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州市最古老的天文台,仰望星空的激情见证

  [复制链接]
风之紫 发表于 2010-8-19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越秀区 电信/街道办事处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天文台,仰望星空的激情见证
1 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朝斗台  潘小娴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明彻塑像。  潘小娴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朝斗台呈四方形碉楼式。  潘小娴 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周墙体很多都已风化剥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文台石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奠基青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旧中大天文台,于1985年8月27日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从小我们就会唱这首《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歌曲。
  曾经,有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是东汉人。他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天空使人想起自己的使命”——这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名言。
  而在广州,最早把梦想伸向天空的,便是清朝时期的天文学家李明彻。李明彻在他的天文观测台——朝斗台,观测气象和星辰变化,并写出了天文专著《圜天图说》。朝斗台是广东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台,它见证了200年前,就有人向广州这个城市的天空,发出了探寻的声音。
  旧中大天文台,则是我国第二座正式命名为天文台的天文台,由于当时世界著名天文台多在北纬40度以上,而中大天文台位于北纬20多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天象,因此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而后又建立了新中大天文台。新旧中大天文台,对广东、中国乃至世界天文科学研究都有不少的贡献,如今旧中大天文台已成为中国天文史上的重要科学遗址。
  虽然,现今这些天文台都已经有些落寞了,但是,谁也不会忘记,它们曾经站在天文学前沿的地带,记载了那些属于广州天文学的激情与梦想。
  朝斗台:广东最古老的天文台
  谈到广东本地的早期天文学,不能不提清朝时期的天文学家李明彻以及他的天文观测台——朝斗台。朝斗台是广东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台,“藏身”于海珠区五凤村里郁郁葱葱的漱珠岗的“纯阳观”内。据史料记载,纯阳观的创建者李明彻编纂《广东通志·舆地略》时曾指出,朝斗台是为便于观测气象和星辰变化而修建的观象台。
  朝斗台与纯阳观同时建于清道光4年(1824年),由清代道士、纯阳观的创始人李明彻(1751~1832)创建。李明彻,字大纲,一字飞云,道号青来,出生于广州番禺。小时候的李明彻就已经颇有抱负,立志寻仙访道。12岁征得父母同意,出家当了道士。他学习兴趣非常广泛,除了钻研道家学说,还博览诸子百家之书,自学制图绘画,自修油画,而且对刚刚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很有兴趣。
  李明彻后来得到了机会到当时主管天文历数的最高机关钦天监,观摩古代的各种天文仪器,这次北上令李明彻学问大有长进。由于他博学多才,非常得时任两广总督的阮元赏识。1818年,主修《广东通志·舆地略》及专任绘图之职。李明彻后来根据自己长期的观测、收集和研究所积累的资料,执笔写成了我国天文历史上极其珍贵的《寰天图说》。阮元看过此书之后,大为赞赏,认为“道士精于天文而有成就者,六朝张宾。傅任均而后,唯有李明彻一人。”并为之写了序言,《圜天图说》于嘉庆24年( 1819年)出版。1824年,得两广总督阮元囊助,于漱珠岗创建纯阳观建朝斗台观天象。如今,李明彻夜观天象的朝斗台,已经被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前往漱珠岗寻找朝斗台,结果一路寻去,问朝斗台却没多少人知道,行人都说只知道纯阳观,虽然年年进观里烧香,但并不知道纯阳观最高处原是清代天文台——朝斗台。看来,这朝斗台还是有些寂寞的。
  进得纯阳观来,沿着右手边的台阶拾阶而上,在不远的上山要道中间,便见矗立着一座塑像,塑像里的人手拿一本书籍,抬头望向星空。塑像的底座,有一块大理石碑,碑上写着:“天文学家纯阳观开山祖师李明彻真人行年大事记”。“大事记”里还记载了李明彻与天象结缘极其观天象的枝枝叶叶。再沿着沿着石径往上走,经过纯阳殿后面,便到了朝斗台。
  朝斗台台高8米,呈四方形碉楼式,以青灰色石块砌筑,底层是一座石室,朱红的大门,门媚上刻有“朝斗台”三个朱红的大字,门两边贴有一副白底灰字的对联——“天垂象见吉凶亦须近察民情,道启人知兴废何止遥观众星”。楼顶为10多平方米的平台,有石梯直达,四周有石栏。当时,门口不远处坐着一位年轻的道士,在解答香客所抽的签。趁着他不忙的间歇,我询问起有关天文台的事情。他说里面已经空空的,没什么东西可看了。我见门半掩着,便推开门,进去一看,里面有楼梯和小阁楼,楼下还摆着几张木桌子,桌子上竟是线香和报纸。看来,这座记录了广东科技水平的朝斗台,目前也真的只剩下一个空壳子,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了。而后登上楼顶,也不能再远眺了,因为周围都已经是广厦和街市了。
  朝斗台已经略显落寞了,但其科学意义和历史价值却是永远不容忽视的。这个朝斗台,见证了200年前,就有人向广州这个城市的天空,发出了探寻的声音。
  中大天文台:我国第二座正式命名的天文台
  广州市越秀中路125号大院内有一小山冈,上面有一座原属于中山大学的广东省第一座天文台,依山而建,台高3层,外加1层地下室,海拔3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民国18年(1929年)。中大天文台由广东天文科学工作者自主设计建造,它是我国第二座正式命名为天文台的天文台,比紫金山天文台还早了5年。第一座是1872年在上海建筑的徐家汇天文台(初称观象台)。
