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Carl Zeiss 不朽的经典 (最完整的蔡司历史)

[复制链接]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hellojeanyo 于 2010-6-20 11:35 编辑

一冲动,正在出个Carl Zeiss镜头,想起了很多年前看过并整理过的一篇Zeiss最完整的历史档,发上来与各同好,玩镜头不了解下它的历史是不行滴~

Zeiss今天也许已经没有如同过去般地辉煌,也许已经不在那麼热衷商业性的镜头(成本的考量),但在最顶尖的光 学领 域,她仍然是一枝独秀。 翻开这近百年来的光学设计史,彷佛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蔡司史,几位大师级的科学家,如 E. Abbe, P. Rudolph, Otto Schott, H. Harting, C.P.Goerz, L.J.Bertele..等等都是光学设计史上的关键人物。 十九世纪末Robert Koch 博士利用蔡司显微镜发现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原因。1911年挪威探险家Roald Amundsen首开 人类 踏上南极大陆,他用蔡司望远镜看南极大陆。大到人造xxx的空照镜头,小至眼镜玻璃,Zeiss 对各种光学玻璃的 制作乃 至光学设计上的突破,都在在的显示她对人类科学的 贡献,成就非凡。

【蔡司光学史 & 年表】

时至今日,世界上优良的光学系统很多,并非全然Zeiss 设计的系统就是最好,但所有经典的作品中Zeiss 所占的比例最重 却也是个公认的事实。以下仅例举几项最经典,也最被广为讨论的光学设计。 光学设计始於英国,但在E.Abbe之前几乎没有什麼很严格的理论基础,完全是尝试错误与经验的累积,而制造者多半是 机械工匠与玻璃师傅。

1868 E.Abbe建立全新的设计理论,如 Sine relation;定义各种Distortion及Abberation, 并确立光学计算的方法。同年并制 造出史上第一支,经由理论计算的显微镜。

1881 E.Abbe与Otto Schott 合作,开始有系统地研究并开发各种光学级的玻璃。

1886 Schott公司出版史上第一本光学玻璃目录,生产44种不同特性的光学玻璃,并为往后的新光学设计打下基础。

1890 Rudolph与Abbo 研发出史上第一支消散光像差的设计,Anastigmat,这项惊人的成就敲开了近代光学设计的大门,其 功劳不亚於贝尔发明电话。数年后推出商业化镜头,Zeiss Protar及Zeiss Planar。

1902 Rudolph 改良 Anastigmat 而推出最著名的商业化镜头 Zeiss Tessar f6.3 1911 Zeiss Biotar f1.8,设计者为M.V.Rohr

19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3 Zeiss APO-Tessar

1929 Zeiss Biotar f1.0及f0.85 注: 在没有电脑辅助设计以前,大光圈的高速镜头设计是项很繁琐的工作,其「追迹」所计算的数学资料有时候必须要 好几千张才能完成。

1932 Sonnar f1.5及f2.0,设计者为L.Bertele这是当时世界上结像品质最佳的高速镜头。

1936 Sonnar 180mm f2.8这是史上第一支高速望远镜头。 Smakula 首开先例,在镜片上利用真空镀膜技术镀上一层低折射率的抗反射膜 Antireflection Coat-ings)T Coating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8 西德蔡司成立 1952 R.Richter设计出18×18cm,90°视角之pleogon这是有史以来结像品质最佳的空照 镜。

1954 L.Bertele设计出 90°视角,没有形变的超广角镜,这支Biogon真可算是光学设计 史上的艺术极品。 Biogon 21mm f4.5 for 35mm 片幅 Biogon 38mm f4.5 for 6×6 片幅 Biogon 53mm f4.5 for 6×9 片幅 Biogon 75mm f4.5 for 9×12片幅 1954 G.Lange 设计出全新5 片组的Planar 80mm f2.8(R-olleiflex)Planar 可算是中距离 镜头,大光圈光学设计的希望,时至今日有很多知名厂牌的 50mm f1.4或是 50mm f2 都是采用类似planar Double Gauss 的光学设计。

1960 Planar 55mm f1.4 for Contarex

1961 Zeiss 数学家E.Glatzel 发表全新电脑辅助光学设计方法。

1964 Distagon 40mm f4 (哈苏6×6) 1966 Hologon 15mm f8 (35mm SLR) Planar 50mm f0.7(35mm SLR) Distagon 18mm f4 (35mm SLR)

1972 Distagon 35mm f1.4(Contax)非球面 Planar 85mm f1.4(Contax) Planar 50mm f1.4(Contax) Distagon 15mm f3.5(Contax) 1974 电影机 35mm 用的Distagon 35mm f1.2 及Distagon25mm f1.2

1976 再推出35mm电影机用的超广角超大光圈镜头Distagon18mm f1.2,你能想像它是 什麼可怕的模样吗? Planar 110mm f2(哈苏)

1982 浮动元件设计的Distagon 40mm f4(哈苏)

1984 第二阶(Secondary Spectrum)完全消色差的Tele-Apotessar 300mm f2.8

(1984年后的光学设计不作补充说明)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10 收起 理由
牧夫小崔 + 1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卡尔·蔡司 其人]

