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半年沒有開鏡攝影,我在一個晴天開始了木星的拍攝。 因為在望遠鏡30呎半徑內有6部冷氣機的散熱器,夏天晚上拍攝指向每一個方向都會有大氣流,而且愈近天頂愈嚴重,這次拍攝時木星便經過中天,是難得的好條件,但基於拍攝環境有其他強氣流影響,我沒有記錄大氣穩定度,算是有點氣餒,透明度倒是很好。 2010年木星的南赤道紋消失,同年年底慢慢重現,從下面這張差不多相隔一年後拍攝的照片看到,木星已經完全回復舊貌,但因為拍攝期間偶然有雲飄過,以防全軍盡墨我沒有細調白平衡的設定,因而這次拍攝的顏色並不理想。 以下照片均是南向上,大紅斑從右面進入光面,從左面進入暗面。
這次拍攝時間跨距達兩小時,以下照片可以看到兩小時間木星的自轉。
我把這次拍攝效果比較好的一張,放大了200%。 所有彩色拍攝的木星都有只有一邊的環狀色邊,原因未明,看來需要詳細研究一下了。
以防木衛拉線,拍攝的AVI短片大部分只有75秒以內的長度,但拍攝時我留意到木衛一艾奧較為扁平,因此特別拍了一段不足4秒的AVI以比較效果。以下照片以每秒60幀拍攝,疊合了全部221幀。可以看到木衛一艾奧的扁平程度跟其他拍攝75秒的完全一樣。 從資料所得,艾奧是木星的同步衛星,自轉週期和公轉週期一樣都是42.5小時,如月球一樣總以同一面向著木星,換句話說,當艾奧接近木星以及在凌木時,我們都是看著艾奧的同一面,而它的兩極顏色較深,當艾奧本體曝光過度,未能分辨出細節,便會出現這扁平的錯覺。要深究這個課題,下次我需要專誠拍攝一下它的四大衛星了。
DMK41有1280X960像素,下圖同時拍下了它的三顆大衛星。
因為DMK41最多只有每秒15幀的拍攝速度,為了取得足夠多的幀數,以下這個用C14以F59拍攝的木星,長度達95秒,艾奧有明顯的移動。希望在木星衝日時亮度提高了再拍攝,盡量縮短拍攝AVI的時間會有較好的效果。
冷氣機散熱器的熱風對拍攝影響有多嚴重? 以下兩幀木星來自同一段AVI,分別是第1157和1190幀,是同一段AVI最好和最差的兩幀,以幀速15/秒拍攝了90秒,相距33幀即是相距兩秒多一點。質量如1157的不到10%,這些熱風能把最好的seeing 摧毀,很無奈。
我的至愛,碩大無朋的木星,這是單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