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国科协举办学术报告会 解读公众关注的四大热点问题

[复制链接]
零度星系 发表于 2011-3-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news.youth.cn/kj/201103/t20110329_1531604.htm
n12679902.jpg n12679912.jpg n12679929.jpg n12679973.jpg n12679977.jpg
近日来,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核污染等巨灾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巨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核能利用与安全等问题的普遍关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瘦肉精”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和关切。



2011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现场

  针对这些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3月29日,中国科协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11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邀请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孙文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核学会顾问叶奇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王作元研究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教授等4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针对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深入探讨其成因与机理,提出相关应对策略和方法,并就听众、新闻媒体和网民关心的问题现场解释和回答。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主持报告会。

  热点一:大地震 大海啸——解读2011年日本地震

  日本东北部地区3月11日下午发生的里氏8.8级强烈地震及引发的大规模海啸造成的重大损失令人震惊。震惊之余,公众对日本大地震产生了很多疑问,此次地震有什么特点?中国的地震与日本的地震有哪些异同?此次地震预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海啸造成了“日本东移”吗?地球旋转变快了吗?孙文科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科学解读》的报告中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读。



孙文科作题为《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科学解读》报告

  孙文科介绍,此次日本大地震的主要特点是震级大(Mw9.0),震动时间长(150秒-300秒);大海啸(10米高)。该地震位于世界三大地震带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属于低角俯冲带型地震,是板间型地震。与在中国发生的地震相比,日本地震基本是以俯冲带型地震为主,中国则是以内陆型地震为主。日本的地震多伴随海啸,中国的地震除了台湾地区,发生海啸的几率较小。日本的地震多数发生在海域,中国的地震大都发生在陆域。日本的地震次生灾害比较大,中国的地震直接灾害比较多。中国是因地震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仅在过去一百年中,超过二十万人死亡的三次大地震都发生在中国。

  孙文科认为,此次地震预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震孕育、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地震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日本地区超过8级的地震不多,9.0级地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报告还介绍了海啸以及公众比较关心的“日本东移”和“地球旋转变化”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日本向东海移动了几米。孙文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日本一定向东移。因为太平洋板块的负重,板块通常是反方向移动的,这种移动是不发生地震的,一旦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震,向板块运动相反方向移动,这两个移动大体上是平衡的。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理论计算的物理场变化结果还表明,日本沿海处都是在下沉的,并产生了位移场,对中国的最东部会产生2厘米的变化,东北地区普遍产生大约5毫米的位移。

  针对“地震旋转变化”问题,孙文科认为,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量级非常小,地震产生的地球旋转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公众不必为此感到担忧。

  热点二:核能利用:如何保证核安全



叶奇蓁作题为《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我国核能利用与核安全》的报告

  叶奇蓁在《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我国核能利用与核安全》的报告中,介绍了我国核电站设计的安全准则,并对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情况做了科学分析。

  叶奇蓁介绍,在我国的核电设计中有四道屏障,第一道屏障为燃料芯块和包壳。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陶瓷芯块中,不会释放出来。第二道屏障为燃料包壳。燃料芯块密封在锆合金包壳内,防止燃料裂变产物和放射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包装在一个锆合金包壳管里,是完全密闭的,即使产生的气体也密闭在这里,这里面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且锆管的燃料棒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最大数量的密闭气体释放也不足以使它开裂。第三道屏障为压力容器和一回路压力边界。由核燃料构成的堆芯封闭在钢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都是耐高压的,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第四道屏障为安全壳,就是混凝土的结构。现在的安全壳约37米直径,安全壳墙厚将近1米,而且用钢索扎紧,在内部产生一定压力的时候,不会把安全壳破坏,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

  我国核电站采取纵深防御策略,正常运行的时候有一套控制系统,一旦出现事故,反应堆会停止运行,然后有其它安全系统来保护。目前,我国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在建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生产得到严格的监管,废气、废水的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公众不必感到担忧。

  热点三:如何防护核辐射 避免核恐慌

  核电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的一种高科技产业,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目前核电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核电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来自选址、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层面。此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5级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王作元作题为《核辐射的影响及防护》的报告

  王作元研究员在《核辐射的影响及防护》的报告中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向公众介绍如何防护核辐射,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王作元介绍,核反应堆发生泄漏事故时,会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造成较大范围的环境放射性污染。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与释放量和释放方式有关,明显受低空和高空风场的影响。对流层的上升与下降气流、降水、逆温、地形地物、再悬浮等因素都会对地面放射性污染有重要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人类也会受到电离辐射照射,主要来自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核素。过量照射会导致人体的放射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有关,接受的剂量越大越严重。人体接受辐射剂量还会产生随机效应,主要表现是癌症发病率增加。癌症发病率与接受的剂量有关,一千个人每人接受1希的剂量,最终会有54人患癌症。

  核事故向大气中泄漏的放射性碘,会通过吸、食进入体内并积聚在甲状腺中,使甲状腺局部受到高剂量辐射。可采用事先服用稳定性碘,使甲状腺聚集碘达到饱和的方法,这样再吸、食入的放射性碘就不会再聚集在甲状腺中,而会排除到体外,达到防护目的。成人服用稳定性碘的量为100毫克(碘化钾130毫克)。服稳定性碘有一定副作用,患有甲状腺疾病、碘过敏等疾病的患者不能服稳定性碘。

  热点四:食之忧虑:如何破解“吃”的困惑



胡小松作题为《中国食品安全的迷惑与思考》的报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教授在《中国食品安全的迷惑与思考》的报告中,围绕公众为什么越来越关注食品的营养与安全,公众是怎样从追求“吃饱”,到追求“吃好、吃的更丰富”,再到今天追求“吃的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食物供应的核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展开,通过介绍国家实施的米袋子工程、菜蓝子工程、餐桌工程等说明公众对食品营养与安全需求的发展过程。

  报告特别介绍了工业化、集约化食品生产对人类食物供应方式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几个应该关注的问题:农业的食物生产由谁来决定?公众的饮食结构由谁来控制?世界的食品产业链谁是主宰?

  报告指出,应该客观、科学地认识我国的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和饮食健康问题。要从不应该有的迷信和盲从中走出来,要从不必要的迷惑、不安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当公众了解并掌握了最基本的原理和科学知识,就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能够把“深奥的问题通俗化”,就能够愉快地享受吃的美妙、吃的文化和吃的科学。

  报告会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地震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协办,中国气象学会承办。中国科协网对报告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报告会期间,网民通过中国科协网的直播页面或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向专家提问(王以芳)

  编辑: 尹伊 来源: 中国科协网站
当前Kp指数估计值(三小时平均),当Kp指数达到6或以上时,我国境内有可能观察到极光;当前极光活动水平,极光为9时漠河可能见极光,
预计未来24小时地磁暴最强可达级,当地磁暴级别达到G2或以上时,我国境内有可能见极光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3 00:59 , Processed in 0.084085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