_thumb.jpg
卡尔·蔡司
一个仅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德国古镇耶拿(Jena),卡尔·蔡司的故乡。当初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古镇上的这位学徒会成为世界光学巨子。
因为多年对光学和化学的兴趣,在学徒期满之后,卡尔长期在当地的耶拿大学(粉不错的大学,度假的好地方,可惜计算机专业……)旁听。1846年,30岁的卡尔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得益于两位大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听说过光学玻璃中大名鼎鼎的“肖特”玻璃吗?开创者就是此老)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工厂。
一波三折的经历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灾难降临,德累斯顿(明年一定要去逛逛这个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由于雅尔塔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由苏军占领。
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作为战争赔偿,苏军拆除了剩下94%的工厂设备。在基辅建立了现在的Kiev( 基辅)照相机制造厂(借着这一丝血脉,俄罗斯镜头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拿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标志很快又出现了。当初被巴顿掠走的126名蔡司关键管理人员和技师,在美国的支持下,也在联邦德国(西德)的奥伯考亨重新建厂。卡尔·蔡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蔡司厂从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Jena(卡尔.蔡司.耶拿)史称“东蔡”,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史称“西蔡”,东、西蔡都标榜自己为是蔡司正宗,其实双方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技术上的更臻完美。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系经营。总部仍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光学领域已经是第一强者。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Carl Zeiss 便称雄天下: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学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经典的缔造者
蔡司开创了镜头工业中的诸多经典设计。蔡司的创始师保罗·鲁道夫就是镜头制造史上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1890年,他设计出第一只消像散正光摄影镜(Anastigmat),开创了蔡司镜头的新纪元。1896年鲁道夫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普兰纳(Planar)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对各种镜头像差都进行了出色的纠正。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包括徕卡)无不借鉴普兰纳镜头的设计。
1902年,他又设计出四片三组的“鹰之眼”——天塞(Tessar)镜头,虽然结构简单、价格适中,成像质量惊世骇俗,明快锐利。
其他诸如广角镜头的典范Holgon、大光圈镜头的典范Sonnar(索尼DSC-F828的镜头正是基于Sonnar镜头结构设计的)、专为旁轴相机设计的Bio-gon等等,都是蔡司创造的经典名镜。光学产品只要沾了蔡司镜头的边就有市场,这就是事实。
在蔡司、徕卡的耀眼光环下,罗敦司德(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在外行人眼里变的默默无闻。其实在德意志百年的光学传统工业里曾经出现过大量的优秀品牌,但在蔡司、徕卡的垄断下大多凋零了,但罗敦司德和施奈德靠自己的一流的设计还坚强的存在。如果你看到哪款数码相机使用了罗敦司德和施奈德的镜头,其他的不说,光学性能尽可放心。虽然有传闻说数码相机用的德国镜头都只不过是德国设计甚至授权,但就算镜头在日本或其他什么地方OEM,德国人也会顾忌一点自己的面子,性能绝不会太离谱。
150 年历史的卡尔蔡司生产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品质透镜。以其独有的色彩还原和成像特点令世界摄影爱好者爱不释手。HandyCam 里装备了变焦镜头 (Vario-Sonnar)(Vario-Tessa)。分辩率及对比性高,颜色还原出色,几乎没有四角失真现象。忠实提供高画质量摄影。同时,透镜T*(T star)表面涂层,抑制无用反射光,使图像更鲜明。[Vario·Sonnar]达到MTF指标 ※ ,生产中为确保质量,在透镜块上编上序号,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逐一生产出来的。
"Tessar"镜头与天塞之父–保尔.鲁道夫
不论是东蔡斯Carl Zeiss Jena玩家,还是西蔡斯Carl Zeiss发烧友,大伙都很喜欢用一款号称“鹰眼”的天塞Tessar结构的镜头.
1902年,保尔.鲁道夫博士设计的Tessar镜头正式取得了Tessar的专利权.
1889年,耶拿Carl Zeiss公司的设计师Paul Rudolph博士提出了他的像场边缘像散矫正原则,第一支可以真正矫正像散的镜头于1890年被开发出来,这是一支广角镜,利用了高斯在1840年设计的一款望远镜头的2组4片结构。Rudolph博士又先后在1897年和1900年设计出了Planar和Unar镜头,在1890至1900这十年,总计有10000支非像散镜被销售出去。Zeiss公司生产的这些镜头均以Anastigmat为标记,由于这一名称未申请专利,为了防止仿造,Zeiss公司从1900年起,用Protar、Planar和Unar这三个专利名称标记自己的非像散镜头。其中Unar是由四片独立的镜片组成,最前段放置一片凸透镜,然后是一片凹透镜,两片半月板型透镜在镜头末端;Protar是由两组粘合在一起的非对称的镜组构成。1900年之后开发出的钡硅玻璃使得镜头不仅能够矫正像散,同时还能得到平坦的像场。
1902年,Rudolph博士设计出了今天的寿星Tesser,它与Unar、Protar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支镜头由4片镜片组成,两两一组不对称的分布在光圈两边,其中前组是独立的两片玻璃,后组是由一片凹镜一片凸镜粘合而成,光线经前组镜片汇聚,再由后组的粘合平面发散投射到底片平面上。Tessar镜头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是Triplet镜头的改型,通过现代对光学历史的研究,我们又把Tessar镜头的起源追述到Portrait-Antilanet。
1902年Zeiss公司开始出售Tessar镜头,其中包括用于速拍的最大光圈为6.3的Tessar系列,以及用于翻拍的最大光圈为10的Tessare系列。1905年和1906年设计师E.Wanderleb又将Tessar的最大光圈提升到了4.5和3.5,这些发展都是依靠新品种玻璃的产生。1912年Wandersleb博士又进一步修正了Tessar镜头,使其更加流行,这时人们已经可以把Tessar安装在固定的大型座机上使用。
1921年Tessar的计算数据被进一步调整,这一年Willy博士开发出了适合远摄的光圈分别为6.3和8的Tele-Tessar,这两款Tele-Tessar的实际后截距要比镜头焦距短,它们并非典型的Tessar结构。只有后来为胶片机生产的Kino-Tele-Tessar和为Contax生产的Tele-Tessar-K才是具有典型Tessar结构的望远镜头。为了适应航空摄影的需要,Zeiss在同年又推出了f 4.5/250 f5/500和f5/700这三支镜头。
1927年,Willy Merte博士将Tessar镜头的光圈进一步提升至1:2.7。当时这种新开发的Tessar镜头被用于大多数摄影机和照相机上。但与当时同样流行的f/3.5相比,这种镜头的边缘成像清晰度略显不足。1931年,Zeiss公司用Bio-Tessar 1:2.8/135,1:2.8/165代替了1:2.7/120和1:2.7/165。新的Bio-Tessar是一种由Willy•Merte博士设计的六片三组式消色差Triplet式镜头,镜头前组由一片凹透镜与一片凹凸透镜粘合而成,中间是一片独立的凹透镜,后组是由一片凹凸透镜,一片凹镜,一片凸镜粘合而成,中间设置的独立的凹透镜可有效的改变像场边缘的相差问题。此后Zeiss又设计了Apo-Tessar f1:9/1200mm和用于翻拍的S-Tessare f6.3/1200mm。
30年代初,Willy.Metre博士为Zeiss设计出了专用于小画幅相机的Tessar镜头,这支镜头的结构来源于Tessar f3.5,只不过光圈提升至了1:2.8,这种镜头首先被用在Kolibri 3*4cm相机上,之后便被德雷斯顿的Zeiss Ikon相机厂生产的Contax1 型机作为标头使用。1934年Zeiss又开发出了前景组经镀膜的Tessar f2。1939进一步改进的Tessar通过对第6或7片镜片的矫形,使得Tessar f2在全开光圈是成像变形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在广角摄影领域,Zeiss为Contax设计了一款光圈为f1:8的28mm镜头,虽然光圈很小,但这支镜头的成像角度已达到了75度。直至30年代末,Zeiss一直把Tessar当作自己生产的成像最为锐利的镜头,正如那时Zeiss的广告中所描述的 “Zeiss Tessar-相机的鹰眼”。
二战之后(1947年),Harry Zoellner博士(现Carl Zeiss Jena厂的技术总监),通过应用新开发的钍元素玻璃设计出了Tessar f2.8/5cm,1951年这款Tessar镜头才正式投入市场开始销售,与f3.5相比,除了光圈增大以外,在成像素质方面也达到了Tessar镜头的一个新顶点。 1965年Harry Zoellner博士设计的Tessarf2.4,已经达到了当时光学水平的顶点,但是由于过大的光圈而带来像质损失,使得这支镜头的开发半途而废。
位于斯图加特附近的Carl Zeiss Oberkochen工厂,也在致力于Tessar镜头的开发,并且为Tessar系列镜头光学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1956年Wandersleb改进了1938年已获得专利的Tessar原始镜头的设计,生产出适合Contaflex 3/4的镜间快门型超级Tessar f4/35mm 以及f4/85mm。1962年超级Tessar的全开光圈又被提升至1:3.2。之后Zeiss公司修正了广角Tessar和望远Tessar的前镜组,使得Tessar镜头终于可以系列化的应用于Contaxflex相机上,满足了各个焦段用户的需求。
至此Tessar镜头家族的组织性建设已基本完成,自50年代至今,已有更多的经过改进的Tessar镜头被摄影师所应用。同时,其它相机厂也纷纷借鉴Tessar镜头的设计生产出了一系列的变形品种,这其中也包括Leitz公司早期的Elmar系列镜头。如果有谁想要收集Tessar镜头,那么目前在世界上至少还有400多个不同品种的Tessar可供选择。
庞大的Tessar家族向人们展示了,光学技术的进步如何能使1840年的一支结构简单的四片镜,发展成为在今天的摄影领域仍然举足轻重的镜头。也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在商店里很容易就买到的镜头,无一例外都是经过光学工程师年复一年,甚至一辈接一辈的辛勤工作才设计出来的,在Tessar镜头百年诞辰之际,让我们想它致敬,更想它身后的无数工程师们致敬。
卡尔蔡司照相机摄影镜头发展里程碑
  • 1890-开始生产相机用镜头
  • 1896-Paul Rudolph发展出Planar镜头的始祖
  • 1902-Tessar镜头面世,后来这种镜头被称为"鹰眼"
  • 1928-推出特别高速的BiotarF/1及F/0.85镜头,是专为X光摄影而设计
  • 1932-推出高速的Sonnar F/2镜头,供Contax相机使用
  • 1935-T镜头镀膜技术出现
  • 1951-Flektogon广角镜出现,供单镜头反光相机PRAKTICA、 EXAKTA、PENTACON six使用
  • 1954-Biogon F/4.5镜头出现,视角达90度
  • 1962-蔡司镜头用于"水星8号(Mercury 8)"太空任务,成为第一只在太空使用的镜头
  • 1963-出现Hologon F/8的设计,视角达106度(35mm片幅)
  • 1966-世界上最大光圈的光学镜头50mm Planar F/0.7问世
  • 1972-首支有色差矫正的Superachromat Sonnar 250mm F/5.6镜头面世
  • 1980-首支能够达到1:1的Makro-Planar F/2.8微距镜头面世.而这镜头可适用于Contax的SLR上
  • 1993-卡尔蔡斯开始生产高质量的变焦镜头[八十年代初东德的Zeiss Jena公司早己开始制造高品质的变焦镜头了
  • 1996-Planar镜头百年纪念,推出限量生产的Planar 55mm F/1.2
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关于德国百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xxx成东德和西德。原来位于德累斯顿的ZEISS IKON AG. 也分为东德蔡司和西德蔡司两个公司。
东德蔡司继续留在德累斯顿,由于两个蔡司为了相机名称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所以,在战后一直到60年代,东德蔡司的相机名称是比较混乱的。 比如1948 东德Zeiss厂发明第一代五棱镜平视单反135相机 Contax S 来说, 也是CONTAX/PENTACON混用了很长时间,还出现了CONSEL/HEXACON等名称, 当然,它们都是M42的罗口机,后来有出现了PRAKTINA/PENTINA/PORST REFLEK 等另类的机器,还有47年左右的PRAKTIFLEX,居然用的M40的罗口!
PRAKTICA 的名字最早出现在1949年的一款35毫米俯视取景的相机。 接下来,东德蔡司将这个M42接口的相机衍生出了许多系列,许多外型各异的机器, 一路洋洋洒洒,浩浩荡荡的生产到了1989年。加上数量庞大的蔡司镜头群, 使得M42罗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了统一世界的135单反的标准接口, 许多品牌的相机都曾效仿。


