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感觉压力好大!

  [复制链接]
longbaizhan 发表于 2010-5-25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黄冈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先斩后奏买了一架80EQ,老爸老妈很生气。。 我受到不少的炮火攻击。。
昨晚老妈去公园看到有人出租天文望远镜看月亮,1元钱一看,非要让我也去做这个事情。
老妈已经下了圣旨:一定要把望远镜的钱赚回来。。。
我现在感觉压力好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12 收起 理由
su27mylove + 12 好小伙,顶!

查看全部评分

kson 发表于 2010-5-2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去吧,回来就说没人愿意给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d1983 发表于 2010-5-2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联通
……说不这下你就靠这个起家,成了大老板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行有常 发表于 2010-5-2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你爸妈和我爸妈挺像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he6thsoul 发表于 2010-5-2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这教育不行啊 替你感到遗憾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文 发表于 2010-5-2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联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5-25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你老爸老妈的做法是非常对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onypysm 发表于 2010-5-25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 广电网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ipot 发表于 2010-5-25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大庆中基石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老爸老妈是气话吧?下次路边活动的时候带他们一起去参加,或许就同意你玩儿天文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红米 发表于 2010-5-2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逆境有利成长,孩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5-2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一般来说,爽过以后肯定是要付出点代价的,是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son 发表于 2010-5-2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论天文科普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性
前言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曾陷人最危急的时刻。那些掌
握了近代科学技术、号称强大的帝国主义列强肆意劫掠与践踏着我们。 百多年来备受欺
辱的历史使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彻底醒悟: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
硬道理。自“五四”运动及新中国成立以 来,中国人民孜孜不倦地求索着,如何利用科
技推进我国社会的进步是始终如一的主题。
    今日的科学比任何时代都更加有力地影响着社会,走进人们的生活;明天的科技将
会进一步走进生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关键时刻,发展和利 用现代科技推
动我国社会进步的主题再度得到强调,party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方针。这一英明决策
已成为举国上下一致认同的民族振兴之道。
    在这伟大的历史变革之中,人们需要了解科技知识和进展。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倡
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国家现代化进程必经之路,也是科普工作者的光荣使
命。 科学普及工作在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特殊功效。
    在科普工作中,天 文科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文学曾在奠定近现代科学
理论和建立科学体系、推动历史前进等方面曾发挥过巨大作用;尤其是20世纪 60年代
以来,现代天文学的突飞猛进不仅触发并带动了高新科技领域的发展,高科技领域已经
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在这样一个科学与文化高度 交融的时代,我想任何一个国家都不
会轻视科普教育。因为只有广大公众了解了科学知识,了解了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
未来,提高了科学素养,才会同心同德;有了坚实的 群众基础,科教兴国战略计划才会
得以实现。
