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文章] 我国量子态隐形传输获突破 超时空穿越或成真

[复制链接]
sunray_sh 发表于 2010-6-5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东门飘月 发表于 2010-6-5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长春理工大学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uleyun601 发表于 2010-6-5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即墨区 联通/万佳玉堂园网吧(鹤山路115号)
本帖最后由 wuleyun601 于 2010-6-5 08:08 编辑

这个一定要顶 成功后在月球或火星木卫二等地方放个特定装置 人或者是物资什么的就直接过去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odyguards 发表于 2010-6-5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电信
这个只能传送信息,不能传送物质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uleyun601 发表于 2010-6-5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即墨区 联通/万佳玉堂园网吧(鹤山路115号)



    估计要先把接收装置弄过去 以后发个大型空间旅行器携带N 个接收装置 到个预定地点放一个 比如说某个有类地行星的地方  那样不就可以时空旅行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unray_sh 发表于 2010-6-5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qicd 发表于 2010-6-5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搞不清楚....比较高端,听起来像EPR实验....成真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urglar1989 发表于 2010-6-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arcat 发表于 2010-6-7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科罗拉多州–布鲁姆菲尔德–布卢姆菲尔德 Level3
同楼上观点。
记者不懂还乱说……
估计那个研究组的人看了报道,鼻子都得气歪了。

熊不是做这行的,仅凭所知的一点皮毛给大家解释一下,如果有错请楼下纠正:

这个实验是很牛,而且的确有应用价值,但完全不是这个文章里说的那回事。
应用价值在于远程传输数据的加密,利用量子纠缠态,可以构造出几乎完美的加密方案。至于物质的传递是没有的,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传递。
人们可以构造出一个量子纠缠态,它的某些信息被两个距离很远的光子所共享。这样,当一个光子被测量时,另外一个光子的状态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针对两个光子分别做测量,得到的结果虽然是随机的,但两个结果一定会满足一些守恒定律,这样就可以让测量两个光子的双方得到一个“心有灵犀”的信息。这个信息别人不可能知道,也无法截获,而且做测量的双方都事先不知道。在测量之后,如果一方发现结果是1,那么就可以推知另一方的结果一定是-1(数值只是举个例子)。那么双方就可以把这个信息用到他们加密的算法中,在情报交流时,构造出只有他们双方才能解密的数据,然后用普通的传递方式传输这些加密数据,可以保证即使被截获也不会被破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6 收起 理由
gohomeman1 + 6 合理解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apa1983 发表于 2010-6-7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顺德区 电信
看了这则新闻,不会发问,看了熊的文章,稍懂一点,估计首先会用作情报上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homo 发表于 2010-6-7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电信/三孝口/双岗
同楼上观点。
记者不懂还乱说……
估计那个研究组的人看了报道,鼻子都得气歪了。

熊不是做这行的,仅凭所 ...
bearcat 发表于 2010-6-7 06:26

不是很明白。。如果一方测量结果是1,那么能够推知另一方测量结果是-1,如果另一方随后也进行测量结果也是-1吗?如果不是-1的话就没什么意义了,只有一方知道,总不至于打个电话跟对方说我刚才测到的是1吧。大概理解熊的意思了,目前的密码体制里面密钥都是依据一定规则计算出来的,而且算法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安全性肯定不能和真正双方同时得到一个相同的随机密钥相提并论了,而且基于这个随机密钥构造加密数据应该在性能上也优于现在的所有加密算法吧?这还是真正的一次一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arcat 发表于 2010-6-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科罗拉多州–布鲁姆菲尔德–布卢姆菲尔德 Level3
回复 13# shomo

