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文章] 天文学家发现1/4系外恒星存在类地行星

[复制链接]
索理客 发表于 2010-10-3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tech.sina.com.cn/d/2010-10-31/10204810276.shtml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表示,宇宙可能充满能够支持外星生命存在的行星。对类似于我们的太阳的恒星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发现,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恒星拥有像地球一样的小型石质行星。而且这些外星世界都位于恒星的适居带(Goldilocks zone)里。
  他们的发现显示,仅我们的银河系里就有几百亿颗类地行星,整个宇宙里有几乎数不尽的行星可供生命生存。为了这项研究,科学家花了5年时间对距离地球不超过80光年的166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进行探测。然而,我们太阳系外的行星距离地球太远,而且也太小,根本无法利用望远镜直接观测到,因此天文学家通过研究遥远恒星的轻微“摆动”查找行星,恒星的这种摆动是由行星的引力拖拽造成的。
  过去10年间,天文学家通过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太阳系外已经发现近500颗行星。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它发现类地行星在宇宙里相对比较普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安德鲁·霍华德博士说:“在大约100颗类似太阳的恒星中,就有1或2颗拥有木星大小的行星,大约有6颗拥有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另有大约12颗拥有质量是地球的3到10倍的超级地球。”
  霍华德说:“如果要寻找质量是地球的1.5倍或2倍的行星,我们认为每100颗恒星就有大约23颗这种星体。”这项技术只能发现靠近恒星运行的行星。也就是说,宇宙中的真实行星数目可能更多。在未来10年,天文学家利用探测行星的新方法和更强大的望远镜,很快就会发现围绕遥远恒星运行的类地世界。全球最顶级的一位“行星猎人”、研究人员杰弗里·马西教授说:“这些研究成果将会改变天文学家对宇宙是如何形成的看法。”
  天文学家利用夏威夷的10米口径凯克双子天文望远镜对类似太阳的黄色G-恒星(G-type star),或者稍微更小的橙红色恒星K-矮星(K-type dwarfs)进行研究。5年间他们在22颗恒星周围发现33颗行星。上个月天文学家宣布,在距离地球20光年的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一个迄今最像地球的石质世界,它的大小是地球的3倍。这颗行星显然拥有大气层、像地球一样的重力,或许它表面还有流动的水。
errai 发表于 2010-10-3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希望不要失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0-3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华数宽带
这么说,上帝并不偏爱我们的太阳系。
看来外星人就在我们身边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avidhan5566 发表于 2010-10-3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我一直就不认为我们人类是宇宙的孤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10-3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gohomeman1 于 2010-10-31 22:53 编辑

是嘛?该文的配图中还有Gliese 581 g 的图,可是这个行星是否存在,本身还有争议呢!

假如真有这么多,最解释不通的就是为何我们没有看见超级文明的显现,比如对恒星系统、星系的人为控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hangding 发表于 2010-11-1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11-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复 6# shangding

我说的是楼主给出的链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ehe1982 发表于 2010-11-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智子 发表于 2010-11-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方正宽带
恩,关于费米悖论,我想说的是《三体》系列科幻小说对其进行了尝试性的解释。这也正是该部小说在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该书作者的构思的确精妙,在读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费米悖论的解释只能是宇宙太大,各个文明之间无法取得联系。而该书的确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思考的大门,使人们可以并且乐于展开更广阔的思考和联想。我个人认为这正是优秀科幻小说的特征之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索理客 发表于 2010-11-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中国药科大学
本帖最后由 sonic5188 于 2010-11-2 09:30 编辑

最近查阅了微量元素在蛋白质合成上的影响作用的相关文献,
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很多生物体内特定能力的蛋白质需要特定的微量元素才能生成,并工作。
比如血红蛋白要有铁,植物固氮的关键蛋白需要铁和钼,控制叶酸生成的钴蛋白,等等等
而蛋白是生命各种功能的微观发动机,如果没有这些蛋白,生命将失去多姿多彩
所以微量元素在生命进化历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
哪怕我们真正找到了含液态水的类地行星,但是没有强烈的地质活动,行星元素过于单一,
星球内部的各种微量元素无法到达表面,我想即便能发展出生命也是很原始很低级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11-2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复 10# sonic5188

关键的叶绿素需要Mg。

反正我对这篇报道持怀疑和保留的态度。如果这几天有空,到时候展开来说一下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索理客 发表于 2010-11-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回复 11# gohomeman1


    Mg含量很高,宇宙中能排前10,可以从我发的氧星球的元素分布的帖子里查到数据

    所以可能产生类似单细胞植物光合作用的星球不在少数,但是更高级的就困难了,特别是重金属含量在宇宙中是极不均匀分布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11-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回复 12# sonic5188

我只是例举,你难道认为其他行星上的光合作用一定要用Mg和叶绿素?有机分子有无数,到底是哪个,要看进化历程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eff1955 发表于 2010-11-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我觉得归根结底,目前没有明确的超前文明的痕迹的原因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继续发展及毁灭的可能性为对半。这种大概率对冲事件多数会受到发生环境的诱发影响,如果假设外星生命体的繁殖方式以及繁殖周期一系列条件接近人类的话,在以万年为单位的周期内毁灭的概率太大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索理客 发表于 2010-11-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中国药科大学
回复 13# gohomeman1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没说一定用叶绿素光合作用,但一定是类似叶绿素,

   当然以上是我们目前能够理解的生命形式,什么硅基、甲烷基的等发现了再说,没发现说再多也没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eaingreen 发表于 2010-11-2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青浦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那一片枫叶 发表于 2010-11-2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电信
这才符合我的观点.生命就像狗尿苔一样很皮实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烙金成印 发表于 2010-11-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梅州 电信
大千宇宙     地球只有一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先驱者11号 发表于 2010-11-4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angfajian 发表于 2010-11-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2 12:23 , Processed in 0.12324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