百佳产品型号、年份和销售数量

Model (型号) Year(年份) Quantity(数量)
Praktiflex 1938 240.000
Praktiflex,nera 1938 360.000
Praktica 1948 110.000
Praktica FX 1952 100.000
Praktica FX2/FX 1956 120.000
Praktica FX3 1957 100.000
Praktica IIA 1959 190.000
Praktica IV 1960 130.000
Praktica IVB series 1961 130.000
Praktica NOVA 1B 1965 110.000
Praktica Mat 1966 100.000
Praktica Super TL 1967 100.000
Praktica NOVA 1968 110.000
Praktica SUPER 1968 160.000
Praktica LLC 1969 150.000
Praktica VLC 1975 180.000
Praktica LTL3 1976 120.000
Praktica PLC2 1976 140.000
Praktica VLC2 1976 200.000
Praktica EE2 1977 130.000
Praktica MTL3 1979 100.000
Praktica PLC3 1979 150.000
Praktica VLC2 1979 210.000
Praktica B100 1980 130.000
Praktica B200 1981 160.000
Praktica BC1 1984 180.000
Praktica MTL5 1984 120.000
Praktica BCA 1986 120.000
Praktica BX20 1988 210.000
Praktica BMS 1989 150.000
Praktica BX20s 1990 320.00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关于M42卡口---世界的M42】


我们是不是一直向往用一个机身通用各厂镜头?其实不夸张说,这个想法三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那就是——M42螺口系统!

M42×1是三十年前风行一时的相机接口。它出现在二战前的德国,50年代起,由德国KW(Kamera-Werkstatten)推动此规格镜头盛行于世。许多著名相机生产厂都生产过M42×1接口镜头,如西德的Carl Zeiss、Schneider、Schacht、Enna、Rodenstock、Voigtlander、Kilfitt,东德的Carl Zeiss Jena、Meyer、Pentacon,法国的Angenieux,日本的Pentax、Fujica、Mamiya、Olympus、Yashica、Chinon、Cosina,美国的Vivitar等。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有M42螺口的镜头在生产,而且日本的Cosina公司又复古地推出了以Voigtlander为品牌的多款M42镜头和机身,看来,世界大一统的想法至今未绝。

那个时代是机械相机技术发展、工艺完善的一个巅峰时代,不管是机身还是镜头,都把它当作工艺品一样精心制作。因为同用一种接口,所以竞争十分激烈。镜头手感或成像稍不满意,用户就会换用别家的镜头,所以各个镜头生产厂都不惜成本,只为在竞争中领先。不像现在各个厂家都是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卡口,只能自己和自己比,用户不满意就得连机身一起换系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M42时期的各个厂家生产的镜头基本上都是精品,做工考究,成像优良。那时的镜头,基本都是全金属结构,调焦手感极佳。成像嘛,现代镜头发展起来的是变焦技术,由此发展出了非球面镜和超低色散镜片。但这些技术对定焦镜头来说作用并不大,反而会大大增加成本,所以从成像质量来讲,30年前的定焦镜头表现已然十分优秀。
那时的理念是用尽量少的镜片来设计出最优秀的镜头,关键在设计,所以出现了一批经典结构。而现在镜片是能加就加,甚至个别镜头的镜片组合达到20片以上!那时的镜头全部用的是光学玻璃,而现在是模铸的甚至是有机玻璃的,再镀以增透膜,制造成本要比从前低多了。比较起来,只有在抗眩光技术上,由于早期M42镜头缺少多层镀膜技术,所以比现代镜头明显差上一截。

