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古人怎么能知道五大行星?

[复制链接]
proof1 发表于 2012-4-2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我们的祖先在夏商时期就已经知道了五大行星。比如,用石头排出的阵列。
国外也是,很多远古文明,都识别出五大行星。

我现在仰望天空。只能识别出太阳、月亮和星星。
仰望夜空,看到浩瀚的繁星,除了明暗外,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古人能单单找出这五大行星?
MEA_CULPA 发表于 2012-4-2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杨浦区 电信
运行轨迹不一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遨游星空 发表于 2012-4-28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揭阳 中移铁通
因为这些行星有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其他的恒星不一样,有时候大冲有时候大距,有时候却看不到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zhsyw 发表于 2012-4-29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新泽西州–伯灵顿 Comcast有线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没有确切证据表明中国古代知道启明和长庚是一颗星 不知道你所谓五大行星是什么

点评

樓主此言差矣 啟明星和長庚星只是民間的稱呼 那是根據天時運行的代義稱呼 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在古代河洛時期已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29 06:0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ohn陆 发表于 2012-4-29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天威有线宽带(关内)
你要知道,这些都是靠长期观测、记录、积累、比较而得知的,不是靠你晚上看几眼就能明白的,二期古代没光害,观测比现如今你在城市里要容易的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五行星之一土星 发表于 2012-4-29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威海 联通
樓主古代有古代的方法得知五行星 現在有現在的科技 古時 與現代人們都是探究奧妙的宇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五行星之一土星 发表于 2012-4-29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威海 联通
本帖最后由 五行星之一土星 于 2012-4-29 06:24 编辑

樓主此言差矣 啟明星和長庚星只是民間的稱呼 那是根據天時運行的代義稱呼  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在古代河洛時期已有 古時的星期幾 都是是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五行星代稱的  現在日本國用的日歷星期都是在中國古代學的  日曜日  月曜日火曜日  水曜日  木曜日 金曜日  土曜日 中國古代就是這樣的日曆 自從國民government成立后這些日曆從此就不見了 改為西歷了  而日本一直在使用

点评

中国古代有星期?壮哉我大中华 你有证据请明示 不要张口就来 我看到百度知道别人回答金星古代指的是长庚星 别的除了说中国人古代天文多么发达的 也没引出什么文献来 当然爱国是没什么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29 08:4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仙女座≯ 发表于 2012-4-29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江门 电信
再补充一下吧 因为五颗星都是恒星 所以不会闪烁 不同于其他的星星 然后就

点评

不对吧,这五颗都是行星,在天空中是比较亮的,最亮的恒星排名第1的是天狼星星等为-1.46,而太阳 -26.8 ,月球 -12.7 ,水星-1.9 ,金星-4.4 ,火星-2.8 ,木星 -2.5 ,土星 -0.4 ,其中只有土星比天狼星暗一点,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3 14:5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zhsyw 发表于 2012-4-2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新泽西州–伯灵顿 Comcast有线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五行星之一土星 发表于 2012-4-29 06:08
樓主此言差矣 啟明星和長庚星只是民間的稱呼 那是根據天時運行的代義稱呼  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在古代河洛時 ...

中国古代有星期?壮哉我大中华
你有证据请明示 不要张口就来 我看到百度知道别人回答金星古代指的是长庚星 别的除了说中国人古代天文多么发达的 也没引出什么文献来
当然爱国是没什么错

点评

细节我无法表明 请你看看网上的 星期"概念何时传入中国?(1) [hr]发布时间: 2010-5-26 10:54:34 被阅览数:49 次 星期日放假公休,原本是西方的作息制度,清代晚期传入中国后,逐渐被国人接受,产生了“星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4-29 11:0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看地球 发表于 2012-4-29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北碚区 电信
进来 学习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五行星之一土星 发表于 2012-4-29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威海 联通
gzhsyw 发表于 2012-4-29 08:44
中国古代有星期?壮哉我大中华
你有证据请明示 不要张口就来 我看到百度知道别人回答金星古代指的是长庚 ...

