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拍到贝利珠的吗!

[复制链接]
huangzw2005 发表于 2012-5-22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中移铁通

因为在中国日全食时的光斑才叫做贝利珠,这已经是一般天文爱好者的常识了。你到网上去搜索一下,所有的中文解释都是这样的。

你要推翻它,必须要有过硬的证据才能让大家信服哦。不然就像有人说发明了永动机一样,不会被大家接受的。

点评

这位同好分析的十分客观,原片确实是过曝的,所以贝利珠的特征看起来过于夸张,这也是引起争论的原因。不过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从原帖中直接下载我拍摄的图片,其中的EXIF信息都已经保留,未作任何更改,其拍摄时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3 10:29
我可以肯定,根据贝利珠的成因,环食中是可以出现贝利珠的,而且弗朗西斯·贝利同志确实是在1836年的日环食中描述解释这一现象的。有些常识并不一定严谨,爱好天文就应处处严谨,不可人云亦云。“森林里”有所谓“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2 23:30
之所以费尽周折寻找这些权威网站的截图就是为了纠正这一错误的"常识",让天文爱好者对贝利珠的认识不再囿于日全食。如果你认为这些证据还不"够硬"的话,那也请你拿出贝利珠只存在于日全食的证据,而不是只列出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2 19:2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森林里 发表于 2012-5-22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漳州–龙海市 移动
huangzw2005 发表于 2012-5-22 18:42
因为在中国日全食时的光斑才叫做贝利珠,这已经是一般天文爱好者的常识了。你到网上去搜索一下,所有的中 ...

之所以费尽周折寻找这些权威网站的截图就是为了纠正这一错误的"常识",让天文爱好者对贝利珠的认识不再囿于日全食。如果你认为这些证据还不"够硬"的话,那也请你拿出贝利珠只存在于日全食的证据,而不是只列出不甚完善的百度百科的内容。

点评

兄弟,我挺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2 20:1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qyz21new 发表于 2012-5-2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真知诞生于讨论之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君临天下 发表于 2012-5-22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 联通
森林里 发表于 2012-5-22 19:22
之所以费尽周折寻找这些权威网站的截图就是为了纠正这一错误的"常识",让天文爱好者对贝利珠的认识不再 ...

兄弟,我挺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心浪子在天涯 发表于 2012-5-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沙特阿拉伯 Etihad_Etisalat_a_joint_stock_company
._|▍_如梦初醒 发表于 2012-5-21 03:33
呵呵,是不是在太阳表面呈直线状的黑子带啊?

不是。是阳光扫过月球上不平处产生的散射现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心浪子在天涯 发表于 2012-5-2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沙特阿拉伯 Etihad_Etisalat_a_joint_stock_company
贝利珠既然是由于环形山引起的散射引起的,则其范围应该不会大过环形山的尺度,所以,应该不会达到半个月球那么大。所以,我的观点是,这应该是云层散射阳光引起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贝利珠。(这种现象很常见)

点评

这种观点很有道理。 其实厦门的那位同好,千方百计要证明日环食时有贝利珠,主要是想说明他拍到的是贝利珠。但事实上正如这位同好所说,其实他拍到的绝对不是贝利珠。 退一步,就算日环食时有贝利珠,那也应该是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2 23:5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hunder007 发表于 2012-5-2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联通
huangzw2005 发表于 2012-5-22 18:42
因为在中国日全食时的光斑才叫做贝利珠,这已经是一般天文爱好者的常识了。你到网上去搜索一下,所有的中 ...

我可以肯定,根据贝利珠的成因,环食中是可以出现贝利珠的,而且弗朗西斯·贝利同志确实是在1836年的日环食中描述解释这一现象的。有些常识并不一定严谨,爱好天文就应处处严谨,不可人云亦云。“森林里”有所谓“贝利珠”的照片如果真的是在内切时拍摄的话,就一定是贝利珠了,但是这几张照片拍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些过曝了,因此贝利珠看上去有些“假”,但是能在几秒钟内抓拍到真的是很难得。

点评

这位同好分析的十分客观,原片确实是过曝的,所以贝利珠的特征看起来过于夸张,这也是引起争论的原因。不过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从原帖中直接下载我拍摄的图片,其中的EXIF信息都已经保留,未作任何更改,其拍摄时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3 10:42
常识虽然不是绝对正确,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要证明常识是错误的,你就要拿出确切的证据出来。不能你认为常识错了,常识就真的错了。 就象常识中大家都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发明的,但常常就有人说自己发明了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3 00:0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gzw2005 发表于 2012-5-2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中移铁通
无心浪子在天涯 发表于 2012-5-22 22:56
贝利珠既然是由于环形山引起的散射引起的,则其范围应该不会大过环形山的尺度,所以,应该不会达到半个月球 ...

这种观点很有道理。

其实厦门的那位同好,千方百计要证明日环食时有贝利珠,主要是想说明他拍到的是贝利珠。但事实上正如这位同好所说,其实他拍到的绝对不是贝利珠。

退一步,就算日环食时有贝利珠,那也应该是月球和太阳内切时的那几秒钟,由于环形山的缝隙而产生。但厦门同好拍出的光斑已经是月球早就过了和太阳内切的那一刻。所以绝对不是什么贝利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gzw2005 发表于 2012-5-2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中移铁通
thunder007 发表于 2012-5-22 23:30
我可以肯定,根据贝利珠的成因,环食中是可以出现贝利珠的,而且弗朗西斯·贝利同志确实是在1836年的日环 ...