M42机身由于是三、四十年,甚至是五十年前的东西了,测光元件老化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那时用的电池目前早已不生产了,即使找到测光正常的机身,也得找现代电池替代。所以现在找二手的M42机身,不能苛求测光是否准确了,只能把它当纯手动相机来玩儿。我用过的M42机身有PENTAX SPF、FUJICA ST801、YASHICA TL ELECTRO X和最新出的Voigtlander Bessaflex TM。Voigtlander就不用说了,新机器嘛,各项指标都令人十分满意。这里单说说前三款老机器。

PENTAX SPF是M42机身的经典,1—1/1000秒的快门速度,外加B门、自拍,全开光圈测光、指针式测光显示。整机做工精致,手感极佳。缺点是对焦屏不是裂像的,取景器稍暗。FUJICA ST801则弥补了以上的不足,对焦是裂像屏,取景器是M42机身里最亮的,而且快门速度达到1/2000秒,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YASHICA TL ELECTRO X是一款电子快门的M42相机,现在可以用4节A76纽扣电池代替原来的PX28电池,因为不太严丝合缝,还要加上垫片,才能保证不会接触不良。它的快门必须有电时才能正常工作,没电时只有一档1/60秒可用,此外还有反光镜手动预升功能。但我还是最喜欢PENTAX SPF,只因为它的操作手感最好。欧洲是M42的发源地,但欧洲生产的机身比日本的功能要少许多,反光镜震动也比较大,收藏价值已大于实用价值。

镜头方面,我将按焦距段来介绍几只我个人认为不错的M42镜头。

20mm~24mm:最有名的就是前东德的Carl Zeiss Jena MC Flektogon 20mmF2.8了,它成像柔润、色彩清丽,而且做到F2.8的大光圈,极为难得!我则比较喜欢PENTAX SMC TAKUMAR 20mm F4.5镜头,它色彩鲜艳、成像锐利。PENTAX做事比较严谨,没有追求大光圈,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控制畸变上,别看是20mm广角,畸变控制却非常好。PENTAX SMC TAKUMAR 24mm F3.5镜头有其同门师兄20mm F4.5的一切优点,而且24mm这个焦距比20mm好控制,所以是我使用率较高的镜头之一。

28mm~35mm:PENTAX SMC TAKUMAR 28mm F3.5镜头按说比24mm F3.5要好做,但据我实拍,它的成像却比不上24mm F3.5,不知是不是特例。PENTAX SMC TAKUMAR的35mm镜头有两只,分别是35mm F3.5 和35mm F2。35mm F3.5是我用过的最顺手、成像最优秀的M42接口35mm镜头。35mm F2稍差,不够锐,颜色发黄。Carl Zeiss Jena有一只MC Flektogon 35mm F2.4,成像也很不错。

50mm~55mm:俗话说“标头无弱旅”,我用过的不下10只M42标头没有一款差劲儿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85mm~135mm:这个焦距段常被称为人像镜头。85mm镜头的价格曾被人为炒得极高,是性价比最不合理的镜头,但因为它最适合拍半身人像,还是极受用户的追捧。Carl Zeiss Jena MC Pancolar 80mm F1.8和PENTAX SMC TAKUMAR 85mm F1.8都是难得一见的好镜头,价格当然也极高。价格因素是我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85mm镜头试拍的原因。135mm这个焦距很容易做,有许多杂牌小厂都生产过此焦距镜头,价钱也很便宜。但要做到大光圈、成像又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135mm镜头比较多,所以多说两句。我目前有Carl Zeiss Jena MC Sonnar 135mm F3.5、Carl Zeiss Jena Sonnar 135mm F3.5斑马头、A.Schacht Ulm Edixa-Mat-Travenar 135mm F3.5、ISCO-GOTTINGEN Berolina-Tele-Westanar 135mm F3.5和PENTAX SMC TAKUMAR 135mm F2.5。我分别把它们和我的一只C/Y卡口的Carl Zeiss T* Sonnar 135mm F2.8镜头比较了一下,其中的PENTAX SMC TAKUMAR 135mm F2.5脱颖而出,如果Zeiss镜头的成像得95分的话,那TAKUMAR至少能得90分,而且调焦和使用手感比Zeiss镜头一点不差!

200mm~300mm:由于技术原因,那个时期长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都比较远,大约是现代同焦距镜头的一倍左右,所以实用性不够强。

在欧洲,几大镜头生产厂也都生产过42螺口镜头,经典好镜头也有许多,但由于国内极少见到,即使见到,价格也比国外市场高出许多,所以本人试用过的仅寥寥几只,总体感觉是:手感不错,成像风格与日本镜头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德头风味”不得而知。

M42镜头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转接环转接到现代机身上使用,甚至最新的数码单反相机。目前据我所知,可以转接到佳能EOS、佳能FD、美能达MD,美能达AF、宾得PK、康太时C/Y、柯尼卡AR、富士卡X、百佳PB等卡口机身,多数镜头在用于光圈优先、手动曝光等模式时,只需手动对焦和收缩光圈测光,其它功能并不损失。
综合起来讲,所有的M42镜头手感都很好,成像也不差,价格便宜,又能加上转接环和现代机身通用,可以说是目前二手市场上性价比极高的镜头群。玩儿M42,不只因为它便宜,主要是M42中藏有太多的故事,玩儿它的同时,就能了解三、四十年前的那段历史。复古也罢,怀旧也罢,玩儿的就是那种感觉。

曾经有位朋友说过这样几句话,感触颇深,摘抄下来与大家共勉:的确,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厂商早已经没有了将相机和镜头当作工艺品来精心制作的心态,他们现在一心只想着压低成本、扩大产量。而在螺口相机的时代,相机的的确确是一件奢侈品。那个时代的产品中所凝聚的匠心,远不是现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的产物所能比拟的。另外,当我们今天有幸拿到这些品相完美的老产品时,在赞叹其精湛工艺的同时,也不能不对如此精心爱护和使用它们的原主人表示极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们的珍惜,我们这些晚辈才能够在近半个世纪后,得到如此完美的心爱之物。

对着灯光看镜头时,发现由于镜片结构不同,镀膜不同,反射的光线也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好看之极。忽发奇想:要是把这些反光照下来,该多漂亮?于是支开三脚架,多打了几盏射灯,一张张带着美丽光影的镜头正面照就完成了。在电脑上合成在一起,真是爽心悦目!
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CONTAX】

