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广东首座天文台 藏身市井无人知

[复制链接]
pooky 发表于 2011-4-13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澳门 澳门电讯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pooky 于 2011-4-14 01:28 编辑

【昨天信息时报/撰文 实习生 付旭云 记者 陆璟】“我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座天文台,不过它的状况似乎不太好。”剥落的外墙、破旧的木窗、爬满墙的植物、高高的草丛……曾经风光一时的广东省第一座天文台,作为广东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破败的状况有些“不理想”。日前,街坊小朱探访了有悠久历史的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发现建筑物的状况不大乐观,他担忧地提出最好能对中大天文台旧址进行修葺,以免变成危楼。在记者随后的跟进了解到,近日一直在中山大学天文台办公的广东科技报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将投资200多万对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进行修葺。

  苏式“古堡”藏身越秀 气派犹在却残旧不堪

  记者近日走进中大天文台旧址所在的越秀中路125号大院,院子两旁停满了车,往里走了大概200米,看到多个古老的建筑,就是没有中大天文台。“中大天文台?不知道在哪里?”就算是在内工作多年的女白领,对于记者的疑问也只能摇摇头。当记者路过广东省电影公司对面一个小小的健身场地时,顺着石阶而上,便看到了“躲”在巷子尽头一栋三层浅黄色的欧式“古堡”,“古堡”周边有数十棵老树,以及数十户居民房,将“古堡”很好地隐藏于巷子尽头。

  拱形大门、苏式木窗和镂空雕花护栏,都显示着这座建筑的久远历史。然而建筑外墙剥落,露出红色的砖,拱形二楼窗台也已残破不堪、苏式的木窗也有一些玻璃已掉落,整个天文台显得破落不堪。记者围绕天文台环视一周,天文台建筑的左侧外墙剥落更为严重,上面遍布爬藤植物,还有一些居民种植了已经枯萎了的瓜;而在天文台背后一侧破损最为严重,一楼外墙几乎已整片剥离了主建筑;“古堡”右面,爬藤植物与电线交织,爬满了半面墙,低矮处的建筑物缝隙中,已有蜜蜂在这里“安家”。

  记者走近观察,“古堡”正门的简介牌匾一应俱全,在右面墙的石牌上,刻着“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文台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七日立”的字样,大门台阶边上则立着一块天文台的简介牌,上面写着“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始建于1929年,广东近代第一座天文台……”。在“古堡”门口挂着《广东科技报》社牌子,但银色拉闸门紧闭着。透过缝隙,记者看到大厅里空荡荡,墙面已旧得发黑,有不同程度的脱落现象。如果不是墙上有标志,这破旧的“古堡”很难让人想到是曾经为广东天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山大学天文台。

  居民期待赶紧修缮

  在大院居住多年的一位老街坊告诉记者,近年来,天文台老化得很厉害,一到刮风下雨天,总会有墙灰或碎瓦残砖掉下来,他每次走到边上都非常担心。

  “从我出生就一直住在这儿,虽然天天对着,但我也不怎么敢去那里玩。”家住天文台后面、与天文台仅一墙之隔的潘俊鹏小朋友告诉记者,他今年13岁,在秉正小学上六年级,在他出生之前他们家就一直住在这儿。在他眼中,天文台除了越来越旧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潘俊鹏告诉记者,小时候,这个“又暗又空”的建筑让他有些害怕,所以在他7岁那年,与五六个小伙伴一起决定到天文台里去“冒险”。“冒险”完后,大家都觉得没意思,“太无聊了,原来里面一点都不好玩。”他抱怨说。

  听到天文台即将要修缮,潘俊鹏很期待,他希望天文台保持原有的形象修葺,最好建成一个文化旧址,“以后我的儿子也可以去参观参观,感受历史。”潘俊鹏用颇具大人的语气说道。

  投资200多万修葺文物建筑

  据了解,在1957到2010期间,中大天文台旧址一直由广东省科技图片社、广东科技报社等单位使用。但现在两个单位都已经搬迁,只剩旁边一座民房上挂着“编辑部”、“专刊部”等字样。位于天文台左侧的广州经济出版社读者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黄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天文台老化严重,急需修缮,广州科技报社去年搬到了三元里办公,天文台也因此闲置至今,在这期间,也没见到人过来修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广东科技报就已向相关部门递交了修葺、装修申请,去年批复也已下来,只要寻找到有文物修复资质的公司,将马上进行修葺。近日,广东科技报社对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修缮工程进行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将投资215万元,对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省级文物保护房屋建筑进行修缮施工。

