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对于联合活动的想法

[复制链接]
superwangwang 发表于 2009-12-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看到夏至的帖子感觉很复杂,我觉得高校联合活动如果老是这样搞不光活动质量不高,而且能把人累死
对于高校天文社团的联合活动,我有一些想法:
1、联合活动不应该太频繁。组织大型的活动非常的耗费精力,并且筹划活动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各个协会自己活动,或者是两三个学校一起搞小联合,这样组织起来会轻松得多,活动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2、联合活动的规模要适当压缩和控制,特别是野外观测活动。野外活动一般在郊区进行,而这种地方的接待能力一般都不是特别的过硬。如果参加活动的人太多,即便是接待能力能够满足,在安排住宿,划分观测地点的问题上也会产生很大的问题。而且,人太多的话,会出现讲解人员不够的问题,因为懂天文的人毕竟就那么多,人太多了讲解质量会下降,很多同学听不到讲解,活动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一个讲解的同学负责十几个人是最好的,人太多了根本起不到太大效果。
3、必须有更多的高校负责人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我们不能有一个夏至就把他往死里用,必须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全局的指挥和组织中来,而不是各个高校的负责人只负责自己学校的人员。我认为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毕竟夏至也是人,我们不能总是让他一直负责全局,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协助。如果哪天他毕业了,他离开高校了,他离开北京了,我们仍然需要有人来负责这些活动。所以每次联合活动,应该有其他学校的几个负责人协助进行全局的组织,当然这是在自己学校的同学有人管的情况下。既然是联合,我们对所有的人都有一份责任,而不仅仅是对于自己学校的成员。
这是我的想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希望各学校的天文社团都能够茁壮的发展。
kson 发表于 2009-12-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电信
原来春哥不负责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ouyoushushi 发表于 2009-12-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联通
夏至的功劳大家有目共睹  确实是很辛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ygoner 发表于 2009-12-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ygoner 发表于 2009-12-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ohpl2001 发表于 2009-12-4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春哥有霸气!!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uperwangwang 发表于 2009-12-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鹏博士BGP
个人认为,

一些成立初的社团需要帮忙,但是不能次次都搞联合,

希望新生的力量能够从联合组织的活动中学到一些经验,

早日能够独立组织野外观测的活动 ...
sygoner 发表于 2009-12-4 11:04


确实大型的联合活动对于新的或者规模比较小实力不够强大的社团有帮助……但是他们也要努力早日发展壮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p1990403 发表于 2009-12-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鹏博士BGP
顶一把,大春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ygoner 发表于 2009-12-4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雪飞sky 发表于 2009-12-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南京市 东南大学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至 发表于 2009-12-5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联通
本帖最后由 夏至 于 2009-12-5 19:47 编辑
个人认为,
一些成立初的社团需要帮忙,但是不能次次都搞联合,
希望新生的力量能够从联合组织的活动中学到一些经验,
早日能够独立组织野外观测的活动 ...
sygoner 发表于 2009-12-4 11:04



我认为联合不仅仅是帮助新社团的问题,而是一个合理调配资源的工程。
所以我认为联合应该一直做下去,但是不能像这次组织的这么混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至 发表于 2009-12-5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西城区 联通
看到夏至的帖子感觉很复杂,我觉得高校联合活动如果老是这样搞不光活动质量不高,而且能把人累死
对于高校天文社团的联合活动,我有一些想法:
1、联合活动不应该太频繁。组织大型的活动非常的耗费精力,并且筹划活 ...
superwangwang 发表于 2009-12-3 20:36



我认为这次活动只是一次尝试,不能因为这次活动有问题就直接否定联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斗渡鸦 发表于 2009-12-6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网宿科技
多运用成熟的内容来充实新的活动吧,这样活动更不容易出问题.祝各天文社团越办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ositron 发表于 2009-12-6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鹏博士BGP
11# 夏至

对于流星雨这种感兴趣的人很多参加人员众多的活动,联合活动是必要的,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并降低成本。但组织确实是问题。
这次夏至你一人负责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可以有一两个总负责人,然后有几个分区负责人,负责临近的几个学校,进一步各学校的负责人负责各自的学校。分级负责需要明确各级要管的事,如你这个主负责人负责对外的事项,总的组织安排;分区负责人可以分担一些如所负责学校住宿的具体安排、收钱等。最后琐碎的细节就交给各校自己了。

除了流星雨观测这种活动,其他活动也可以联合的,如路边天文,对大部分学校的实力,路边天文是无法做成场面的,只有1、2个望远镜,能够讲解且差不多面面俱到的人也很少。临近学校的联合组织是不错的方法。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就组织了多次这样的联合,我参加过一次,感觉不错。

如果能形成比较稳定的交流,可以进行的联合活动是比较多的,如南京高校自04年开始进行联合知识竞赛到联合会的建立,在南京也算有点影响力了。

至于讲解员问题,我想每次活动有能力讲解的人肯定是不少的,关键怎么发掘利用。如这次,老聃跟你一块的,他这个专业讲解员跟在我后面充当我的讲解助理了,再加上星图大部分时间也在我们学校那边,弄的我们学校讲解人手及其充足(虽然星图那家伙十句至少有8句是在胡扯)。活动前可以统计下有能力讲解的人员,有学校不足可以由其他学校的人员补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斗流星月 发表于 2009-12-9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同济大学
本帖最后由 北斗流星月 于 2009-12-9 12:31 编辑
我认为联合不仅仅是帮助新社团的问题,而是一个合理调配资源的工程。
所以我认为联合应该一直做下去,但是不能像这次组织的这么混乱了。
夏至 发表于 2009-12-5 19:45


我可以发表自己看法咩?