CONTAX简史

Saale河仍然流过德国工业城镇耶拿(Jena),这是Carl Zeiss基金会的故乡,耶拿就像那河流一样,尽管时光流逝,容颜未改。

1846年,Zeiss先生在这里创建了他的工作室,为耶拿大学制造高质量的放大镜片,就从这寒酸的陋室开始,Carl Zeiss作坊逐渐成长为世界上最大和最为领先的光学公司。
Carl Zeiss于1816年9月11日出生在图林根州(Thuringia States)的魏玛市(Weimar)。他父亲是魏玛王朝时代一个车削车间的工厂管理人员。卡尔在魏玛高级中学就读,并完成了六级课程。毕业后不久,他自愿给Frederick Koerner博士做学徒,Koerner博士当时正在研究用于望远镜目镜的玻璃。在学徒期满后,卡尔被耶拿大学短期聘用,并作为大学的旁听生。

从此,Zeiss开始了镜片制造的理论研究。在随后的几年里,Zeiss访问了斯图加特(Stuttgart)、达木斯塔特(Darmstadt)、韦恩(Wein)和柏林(Berlin)等城市里玻璃和镜片制造商,做了大量的笔记,内容涉及玻璃熔炼、材料、烧制温度和任何与玻璃制造、显微镜和其他光学仪器有关的题材。

他回到曾经在那里学习化学和数学的耶拿大学后,1846年,Zeiss刚满30岁,他开始在耶拿建立了工作室,有20个雇员,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1858年开始生产复合型显微镜。Carl Zeiss赢得了高质量产品的声誉,并于1861年在图林根州的展览会上获得了金牌。

Carl Zeiss所有的工作都是凭经验,既试错法来完成的。显然这种生产方法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浪费大量的材料。Zeiss相信会有种科学的方法,能够更精确、可预见和更经济地生产镜片。Zeiss对此进行了五年的努力,最终无功而返。于是在1866年,他访问了耶拿大学,在那里遇到了当时在大学作讲师的Ernst Abbe.

Ernst Karl Abbe生于1840年元月23日,出生在Eisenach。Abbe在21岁时就毕业于Goettengen大学,1863年到耶拿大学工作,于1870年成为物理和数学教授。1878年成为天文和气象台的主管。1866年Abbe就以研究导师的身份加入了Zeiss的工作室,两人开始研究生产光学产品的科学基础结构。经过六年对新型光学玻璃的研究,终于在1872年制造出无与伦比的复合显微镜。这台仪器是今天所有现代复合显微镜的鼻祖。

在开始生产Carl Zeiss复合显微镜的第二年,1873年,Abbe发表了一篇科学论文,对如何设计完美的复合式显微镜的数学方法作了详细的描述,第一次详细地叙述了光学设计中的像差、衍射、慧型像差等内容。Abbe对光学过程描述得如此详细,以至于这篇论文成为了现代光学的基础。作为其发明的奖励,Carl Zeiss于1876年邀请Abbe作为合作者。
1879年,Abbe邀请了第三个合作伙伴Freidrick Otto Schott加入其阵营,共同致力于改进显微镜。当时Freidrick Otto Schott正在研究将锂加入到一种新型的光学玻璃,并致函给Abbe,说明其进展。Abbe博士立刻对这种新型玻璃产生了兴趣,随即对玻璃进行了测试,并高度地赞扬了Schott的研究结果。他们两人很快见了面,并形成了维系他们后半生的协议。Schott专门生产用于新型Carl Zeiss显微镜的玻璃,1884年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工厂,其所有权归属于Carl Zeiss、Ernst Abbe和Freidrick Otto Schott,称为Jena Schott & Genossen光学工厂。Schott研制出100多种不同类型的光学玻璃,还有多种用于装饰及功能性玻璃。从此耶拿玻璃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

我们是不是一直向往用一个机身通用各厂镜头?其实不夸张说,这个想法三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那就是——M42螺口系统!

M42×1是三十年前风行一时的相机接口。它出现在二战前的德国,50年代起,由德国KW(Kamera-Werkstatten)推动此规格镜头盛行于世。许多著名相机生产厂都生产过M42×1接口镜头,如西德的Carl Zeiss、Schneider、Schacht、Enna、Rodenstock、Voigtlander、Kilfitt,东德的Carl Zeiss Jena、Meyer、Pentacon,法国的Angenieux,日本的Pentax、Fujica、Mamiya、Olympus、Yashica、Chinon、Cosina,美国的Vivitar等。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有M42螺口的镜头在生产,而且日本的Cosina公司又复古地推出了以Voigtlander为品牌的多款M42镜头和机身,看来,世界大一统的想法至今未绝。

那个时代是机械相机技术发展、工艺完善的一个巅峰时代,不管是机身还是镜头,都把它当作工艺品一样精心制作。因为同用一种接口,所以竞争十分激烈。镜头手感或成像稍不满意,用户就会换用别家的镜头,所以各个镜头生产厂都不惜成本,只为在竞争中领先。不像现在各个厂家都是各自为政,各有各的卡口,只能自己和自己比,用户不满意就得连机身一起换系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M42时期的各个厂家生产的镜头基本上都是精品,做工考究,成像优良。那时的镜头,基本都是全金属结构,调焦手感极佳。成像嘛,现代镜头发展起来的是变焦技术,由此发展出了非球面镜和超低色散镜片。但这些技术对定焦镜头来说作用并不大,反而会大大增加成本,所以从成像质量来讲,30年前的定焦镜头表现已然十分优秀。

那时的理念是用尽量少的镜片来设计出最优秀的镜头,关键在设计,所以出现了一批经典结构。而现在镜片是能加就加,甚至个别镜头的镜片组合达到20片以上!那时的镜头全部用的是光学玻璃,而现在是模铸的甚至是有机玻璃的,再镀以增透膜,制造成本要比从前低多了。比较起来,只有在抗眩光技术上,由于早期M42镜头缺少多层镀膜技术,所以比现代镜头明显差上一截。

M42机身由于是三、四十年,甚至是五十年前的东西了,测光元件老化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那时用的电池目前早已不生产了,即使找到测光正常的机身,也得找现代电池替代。所以现在找二手的M42机身,不能苛求测光是否准确了,只能把它当纯手动相机来玩儿。我用过的M42机身有PENTAX SPF、FUJICA ST801、YASHICA TL ELECTRO X和最新出的Voigtlander Bessaflex TM。Voigtlander就不用说了,新机器嘛,各项指标都令人十分满意。
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经典的三款老机器】

PENTAX SPF是M42机身的经典,1—1/1000秒的快门速度,外加B门、自拍,全开光圈测光、指针式测光显示。整机做工精致,手感极佳。缺点是对焦屏不是裂像的,取景器稍暗。FUJICA ST801则弥补了以上的不足,对焦是裂像屏,取景器是M42机身里最亮的,而且快门速度达到1/2000秒,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YASHICA TL ELECTRO X是一款电子快门的M42相机,现在可以用4节A76纽扣电池代替原来的PX28电池,因为不太严丝合缝,还要加上垫片,才能保证不会接触不良。它的快门必须有电时才能正常工作,没电时只有一档1/60秒可用,此外还有反光镜手动预升功能。但我还是最喜欢PENTAX SPF,只因为它的操作手感最好。欧洲是M42的发源地,但欧洲生产的机身比日本的功能要少许多,反光镜震动也比较大,收藏价值已大于实用价值。