  记者发现,天文台与周边居民房的距离都十分近,其中后侧的居民房离天文台不到2米,左侧和右侧的距离也都不远,如果天文台要进行修葺,周边房屋如何保护,居民如何安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1-04/12/content_1319635.htm

曾是全国高校首个天文台天文系荒废久远难再复办

常到省电影公司工作的市民小朱从来没有发现,一个被作为重点文物保护的中大天文台旧址就在他的身边。“天文台,离生活太遥远了,很难注意到。”小朱感叹。当年的天文学研究已中断,只留下文物。今天,回头重看中大天文台那些被遗忘的辉煌,让人不免感慨。

  天文台有段古

  留法博士倡建后成省重点文保单位

  中大天文台最初提出建设,完全得益于一位从法国里昂大学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的张云教授。

  曾选址越秀山

  张云深感祖国当时在天文学方面的差距,于是决定在他执教的中山大学建立天文系,并力争在观音山(今越秀山)建立一个天文台,但是天文台的建设未获批准。“当时城市规划的限制颇大,校方考虑到在离学校很远的越秀山建立天文台,不管在经费或物业管理方面都不太现实。”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副主任周永章说。

  一年后,在校方的支持下,张云教授终于如愿在中山大学校内(今广州越秀中路125号大院)筹备组建中大旧天文台,并于1929年建成,他任台长。1935年中山大学在石牌建了新校区,学校除了医学院外全部搬入石牌新校区,并于1937年在新校址新建面积是旧台4倍的新天文台。后来抗战打响,1938年10月日寇占领了广州,学校西迁,中大就散了。直到1939年才从云南城江搬回,新的天文台也于1946年正式使用。

  中大天文台建成后,结合教学积极开展天文观测,取得丰硕成果。1946年冬,张云教授应美国哈佛大学邀请,赴该校讲学。1947年12月,他在美国发现一颗位于鹿豹座南端的新变星,即德雷伯星表第25878号星。张云教授发现新变星的消息,1947年12月由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沙利普向全世界及各天文台予以发表。哈佛大学为此还把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及一批新式仪器寄赠中大。由于这一新变星的发现,张云名扬世界学术界。

  院系调整天文系并入南京大学

  1952年教育部下达命令进行院系大调整,中山大学迁往河南康乐。“院系大调整给中山大学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周永章感叹说,中大很多好的院系都并到其他学校去了,中大天文系全体师生和天文台全体员工及仪器设备则被调整并入南京大学。“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中山大学天文系了,真可惜了。”周永章叹息道。当时正在中山大学教学、现年91岁的梁之舜也颇为遗憾,“院系大调整后,学校就再没有关于中大天文台的说法了。”他说。

  1957年,中大天文台因仪器设备受损而停用,但它作为中国天文史上重要科研旧址,如今已成为中国天文史上的重要科学遗址。1985年8月27日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1957年至今,中大天文台由广东省科技图片社、广东科技报社等单位使用。

  天文台威水史

  当时广州往西到印度才有天文台

  “当时中大天文台在世界都有名气呢!”在中大天文台建起后50多年进入中大就读本科的周永章,提起中山大学天文台还是印象深刻,颇为自豪。他对记者说,当时中山大学是全国第一个设立数学天文系的,而中大天文台则是全国高校设立的第一个天文台。它是我国第二座正式命名的天文台,仅次于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是广东省的第一座天文台,比紫金山天文台还早了5年。周永章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当时广州往西要到印度境内才有天文台。而在中大天文台筹建之初,国际天文联合会就指出中大天文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位于北纬20多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天象,而当时世界上的天文台多数分布在北纬40度以上,因此它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重视。在落成之后的第二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变星委员会就邀请中大天文学家参加联合观测变星活动,参与了国际变星观测计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广东、中国乃至世界天文科学研究都有所贡献。

  培养出我国首位女天文学家

  中大天文台建成后,中大数学天文系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天文人才,邹仪新、叶叔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邹仪新是张云教授亲自培养的我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

