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屋脊棱镜和平面镜正像系统

[复制链接]
stream80 发表于 2010-12-1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韩国 KT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现在对正像系统的问题讨论很多,下面提供些资料和我的想法。
122.jpg

可以是45°、60°。

可以是45°、60°。
 楼主| stream80 发表于 2010-12-16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KT电信
直角等腰屋脊棱镜。
14.jpg
11.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ream80 发表于 2010-12-1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KT电信
屋脊棱镜的种类很多,原则上,棱镜的反射面均可做成屋脊,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上面的任意角度的等腰棱镜,把反射面改为屋脊面,就是任意角度的正像棱镜了。
把屋脊棱镜沿着入射面平移,使光轴不在屋脊棱上,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没有重叠的时候,屋脊面的90°角就不要求那么高了。
此时可以用两个平面镜代替。经常提到的松本正像,就是由直角等腰屋脊棱镜平移后,换成平面镜得到。
因此,双平面镜正像系统,转向可以是任意角度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ream80 发表于 2010-12-1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KT电信
双平面镜正像系统,要点之一是两个平面镜夹角90°,所以我想,用铝合金的直角的内侧的两个面,固定好两个平面镜,调整会比较方便。(当然,如果精度不够可以加微调结构。)
另一个要点是,铝合金的直角的交线的棱,要保持平行于过镜筒光轴的竖直平面(也就是相对于屋脊棱平移)。
这个棱与镜筒光轴的夹角的两倍,就是光轴折转的角度。(比如夹角45°就是折转9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ream80 发表于 2010-12-16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KT电信
本帖最后由 stream80 于 2010-12-28 17:01 编辑

铝合金的直角的交线的棱,左右平移时,光轴以2倍的速度左右移动;
上下移动时,光轴上下移动;
沿着平面镜的两个面的交线顺时针转动时,光轴似乎是左右不动,向下移动的,这个还没证明。沿轴转动的意义:离物镜近的平面镜需要的口径大,自制最常用的是牛反副镜,是45°折转的长宽比,对于左边的镜筒,可以把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整体沿交线轴逆时针转一些,使第一面镜需要的长度小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ynosure 发表于 2010-12-16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 联通
en,这位仁兄是搞明白了滴。。。

“用铝合金的直角的内侧的两个面,固定好两个平面镜,调整会比较方便。” 这也是一个可行方案,有日本人这么做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hbb 发表于 2010-12-1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联通
不错!帮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ream80 发表于 2010-12-1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KT电信
继续分析。虽说这个系统可以任意折转光轴的角度,但是90°的折转是最典型的,也可以说最实用。
大于90°,看低的角度不舒服;小于90°,两个平面镜的尺寸太大,光路也很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w2011 发表于 2011-7-2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上饶 电信/(万年县)电信
继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ream80 发表于 2011-8-9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KT电信
回复 9# tw2011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64301-1-1.html大口径双筒望远镜的棱镜系统(照片+猜想)
可以看看成品镜子的棱镜系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16 11:57 , Processed in 0.10006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