              天文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过巨大作用
    天文学起源甚早,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已产生了萌芽状态的夭文学。但就科
学体系而言,当属公元2世纪希腊哲学家、天文学家托勒枚提出地心科学 假说,创立具
有初步科学形态的科学体系为始。托勒枚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即建立
坐标参考系和几何模型来研究和解释所观测到 的天体运行情况(见托勒枚《天文学大
成》)。现在我们知道托勒枚把地球视为宇宙中心的地心宇宙体系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他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 创立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19世
纪法国著名的天文科普专家弗拉马利翁评论托勒枚等古希腊天文学家对科学的贡 献时写
道:“他们的工作只不过是很不完善的宇宙科学体系的一个开端。但是,在科学的黎明
时期,这体系能够一下子就完善吗?我们应该惊异 的,倒是他们的体系在以后传授了十
几个世纪,而没有人做出重要的修改,多少代的教授们和学生们居然都恭顺地接受了。”
由于地心说认为固定 不动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天空中所有天体都围绕它转动,符合
宗教上帝创世说的教义原则,被教会所利用。地心说在欧洲统治长达1300多年之久。
在 此期间,被宗教利用的地心体系严重地栓桔了利学的发展。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公元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约40
年 的观测与研究,临终前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书中提出了日心地动说(简称日心说)。
“从此后,自然科学基本上从宗教神学下面解放出来了。”.(恩格 斯《自然辫证法》)日心
说的问世,标志着人类认知宇宙的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按照日心体系计算出来的行星位
置比地心体系计算出的要精确得 多,它与实际相符;它把地球还以普通行星的本来面
目,不仅能正确说明行星复杂的视运动,还能说明许多过去未能正确解释的天文现象,
如地球 四季的成因等。
    哥白尼澄清了一个现在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实: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从而改变
了人类的思维导向,影响了整个人类的 生存方式,甚至最高信仰。因为正是他,使我们
人类鼓起勇气,在历史上第一次面对事实,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废到自己在宇宙
中的特殊位 置。也正是他,用他的日心说引导人类冲破宗教神学的枷锁‘穿越宗教的黑
暗,迎来科学的曙光。从那时开始,人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财富不断地 增长,
文明在几百年里就发生了巨大的跨越,无数被认为是梦想的愿望都被真实地创造出来。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指向了星空,他
惊奇地发现:月亮上 布满了坑坑洼洼的环形山;木星拥有4颗卫星;白茫茫的银河既不
是乳汁,也不是滔滔江河,更不是夜空怪兽的脊往,而是由密密麻麻的星星组成的;太
阳 上有黑子,并在日面上有规律地移动,表明太阳也在自转;最令伽利略诧异的是金星
像月球一样,有盈亏的相位变化。这些观测事实都强有力地支持了哥白 尼的日心说。尤
其是金星盈亏现象,当年就有人为此责难过哥白尼,根据日心说的观点,金星等内行星
应有位相变化,为什么没看到呢?伽利略的 发现不正是为日心科学假说提供了最好的证
据吗!伽利略的功绩不仅结束了人类肉眼观天时代,望远镜被用于天文观测,发挥出巨
大威力,大量 的、前所未知的天体和天文现象被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天文学的迅猛发
展。而且关键在于,天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理论(主要指数学的和物理
的) 逐步地建立了起来。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老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大量精确的天文
观测资料基础上,于17世纪初发 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说明了行星是怎样绕太阳运
动的。在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年,伟大的科学巨匠牛顿在英国诞生了,他在伽利略、开普
勒等前 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并根据对月球运动的观察发现了万
有引力定律。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用 万有引力定律
解释了行星必然是按开普勒描述的那样运动的道理。
    1846年,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威耶这两位青年天文学家在不同国度但在同时
用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在笔尖上发现了太阳系的第八大 行星—海王
星。万有引力定律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同时也是历时3个世纪的哥白尼日心说的伟大
胜利。
    175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经过计算而预言的大彗星如期而至,是夭文学发展的
又一典型事例。中世纪的欧洲同样对彗星的降临充满着恐怖和迷信传 说,当1680年一
颗大彗星出现在天空时,社会上引起了骚乱。当时哈雷和牛顿是好朋友,他们并不盲目
轻信迷信邪说,相反以科学的态度相互 合作,用牛顿刚研究出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和描