  邹仪新是地道的广州人。1932年她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后在中山大学任教,并兼任校天文台主任。1935年时她赴日本天文台实习并参加了日本日全蚀观测。建国初期,她先后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爱丁堡天体物理台及太阳物理台进修和工作。

  中国惟一以女性命名小行星

  出自中大天文系学生叶叔华

  邹仪新的学生叶叔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叶叔华原籍广东顺德,生在广州。1945年中学毕业后以第一名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数学系,开始与数学天文结下不解之缘。1949年毕业后到香港德辅中学任教,20世纪50~70年代,叶叔华建立并发展了中国的综合世界时系统,在各天文单位的合作下该系统精度从1963年起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1994年8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所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在中国和国际天文界,以个人名字命名新发现的行星位数不多,女性更是绝无仅有。

  冷清现状

  历史太久远退休老教授也不识

  在很多人眼中,关于中大天文台的这段记忆似乎已被尘封,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山大学20多位退休的老教授,都没能了解到中大天文台的历史。

  至少78岁以上老人才知

  周永章说,中大天文台建成的时间太久远了,而且在1952年后就几乎没有中大天文台的消息了,按照18岁读大学来算,至少要78岁以上才可能知道。同时,当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影响很大,抗战时期,读大学的人很少,天文系是新开的专业,就读的学生就更少,老师也很少。为数不多的老师现在很多都相继去世或者去了南京大学。“自1952年起香火就断了!”周永章遗憾地说,“如果院系调整后复办天文系的话,还有可能捡起来,但那之后没有复办,很多东西都已经丢了。”他说,如果能把中大天文台的旧址改造成一个文化遗址,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教育市民都有很大帮助。

  天文系难就业 再建天文台很难

  中大有没有想过再建一个天文系以及天文台呢?“能的话非常好啊!”周永章激动地说。但是,要建天文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从目前就业形势看,天文系毕业的学生就业去向不明显,形势不太好。所以为了学生的就业安置,中大暂且不会再建天文系。同时,建天文系要用的天文观测设备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有就是技术方面的限制,天文系在广州荒废已很多年,“要重新拾起当初的技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周永章转而说道,目前中大的气象系、理论物理系与天文系联系比较大,有一定基础。“这是一个长期的规划,我也非常希望中大能够再建!”周永章说。
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1-04/12/content_1319647.htm
 楼主| pooky 发表于 2011-4-13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澳门 澳门电讯

公厕可成文物,旧天文台呢?

【今天广州日报/华碧】昨日,从报上读到了两条有关文物的消息,引发强烈感触。一则是《百年老公厕,香港当宝贝》,说的是香港中环一间近百年历史的地下公厕,成为香港首个获历史建筑评级的公厕。香港中环寸土寸金,旧时的地下公厕,设于地下负一至负二层,笔者儿时曾光顾过,此等公厕,阴暗潮湿,不敢恭维。为何现在居然被视为文物呢?无他,厕所也是一种文化,见证着香港的发展,有选择地将古老的厕所保留下来,颇有益处。

  另一则是《广东首座天文台,藏身市井无人知》,称广州市越秀中路125号大院,原是建成于1929年的全国高校首个天文台──中山大学天文台,是我国第二座正式命名的天文台,比紫金山天文台还早5年。因为缺乏维修资金,其建筑现已残破不堪。天文台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远高于公厕,似乎更有条件成为文物,现在其境况若此,令人叹息!

  笔者联想到现在已灰飞烟灭、位于广州闹市中心的古书院群,这些曾经散发出浓郁书香,孕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的古书院,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无可估量,若能恢复此等古建筑,幸甚幸甚。
gzdaily.dayoo.com/html/2011-04/13/content_1320372.htm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虎 发表于 2011-4-1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联通
本帖最后由 天虎 于 2011-4-13 08:31 编辑


楼主,已经有人发过了,不过明白楼主的意思,嘿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太空迷 发表于 2011-4-13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完全不知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ck-cht 发表于 2011-7-19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珠海–金湾区 电信_小林镇时代快吧
不说不知道,真系学到野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胡杨武 发表于 2011-7-1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湛江 电信
镜子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秋季大三角 发表于 2011-7-2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中山大学天文系取消多年了,天文台废弃也不足为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2 17:55 , Processed in 0.11304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