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最近出了本小书(新添目录与第一章、插图)

[复制链接]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北京巡天 于 2009-12-18 15:23 编辑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73939
第一章-1-汉武梁祠画像石“帝车图”.jpg
摇光_7 发表于 2009-12-8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科技网
祝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c5277 发表于 2009-12-8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我顶 我顶 我顶顶顶!!!!多多学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tjj01 发表于 2009-12-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祝贺!!!买一本看看,给巡天捧下场哈,不过现在出书可不便宜,赵老大看来出血了,一个书号就2万啊,赫赫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149015604 发表于 2009-12-8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值得好好學習.......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我出书不花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走走看看 发表于 2009-12-8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9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写书就是瞎耽误功夫呀,没辙,不写不行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后心发冷 发表于 2009-12-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我到图书大厦去看看书,咱们巡天会人才济济。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10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职业行为,哈哈。以前也没少写..........最值得收藏的是《中华艺术通史》,一箱子呢,我写了建筑的一部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iongyulei 发表于 2009-12-10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荔湾区 电信
哈哈,赵兄十多年前在《天爱》上的猎户座散光拍摄,一直记忆犹新呢。好像是99年上的吧。

恭喜你了,来自湖北武汉的朋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胖老牛 发表于 2009-12-1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我就喜欢古建, 坛庙建筑体现了更多的中国文化特色!
祝贺赵哥!
我买一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红1号 发表于 2009-12-1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73939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8 17:47
祝贺老大我也准备买一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1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本帖最后由 北京巡天 于 2009-12-18 15:28 编辑

13# 东方红1号

坛庙建筑                   赵玉春


目录

第一章.坛庙建筑概述
第二章.史前时期的坛庙建筑
第三章.天神地祇坛庙建筑的演变历程
一.天神体系坛庙建筑
(一).从太阳神、月亮女神到“朝日坛”、“夕月坛 ”
(二).从“南郊”到“天坛”、“辟雍 ”
二. 地祇体系坛庙建筑
(一).从社到“社稷坛”、“先农坛”与“先蚕坛 ”
(二).从昆仑山到“地坛 ”
(三).从山川祭坛到“岳渎庙”
(四).从蜡祭到“城隍庙 ”
(五).从杂社到“土地庙(祠)”
第四章.“天子宗庙”
第五章.“先贤庙(祠)”