述出这颗彗星以每76年为周期绕日运行的椭圆型轨迹;哈雷预言彗星是太阳系的普通
成员,并且 还指出1531年和1607年出现的彗星应该和这次出现的彗星是同一顺彗星,
如果预算正确的话,1758年或1759年将会再次出现。1758 年,哈雷虽然已过世,但他
预言的大彗星真的回归了,人们为了纪念哈雷对科学做出的贡献,把这硕彗星命名为哈
雷彗星。这个在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科学的预言被观测事实所证实的典型事例,当时在世
界上引起的轰动是极大的,欧洲各国科学家们兴奋地奔走相告:“今年宇宙里发生了一
件最 令人满意的现象,是天文学从来没有向我们表现过的;这是空前的胜利,它把我们
的猜测变成了事实,使我们的假设得到胜利。”……
    科学的进步使人类无论在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飞跃:破除迷
信,崇尚科学,人才辈出。致使18世纪以来,进步的近代科学体系一方 面触发了欧洲
的工业技术革命,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各学科领域
全面发展,其中与天文学紧密相关的物理学的 进步最快、最突出。物理学中的光学、分
光光谱 学、照相术、热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在短短的百余年间相继间世。而这些
学科反过来又在天文学中得到应用,为天体物理学的建立与迅速发展提供了 有利的条
件。天体物理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它改变了人类长时间只能描述和记录天体的位置,而
深人到天体的内部探索其本质。这对日后的科学发 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两个世纪
来,天体物理学始终在天文学研究领域中处于前沿,无论从微观到宏观世界,都提出了
崭新的现代物理理论,它 为我们带来完全超乎想象的全新知识。
    例如,我们似乎对太阳非常熟悉,它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光和热,它使地球生机盎
然。可就在20 世纪初。科学家们对孩童提出的“太阳为什么发光问题仍旧一筹莫展。
的确,太阳那似乎永不枯竭的能量从何而来呢?是煤燃烧产生的?但像太阳那么大的 煤
只能燃烧几千年,显然,化学燃烧不是太阳能量的源泉。又有人提出是太阳的引力势能
产生了光和热。但经过科学家们计算,就算把太阳的半径 扩展到冥王星那么远,其引力
势能只能维持几千万年或最多1亿年。地球年龄通过地质学家测定已46亿岁,这种解
释也不合乎情理。
    1908一1932年,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有了新成果,认为原子由原子核、电子组
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它们称为核子。
    1932一1938年,科学家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核裂变原理。
    1938年,德裔美国物理学家贝特提出太阳或恒星的巨大能量来自中心内部氢核聚
变理论,这是长久以来关于天体能量源泉的第一个完整而令人满意的解 释。按照贝特的
理论,根据太阳的质量和所含氢元素的比重,可以算出太阳还能为我们提供50亿年的
光和热。
    科学家们对回答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已胸有成竹,但当有人问人类会效仿核能原
理在地球上再造‘太阳核能装置”吗?科学家们回答绝对不可能!可完全 出乎预料,核
裂变理论仅问世不到4年,即1942年,美国就制造出原子弹(核裂变弹),并于1945年
投向了日本广岛和长崎!其杀伤力强 大得让人难以想象。氢核聚变原理仅间世14年,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一个叫“埃卢也拉普”的岛上,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硕核聚变
弹— 氢弹,其爆炸产生相当于1001〕万吨TNT炸药的威力,比广岛的原子弹威力大500
多倍,其体积却仅与一个小锅炉(65吨)相当,氢弹爆炸后竟 把这个小岛从地图上抹
去。70年代,美国又研制出杀伤力更强的中子弹,等等。这样的消息听来令人喜优参
半。喜,喜在人类掌握了原子能释放 原理,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它是20世纪人
类取得的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成就之一由此表明了人类认知自然界的科技水平已由必然
王国迈向了 自由王国;优,则优在效仿天体能源机制制造出的核武器对人类和平构成巨
大威胁!若一旦爆发核战争,人类几千年含辛茹苦筑就的文明将在瞬间不复存 在。现在
热核武器成了威胁世界和平、以核讹诈为手段来均势国际政治力量和妄图称猫全球的筹
码,这就与科学的本义背道而驰了。科学的本义应 该是利用其发明和创造使人类社会文
明越来越发展,越来越进步。发展和进步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和平共处大环境的。面对
此问题,我们会更加深 刻理解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战略惫义。
当然,开发核能源,其和平用途是不少的。建立核电站,建造核动力潜艇、船、宇
宙飞船及其他交通工具等等。取之不尽,用之不蝎的核能源只要用于和平, 它将会改善
人类,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不可估量的物质财富,将对人类文明的进展起着非比寻常的
作用。
    天文学的进步带动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更是显见的。1942年,
爱因斯坦曾在纪念牛顿诞辰300周年的文章中写道:“那些为现代 技术发展所不可缺少
的理智工具,主要来自对星空的观察。”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就是阿波罗登月计划,它
产生了现代计算机工业,而计算机工业 的出现又改变了整个社会。这个事实值得谈一
谈,因为它几乎被所有的评论家所忽视。实际上,人类能够在20世纪中叶成功地登上
月球这一壮举 本身,它所创造出的奇迹和带给人类的震撼就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实在因
