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世博的“未来望远镜”,仰望星空,我们信马由缰,尽情想象天文科学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发现”……6 L* N* B z- {8 Q8 X& J4 ~
天文学家叶叔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也是上海天文台历史上首位女性台长,现为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她为观众指点世博园里的“天文看点”,还现场启迪观众领略星空的浩瀚,畅想宇宙观测的未来。
, D1 [! L4 e* c) T0 h6 w' ^ 望远镜·开阔视野4 Q* A) ^3 Q/ g- C1 `, [/ D
荷兰馆(网上荷兰馆)“欢乐街”有欧洲航天局赫歇尔望远镜的模型。叶叔华介绍说,2009年5月,欧洲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携带世界最大远红外线望远镜赫歇尔升空。这台拥有3.5米口径的远红外和亚毫米波望远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红外空间望远镜,标志着人类向全波段天文学探测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其核心部分的对焦技术,就来自于荷兰。叶叔华说,赫歇尔望远镜也从侧面展示了荷兰作为天文大国的成果。5 H, V7 P7 o0 |' y9 u8 L" F# h
在我国,天文观测的“宝贝”仪器也可圈可点: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已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落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也将于2014年在贵州建成;未来,我国还要在南极内陆冰穹高原上,建南极天文台。7 U9 l2 k! a- L2 |+ E. _
“在上海佘山脚下,一座口径65米、高70米、重2700吨的射电天文望远镜也将在2012年基本建成,它能‘探听’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微弱的射电信号,可以为我国深空探测项目提供定规观测”,叶叔华透露。上海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全世界的望远镜版图有望进一步扩展。3 G, w; |, u& R3 v( b
未来技术·改变生活! W& F2 Q8 Q) c5 a+ p
世博会也是一场盛大的科普活动。叶叔华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理念和科技创新成果渗透于展馆展示、论坛和活动的各个方面,必将对城市管理者、普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4 ^3 Z* M* O2 P+ R 最近,叶叔华院士走进世博园,与观众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解读天文科技。
# I7 W$ A8 N+ J Y3 } 有观众提出疑问,汽车馆(网上汽车馆)的叶子汽车、伦敦的零碳建筑,世博会展示的技术仿佛来自未来世界,何时能进入普通人生活?
. X7 K' q1 M. V7 O$ q8 X# i “不要急,慢慢来”,叶叔华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彼埃尔·让桑在印度南部观测日全食时,意外发现太阳光谱里面有一条陌生的明亮黄线,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氦元素。这个发现看似和地球很远、和人类很远,可是在各领域科学家努力下,氦在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类生活:充氦气的气球、液氦的低温超导技术、关乎人类未来能源大计的核裂变技术……& g1 ?0 F5 A0 P1 _
叶叔华说,世博展示低碳技术,宣扬低碳理念,标志着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平和心态,思考自身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思考科技如何服务于发展。“这是个好兆头,具体技术何时推广,只是时间问题”。% j6 p+ F$ {5 C, N1 s4 J; @
举办世博·推动创新
# t! [5 W( a! A. B 在叶叔华看来,举办世博会,对我国科技创新必将带来巨大推动,天文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5 |. q5 v8 B+ ~8 T0 E5 [, ^" I 从天文学家的角度,叶叔华对天文学领域的研究也有很多期待。她认为,上海的天文学研究、空间探测本身有较好基础,下一步,可以重点发展空间探测。
! ]* i5 Q: R: _7 {0 G 本文从人民日报转载,更多望远镜知识,可上:http://www.531wyj.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