第一章.坛庙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内容异常复杂与丰富的祭祀文化,与祭祀活动相关的建筑被称为坛庙建筑。“坛”就是用于供祀的露天的台子,“庙”就是用于供祀的房子。前者侧重于祭祀天神地祇,后者侧重于祭祀祖先与先贤神灵,但又互有交叉。还有一类用于祭祀的场地曰“墠”(shàn),就是一块打扫干净的平地。从祭祀活动的文化的属性来讲,还把坛庙建筑称为礼制建筑。
     坛庙建筑属于一种奇特的建筑类型,是一种介于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之间,但确有宣教职能的建筑。坛庙建筑中祭祀与供奉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天神地祇(qí)和已经“升天”祖先及先贤。与祭祀活动相关的内容还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和节日,即各种祭祀活动都有相关的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服饰、器具、祭品、音乐、规模、程序等。
     古人祭祀与供奉的主要目的有三层:一是“祭宗庙,追养也;祭天地,报往也。”就是寄托对祖先养育恩情的感激与追念,及报答自然神祇护佑的恩泽;二是为今人祈求福祉,确保平安;三是起到表达政治目的的宣示作用。比如对血统、特权等宗法制度合理性的宣示等,这就是所谓的“礼”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也把祭祀的礼仪称作“吉礼”。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也是祭祀文化在成熟之后真正的本意。
     上述祭祀文化与宗教文化所诉求的内容是相类似的,只是在坛庙建筑中不需要如佛僧一样的神职人员,至少从有明确记载的周代开始,相关的“神职”人员只是礼仪性的、服务性的和表演性的,也就是古代版的“国家公务员”,一般归礼部类的government机关领导。祭祀文化本身也不需要宣讲信仰义理专门的经书,因此祭祀不同于纯粹的宗教。 《汉书.郊祀志》说:“《洪范》八政,三曰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是以圣王为之典礼。民之精爽不贰,齐(斋)肃聪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觋(xí),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使先圣之后,能知山川,敬于礼仪,明神之事者,以为祝(觋的一种);能知四时牺牲,坛场上下,氏姓所出者,以为宗(觋的一种)。故有神民之官,名司其序,不相乱也。民神异业,敬而不黩,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序,灾祸不至,所求不匮。” 其中的“觋”、“巫”、“祝”、“宗”就属于这类“国家公务员”。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多神的社会,以一则史料的记载便可窥见这一基本特征。
    《史记.封禅书》说:“……雍(今陕西省凤翔县城南,是秦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都城。)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逐之属,百有余庙。(陇)西亦有数十祠。于湖有周天子祠。于下邽(guī,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北)有天神。丰、镐(“丰京”及“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沣河两岸,丰京在河的西岸,镐京则在东岸)有昭明、天子辟池。于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而雍、菅庙祠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也。各以岁时奉祀。 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月祠,陈宝节来一祠……”
     我们可以粗略地看看这些神庙所奉祀神灵的基本内容:
     “日”、“月”——日与月几乎是最早出现的自然神,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可以说阴阳观念的形成就源于此;
    “荧惑”——火星; “岁星”——木星;
    “填(镇)星”——土星; “辰星”——水星;引文中没有提到五星中的“太白”(金星),应是太史公没有尽言之故,太白之祠可能包含在下文“百有余庙”中。
    “二十八宿”——黄道带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座”;
      除了五星外,还有的是属于二十八宿的单祠,如“参”,即二十八宿中西宫参宿之祠,参主杀伐。又如“南斗”;
     “北斗”——北斗即北斗七星天枢、璇、玑、权、衡、开阳、摇光。《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风伯”、“雨师”——风伯为箕宿,是东方七宿之一;雨师为毕宿,是西方七宿之一;
     “四海”——四海之祀应出于认为大地环海的概念,它是将四方概念和海的概念结合起来形成的。邹衍的大九州岛说认为九州岛外有裨海,又有大瀛海环其外,已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精致的寰宇学说;
     “寿星”——南极老人星;“诸布”——散布的祭星的地方;
     “诸严”——“严”当为避汉明帝刘庄讳,应为“诸庄”路神;
     “诸逑”——《汉书·郊祀志》作“诸逐”,亦指路神;
     “天神”——即上帝“太一”;
     “昭明”——彗星。
     “天子辟池”——为周镐京辟雍故地,所祠者为镐池君;
     “九臣”、“十四臣”——疑为“九皇、六十四民”之说,皆为古传说中较大的氏族首领;
     “周天子祠”——祭祀周天子的祠庙;
     “三社主”——《汉书.郊祀志》作“五社主”,为不同性质的地祇;
     “杜主”——《汉书.地理志》说京兆尹有杜陵县,为故杜伯国,有周右将军杜主祠四所;
     “四畤”——白、青、赤、黄四天帝庙;
     “陈宝”——根据《史记.封神书》记载,秦文公得到一块质似石头的东西,在陈仓山北坡的城邑中祭祀它。它的神灵有时经岁不至,有时一年之中数次降临,降临常在夜晚,有光辉似流星,从东南方来,汇集在祠城中。又像雄鸡一样啼鸣引得野鸡纷纷夜啼。名为陈宝。
      秦雍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里面规模最大的一座,但面积也不过十平方公里,且只是属于诸侯国级别的城市,而祭祀建筑就有“百余庙”,祭祀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再看看《清史稿.志.礼一》中对国家祭祀内容的罗列:
     “五礼,一曰吉礼。凡国家诸祀,皆属于太常、光禄、鸿胪三寺,而综于礼部。惟堂子元日谒拜,立杆致祭,与内廷诸祀,并内务府司之。  
     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圜丘、方泽、祈谷、太庙、社稷为大祀;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祀;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祠为群祀。乾隆时,改常雩为大祀,先蚕为中祀。咸丰时,改关圣、文昌为中祀。光绪末,改先师孔子为大祀,殊典也。天子祭天地、宗庙、社稷。有故,遣官告祭。中祀,或亲祭、或遣官。群祀,则皆遣官。  
     大祀十有三: 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常雩,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夏至方泽祭皇地祇;四孟享太庙,岁暮祫祭;春、秋二仲,上戊,祭社稷;上丁祭先师。