关于这一点,偶的看法四:
      社团间的联合确实可以产生规模效应,直接的表现就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平均费用的降低。

But 但是 however,
      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在现实只能提供特定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规模效应是有一个极限滴~
      活动规模与活动效果会呈现一个类似正态分布的曲线,只有在某一个特点的区间,活动的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规模小了,资源富余,利用不充分,活动影响力有限;
      规模太大了,协调困难,结构臃肿,效率低下,人均资源减少,活动的效果也会令人遗憾。

就拿以北京为背景的天文社团联合来说吧:

      我们假设,一台望远镜可以满足10个人的观测需要,一个团队负责人的领导极限是20个人。

      那么:

CASE1:如果A学校有3台望远镜,4个堪当团队负责人之人才,可是某次活动,本校只有20人参加
            那么从器材角度来看,有10人富余,从管理能力角度看,有60人的富余

(本人不才,偶的看法四:
      器材不妨适当采用饥饿疗法,人均资源比理想情况少点,大家会更珍惜观测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饿的时候吃窝窝头好香,饱的时候吃考肉也没有感觉),物品管理也更容易点
      但是管理资源应当适当富余,你最多能带20人,但是最好只带10-15人,这样的话保险,成员得到的关照超过期望值,没有被冷落的感觉,活动也就更加容易成功啦!)


SO 回到CASE1:
      如果B学校的情况是,1台望远镜,1个团队负责人,但是有40个人,
那么从他本身来看,恐怕独自完成活动是有难度的。

    这时候,两个学校联合的效果是非常好的,4台望远镜,5个负责人,60个人员,那么平均望远镜15人/台,管理12人/人,虽然学校A的活动效果不会提高,但是学校B活动效果大为提高,由于规模扩大3倍,活动整体效果就会好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斗流星月 发表于 2009-12-9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同济大学
然后我们继续:

CASE2:
还是A学校的那些资源,但是这次是大联合,学校B,C,D,E都跟随A一起。

我们列下资源:
学校A:3望远镜,4干部,20平民
学校B:1望远镜,1干部,40平民
学校C:1望远镜,1干部,50平民
学校D:0望远镜,1干部,15平民
学校E:0望远镜,1干部,25平民
合计:5望远镜,8干部,150平民,平均下来望远镜 30人/台,干部20人/个,都达到或者超过了资源的最优容量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高度联合的观测,不但A学校的活动质量会受到影响,BCDE学校的活动质量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提高,而丛活动总体来看。规模虽然大了,但是总体活动效果没有打到最优。可以看作部分无效规模。

其实很多企业就是这样,小有成就后盲目扩大规模,却没有提高相应的管理与技术水平,结果有的利润滑坡,有的就直接悲剧了。

同理,我们再来假设CASE3:
CASE3:BCD3个学校之间的联合,这种情况纯属无效联合,简直就是一个大茶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至 发表于 2009-12-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海淀区 联通
然后我们继续:

CASE2:
还是A学校的那些资源,但是这次是大联合,学校B,C,D,E都跟随A一起。

我们列下资源:
学校A:3望远镜,4干部,20平民
学校B:1望远镜,1干部,40平民
学校C:1望远镜,1干部,50平民
学 ...
北斗流星月 发表于 2009-12-9 12:43



既然已经这么清楚了,那么应该负起这个责任的社团都站出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斗流星月 发表于 2009-12-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同济大学
悲剧,又写了一大段,发送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斗流星月 发表于 2009-12-9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同济大学
悲剧,又写了一大段,发送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斗流星月 发表于 2009-12-9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同济大学
本帖最后由 北斗流星月 于 2009-12-9 13:54 编辑

怒了,再写次。

说了那么多,都是一些为了说明问题的假设。

用的例子是使用天文望远镜的常规天文观测或者深空观测,但是流星雨的观测性质上也基本类似。

其实结论就是:
1。联合观测的总规模必须严格控制(不管联合中有多少强势社团)
2。强弱联合观测最有意义(强强联合可以扩大声势,但并非资源的最优利用,弱弱联合属于无效联合,意义不大)
3。联合中强弱社团的搭配应适当(一个强势社团联合过多的弱势社团,还是会造成人均资源下降而偏离最优)

4。北斗流星月确实是工科出身。

      对于上述CASE中望远镜,管理人员容量的设定,不妨按照具体的器材与个人能力的具体情况考虑,通过以上类似量化的方法来得出一个联合活动比较合适的规模与人数的大致范围。



然后根据2008年离开北京前的认识谈谈有针对性地看法:

      16个学校,600个人的活动,其规模无论如何都太大了,海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将会降低活动本身的操作性和乐趣。

      北京的学校联合野外活动,如果是包车什么的,那么最优规模大致在1-2辆车(50-100人),绝对不要超过两百人,那样将彻底失去灵活性。

      联合活动的紧密程度很重要,如果是统一组织行动,人数控制要从严,如果联合的比较松散,各个社团自主,人数可以多些。但是统一的一个地点人数还是应当控制。

      根据北京的情况,一个发展的好的社团,联合2-3个新成立的社团进行野外观测是比较合适的,超过5个学校的联合适当慎重。

      各个学校社团不妨根据地域进行联合,以追求活动中流程与协调的便利性,比如学院路北部大学区,学院路南部大学区,清华北大西部大学区,北理工人大学校区等等,如果在每个区域里有相对强一些的天文社团,其他周边学校的社团进行联合就很方便。同时在观测地的选择上也好办一些,城南的学校尽量选择南郊观测,城北的学校也没必要横跨市区去别的地方。


      自我成长是天文社团发展的根本,通过联合活动进行提高无疑是好方法,但是不可能具有决定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