  在中国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数学天文系和天文台的是广州中山大学。1927年初,中山大学以数学系为基础成立了数学天文系。中山大学天文台是留法天文学博士张云(1941年7月-1949年10月期间曾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教授提议修建的。早在1926年夏,他就着手筹备中大天文台,并申请在观音山(今越秀山)筹建中大天文台,但未获批准。后在学校的支持下,于1927年2月在校内建天文台(今广州市越秀中路广东省电影公司院内《广东科技报》社),1929年3月落成。原中山大学物理系气象试验所的仪器设备并入天文台,所以中大天文台以天文为主,兼顾气象。天文台台长由张云教授担任。
  中大天文台落成后,仪器设备主要是从外国购买,有15生(厘米)的赤道仪、6生的子午仪、20生的反射望远镜、15生的折光镜、恒星时钟、太阳时钟、自动雨量计、水银气压计等。当时中大天文台还负责承担全国天文观测工作,由于当时世界著名天文台多在北纬40度以上,而中大天文台位于北纬20多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天象,因此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国际天文联合会变星委员会曾邀请中大天文学家参加联合观测变星活动。中大天文台对广东、中国乃至世界天文科学研究都有所贡献。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当时中国高校唯一的天文台——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全体师生和天文台全体员工及仪器设备调整入南京大学。天文学研究从此在广东中断,只剩下新旧两个天文台。1957年至今,中大天文台由广东省科技图片社、广东科技报社等单位使用,但它作为中国天文史上的重要科学遗址,于1985年8月27日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找旧中大天文台,想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难度。不过,当记者走入越秀中路广东省电影公司院内后,前后看了看,却没找到。然后走进一巷口,遇见了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女白领。我问她,知不知道旧中大天文台在哪里?她摇头说,她在这里已经工作多年了,从来不知道有个天文台。当我失望地退出巷口,再往斜对面一看,看到绿树掩映下透出一级级的石阶,顺着石阶而上,便看到了一座古堡。拱形大门、苏联式木窗和镂空雕花护栏,显示这座建筑的久远历史。古堡的门口处挂着《广东科技报》社牌子,但大门紧闭。在门的右边的墙壁上,立有一块小石碑,上书:“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文台,广东省人民government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七日立”。
  整座天文台显得极其破落不堪,四周墙体很多都已风化剥落,红色墙砖裸露在外,空调管道、电线与爬藤植物交错在一起,窗户上几乎都长满了杂草。我沿着天文台走了一圈,发现天文台周边都已是些居民楼,在天文台的背部,有居民还在墙角种了些瓜,长长的瓜藤顺着墙壁一直攀上了顶楼。想来,如果不是墙上的标志,这座古堡建筑,的确很难让人想到这就是曾经为广东天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天文台。
  华农大天文台:(新中大天文台)旧中大天文台的“姐妹台”
  如果说不少广州人也许都知道位于中大老校址越秀中路的旧中大天文台,但可能很多人就并不知道,中大天文台实际上还有个“姐妹台”,就是位于天河五山华南农业大学校内的天文台,不过它比越秀中路的老天文台晚生了9年,落成于1938年,所以被称为“新中大天文台”。
  现位于华农大内的天文台,其倡建者也是曾三任中大校长的留法天文学博士张云。1935年,中山大学的石牌五山新校区落成,在张云的再次倡议下,中大于1936年再建新天文台于新校园的高岗之上(即现在的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面积为天文台的4倍。不过这座新天文台却命运多舛,建成后因日军入侵广州沦陷,中大先后搬迁至坪石等地,新天文台建成后就一直闲置,直到1946年才正式使用。新中国成立后院校调整,1952年天文系北上南京,实际上,中大天文系的绝大多数成果与这里无关。
  《2008年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有如此记载:广州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天文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农业大学校内,落成于1938年。它是一栋灰色、三层高的水泥建筑,建筑上方横额书有繁体的“天文台”三字。建筑体东西对称,大门中开,第三层在大门之上两侧建有两个圆顶的“蘑菇”状建筑。从外表看,建筑保存完好。在建筑入口大门的西侧下方,有一块奠基青石,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中华民国25年11月11日天文台奠基于此 校长邹鲁书”。
  因为华农校园很大,我有些担心找起来不容易。而与我同去采访的记者小陈说,他在华农读了四年,却不知道校园里藏着个天文台。后来,小陈向众多的师弟师妹们打听,地点倒是弄清楚了,不过师弟师妹们都说,他们是三四年前去看过,天文台很破烂了,那些木楼顶全是灰尘,里面堆积着桌椅、实验器皿之类的零乱杂物,一看就已经荒废很久了。
  不过,当我们寻到一座小山岗,见到华农校内的天文台时,感觉整座天文台,比起旧中大天文台的沧桑面孔来说,它的外表还崭新很多,也许是水泥建筑吧,不容易被风雨冲刷。寻了好一阵,才在右边靠地上的角落里看到“校长邹鲁书”的奠基碑文,字体有些残缺了。天文台的大门前,也已经挂上了两个牌子,一个是红色的“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一个是黑色的“广东省茶叶全书编委会”。两个牌子,咋看都与天文学没有什么瓜葛。
  门口有一年轻保安在值班,我问他可不可以上去看看。他说你可以看看呀,不过都没什么好看的,都已经改成办公室了。走进一看,果然墙上都粉饰得白亮亮的,而通向两个“蘑菇”圆顶的门也已经封死了。我们在这座天文台待了好一阵,但一直都没人走过。只有雨在下着。伴随着淅沥沥的雨声,守望着一座古老的建筑,只觉那些久远的天文气息,却依然像遥远的星星一样,满溢出了一种历史的宁静感觉。
我是狮子座的流星雨!
 楼主| 风之紫 发表于 2010-8-19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越秀区 电信/街道办事处
中大培养出我国首位女天文学家