为篇幅所限,所以只能对它触发的现代高科技产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来阐 述
一下。
    1969年,第一次登月着陆点是选择在比较平坦的静海,其他6次〔有一次失败)
计划中的着陆点选择的都是峡谷和 悬崖峭壁的环形山。为了安全着陆,宇航员们必须计
算多得惊人的数字,这些靠心算和笔算都是不可能的。远在38万公里外的休斯敦地面
的指挥 控制中心也无法替他们计算,因为按光速,无线电通信从月球到地球来回传递一
次也要2.5秒,因此必须在飞船有限的空间内安装小型电子计算机。可当 时的计算机大
到像个恐龙:它长30米,宽1米,由10万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18000个真空管,
1500个继电器,70000个电 阻,10000个电容器和6000个肘节开关。据说每开关一次,
全城的灯都要暗一下。过去都认为,像这样的巨型计算机,几十年都会主宰电子领域。
IBM 电脑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还预测,一个先进国家只要有三四台计算机就了不起了。
    因登月需要,美国制造出世界上首台小型电脑,阿波罗宇宙飞船上的机载电脑仅有
8公斤,它只有休斯教地面指挥中心传统的IBM电脑的千分之一重。一 位研究登月的历
史专家对此评价道:“阿波罗计划创造出一整套前所未有的新工业、新工艺和新产品,
它们反过来又振兴了全世界的经济;登月飞 船携带的计算机预示着我们星球上一个新时
代的出现。”的确,奇迹出现了,登月计划完成后仅5年,即1977年,世界上第一台微
机—苹果1 号面世了。起初,由于集成电路块价格昂贵和记忆容量小,微机未能普
及;但后来,随着集成电路块价格大大降低,记忆功能大大增强,检索速度大大加 快,
功用性能越来越强,微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普及到世界各个角落.普及到各个行业
领域,普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与应 用使人类在如此短暂时间内迅速
得以实现信息产业现代化,这是谁都未曾预料到的。全球财富的积累之快,这也是任何
人都始料不及的。
    有充足理由相信,若非人类登上月球,今天的世界完全会是另外一个样子。阿波罗
登月或说空间天文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电子领域,它还影响了而且 继续影响着技术领域
的革命。第一颗地球通信卫星Interest及时使全世界都知道了1968秋成功发射的第一颗
载人环绕月球飞行的阿波 罗8号宇宙飞船。由此而发的无线电遥控遥感技术得到长足进
步。它不仅在通讯领域 广泛应用,还引发了工农业、军事等方面的技术革命,它还走进
了我们的生活:电视遥控器,手机,使残疾人轮椅增加活动自由度,宇宙飞船遥控发射
器 改装用于从救护车向急救室发送数据等。为制造宇宙飞船而发明的极轻型材料碳素材
料导致材料科学技术的革新;还有不起眼的使用工具:宇航员在月球表 面钻洞的电池电
钻技术,发展制造出无绳手电动工具,高速螺丝刀,寿命长达s年的手电等;还有不会
翻倒的救生筏,太空镜片,太空棉,太空 服,太空杯,可咽下的牙膏等等。据统计,由
阿波罗计划派生出了300(〕种科技应用技术成果。在登月后短短几年内,这些技术的应用就取得 了巨大效益—登月每投人1美元就可获得a-s美元的产出。总之,自阿波
罗计划以来,在这个世纪中技术领域里产生的变化最深刻,社会文明发展也最 快!
天文学普及的意义及其功能
    如上所述,天文学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社会的进步如此的重要,那么在科教兴
国的关键时 刻,做好天文学普及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了。天文学普及的意义及其功能主要
有教育与培养人才,普及与提高相辅相成,即促进科学学科自身发展,破除迷 信、崇尚科学、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三方面。
教育与培养人才:天文科普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亘古奇观的宇宙,深邃幽远的星空 以它们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对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好奇、感兴趣便产生了求知欲。而人类的科学理念就来自于力求读 遭宇宙或曰天地间事物的强烈愿望。就是在这种强烈愿望驱动下,科学发展起来了。从古希腊先哲为解释宇宙首先创建数学、天文学(即自然科学 之发端)和哲学(人文学之发端),到近代科学体系的建立,直至现代科学的建立与发展,天文学始终唱主角戏。的确,翻开天文学史这部大 书,里面有一串串反映人类不屈不挠探索宇宙奥秘的精彩故事;有一段段人类建立科学、发展科学、献身科学、充分展示人类聪明才智的精彩片段;更有人 类在认识宇宙过程中,在不断扩大自己眼界的同时,尊重科学事实,一次次把自己请出宇宙
的中心,废黝自己在宇宙中的特殊位置,表现了人类伟 大的精彩记录。
    这是一部真理战胜谬误,告诉我们什么是科学的好教材。
    这是一部人类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告诉我们什么是科学精神的好教材。
    这是一部显示科学家怎样观察、思考,见微知著,取得展惊环宇的科学成就,告诉
我们什么是科学方法的好教材。
    这是一部以科学事实阐述宇宙没有中心,人类从来没有当过“天之娇子”的科学真
理,由此告诉我们如何树立正确宇宙观的好教材。
    我们科学普及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教育人
民,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而天文学普及能以大量有趣的,决 不是空洞无物
的科学故事使我们的目的一一达到。
    通常把科普教育或科普阵地(指天文馆、科技馆等 )比作教育的第二课堂,学生们
一般对第二课堂的知识很感兴趣,这是因为它不枯燥。这 对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悄,启迪
睿智,热爱科学是很有益处的。我们曾到美国和日本考察过,他们对第二课堂所能 发挥
的作用认识很深刻,特别是对天文普及非常重视。美国天文馆之多在世界上属最,天文
馆配合学校教学,教育部门要求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上天 文学课,初中毕业天文课全部修