细节我无法表明  请你看看网上的 星期"概念何时传入中国?(1)

发布时间: 2010-5-26 10:54:34    被阅览数:49 次

星期日放假公休,原本是西方的作息制度,清代晚期传入中国后,逐渐被国人接受,产生了“星期”这个新的时间观念,并在星期日放假公休。从此,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节奏变得规律化,定格为今天的以七天为一个单元的生活和工作周期。

    中国以农立国,最重历法,自古就有一套完整的历法体系。从春秋战国直至19世纪末,一直实行混合太阳、太阴的四分历,俗称夏历或农历,它是中国政治与文化的表征,即历史上的所谓“正朔”。这种历法仅有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没有星期。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初以昼夜更替、季节变换安排作息,后来以岁令、年节调节劳逸,其中较有规律的短期休息制度是放旬假,即每十天为一个休假日,但并不普遍实行。在与西方人接触之前,中国人不知星期为何物。

    以七天为一星期的七曜记日法(旧时以日、月、火、水、木、金、土合称七曜),源于古代犹太人。唐代,七曜历传入,但未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直到清代,情况才发生改变。1807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传布新教,同他的中国教徒们一起,在礼拜日进行传道祈祷,这是中国人对西方的星期日(当时多被称为“礼拜日”)休沐制度最初的认识。鸦片战争后,西方人大量进入并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他们按照本国习俗,在星期天休息娱乐,中国人始而好奇,后逐渐认同。1872年6月13日,上海《申报》发表社论称:西洋各国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于人生有益,中国应该仿行。1875年出版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的《瀛堧杂志》,1876年上海文人葛元煦撰写的《沪游杂记》等著作,都介绍了寓居上海的西方人士在星期六过周末的热闹场景。对于西方传来的良风美俗,经常接触就会产生认同心理,但改变自己的习俗还困难重重。当时,中国人只是从教会、洋行等外国在华机构的作息制度及外侨的日常生活中,知道星期天为国家规定的公休日,但是没有人出面倡导推行,星期日对民众的影响主要还停留在认识阶段。

    维新变革推动星期制度

    到了19世纪80年代,星期日休息制度从个别新式学堂开始,浸入中国古老的休假制度。这一制度的较早实行者是福州船政学堂,一所洋务运动中设立的著名学校。该校为了照顾外国教习的生活习惯,给部分师生放假过星期天。1882年船政学堂规定,在洋教习任教的一班,学生随同教习星期天休息,其余由中国教习任教的三个班,星期天不休息。同校而不同制,显然有校方的顾虑,避免被指责全校通行西俗,但毕竟体现了先行者的勇气。

    1895开始的戊戌维新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场自觉革新的社会风俗改良运动。对西学的推崇,使试行星期日休息制度被提上了日程。

    戊戌维新时期,大批新建立的新式学堂,在其制定的本学堂章程中大都明确规定了全校师生星期天休息的制度。当时还很少有“星期日”这个称呼,通常以房、虚、昴、星四字代替,这是根据中国的二十八宿值日法推算而出,以后的“星期日”名词即来源于此。1897年创办的江宁江南储材学堂规定:“每逢房、虚、昴、星日,照西例休息。”同年,浙江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也定此规。宁波中西学堂校方规定:“凡遇礼拜日,则停止讲读。”但并非所有新式学堂都实行了星期日放假制度,这取决于学校当局的态度。武昌两湖书院是张之洞创办的一所著名的中西并重的学堂,张之洞喜谈新学,却深恶西俗。故戊戌维新时期,两湖书院仍按旧例,“十日放旬假一日”。

