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ina_zlx 于 2013-1-23 10:19 编辑
目录 1楼:---------------------------------------------必备知识。 2楼:----------------------简易折射望远镜的制作(参考)。 3楼:----------------------牛顿反射望远镜的制作(参考)。 4楼:-------------------------磨制物镜的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必备知识:业余天文爱好者自制天文望远镜,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光学知识,诸如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以及几何光学基本原理,这在一般物理学教科书中不难查找。一般天文望远镜采用的光学原件,主要有反射镜和透视镜两类。根据望远镜聚光成像的方式,可分为“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等多重类型。 当年伽利略的望远镜是很简单的 ,只有一个细长的圆通,在一端装一块凸薄透镜作为物镜,在另一端装一块短焦距凸透镜作为目镜(如图1.1), 他的望远镜最终达到了约 32 倍的放大率,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伽利略式望远镜的主要确定是它的视场小,故以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建议使用凸透镜作为目镜,如图 1.2 这种改进不但可以加大望远镜的镜场,而且还可以在目镜焦平面上安装刻度玻璃,使得这种望远镜可以直接用来测定天体的位置,由此大大的提高了天文望远镜的性能。 简单的折射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和镜筒组成,如图 1.3 图1.2中的黑色粗箭头表示该望远镜所观测的天体;英文字母B’A’表示它在望远镜中形成的倒立实像。折射望远镜是利用折射来聚光成像的,天体射来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平面光,当光线通过物镜(凸透镜)便聚集起来成像于其后焦点上,然后通过目镜将此像放大后(即途中A'B')供人们观赏。 由图1.2可以看到,用眼镜所观看的某一天体视角为α,而通过望远镜所看到的同一天体视角为β,其视角显然被放大了。通过常用 G 表示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它等于物镜焦距 F 同目镜焦距 f 的比,即 G = F/f,通过改变不同焦距的目镜,使同一望远镜能有不同的放大北旅。由上面的公式可见, F 越大, f 越小,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就越大。但是,目镜的焦距不能过分的短,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像差,即出现像和原物不相像的现象;而且物镜的焦距也不可太长,否则望远镜的视场(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天空范围)太狭小。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一般控制在 30 ~ 300倍之间。
望远镜的口径(也称有效口径,常以符号 D 表示)是指其物未被遮掩,真正起集光作用不分的直径。一般说来,口径越大,星像越亮,或者说能见到暗弱的天体,在拍摄恒星时,需要的曝光时间也越来越短。相对口径是反映望远镜聚光本领的指标,它通常又称光力,以 A 作符号,它等于物镜的口径 D 同物镜的焦距 F 的比,即 A = D/F,在观测行星、彗星和星云之类有视天体时,重要的不是有效口径,而是相对口径。折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很少能超过 1/7的,反射望远镜一般为 1/3~1/5。 为使在望镜中观察到的天体更明亮些,需要用口径较大的凸透镜作物镜。但是在建议望远镜里却不能单纯的追求增大口径,应为单透镜不能不免各种像差,在一定聚焦的情况下,口径越大,像差也就越大。加入选取物镜的焦距为 1 米左右,那么物镜的口径没有必要超过 50 毫米,否则就要选用更长的焦距。前面已经提到,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率就越大,但现场会越狭小,这样为会寻找观测目标带来很大困难。
目镜实际上是用一块放大镜来充当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是考虑到一般人眼镜的明视距离大约是 250 毫米而推算出来的。如果放大镜的焦虑也用毫米做单位,用 M 表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由公式 M = 250/f 可以算出, 5 倍的放大镜,焦距 f 为 50 毫米; 8倍的放大镜,焦距 f 约为 31 毫米。
当人们仅用一块凸透镜做物镜进行观察时,望远镜里所看到的天体都带着各种颜色,看起来不是很清楚,这种毛病是人们常说的“色差”。这是由于玻璃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物体通过透镜锁成的像的边缘往往带有颜色。对于“色差的毛病”,若用一个单片的透镜做物镜时,根本就无法消除,只有至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光学玻璃(制造光学仪器用的高级玻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制成的透镜叠合而成的消色差透镜,才能够消除色差。假如你想制作一架性能良好的折射望远镜,就得要两种光学玻璃的透镜。如果你像制作一架最简单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最方便的物可采用 100 度 (或在 75 和 150 度之间)的老花镜镜片,其焦距是1密左右。在购买这种眼镜片时要注意挑选加工质量较高的。此外,也可选用照相机用的近摄附加镜头(选购焦距 1 米左右的)其质量比眼镜片好得多还可采用一般幻灯机用的长焦距镜头(有焦距 500 毫米左右的),把其口径用光栏减小一些后也可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