因为有守恒定律的要求,所以两方各自测量的结果是一定是关联的。就是利用这种关联保证了任何一方通过测量可以推断出对方的测量结果,从而用于加密情报。

具体的物理过程我不是很了解,也没有时间去仔细看相关文献。这里只是假想一个做法,谨做参考:(熊的量子力学快忘光了,如果有错请指出来,谢谢)
比如一开始把两个粒子设置在某种状态上,比如让它们的总自旋为零。这时,可能的“纯状态”是A的自旋是“正”同时B的是“负”,或者是A的自旋是“负”同时B的是“正”。
在没有测量之前,这两种可能的状态都是可能的,或者说,实际的状态是这两种状态的叠加。
当测量时,量子态会发生所谓的“坍缩”,即两种状态之一会被随机选择出来,代替了原来的叠加状态,测量的结果也就是被选择的那个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测量粒子A,得到了结果是“正”,我们再测量B,得到的就一定是“负”,反之亦然。
最有趣的是,如果我们不着急测量它们,而是把它们分开一定距离,然后再测量,结果也是这样的。
它们不管被分离了多远,仍然保持着关联。而一旦一个粒子被测量,另外一个粒子也瞬间跟着一起“坍缩”到被选择的状态上。
这看起来像是一种神秘的关联,能够完全无视距离,瞬间感应到对方。
实际上,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这并不神秘,其实只是态叠加原理的一个最平常的表现而已。顺便说,这个过程不违反狭义相对论。
不光是自旋,其实很多物理量都可以用来做这个密码的载体。
这个科技新闻所涉及的研究是用光子进行的,熊猜如果使用的载体是“偏振状态”会比较方便。

关于这个研究的具体情况,建议大家去试着读相关论文,而不是新闻稿,也不是熊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臆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蓝色快龙 发表于 2010-6-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电信
有些晕,再解释一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败瓜 发表于 2010-6-7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西北民族大学
理科小白仰望LS各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homo 发表于 2010-6-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电信/三孝口/双岗
回复  shomo

因为有守恒定律的要求,所以两方各自测量的结果是一定是关联的。就是利用这种关联保证了任何 ...
bearcat 发表于 2010-6-7 11:46
虽然还有很多疑问,但是我决定停止谋杀自己的脑细胞,同时感谢熊主动谋杀了自己的脑细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yf1997 发表于 2010-6-7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联通
本帖最后由 zhangyf1997 于 2010-6-7 13:56 编辑

  要不是看了楼上各位的介绍,我还真以为这个记者在写科幻小说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yf1997 发表于 2010-6-7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联通
本帖最后由 zhangyf1997 于 2010-6-7 14:00 编辑
   还真以为这是红警里的超时空传送啊。要知道量子和分子微粒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东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henix 发表于 2010-6-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佳木斯 联通
太神了吧,这算大搬运还是小搬运?

基于现在很多记者的职业精神和科学素养,我还是更乐意相信熊的解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eboot 发表于 2010-6-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本帖最后由 reboot 于 2010-6-7 15:26 编辑

呵呵,中科大那帮人估计把记者砍了的心都有,报道写得太扯了

不是这个专业,不过仔细查了一下相关的内容,觉得应该是:
1、传物质是不可能的,至少以目前水平是不可能的,记者纯属瞎写。迄今为止观察到得纠缠态都只存在于有量子特性的系统中,比如,光子,原子等,宏观物体至少目前是不满足条件的
2、量子态隐形传输的意义在于不使用任何介质(电线,光缆等),因此有极好的保密性
3、首次实验是1997年在奥地利做的,发表在Nature上,但当时的距离只有几米
4、中科大这次的意义在于将距离扩大了很多倍,达到了16公里,地面上的16公里相当于稀薄大气中的上百甚至上千公里,这就使得地面与卫星之间的保密传输成为了可能,借助卫星中转,使得全球保密通信成为了现实,这是这次研究受到关注的最大意义所在
5、在《Nature Photonics》封面上看到长城还是很令人激动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3 收起 理由
gohomeman1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司徒烟 发表于 2010-6-8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鹏博士宽带
个人觉得这个实验只是量子通信方面的,和什么时光机器毫无关系。
人类对时空的认知都还再启蒙时期,又怎么可能操控时间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9 06:29 , Processed in 0.2166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