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 于 2010-9-30 15:38 编辑
首先在这里向远在南京、上海的任阿姨、姚公、赵晖老师、王慧老师、马佳前辈、张媞媞同学、罗蒙同学、阙鹏小盆友等在实践中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注:敬祝所有回帖童鞋新学期学业顺利,平安快乐~~)
话说以上这段是会长写的,插播下我对他的不满:你要我参照博博写的日环食,结果发现……嘿嘿,我已经举报你非法转帖~~博博会跟你要版权费的哦,你等着~~ ---------------------------------------------------------------------------------------------------------------------------------------------- 2010年7月4日随着北京站开往南京的火车缓缓驶离,北斗巡星会暑期实践队踏上了半个月的欢乐之旅~~~ 小队人员:
徐向欣,前排左一,随队财务大臣; 冯宇,前排左二,很妖娆,实践队文字工作人员; 刘旭东,前排左三,实践队队长; 王昕旸,前排右三,实践队壮士; 张骁峰,前排右二,实践队器材负责人; 林佳茵,前排右一,实践队后续宣传; 麻钰薇,后排右一,实践队照片采集; 杨晓彤,后排右二,实践队队医大人; 李毓伦,后排右三,实践队人员负责; 程扶诚,后排右四,实践队再一壮士; 王枭智,后排左三,实践队再再一壮士; 张迪,后排左二,实践队再再再一壮士; 柴问奇,后排左一,实践队再再再再一壮士!(敬请关注此人的后续合影) 还有未上照的白胖与徐宇杰的马卡~~ (再次插播一则不满~~落下了我们可爱的还宇小朋友,实践队再再再再再一壮士,他是在南京归队的,照片见后~~) 初期日程安排:
实践记录:
7月4日,上车,出发: 和北航其他院系在一个车厢里,那车厢里全是北航的人,(人家都有统一的衣服,恩,我们也快有了~)车厢充满了三国杀~玩到三点才睡觉~
张骁峰~~作为一个练过瑜伽且身体柔韧性可以鄙视所有男生和99.9%的女生的人,可以用各种创意的姿势在狭小的车厢找到最舒适的“枕头”~~~
7月5日:在南大
我们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上地铁,下地铁,走啊走~走到了天文系的小院子,一个伟大的院子~~也许你随便举出一个中国现代的天文学者,也许有一半的可能他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相信每个喜欢天文的人一定都对这里充满了向往。
进门的楼里摆着戴文赛教授的半身像。(半夜会复活么?)我们放下行李,就去吃饭了。吃完饭,就在校园里转啊转。
这据说是南大最著名的楼,很绿色,怎么采光呢?据说楼顶的红星原来是青天白日,后来Hexie啦~ 张媞媞向我们介绍了天文系和天文协会的状况。我们有着相似的梦想,也有着一些类似的困境。他们两个也并不是这个小院的主人,因为他们都生活在分校区,天文系的图书馆和望远镜就没有让我们参观。他们的望远镜也属于半废弃状态,似乎有天文台的学校都有这类似窘境,不论是大学还是小学,也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话说我觉得学校里有天文台是一种幸福的,可惜的是我从小都没有这样的运气。但想到我们没有大望远镜,却有着一说出数量都吓人家一大跳的天文爱好者的数量,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活动规模,一路上,碰见谁,被怎样鄙视,我们都满怀信心。
介绍完,我们就没事做了,阙鹏说要谈理想。。。额额,我们不擅长这个,我们擅长的是三国杀。于是顺便联系下李旻老师,打开的扬声器,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每分钟至少200字的语速一口气说了1分多钟的可怕的声音……你有没有预感到3天之后我们会杯具?~~
合影~注意搞怪哥~他左边(他的右边)的就是还宇啦~~
参观小院子了,这有什么好参观的呢?1.练习本人的抓拍技术2.给理想哥和阙鹏小朋友谈理想的时机3.给饿了很久的,即将产生后代的蚊子妈妈们带来“新鲜”的美味。两位B型血的小盆友,冯宇(我觉得你一路上各种杯具啊?~~各位围观观众千万不要错过哦~~),王枭智(敬请关注虫虫专题~~)各有20 多个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卵,每次产卵200粒,200*20*2=8000,蚊子感谢你们两个) ~~恩,哥觉得,和你们呆在一起是很有安全感哒~~
充分感受到了南京的闷热,空调+西瓜。。
吃的很大口 7月6日上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所。
我们来南京的时机不是很好,紫金山上的天文台在装修,我们就在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所听讲座。紫金山天文台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有着古老的天文仪器——浑仪,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个人觉得上台的建立也很早,不知道怎么算的……总之,历史很悠久)。