完,美国人才济济,成为科技大国,科普教育所起的作用自不待言。其实这方面最突出
的例子属日本,他们在明治 维新之前也是很贫困的,但因明治维新主要提倡抓教育,不
过50年即20世纪初就见了成效,可见抓教育的重要性。早就听说日本非常重视天文科
普 教育,建立了很多天文馆,到实地一看着实令人吃惊,同时也感触颇深,小小弹丸之
地的日本在20世纪印年代就建立了几十座天文馆,迄今已建立了大小 天文馆300余
座,其中大型馆100余座,且有相当部分是太空剧场型现代天文馆。而我们这个地大物
博和具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迄今为止 却只有一座传统型大型天文馆。尽管只有一座
大型天文馆,可国人仍普遍认识不到它存在的重要性,不少人说它是帽子上的花饰,有
它好看,没有 也无所谓,不碍吃喝。另外,我们的教科书中天文知识内容少得可怜。之
间差距如何,可略见一斑了。
    天文科普教育培育 人才是显而易见的,一本天文科普读物,一部天文光盘,一次天
文馆参观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古今中外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们曾经调研过.
我 国大部分天文学家都曾有小时候读过、听过、看过天文科普读物,尔后对天文学产生
了浓厚兴趣的经历,现有些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其实,我们的工作目的并非一定 要使
孩子们成为天文学家才算培育出人才来,最重要的是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
热爱科学,从小立志投身到祖国的科学事业中,长大做 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北京天文馆
前任馆长崔振华先生在任期间曾提出“天文馆应以教育为己任”的口号,至今仍是我们
天文科普工作者的 工作方向。令人可喜可贺的是,从21100年开始,北京天文馆已和北
京市海淀区教育局共同携手,把天文馆作为科学教育基地,配合学校教学,常年分 期分
批地接待中学生来北京天文馆接受天文普及教育;另外,北京天文馆的业务人员也走出
去,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开 设了天文选修课。我们将不懈地
努力,使天文科普在科教兴国与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科学学科自身的发展: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谁也不
再怀疑和否认 普及对科学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了。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它们的
关系好比一座塔,塔基越宽塔身越高。综观天文学发展历史,有许 许多多的例子可以证
明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被传播到欧洲,使人们了解到日心说是
对教会视为绝对真理的地 心说的革新与批判。伽利略为了证明日心说是否正确,在人类
历史上把望远镜首次指向了天空;他把他的天文新发现写成书,即《星空使者》和《关
于 托勒枚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广告天下日心说是正确的,结果屁惊了世界,
引起了轰动。伽利略的普及在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各国涌现出不 少天文爱好者,他
们磨制望远镜,也像伽利略一样把望远镜指向星空,掀起观星察月的热潮。当出现彗星
后,人们又把当时所有的望远镜对准天 空,开始寻找彗星。在寻找中,人们逐渐认识到
想要发现彗星,必须在它伸出长尾巴之前,也就是当彗星还远离太阳时看到它。而彗星
远离太阳时是个暗淡的毛茸茸的天体;可星空深处毛茸茸的天体并不都是彗星,由此人
类在广裹的 恒星世界中发现了星云、星团。20世纪初期,又在研究星云的基础上发现
了河外星系。在这段天文学大力发展时期内,最让人乐道的是近代著名的英国天 文学家
威廉,赫歇尔。他是一位出生在德国,后又移居英国的青年音乐家。偶尔一次在街头书
摊上看到一本天文科普书,被书中的内容迷住了,便对天文学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
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自己动手磨制望远镜,对观侧星空达到了痴迷痴狂的程度。
据说,他用望远镜观侧的时间和所付 出的艰辛比以往任何人都多。赫歇尔不仅自己一生
都在致力于星空观测,而且他的妹妹、他的儿子都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天文学。赫歇
尔最大的 功绩是1781年发现了太阳系第7大行星天王星,这是对他勤于观测的回报。
另外,他还首先尝试利用巡天观测计数恒星(所观星数达I1万7千多颗) 的方法来研
究我们在银河系的位置,对恒星天文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利技史专家一般把公元2世纪托勒枚地心说到哥白尼日心说划定为幼年科学时代,
其间经历了工30)多年;把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即19世纪末20 世纪初划定为近代
科学时期,其间不到40()年;把从爱因斯坦至今不过百年定为现代科技时代,尤其是20
世纪印年代自空间天文学发展以来 称为现代科技爆炸时代。时间告诉了我们各个科学
时代发展的速度,其中实验(观测)手段的进步和理论的建设是使科技快速发展的主要
原因,但 科学普及在当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科学幼年时期,几乎无科普
概念;加上稚嫩的科学理论被教廷所利用,因此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而近现代 科学时
期,许多科学家献身于科普事业,使科学发展速度大大地加快。如法国科学家丰特奈尔
(1657一1757)。他并不是因为作出某项科 学发现而名垂青史,而是因出色地传播科学知
识而著称于世。他不断撰文向公众介绍当时取得的各种重大科学进展,1686年出版的
(关于世界 之众多性的对话》尤为世人称道。该书向读者介绍了新生的望远镜如何用于
星空观测,还详细描述当时所知的每颗行星,他还推侧这些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 在,由