  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在国际天文界,以人名命名的小行星为数不多,女性更是绝无仅有。叶叔华这位获得了至高荣誉的女科学家与中大天文台也有着不解之缘:她是张云和邹仪新的弟子,1945年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中大数学天文系。

  中大数学天文系和天文台的建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天文人才,邹仪新、叶叔华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邹仪新是张云教授亲自培养的我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张云、邹仪新又培养出了叶叔华。

  

  广州女大学生发现小行星被命名为“高雄星”

  袁凤芳于2009年3月16日参加了台湾鹿林天文台蔡元生先生主持的天体搜寻计划。3月20日,袁凤芳向国际小行星中心上报了九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含高雄星)。此后,该天体搜寻团队继续进行了多天的追踪测量和提供新的数据。5月9日,“高雄星”得到了国际小行星中心的永久编号,随后蔡元生马上提出该星的命名申请。因蔡元生是台湾第二大城市高雄市人,故命名为“高雄星”。这是广东女天文爱好者历史上第一次发现和被命名的小行星,

  袁凤芳在中学时是广东实验中学天文社创始人兼第一任会长,在大学时是华南农业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创始人之一,现是广东天文学会会员。

  广州基本上没有开放的天文台


气象开放日人工降雨装置,小朋友们都很好奇。

  广州市民可以到哪里的天文台观察天象?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天文学会的常务理事李建基。

  李建基说,广州现在基本上没有开放的天文台,就算有,也就是一年只有一两次,而且还不是定点开的,要非常注意媒体的宣传信息才知道。比如,广东省气象局在广州五山的气象卫星地面站(俗称五山天文台)就曾经举行过气象开放日,引得人头涌涌的。

  其实,广州不少中学都设有天文台,不过,它们几乎都是用于教学需要,只供本校学生使用的,并不面对社会开放。而广东天文学会平常组织观天象活动,也曾联系过一些学校天文台,但是一般都很难借到场地,多数时候只好跑到广州一两百公里外的地方去进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開信光電 发表于 2010-8-19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往事往往令人唏嘘,我们在传承什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開信光電 发表于 2010-8-19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楼主是转帖还是原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风真 发表于 2010-8-1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联通
没去过,应该找个时间去看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letech 发表于 2010-8-1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浑南区 电信/电信百科IDC
中國的古代文明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之芒果 发表于 2010-8-19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电信/IDC机房
请问楼主是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行有常 发表于 2010-8-19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请问楼主是谁?
星之芒果 发表于 2010-8-19 02:59 PM


刚注册的不认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0003f 发表于 2010-8-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电信/一中电脑机房
现在广州的光害让星友绝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ryguo 发表于 2010-8-1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东方有线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earnoo1236 发表于 2010-8-19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開信光電 发表于 2010-8-19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电信
头像也想不起来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ufo 发表于 2010-8-19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那个天文台,有次偶然入华农逛的时候也看到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公爵M16 发表于 2010-8-20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乔智立 发表于 2011-5-21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最近有人去朝斗台看过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2 19:47 , Processed in 0.13165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