镜头方面,我将按焦距段来介绍几只我个人认为不错的M42镜头。

20mm~24mm:最有名的就是前东德的Carl Zeiss Jena MC Flektogon 20mmF2.8了,它成像柔润、色彩清丽,而且做到F2.8的大光圈,极为难得!我则比较喜欢PENTAX SMC TAKUMAR 20mm F4.5镜头,它色彩鲜艳、成像锐利。PENTAX做事比较严谨,没有追求大光圈,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控制畸变上,别看是20mm广角,畸变控制却非常好。PENTAX SMC TAKUMAR 24mm F3.5镜头有其同门师兄20mm F4.5的一切优点,而且24mm这个焦距比20mm好控制,所以是我使用率较高的镜头之一。

28mm~35mm:PENTAX SMC TAKUMAR 28mm F3.5镜头按说比24mm F3.5要好做,但据我实拍,它的成像却比不上24mm F3.5,不知是不是特例。PENTAX SMC TAKUMAR的35mm镜头有两只,分别是35mm F3.5 和35mm F2。35mm F3.5是我用过的最顺手、成像最优秀的M42接口35mm镜头。35mm F2稍差,不够锐,颜色发黄。Carl Zeiss Jena有一只MC Flektogon 35mm F2.4,成像也很不错。

50mm~55mm:俗话说“标头无弱旅”,我用过的不下10只M42标头没有一款差劲儿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85mm~135mm:这个焦距段常被称为人像镜头。85mm镜头的价格曾被人为炒得极高,是性价比最不合理的镜头,但因为它最适合拍半身人像,还是极受用户的追捧。Carl Zeiss Jena MC Pancolar 80mm F1.8和PENTAX SMC TAKUMAR 85mm F1.8都是难得一见的好镜头,价格当然也极高。价格因素是我至今还没找到合适的85mm镜头试拍的原因。135mm这个焦距很容易做,有许多杂牌小厂都生产过此焦距镜头,价钱也很便宜。但要做到大光圈、成像又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的135mm镜头比较多,所以多说两句。我目前有Carl Zeiss Jena MC Sonnar 135mm F3.5、Carl Zeiss Jena Sonnar 135mm F3.5斑马头、A.Schacht Ulm Edixa-Mat-Travenar 135mm F3.5、ISCO-GOTTINGEN Berolina-Tele-Westanar 135mm F3.5和PENTAX SMC TAKUMAR 135mm F2.5。我分别把它们和我的一只C/Y卡口的Carl Zeiss T* Sonnar 135mm F2.8镜头比较了一下,其中的PENTAX SMC TAKUMAR 135mm F2.5脱颖而出,如果Zeiss镜头的成像得95分的话,那TAKUMAR至少能得90分,而且调焦和使用手感比Zeiss镜头一点不差!

200mm~300mm:由于技术原因,那个时期长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都比较远,大约是现代同焦距镜头的一倍左右,所以实用性不够强。

在欧洲,几大镜头生产厂也都生产过42螺口镜头,经典好镜头也有许多,但由于国内极少见到,即使见到,价格也比国外市场高出许多,所以本人试用过的仅寥寥几只,总体感觉是:手感不错,成像风格与日本镜头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否就是所谓的“德头风味”不得而知。

M42镜头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转接环转接到现代机身上使用,甚至最新的数码单反相机。目前据我所知,可以转接到佳能EOS、佳能FD、美能达MD,美能达AF、宾得PK、康太时C/Y、柯尼卡AR、富士卡X、百佳PB等卡口机身,多数镜头在用于光圈优先、手动曝光等模式时,只需手动对焦和收缩光圈测光,其它功能并不损失。

综合起来讲,所有的M42镜头手感都很好,成像也不差,价格便宜,又能加上转接环和现代机身通用,可以说是目前二手市场上性价比极高的镜头群。玩儿M42,不只因为它便宜,主要是M42中藏有太多的故事,玩儿它的同时,就能了解三、四十年前的那段历史。复古也罢,怀旧也罢,玩儿的就是那种感觉。

曾经有位朋友说过这样几句话,感触颇深,摘抄下来与大家共勉:的确,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厂商早已经没有了将相机和镜头当作工艺品来精心制作的心态,他们现在一心只想着压低成本、扩大产量。而在螺口相机的时代,相机的的确确是一件奢侈品。那个时代的产品中所凝聚的匠心,远不是现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的产物所能比拟的。另外,当我们今天有幸拿到这些品相完美的老产品时,在赞叹其精湛工艺的同时,也不能不对如此精心爱护和使用它们的原主人表示极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们的珍惜,我们这些晚辈才能够在近半个世纪后,得到如此完美的心爱之物。

对着灯光看镜头时,发现由于镜片结构不同,镀膜不同,反射的光线也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好看之极。忽发奇想:要是把这些反光照下来,该多漂亮?于是支开三脚架,多打了几盏射灯,一张张带着美丽光影的镜头正面照就完成了。在电脑上合成在一起,真是爽心悦目!
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东德百佳所配套的Pentacon,Carl Zeiss Jena镜头资料】

介绍:

当Praktica B 系列照相机推出的时候,它们附带一系列名为Praticar的镜头。这些镜头的制造者是carl Zeiss Jena,Pentacon和日本的Sigma。后来,Pentacon也从日本的Cimko和Cosina公司定制变焦镜头。德国统一之后,Carl Zeiss Jena就不再制造Praticar镜头了。接着,德国Schneider Dresden 公司控制的韩国Samyang公司,被选中为Pentacon制造变焦镜。或许,以后,Schneider公司会制造PB卡口的镜头。

【Pentacon Prakticar 镜头:】

Meyer光学是融合在Pentacon集团中的一家公司。当Carl Zeiss Jena镜头保持独立的时候,Meyer 光学的产品完全融合到了Pentacon集团。所以,当Praktica B系列推出的时候,镜头上不在标示Meyer-Optik,而是"pntacon Prakticar".德国统一之后,Schneider Dresden继续制造一些

【Pentacon Prakticar镜头:】

光圈/焦距 滤镜直径 重量 制造者 评论2.8/28mm 49mm 240g DDR/Germany 产量很大,后期产品使用塑料镜桶,1.8/50mm 49mm 230g DDR/Germany 后期产品使用塑料镜桶,2.4/50mm 49mm 160g DDR/Germany 薄饼风格的镜头。2个版本,其中之一长出4mm,2.8/135mm 55mm 465g DDR/Gernamy 产量很大,后期产品使用塑料镜桶,4/200mm 58mm 670g DDR 只有原型产品,5.6/500mm 118mm 3500g DDR M42卡口,Pre-set光圈

注意1: 未经正式的XXX说50mm f:2.4现在由罗马尼亚生产

注意2: 50mm f:1.8和135mm f:2.8在德国统一后一度可以从Pentacon获得,但停止了。

注意3:有些版本的28mm f2.8,50mm f:1.8,135mm f:1.8标示"Carl Zeiss Jena P",这是为了配合JenaFlex.