此引起人们对天文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人们认为,他可能算是全凭科普活动而在科学界
闻名的第一人。还有19世纪的法国天文学家弗拉马 利翁(1842一1952),他历来主张
“科学知识应该大众化而不应该庸俗化”,并身体力行。他曾在法国许多城市和几个欧洲
国 家广作天文讲演。据说,他的精彩演说使听众着迷的程度堪与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媲
美。他的(大众天文学)一书被译成世界上十多种文字(包括中 文),该书在19世纪同
类著作中可谓无出其右者,即使今夭读之仍旧令人赞叹不已。还有现代的科普巨匠美国
人阿西莫夫对激励青年人奋发学习 和投身科学的贡献有目共睹。同样是著名科普巨匠的
美国人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说过的一句话耐人寻味:“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
多少第 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何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
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 同情。人工
智能先驱者之一明斯基最初就是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故事所触动而深人其道的……”
    近现代许多著名的天文学家除了在天文学某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外,他们对天文科
普也是不遗余力的,他们著述的科普读物极受欢迎。如英国天文学家金斯 (1877~
1946)的《我们周围的宇宙》、《穿越时空》,爱丁顿(1882一1944)的《膨胀的宇宙》,
美 国天文学家罗素(1877一1957)的(科学的美国人》,还有萨根的(宇宙》,霍金的
〈时间简史》等等,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吸引了人才, 促使科学事业逐渐发展壮
大起来。我国的老一辈天文学家张钰哲、李琦、陈遵妨,还有王缓溶等,原本在国外都
不是学天文的,但都因读了金斯、 爱丁顿等人的天文科 普书,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
趣,便转行研习天文学,然后回国致力于祖国的天文学奠基事业,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
学家,为我国近现代 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科学普及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在无形之中造就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科学
家,科学家们的发明与创 造促进学科自身发展已被无数个历史事实所证实。
    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天文科普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同样具
有强 大的功能。科学从来就不是科学家或发明创造者个人的事,它是全人类共同的财
富。科学普及更不是科学家个人的事。它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参与。广大人民 只有相信科
学,崇尚科学,封建迷信才会破除;只有掌握科学,才能摆脱愚昧无知,化腐朽为神
奇。这个问题值得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因为这些 年从我们亲历的几件事来看,伪科学
的歪理邪说和封建迷信在我国还很有市场。
    首先让我们纵观西方近现代科技发展史,他们有着重视科普教育的传统。公众在这
种优良传统教导下,科学素养普遍得到提高;崇尚科学的结果是造就出一 批又一批优秀
的科技人牙。他们对未知领域不信邪,不迷信,而以科学的态度和追根究底的精神进行
研究与探索。这种科学意识和精神在我们中国 传统文化中怡怡是最缺少的,之所以近代
科学没有在我国萌芽和发展,应该说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我国传统文化缺少科学意识和精神呢?无疑,我们祖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与文化;她的四大发明曾对世界文 明做出了杰出
的贡献;她曾是世界强国,唐宋时期许多科学技术发明也曾领先于世界水平。但在明代
以后我们逐步落后了,直至清代中后期,我们国 家几乎无科技、无工业可言。是什么侄
桔了我们民族的发展?剖析真正原因,是来自深层面的传统文化中封建礼教及封建社会
政治的构 架。
    我国传统文化自古以人文教育为本,中庸之道、学而优则士等教义原则是传统文化
的主要内容,它曾对我国古代蒙昧状态下初民的教 化起过积极的作用。它提倡教育,鼓
励人们饱读诗书,教人们如何去做人,使我国在世界上很早就成为讲究文明的礼仪之
邦。可到后来,封建人文 礼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心智的正常发展和泯灭了人类与
生俱来的创造意识,尤其是隋唐以后建立的科举制度,其展开方式严重失度,造成了社
会 心理的恶果,使古代读书人的心态变得扭曲,功利思潮越发浓厚,甚至完全演化到读
书学文化就是为权力政治服务。至于对自然界的探索,在他们看来完全 是无用的,如果
多问几个为什么会被认为祀人优天。
    然而人类需要这样的探索,“无用之用.将为大用”早已是发达国 家普遍的共识。
比如,对现代宇宙学研究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的对称与对称破缺理论,就是来自对鲜花的
花瓣是五片,而雪花为什么是对称六边形的观察与思考。据查,我国汉代史料对此就有
记载,西方文献记载比我们晚 1000多年,可他们却有一些学者去追究雪花为什么是对
称六瓣。又如,我国古代天象纪事中不仅很早而且多次记载过哈雷彗星的出现,可我国
古代学者没有研究过它,因为彗星为什么出现,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
要,记录它们就是为皇权政治占卜吉凶。再如,我国古代历数家确实对 日月行星运动进
行了大量观测与深透的研究,制定出100多部历法,有的历法还十分优秀,与现代观测
