂片峰尖锐刺手,裂纹显著,缝合线明显,窄深且有些凹陷。核有正常发育的大核,亦有退化的焦核。桂味中有一种叫“鸭头绿”,有墨绿色的斑片,是特佳的品种。以萝岗所产最著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糯米糍)辩识
   糯米糍荔枝特点是浓甜如蜜,肉厚核小,多汁,肉质嫩滑。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82至86%。果皮鲜红,皮薄,裂片无峰尖。核小或无核。有两个品系,一为红皮大糯或双肩红,果大皮厚,裂果较少。另一个白皮小糯或称白壳仔,果较小、皮薄、易裂果。以广州市郊萝岗及东莞所产者较著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妃子笑)
   荔枝在中国每年五开始上市,七至八月大量成熟。未经保存处理的荔枝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传闻唐代唐明皇为博杨贵妃一笑,从岭南(亦有说是四川)把荔枝送到长安,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文献所述及保藏荔枝鲜果的古法有:择巨竹,开一窃,置荔枝于竹节中,密封;以蜡封蒂,浸于密水中;入瓦坛中密封倒沉井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红绣球)
   现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挑选易于保存的品种,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亦有配合使用气调,降低氧气比例以减慢氧化或配合药物来杀菌防腐。制荔枝干已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二、三世纪,岭南逐年进贡的荔枝,当就是干制品。荔枝的干制早期当是风干和晒干,后来才知道焙干。也有荔枝用为“醢”和“酱”的。有渍以“红盐”的,有渍以糖蜜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去壳的荔枝
   吃荔枝,有雅俗两法:一般习惯把蒂向上,从蒂部撕破剥壳,整个入口,吐出内核,这是俗法。其实一个果肉具有三段不同的味道,要用雅法才能品尝到。首先是剥壳,果蒂要向下,把果壳由蒂到顶端的“胎合线”对正自己,再用左右各3指执着,从果顶部轻力挤破,将果皮两边反下作把。顶段色白其味酸,咬出吐之,中段色如玉,味香甜爽滑,环食其肉;近核蒂处其味涩,最好不食,免影响口感。能依此法就可以食出妃子笑、糯米糍、挂绿等的真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酿虾仁
   鲜荔枝清香甜脆,最好生食,入馔主要取其滋补效果。荔枝含有蛋白质、果糖、蔗糖、脂肪、维生素A、B、C和果酸、柠檬酸等多种成分,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且花、果、根都可入药。荔枝根微若、涩,性温,消肿止痛。荔枝花可治疗糖尿病,功效良好,病者可以试服。果肉(假种皮)性温味甘,有补精髓、养肝血、止烦渴、益颜、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烦渴、胃痛、疔肿、牙痛、病后体弱、脾虚久泻、外伤出血等。果皮(果壳)甘、微苦、涩,补血生津。荔枝核煎水服,可散寒祛湿,理气止痛,行血气,可治胃寒和胃气痛。荔枝食疗方剂不胜枚举:儿童每天吃荔枝干10枚,可治遗尿;荔枝干果、大枣各7枚水煎服,每日1剂可治妇女贫血;胃寒腹胀,鲜荔枝30至60克,水煎后加红糖调服,有显著疗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荔枝(玉荷包)
   荔枝虽好吃不宜多食,有的人多食几个觉得燥热、喉咙上火、咳嗽。广东人有“一只荔枝三把火”的说法,本身火气大的人吃上十来个就会有反应,民间流行的解决方法是喝适量的淡盐水或蜜糖水。过食荔枝还可得荔枝病,也就是低血糖病,荔枝果里的糖为果糖,这种糖进入人体后,很快进入血液,因此糖比葡萄糖难以吸收,只有依靠肝脏一系列转化酶的催化,把果糖变成葡萄糖后,才变成糖元贮存,可供身体利用,如果过食,大量堆积于胃里,加上荔枝的水分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这样引起低血糖症,出现饥饿、口喝、恶心、头晕、眼花、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皮肤冰冷,严重会发生昏迷,呼吸不规律、血压下降、以及呼吸困难等后果。
kson 发表于 2009-6-19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联通
LZ请客吃荔枝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09-6-1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从化区 电信
kson兄,别客气,吃多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09-6-19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从化区 电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http://career.gd.chinamobile.com/
看mm多高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kyczheng 发表于 2009-6-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电信
荔枝太好吃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ana_cn 发表于 2009-6-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中移铁通
北方吃不到新鲜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kyczheng 发表于 2009-6-1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电信
北方吃不到新鲜的

pana_cn 发表于 2009-6-19 21:36


现在的运输条件,运输时间想吃到新鲜的荔枝还是可以的!算是新鲜的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锅盖飞仙 发表于 2009-6-1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来了来了~我来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井蛙 发表于 2009-6-19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许昌–长葛市 联通
好东西,就是吃多了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09-6-20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每年都吃,小时候一天吃100颗的都有。虽然比不过苏东坡的300,也不少了。

现在运输条件好了,但我觉得这些荔枝还是2、3天以后的东西,真正好吃的是刚从树上摘下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09-6-20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明年去趟福建,如果有图中的MM给我摘,那才是美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09-6-20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图是中国移动的广告,楼主是移动公司的吗?显然你的口福比我好啊,尤其在水果方面。
海鲜方面估计差不多,应该我这里稍微强一点点吧。至于其他的野味,我是不吃的,我知道广东在这方面是相当的领先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09-6-20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番禺区 电信
嘿嘿,移动公司有米啊~俺不是。野味比家禽贵多了,俺也少食~那是用来招呼南巡的客人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夜狼星 发表于 2009-6-20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呵呵,如果楼主请客的话,我也要吃,但要少吃,荔枝吃多了可是会上火的,所以我就替大家多吃一点吧!嘻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賤掵條 发表于 2009-7-2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狂顶一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9 13:41 , Processed in 0.08879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