注意4:Schneider-Dresden 成立短时间之后,至少28mm f:2.8被标示为"Meyer-optic made in Germany"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Carl Zeiss Jena Prakticar 镜头】

德国统一之后,Praktica和Carl Zeiss Jena生产设备被卖给了不同的公司,所以Carl Zeiss Jena Prakticar镜头的生产停止了.

光圈/焦距 滤镜直径 重量 产地 评论

2.8/20mm 67mm 310g DDR 由Flektogon 设计

2.4/28mm 49mm 350g DDR 浮动镜片. 非常稀少

2.4/35mm 49mm 255g DDR 由Flektogon 设计

1.4/50mm 52mm 320g DDR

1.8/50mm 49mm 230g DDR Pentacon 把它标示为 CZJ 以配合Jenaflex(?)

2.8/50mm 49mm 150g DDR 薄饼风格. 只有原型.

2.8/55mm 49mm 250g DDR

1.8/80mm 52mm 310g DDR

3.5/135mm 49mm 310g DDR

2.8/200mm 72mm 850g DDR 非常稀少.

4.0/300mm 72mm 900g DDR

5.6/1000mm N/A 12Kg DDR Mirror lens. M42 卡口.

2.7-3.5/35-70mm 58mm 410g DDR 真正的 Carl Zeiss Jena 变焦镜.

4.0/80-200mm 52mm 640g DDR 真正的 Carl Zeiss Jena 变焦镜

注意1:在一些国家,Pentacon被禁止使用Carl Zeiss Jena商标,而是标示为"aus Jena"(意大利,西德,USA等等).这是真的吗?

注意2:存在一些由Sigma 制造的镜头,卡口类型许多,标示为Carl Zeiss Jena,多数是变焦镜.


第三方Prakticar镜头(sigma,cosina,cimko)(需要你的帮助完成下列清单)光圈/焦距 滤镜直径 重量 产地 评论

2.8-4/35-70mm 52mm 380g Japan

4.0-5.6/55-200mm 52mm 420g Japan

4.0-5.6/55-200mmAF 52mm ? Japan 自动对焦版本

4.5/70-210mm 52mm 480g Japan

4.5-5.6/80-200mm ? ? Japan

注意:上述镜头由Pentacon出售时标示为Pentacon Prakticar,同时也由Sigma和其它独立镜头厂商出售.

由三洋(samyang,韩国)制造的Prakicar镜头光圈/焦距 滤镜直径 重量 产地 评论

4.0-4.5/18-28mm 72mm 490g 韩国

3.5-4.5/28-70mm 55mm 370g 韩国

4.0-5.6/28-200mm 67mm 810g 韩国

3.5-4.5/35-70mm 52mm 310g 韩国

4.0-5.6/70-210mm 52mm 450g 韩国

4.0-5.6/75-300mm 55mm 730g 韩国

注意: The lenses available in the present from Pentacon, are the ones listedin the above table plus the 28mm f:2.8, 50mmf:2.4.

上述镜头由Pentacon出售时标示为Pentacon Prakticar,同时也由samyang厂出售,不过很稀少.Pentacon也用Exakta商标出售这些镜头.它也提供韩国制造的28mm f:2.8,也是Exakta商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hellojeanyo 发表于 2010-6-2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电信
【其它镜头】

倍增镜:存在2x远摄倍增镜,由日本Kenko制造.Pentacon出售时打Prakticar和Exakta商标.由sigma 制造的倍增镜有时也有出售.Tamron 镜头:腾龙提供Adaptall II转接环,以便在PB卡口照相机上使用他们的镜头.(Adaptall II Mount model 14c)M42x1镜头pentacon制造了接环,允许M42x1镜头可以在PB卡口照相机上使用.它有电子触点,照相机可以完成stepped-down测距.

T卡口镜头:没有针对PB卡口照相机的T卡口镜头接环.理论上可以使用2个转接环完成(PB转M42,M42转T).

T2卡口镜头:韩国Samyang 制造了转接环,可以在PB卡口照相机上使用T2卡口的镜头,但这个接环没有电子触点,所以照相机无法自动测距.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北斗巡天 发表于 2010-6-20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阳江 电信
学习了~~~  没有戴眼镜的路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长春目视派 发表于 2010-6-20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内容非常详细啊!先回帖,慢慢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vangelion0t 发表于 2010-6-20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想看星星 发表于 2010-6-2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非常详细。注:东德的Flektogon与西德的Distagon一样都是指镜头是反望远结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ktjnu 发表于 2010-6-20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西青区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y1980 发表于 2010-6-2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学习了,故事真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hbb 发表于 2010-6-20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联通
学习了!
1976 再推出35mm电影机用的超广角超大光圈镜头Distagon18mm f1.2,你能想像它是 什麼可怕的模样吗? Planar 110mm f2(哈苏)
有图片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ragedy-ice 发表于 2010-6-2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膜拜    留名慢慢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igpuppy 发表于 2010-6-23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本帖最后由 bigpuppy 于 2010-6-23 00:54 编辑

我的一些蔡司和蔡司亲戚们的收藏,看看大家都能认出是哪些吗?
zeiss1.jpg
zeiss2.jpg
zeiss3.jpg
zeiss4.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igpuppy 发表于 2010-6-23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顺便一下楼主。我最喜爱的蔡司 contax你在拷贝黏贴的过程中漏掉了。只剩下了一个标题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igpuppy 发表于 2010-6-23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我来补充一下contax的历史


1912年,Carl Zeiss成立了眼镜部和科学仪器部,以完善其生产线,而眼镜部则是整个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1925年,Leitz公司创造了35mm照相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这是一种新颖的小型照相机,很快得到了普及。Carl Zeiss基金会在1926年对Leica的成功作了回应,通过收购Ica、Contessa-Nettel、Ernemann和Goerz等四家小型照相机商,组建了Zeiss Ikon AG公司。Zeiss Ikon在这段时期内制造了许多类型的照相机,但都未能开发出能够与Leica相抗衡的机种。

最终于1932年,Zeiss Ikon推出了Contax,这是Zeiss Ikon全线产品中最为优美的机种。它与制造Leica 照相机的Leitz公司的策略不同,Leica照相机中有简单和复杂的,但Contax代表着Zeiss Ikon的最顶级机。

1932年的Contax的功能与当今的顶级旁轴取景器照相机都差不多,还有黑机身,它具有最长的测距基线(100mm)。第一台Contax的快门是纵走式焦平面快门,由11片金属片组成,靠转盘可以设定快门速度,最高达1/1000s。采用了特殊的镜头卡口,可以更换镜头,可使用最大光圈达f/1.5的镜头。Contax的后背还可以拆卸。Contax I的生产时期为1932~1938年间,到1934年,已经有了从28mm开始到500mm共12支镜头。