值所差无几(这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最scientific的部分)。不能否定我国古代
历法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但更不能否认美国又研制出杀伤力更强的中子弹,等等。这样的
消息听来令人喜优参半。喜在人类掌握了原子能释放原理,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它是20世纪人类取得的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成就之一由此表明了人类认知自然界的科技水平已由 必然王国迈向了自由王国;忧则忧在效仿天体能源机制制造出的核武器对人类和平构成巨
大威胁!若一旦爆发核战争,人类几千年含辛茹苦筑就 的文明将在瞬间不复存在。现在
热核武器成了威胁世界和平、以核讹诈为手段来均势国际政治力量和妄图称猫全球的筹
码,这就与科学的本义背道 而驰了。科学的本义应该是利用其发明和创造使人类社会文
明越来越发展,越来越进步。发展和进步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和平共处大环境的。面对
此 问题,我们会更加深刻理解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战略意义。  (湛穗丰
北京天文馆)
開信光電 見地高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hlzwlbh 发表于 2010-5-2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淄博 联通/山东理工大学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son 发表于 2010-5-25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培养科学兴趣是中小学教育的关键
中 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尽管近年来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目前整体上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在基础研究方面,不管是以获得诺贝尔奖来衡 量,还是以在国 际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来统计,我们的表现都显得难以满足国家的需求和公众的期待。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 客观上的诸多因素之外,还与我们目前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模式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知识的学习和灌输不是有效的教育途径,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更 加强调了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教育和考试体系大体上仍然是一个逐渐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包括对所学习课程内容的好奇心,以及对课程内容之外更加广阔的事物的 好奇心的过程。
  从最近几年实际接触的优秀中学生例子,以及粗浅了解的国外中小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情况,我得到的结论是: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兴 趣和诚信的培养应该是最需要优先考虑的方面。这里的兴趣或者好奇心,不单纯指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也包括对于艺术和其他方面的兴趣,甚至包括对于发生在我 们身边普通小事的好奇。
  天 文学是激发科学兴趣的重要源泉
  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区别首先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天文学的研究对 象是地 球大气层以外的天 体,也可以说是所有自然科学中研究得最“远”的学科。宇 宙实验室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实验室里远不可能实现的各种极端物理条件。随着观 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推进,天文学的发现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天文领域都会有易于被公众理解或关 注的重要发现,同时,也时常会发生一些诸如日月食、流 星雨等易于被公众观测的天文现象。有些情况下,天文观测和理论的进展直接导致人们对客观世 界和客观规律基本认识的改变。神秘宇宙作为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永远是激发人类好奇心和挑战人类想像力的重要源泉。
  天文学的这个 特点使得即使对于中小学教学,它的教科书也不可能像传统的数学和物理教科书那样几乎永远一成不变。从天文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知道,教科书的内容有可 能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老师说的话甚至是专家说的话都有可能不对,需要自己基于各种观测事实和数学物理基础进行判断。这使得中小学天文教育不仅没有可以 常年使用的教科书和教学内容,而且与传统的听老师话、以书本上的标准答案为准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有根本性冲突。其实,这应该是培养好奇心或者创新素质的必然 要求。
  天文学有助于培养科研诚信精神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都“可望而不可及”,这就决定 了它的研究特点是更加强调观测,强调客观地观察宇宙并得出客观规律,而不是人类主动参与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由于天文学研究的对象绝大多数在 范围和尺度上远远大于和超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地球,而除了特定的天象之外,天文观测对于地球上不同区域的观测者基本上是平等的,因此可以说天文学是最没有 国界的、观测结果的客观性最容易被其他同行检验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