     中祀十有二: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孟春、岁除前一日祭太岁、月将,春仲祭先农,季祭先蚕,春、秋仲月祭历代帝王、关圣、文昌。
     群祀五十有三:季夏祭火神,秋仲祭都城隍,季祭炮神。春冬仲月祭先医,春、秋仲月祭黑龙、白龙二潭暨各龙神,玉泉山、昆明湖河神庙、惠济祠,暨贤良、昭忠、双忠、奖忠、褒忠、显忠、表忠、旌勇、睿忠亲王、定南武壮王、二恪僖、弘毅文襄勤襄诸公等祠。其北极佑圣真君、东岳都城隍,万寿节祭之。亦有因时特举者,视学释奠先师,献功释奠太学,御经筵祗告传心殿。其岳、镇、海、渎,帝王陵庙,先师阙里,元圣周公庙,巡幸所莅,或亲祭,或否。遇大庆典,遣官致祭而已。各省所祀,如社稷,先农,风雷,境内山川,城隍,厉坛,帝王陵寝,先师,关帝,文昌,名宦、贤良等祠,名臣、忠节专祠,以及为民御灾捍患者,悉颁于有司,春秋岁荐。至亲王以下家庙,祭始封祖并高、曾、祖、祢五世。品官逮士庶人祭高、曾、祖、祢四世。其馀或因事,或从俗,第无悖于祀典,亦在所不禁。此其概也。”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夏及史前时期、殷商时期、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汉以后时期等几个阶段。夏及史前时期有不少祭祀遗址出土,目前对于这一时期祭祀内容的认识也仅仅是推测;殷商时期也有很多祭祀遗址出土,并有甲骨文和部分祭器铭文可作为研究的参考,但目前对于这一时期祭祀内容的认识也是推测,只是对其中部分大框架内容的认识比较接近于真实;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祭祀遗址出土的更多,并有甲骨文、祭器铭文和其他文献可作为研究的参考,但因为年代久远,文献也相对缺失,很多现有的文献又是后人编纂附会的,因此也不能确切地了解其全貌;秦汉时期对相于祭祀文化来讲,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对祭祀内容的重新整合时期。史书中对这一时期祭祀内容的记载比较明确,尽管这一时期各家各派学说对具体的祭祀内容的本意有很多的争议。这些争议的产生主要也是由于史料的不足;汉以后各朝代的祭祀内容虽说各有发展,但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以汉儒总结的内容为依据;时至清朝的灭亡,中国古代社会绝大多数的祭祀内容随之而彻底消失。
     探究中国坛庙建筑的演进历程,需要首先理清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与世界上其它古代文明的建筑相比,中国的传统建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其一是单体建筑在材料、结构、构造、空间、外形等方面的演进都是非常缓慢的。比如,明清时期的建筑与唐宋时期,甚至是战汉时期的建筑相比较,不论在哪方面都没有本质性的进步;其二是单体建筑无法满足于复杂功能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些功能要求,只能依靠单体建筑的组合来实现。而以单体建筑为基本单元的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关系,才真正是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所在;其三是在不同功能的建筑群体之中的,相同等级的单体建筑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比如,某种形式的单体建筑既可以用在宫殿中,又可以用在寺庙中。
     二.祭祀活动的本意在于观念性的诉求、宣示与表达,它虽然也有着看似复杂的活动程序,但对此类单体建筑并没有过高的功能需求。有时对于观念的诉求、宣示与表达,反而需要在最简单的“场所”内进行。而对于其他相关“场所”的连带要求,也主要体现在广义的空间组合形式的概念表达方面,单体建筑的形式反而是退居次要地位了(虽有例外)。这也与前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一致的。
     三.中国的祭祀文化是一种最为复杂的文化体系,主要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其很多近似于宗教性的内容往往与历史内容、神话内容混杂在一起。中国的地域广博,但有文字的历史也并不算长久,再加上祭祀文化本身又有很强的功利目的,这就使得后人很难梳理清楚各种祭祀内容最初的本意和清晰的传承关系。这种“解读”性的困难和不同的功利目的又使得原本不清晰的祭祀内更加容歧义百出;其二是由于祭祀文化本身的特殊性,它的昌盛时期反而是在远古,以后的发展趋势几乎是走向了简单的程序化模式,特别是很多内容完全背离了它最初的本意;其三是中国祭祀文化的产生早于其它类型的文化,它也必然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并反映在总体文化的各个方面上。因此,梳理中国祭祀文化的内容就如同梳理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内容。
     基于以上三个大的方面的原因,那么坛庙建筑的魅力并不仅在于孤立的建筑本身,而是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内容,讲述坛庙建筑必须与其所依附的文化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抛开其背后的文化内容,也就看不出坛庙建筑的文化魅力所在了。

    小词典: 地祇:地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何景阳 发表于 2009-12-1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方正宽带
一人送一本得了,就当市场推广了,哈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20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出版社精了,样书就两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胖老牛 发表于 2009-12-2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1# 北京巡天

这个 斗为帝车 的拓片,太好看了,在建国门地铁站里面都有它的身影,我是天天看,也看不够的,哈哈。
好书呀,给每个人来一本,优惠价购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22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再来个生殖崇拜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北京巡天 发表于 2009-12-22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再发个生殖崇拜的........................................................................
第三章二(一)-1-汉画像砖临本.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olarshen 发表于 2009-12-2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恭喜LZ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15 01:40 , Processed in 0.09882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