如前面所说,镜头镀膜是由Carl Zeiss公司于1935年发明的,并于1943年开始应用于旁轴镜头上。镀膜技术一直是德国秘而不宣的秘密,直到在二战前有一船镀膜镜头运到瑞典,才揭开了这个秘密,这也是二战前唯一的一次镀膜镜头出口到德国外。

Contax II于1936年开始生产,并加入了世界上第一个测距取景器,快门速度最高达1/1250s。Contax II有自拍机和镀铬机身,一直生产到1945年。

Contax III于1936~1945年间生产,在机身顶部有内置测光表,包含了Contax II的所有功能。

大约在1936或1937年间,Carl Zeiss的工程师开始研制一种新型的基于35mm反光取景的照相机。这种照相机是在Contax II的基础上加反光镜的。这种设计的取景非常暗,后来加上一块视场透镜,影象还是很暗。照相机上有个五棱镜,用来校正左右和上下颠倒的影象,后来又加入了一片菲涅尔透镜到五棱镜中。

到了1937年,由于战争缘故,要优先生产枪炮瞄准器和轰炸瞄准器,民用产品的生产减缓乃至停止。据说工程师们利用午餐和休息时间仍在继续研制Contax单反机。不幸的是,在战争中所有Contax单反机的样机都丢失了。

1945年2月14日晚上,德累斯顿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这次轰炸开创了Carl Zeiss基金会历史上的另一个时代。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拿以及它的骄傲:Carl Zeiss工厂,本来打算让工厂重新开工,由于Yalta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耶拿和德累斯顿全部都由苏军占领,几乎整个Carl Zeiss基金会的财产都在苏军占领区内。

美军在撤退时意识到Carl Zeiss的技术重要性,因此协助将126名关键的管理人员和技师从后来成为东德的地区转移出来,将Carl Zeiss的雇员,包括整个董事会,都安排在西德Stuttgart的Contessa制造工厂里。董事会收到的第一批商业定单中有一个是正式重新安置Carl Zeiss基金会在Stuttgart的办公室。至此,Carl Zeiss基金会就完完全全是一个西德公司了。

同时在东德,苏军以拆除剩下94%的Carl Zeiss加工厂和制造厂,作为战争赔偿。据说将拆除设备运送回苏联本土的火车连绵数英里,来回运了几个月。这些设备重新装配起来成为了Kiev照相机制造厂,在以后的岁月里主要生产Contax和其他Zeiss Ikon的低质量仿制品。

尽管在德累斯顿/耶拿的工厂遭到了苏军的掠夺,Carl Zeiss战后重新运作的第一部分是在耶拿原来的工厂,也称为Carl Zeiss,推出了标记着“Carl Zeiss Jena”的一系列照相机,这些照相机都是用原来的部件装配的,但都被苏联没收作为战争赔偿了。

两个Carl Zeiss公司的长期策略不同在于:东Carl Zeiss致力于生产过去未完成的单反机,而西Carl Zeiss则使其原来的Contax旁轴取景照相机更为现代化。

在1949年的Leipzig春季展览会上,东德Carl Zeiss Dresden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架带内置五棱镜取景器的35mm单反机Contax S,S源于Spiegelflex,即镜面反光之意,但在照相机上并没有刻着S。Contax S与战前的样机有许多相似之处,机顶有五棱镜,42mm螺口可交换镜头卡口;与原来的样机不同的是Contax S采用横走式布帘快门,以减小照相机的整个体积。

1952年,还是在Leipzig春季展览会上,推出了S型的继任者Contax D,这次D是刻在机身上了,D是用来强调德累斯顿,以区别西德Carl Zeiss的照相机。D型与S型的唯一区别是将闪光灯同步插孔移到了机身顶部,同时也降低的噪音。渐渐地,东德生产的Contax照相机变成了Pentacon,意思是PENTAprism CONtax,即带五棱镜的Contax。

战后,西德Carl Zeiss花了一年的时间才生产出战后的第一个产品Contax IIa。这台照相机出现在1950年的第一届Photokina上。直到1951年才开始生产用于战后Contax旁轴取景照相机的镜头,随后陆续为IIa配置了16支镀膜可交换镜头:

Biogon 21mm f4.5、Topogon 25mm f4.0、Biogon 35mm f2.8、Biometar 35mm f2.8、Planar 35mm f3.5、Sonnar 50mm fl.5、Sonnar 50mm f2.0、Tessar 50mm f3.5、Biotar 75mm fl.5、Sonnar 85mm f2.0、Triotar 85mm f4.0、Tessar 115mm f3.5*、Sonnar 135mm f4.0、Sonnar 180mm f2.8**、Sonnar 300mm f4.0**、500mm f8.0**。

* 需要Panflex 单反箱来单反取景;

** 需要Flektoscopeor Flektometer单反箱来单反取景。


1951年,西德Carl Zeiss推出了Contax III,在机身顶部内置了测光表;IIIa的改动很小,只是测光表更灵敏和测光范围扩大了。Contax IIa和IIIa都于1961年停产,表示着旁轴取景Contax照相机的时代结束了。

第一台由西德Carl Zeiss生产的单反机Contaflex于1953年推出,Contaflex是叶片快门,也是第一台装备镜后测光表的单反机。

1958年,西德Carl Zeiss开始生产Contarex。遗憾的是,作为高质量综合型专业型单反机,它的模样丑陋,由于在五棱镜前面有个硒测光元件,很快就获得了“独眼龙”的称号,但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光表耦合的焦平面快门照相机。配上50mm f2.0 Carl Zeiss Planar镜头后,Contarex的重量达整整3磅,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是很重的了。Contarex具有令人羡慕的可换后背功能,一台机身可以同时使用多种胶卷。具有瞬回式反光板和映入眼帘的追针式测光。不过这部制作精良的照相机并不成功,其原因是在同一时期受到日本新颖的和价格更便宜的照相机的冲击,如著名的Nikon F。

Contarex Special于1960年出现,实际上是整体比例缩小的可取下五棱镜的单反机。相机的操作方式同前一个型号差不多,但没装有测光表,该相机保留了“独眼龙”的可换后的功能。

1966年推出了Contarex Professional,同样没有测光表。直到1967年Carl Zeiss推出的Contarex Super才装入镜后测光表。Zeiss Ikon最后一台单反机是Contarex SE,SE表示超级电子(Super Electronic)。SE采用横走式布帘快门,由螺线管来定时控制,还有马达卷片器,可以直接接到照相机的低部。另一个有意思的特点是使用Tele Sensor(远距感应器)可以将SE变成一台偏向光圈的单反机,这恐怕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

德国Contax照相机代表着最精细的工艺和设计创新,可以正确地说,Contax铺平了现代单反机的大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7 12:28 , Processed in 0.12135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