图中有吕静阿姨和任小平教授,任老师兴致勃勃的讲了在嫦娥1号伽玛谱仪研制、建设中科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研究体系、太赫兹超导探测技术研究黑洞与应用等多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性科研成果。虽然队员都倾尽全力,但到晦涩难懂之处队员只得装作略有所思状,凭凭点头状,茅塞顿开状。不愧是专业教授嘛。但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 吕静阿姨介绍了有关紫台的天文人才培养,这里学术气氛好,鼓励创新,时刻体现着人文关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研究工作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电子通讯、自动控制、航天技术等等,我们似乎也有很多的机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走进我们喜欢的天文,一切皆有可能。 在提问环节,任老师讲到自己的经历——怎样机缘巧合地从一名川大的物理学生变成紫台的天文科研工作者,并喜欢上这一切,安贫乐道,怎样在没有专业基础的情况下,凭着毅力,读完了某种芯片的很长的代码,从而学会了汇编、设计电路板,他很激动,我们也很受鼓舞。 之后几位研究生和我们一起吃饭,了解到他的生活就是,起床—读文献—午饭—读文献—晚饭—读文献—睡觉。可爱的文献哥~~
我们在紫台小憩之后我们就要踏上去往盱眙的旅途——有一个永远忙得不可开交的望远镜~~ 7.6下午,盱眙观测站。
来到盱眙,一位阿姨开这辆车送我们上山,你自己想象一下我们14个人挤在里面的内景。也是由于这辆车,我们逃过了风景区的门票80*14=1120。
很专业摄影师,总要背着很沉的相机和三脚架~~~辛苦啦~~
这位是姚公,用“此山由我开”来描述他很恰当,从申请建立这样一个观测站,实地选址、答辩、设计建筑、带领当地的居民建设观测站、修建公路、进行科研工作、开展科普工作……每一样都是他辛辛苦苦做的,每一样都值得他骄傲。
这是壮观的人卫观测站。姚公很骄傲地给我们讲这座建筑,说墙上的石头分别是从3个地方运来的,颜色自上至下分别是红色,浅红色和黑色(我记不清啦,记得的帮忙补充)。问我们这是为什么,我们想了很多,没有想出来。结果他说这是小行星或是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从燃烧到冷却颜色的变化,而建筑的造型也像是流星,有头,有长尾巴。这样的答案超乎我们的想象。也是,为什么总要是那么实际的用途呢?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天文学家比其他的科学家要浪漫,要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吧~~
这些图片介绍了盱眙观测站建立的历史,以及一些天文摄影。这个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很棒,口径105,焦距120 能拿到最暗的星是21.38等的。CCD像素很高是 4K×4K的。
科普长廊——墙上的图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各种天文观念以及发展。
够壮观吧?然而,就算是能够拍摄下美丽的照片,但出产的照片并不多,因为他有着更加重要的任务——保卫地球的安全。每晚都要在黄道上转几圈,拍照,用计算机比对,寻觅着任何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的小行星,并且随时准备着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报告,可谓地球之眼。盱眙已经因此而拥有了40多个小行星的永久命名权。现在小行星威胁地球的概率并不大,也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光污染,这里的工作重心慢慢转向太空垃圾等等。
还修了观光的平台。用旅游带来的收益作天文研究的经费,天文学家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啊。
合影。搞怪哥这次没有出彩。。。全因被某壮汉挡住了。。。
我们把寻星镜抱回去,一定比152要强悍哪~~
在金陵的万顷绿林中,姚公和工作人员默默的守候着这个小工作站,每个夜晚,满天的星光点燃观测站的灯火,也点燃了他们的一腔赤诚,一生瞩望。这一天,他们也点燃了一群爱天文的年轻人的梦。。。 7月6日晚,紫苑。 “紫苑”在观测站边上,因为院子里有棵紫玉兰,所以叫紫苑。
适逢国际小龙虾节,主人为我们准备了新鲜的盱眙小龙虾。龙虾合影,姿势很一致。
动作很像。
只需看看人前摆放的残肢破壳,此人是粗犷还是精细,是干练还是拖沓,便可略知一二。
十个人参加的一场前所未有的三国大屠杀在这里上演。
某迪在认真地思考。。。晚上,王枭智,程扶诚,还宇,李毓伦、徐向欣要去观星。结果没一会就失魂落魄回来了。原来山上的夜晚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出大门,四面全黑,纯粹的黑。手电筒一照,光亮所到之处,看不到任何物体。再加上那天大雾弥漫,看不到星星,黑到天地不分。 7月7日上午,盱眙风景区。
哦,对了,那天凌晨荷兰击败了乌拉圭。 早晨,我们被早餐叫醒。餐桌上我们讨论了下昨天各异的“看”球经历。比如说被第三个球吵醒,比如说被终场哨声吵醒。。。。。。门票省了也要然他更值些,于是游览了景区过一座桥,麻兄坚定的要等男生们过了再走。她是对的,果然在走到一半时候。。。
山里树林茂密,也因此蒸腾的潮乎乎的。
见过一个“山寨”的铁山寺之后,发现真正的铁山寺早已毁于战火。在一个香火很旺的寺里和一位和尚学习拜佛。
我们之后为佛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坐游船游一个湖。看这张图。你是否想到了什么?。。。
终于我们离开铁山寺,离开盱眙了。多亏两个视力好的人、两个跑得快的人,不然我们就杯具地错过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