  相对于遥远和剧烈变化的各种天象以及浩瀚的宇宙而言,地球和人类实在太渺 小了。对天文学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于天文观测的实际体验,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其为人处世的诚信态 度以及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天文学科普教育人才奇缺
  天文学本身跟数学、物理等学科都有紧密的关 系,专业的天文研究需要很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从我们在中学开展天文教学的初步实践来看,在天文班学习的同学往往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有优秀表现。
   虽说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好奇心和诚信精神的学科,但在“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基础学科中,天文学是唯一目前没有被列入我国中小学正式课程的学科。
   由于国内长期缺乏对天文学科教育功能应有的重视,不但在中小学没有天文方面的专门课程,在大学阶段真正有机会了解和学习天文的学生人数也非常少,远远低 于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国有天文学系的大学只有4所,每年招收的天文专业本科生仅100人左右,而这些本科毕业生就算不存在改行的情 况,也不能满足专业天文机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机构)对研究生的需求,因此每年真正分配到中小学从事天文或相关领域教学工作的天文专业本科生 屈指可数,不能真正满足未来在中小学开设天文课程的需要。
  天文馆是解决天文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天文馆由于场地、设备的特点,在天文教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最近几年数字投影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有条件的中小学通过不是很高的投资,就可 以建造在教学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字天象厅;对于一时没有条件建造天象厅的学校,则可以通过所在城市或地区统一修建、管理的大中型天文馆来开展天文教 学活 动。通过有效组织起来的网络系统,用于天象厅教学的有关天文课件可以及时地得到发布和更新,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天文发现和近期可以观测 的天象,中小学课程里也可以逐步加入天文学的内容。
  以北 京天文馆为例,除了利用天象节目、展览、讲座、观测、兴趣小组、假期天文学校等开展天文方面的科普活动之外,还在个别高校和中学开展天文教 学活动,在《天文爱 好者》杂 志中逐渐增加中小学天文教育方面的内容,并在近年来致力于通过开展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以及组队参加各个级别的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 赛,来推动天文学在中小学的普及。
  可以预期,随着国家各方面工作的飞速发展,天文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越来越明显,未来几年中国在航 天领域的突破以及连续两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日 全食天象等都将在青少年和公众中掀起新一轮的“天文热”,天文科普和天文教育将迎来新的良好局面。(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
開信光電 見地高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春目视派 发表于 2010-5-2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电信/西安大路财源大厦对过艺彩网吧
楼主把小平的论文给父母背诵一遍,让父母改变一下想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tamps365 发表于 2010-5-2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在没登陆前看到小平在用文字刷屏,佩服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男爵 发表于 2010-5-25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联通/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发系毕业 发表于 2010-5-2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克拉玛依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大众天文 发表于 2010-5-2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你压力大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348003163 发表于 2010-5-2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石景山区 联通
回复 1# longbaizhan


    我希望你不要这样,和爸妈用道理说服他,嘿嘿,就说为了观测2012的世界末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3 13:31 , Processed in 0.12685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