    当时,维新派创立的社会团体大多实行星期日聚会或休息制度。1898年1月在京师创立的关西学会,其会章规定“每一星期聚会一次”。同年初创立的长沙南学会规定:会员每月四次聚会,请人讲论时务,时间安排为“房、虚、昴、星之日”。湖南的延年会,是一个以改革旧风俗为宗旨的社团,其会员每逢“房、虚、昴、星日为休息日。遇休息日,可请客,可游行”。法律学会也规定“以房、虚、昴、星日为休息日”。此外,当时的一些报纸,也采取星期日休息制度。维新志士唐才常、谭嗣同创办的《湘报》,每逢星期日,停止出报一期。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秋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西方实行星期制度是因为相传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一个礼拜 最后一天休息 犹太教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有一天安息日 (古代)那天一定不能工作 这也算中国有星期?即使有能证明中国五大行星的说法?没明白什么逻辑 不好意思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1 02:02
探索宇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战斗民族 发表于 2012-4-2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电信
古人怎么观测的?
行星轨迹要怎么看?天上的星星都差不多,怎么分辨得出来?

点评

今天在亮星的东面,明天在亮星的西面,不是很好区分嘛,例如近期的土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3 10:4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zhsyw 发表于 2012-5-1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五行星之一土星 发表于 2012-4-29 11:05
细节我无法表明  请你看看网上的 星期"概念何时传入中国?(1)

发布时间: 2010-5-26 10:54:34    被阅 ...

西方实行星期制度是因为相传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一个礼拜  最后一天休息 犹太教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有一天安息日 (古代)那天一定不能工作 这也算中国有星期?即使有能证明中国五大行星的说法?没明白什么逻辑 不好意思求解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国古代史籍中分别称谓大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 只有金星是延续了古代叫法(据说是指长庚星) 如果你能找到别的地方有水星 火星 土星 木星 我很希望能看到
我个人猜测 中国古代能区分行星 因为轨迹不同 但不能区分地内行星在早晚是一颗星
如言语有冒犯 我表示抱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xlab 发表于 2012-5-3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联通
战斗民族 发表于 2012-4-29 13:01
古人怎么观测的?
行星轨迹要怎么看?天上的星星都差不多,怎么分辨得出来? ...

今天在亮星的东面,明天在亮星的西面,不是很好区分嘛,例如近期的土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uliaors 发表于 2012-5-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顺义区 联通
≮仙女座≯ 发表于 2012-4-29 07:45
再补充一下吧 因为五颗星都是恒星 所以不会闪烁 不同于其他的星星 然后就

不对吧,这五颗都是行星,在天空中是比较亮的,最亮的恒星排名第1的是天狼星星等为-1.46,而太阳 -26.8 ,月球 -12.7 ,水星-1.9 ,金星-4.4 ,火星-2.8 ,木星 -2.5  ,土星 -0.4 ,其中只有土星比天狼星暗一点,但也是一个负值。所以天上能看到的天体除了天阳和月亮,再就是行星了,然后才是恒星。且行星运行的速度要比恒星快,可以用恒星作背景,来记录行星的运行轨迹。当然记录的过程肯定是非常漫长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2-5-5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黄浦区 电信
本帖最后由 wujingping 于 2012-5-5 18:36 编辑

古人研究这东西可仔细了,再细微的移动也能发现的。不然皇上要怪罪的。发现这几颗星星没事儿瞎溜达,不跟大家保持队形,当然要记录下来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inosuke 发表于 2012-5-6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Telstra电讯
这就是科学家和普通人的区别。。

即使在古代,这么落后的条件下,凭借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推理,一样可以出成果。。

相反装备再好,望远镜再大,蜻蜓点水般的朝天看看,普通人永远也发现不了什么新东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anqianhong 发表于 2012-5-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龙岩 中移铁通
人类对天空都有好奇心!
古人、今人、国人、洋人。。。。。。只要观,就有收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700506 发表于 2012-5-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neboy007 发表于 2012-5-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CIK
古人经常夜观天象,预测未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9 02:04 , Processed in 0.1220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