常识虽然不是绝对正确,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要证明常识是错误的,你就要拿出确切的证据出来。不能你认为常识错了,常识就真的错了。  
就象常识中大家都认为永动机是不可能发明的,但常常就有人说自己发明了永动机,还做了模型。但最后怎么样?真的有永动机吗?
象“贝利珠”这种东西是个名称,是人为规定的。我现在在找得到的资料里都是说在日全食时产生的光斑叫贝利珠。你要证明环食时的光斑也叫贝利珠,你就要去找到一个有关的权威规定。
象冥王星以前的规定是属于大行星,但按现在的规定它不是大行星,它是矮行星了。同样一颗星,因为规定的不同,它的类型就不同了。
同样,环食时可能会产生和全食时一样的光斑,但如果规定是全食时的光斑叫“贝利珠”,那环食时的光斑就不能叫“贝利珠”!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friend 发表于 2012-5-2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纽约州–纽约–纽约市
我不知道很多同好在坚持什么~
请看:1994的日环食,贝利珠出现了整整2分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IcQ0z_xQlo
1995年的日环食也出现贝利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RR3NiNj4bU
2010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oqoruoVy-w
甚至还有人专门做了2012年这次出现贝利珠的模拟:
http://xjubier.free.fr/en/site_p ... ads_Simulation.html

点评

能说出“贝利珠出现了整整2分钟”这样的话的人,说明你根本不懂什么是贝利珠! 什么是贝利珠都不知道的人,你当然不知道我们在坚持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3 10:09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心浪子在天涯 发表于 2012-5-23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沙特阿拉伯 Integrated_Telecom_CoLtd
所谓贝利珠,并不是大块的亮区,而是日月切面上不规则的点状断续。跟那位兄台拍的有什么关系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心浪子在天涯 发表于 2012-5-23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沙特阿拉伯 Integrated_Telecom_CoLtd
其实所谓“贝利珠”,有一个误解,以为是一个大大的珠子,象夜明珠。事实上,在国外,更多指的是串在一起的象念珠一样的组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心浪子在天涯 发表于 2012-5-23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沙特阿拉伯 Integrated_Telecom_CoLtd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只有照片大到可以看到大段的日月基本平行的切线,才能看到环形山的形状对阳光透过的影响,才能真正看到贝利珠。这也是为什么日全食比日环食更容易看到贝利珠的原因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君临天下 发表于 2012-5-23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 联通
继续继续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gzw2005 发表于 2012-5-2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邵阳 中移铁通
starfriend 发表于 2012-5-23 00:33
我不知道很多同好在坚持什么~
请看:1994的日环食,贝利珠出现了整整2分钟:
http://www.youtube.com/watch ...

能说出“贝利珠出现了整整2分钟”这样的话的人,说明你根本不懂什么是贝利珠!

什么是贝利珠都不知道的人,你当然不知道我们在坚持什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森林里 发表于 2012-5-2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本帖最后由 森林里 于 2012-5-23 10:43 编辑
huangzw2005 发表于 2012-5-22 18:42
因为在中国日全食时的光斑才叫做贝利珠,这已经是一般天文爱好者的常识了。你到网上去搜索一下,所有的中 ...

转错了~请见下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森林里 发表于 2012-5-2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本帖最后由 森林里 于 2012-5-23 10:44 编辑
thunder007 发表于 2012-5-22 23:30
我可以肯定,根据贝利珠的成因,环食中是可以出现贝利珠的,而且弗朗西斯·贝利同志确实是在1836年的日环 ...

这位同好分析的十分客观,原片确实是过曝的,所以贝利珠的特征看起来过于夸张,这也是引起争论的原因。不过只要细心一点,就可以从原帖中直接下载我拍摄的图片,其中的EXIF信息都已经保留,未作任何更改,其拍摄时间和实际内切时间相符是显而易见的,经得起推敲。
所以,照片、截图、史实、视频链接、证据分析都已一一罗列,剩下的就请大家去评判吧。

题外话:话说starfriend同好给出的链接,贝利珠模拟软件
Solar Eclipse Maestro
还不错啊,回头研究一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森林里 发表于 2012-5-2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无心浪子在天涯 发表于 2012-5-23 03:08
其实所谓“贝利珠”,有一个误解,以为是一个大大的珠子,象夜明珠。事实上,在国外,更多指的是串在一起的 ...

7.jpg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无心浪子在天涯 发表于 2012-5-2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沙特阿拉伯 Etihad_Etisalat_a_joint_stock_company
本帖最后由 无心浪子在天涯 于 2012-5-23 09:25 编辑

搜了一下,原文是这样的。自己翻了一下,有错见谅。

Near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otal and annular eclipses, the thin slice of the Sun visible appears broken up into blobs of light These blobs are called 'Baily's beads' after the British astronomer Francis Baily (1774-1844). They happen because the edge of the Moon is not smooth but jagged with mountain peaks. When just one bead is visible, the effect is often likened to a diamond ring.

临近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开始和结束,当可见的太阳的片断被断成多个小光团出现时,这些光团被称作“贝利念珠”,以纪念英国天文学家弗朗西斯。贝利(1774-1844)。他们的发生是因为月球的边缘是不平滑的,而是由山峰(环形山)变得参次不齐。当只有一个珠子可见时,这个效果常常比作钻石链。

Picture shows the annular eclipse of 1984. Baily's beads and the pink chromosphere are visible as the Moon appears to cross the edge of the Sun's disk. Jay M. Pasachoff.

该图显示了1984年的日环食。当月亮越过太阳圆盘的边缘的时候,可见一些贝利珠和粉色的色球
snap000236.gif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君临天下 发表于 2012-5-23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 联通
给力!

点评

这是我关于贝利珠的最后一次发言,不愿再在这上面耽误太多无聊的时间了。 看看我们中国的解释: 我说过,日环食也有可能会出现类似日全食时的光斑,但这个光斑到底是什么名字,这个是人为规定的。我在中文网站上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5-23 23:5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7 15:07 , Processed in 0.05770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