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金之巅 于 2010-5-20 13:22 编辑
中国自古以来就在天文领域有所作为,作为四大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在天文上的探索对现代的天文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方面的成就,并且为了激发大家的爱国情节,南京高校天文联合会从即日起将不定期为大家奉献“古文观止”栏目。此栏目旨在以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展现我国古代的天文成就,多以古代诗文形式呈现。希望大家在鉴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到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及这亘古未变的灿烂星空给你、我以及古人的深深震撼! 下面就以苏轼的这首《夜行观星》作为此栏目的第一篇: 夜行观星 宋 苏轼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
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
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
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以。
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这首诗是宋代苏轼所作,诗题为“夜行观星”,写了夜行之时观赏星斗的情景和感觉。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1、2两句描述了满天星斗的夜空景象,“天高”是无云的天空,为众星罗列提供了环境;也因为无云,才能显现众星的明耀。一个“森”字既体现了星星众多,也渲染了夜深高寒的气氛,和“夜气严”相互照应。少数星星光亮耀目,互相辉映,自然显得“大”,众多的星星亮度较弱,因此显得“小”。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明亮,小星闪烁,这在诗人的眼里神奇得很,在他的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场面,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高空众星的热闹景象。
第3句“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表现了诗人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他对“天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也是对“天人相类”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发出的责问,客观上起到了否定作用。第4、5、6这三句诗是诗人对星星命名的一些看法,一方面把星星的命名归为是“强指摘”的“世俗”观的反映,另一方面把由于排列形状如同“箕”、“斗”而命名的“南箕与北斗”,和民间家庭用具联系起来,作为证据。天上既无“箕”又无“斗”,这不正是“天亦岂有之”吗?而如此命名,只能说是“无乃逐自谓”了。
诗人从“南箕与北斗”出发,产生联想,这就引出了第7、8两句诗了。诗人并没有在命名上兜圈子,而是萌发了探求星空奥秘的原始冲动。退一步说,尽管“南箕与北斗”的天上人间“偶有似”,那么“迫观知何如”呢?在科学观测设备水平都很低下的宋代,要想“迫观”自然是不现实的,只能是可想而不可求的。“茫茫不可晓”就只能“使我长叹喟”了。但是,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够产生“迫观”的动机,无论如何也是应该肯定,应该赞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