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巨幅画卷】之十 赫歇尔棱镜的制作和太阳光球层细节

  [复制链接]
 楼主| whyaaaning 发表于 2012-6-1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徐汇区 电信
love萍 发表于 2012-6-16 14:54
没拍过耀斑,因为没装备~

巴德膜也可以拍到,耀斑还是很容易拍到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ove萍 发表于 2012-6-17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揭阳 电信
whyaaaning 发表于 2012-6-17 18:33
巴德膜也可以拍到,耀斑还是很容易拍到的。

我是滤光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猎户座射手 发表于 2012-6-1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海南–海口 联通
顶一个 搂主很强大  收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btzhao 发表于 2012-6-18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uwenye 发表于 2012-6-1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移动
rbtzhao 发表于 2012-6-18 07:36
看了这个帖子,突然想到,那种目镜前的太阳滤镜会不会就是配合这种赫歇尔棱镜使用的啊 ...

明显没那么高级,看太阳的目镜前滤镜就是一块玻璃,所以热量还是会汇聚的,有很大的危险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aidong 发表于 2012-6-1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摄影用3.8密度的巴德膜透光率为0.03%,安全目视用5.0密度透的光率为0.001%,相比之下单镜面5%的透光率还是太大了。如果采用的棱镜镜面精度不高,最终效果保不齐还不如巴德膜呢而为了额外减光加滤镜或者反射面,整体精度又得下降了。
如果对上述透光率和精度问题都不了解的话,安全起见还是不建议大家DIY。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iceeyes 发表于 2012-6-1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一只眼睛2000买得到吗。。。。。。

点评

观测太阳本来就是很危险的,无论用什么滤光方法。赫歇尔棱镜的减光方法是很先进的,经过棱镜减光,光强度已经不足以产生足够热量烧坏ND滤镜,唯一一点是需要找到和ND3.0滤镜减光能力相仿的滤镜,并进行疲劳测试,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9 14:3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hyaaaning 发表于 2012-6-19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ceeyes 发表于 2012-6-19 13:48
一只眼睛2000买得到吗。。。。。。

观测太阳本来就是很危险的,无论用什么滤光方法。赫歇尔棱镜的减光方法是很先进的,经过棱镜减光,光强度已经不足以产生足够热量烧坏ND滤镜,唯一一点是需要找到和ND3.0滤镜减光能力相仿的滤镜,并进行疲劳测试,然后方可进行观测。当然,还是不推荐目视,尤其是长时间目视观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eng.matrix 发表于 2012-6-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杨浦区 电信
看楼主的图只是单棱镜,好像应该是双棱镜吧,单棱镜反光率1/20,未达到安全范围

点评

单棱镜后还有一道减光滤镜,目前成品赫歇尔棱镜也是这么个结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19 15:1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hyaaaning 发表于 2012-6-19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feng.matrix 发表于 2012-6-19 15:05
看楼主的图只是单棱镜,好像应该是双棱镜吧,单棱镜反光率1/20,未达到安全范围 ...

单棱镜后还有一道减光滤镜,目前成品赫歇尔棱镜也是这么个结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iceeyes 发表于 2012-6-19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没有任何检测设备做这种。。。。。。
这种帖子就不应该发出来。。。这里是初学者居多。。。
碰到有人模仿,失败了,致盲了,你担得起这种责任吗?

点评

第一,我已经做了声明,指明了危险性,你没有理由说我不顾他人安危。 第二,我已经把所有要点毫无保留的全部罗列出来,也是为了安全。 第三,我也没有出售任何自制的棱镜,并且对自制做了警告和免责声明。你不能说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6-20 11:2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iy2000 发表于 2012-6-2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电信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hyaaaning 发表于 2012-6-20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iceeyes 发表于 2012-6-19 19:30
没有任何检测设备做这种。。。。。。
这种帖子就不应该发出来。。。这里是初学者居多。。。
碰到有人模仿, ...

第一,我已经做了声明,指明了危险性,你没有理由说我不顾他人安危。
第二,我已经把所有要点毫无保留的全部罗列出来,也是为了安全。
第三,我也没有出售任何自制的棱镜,并且对自制做了警告和免责声明。你不能说别人模仿我造成的损失,需要我来承担。打个比方,模仿电影里的危险镜头出了事情,需要电影制片公司来承担责任吗?没有这个道理。
我了解你的意思,你可以指责这篇帖子的危险性,但是你不能把这些责任都扣到我的头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michael817 发表于 2012-6-20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邯郸 中移铁通
学习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ureayoung 发表于 2012-8-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中山大学南校区
自制赫歇耳棱镜压力很大啊......我用一个30mm口径的小望远镜试了一下,棱镜大约能反射1/4 的光,加了个ND32的滤镜,还是亮得不能目视,直到把口径缩到1.5mm,太阳才变得不晃眼。不过这个时候理论分辨率都有80角秒,太阳直径才30角分,细节丢光了.....

点评

ND32减光远远不够,用ND1000目视倍数30倍都亮的一片白,差不多要60倍才会平衡一些。有人建议再ND1000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偏振光滤镜,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光看清细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23 15:4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hyaaaning 发表于 2012-8-2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ureayoung 发表于 2012-8-23 15:21
自制赫歇耳棱镜压力很大啊......我用一个30mm口径的小望远镜试了一下,棱镜大约能反射1/4 的光,加了个ND32 ...

ND32减光远远不够,用ND1000目视倍数30倍都亮的一片白,差不多要60倍才会平衡一些。有人建议再ND1000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偏振光滤镜,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光看清细节。

点评

恩,做好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手头只有nd32的一个滤镜...... 不过对分辨率有点追求的话,nd1000的滤镜也很贵啊......有这钱直接上成品赫歇耳棱镜了 真好奇lunt那个赫歇耳棱镜是怎么做的,后面的滤镜只有nd3,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23 16:2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ureayoung 发表于 2012-8-2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中山大学南校区
本帖最后由 ureayoung 于 2012-8-23 16:23 编辑


恩,做好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手头只有nd32的一个滤镜......
不过对分辨率有点追求的话,nd1000的滤镜也很贵啊......有这钱直接上成品赫歇耳棱镜了
真好奇lunt那个赫歇耳棱镜是怎么做的,后面的滤镜只有nd3,如果它的亮度和5.0的巴德膜一样的话,前面的棱镜只反射不到万分之一的光,就算是两块棱镜,每块也只反射1%的光,这个低反射率非常了不起啊.....难道是多块棱镜吗?但看起来也放不下......

点评

是ND3.0吧。10的三次方,另外一种表达。其实就是ND100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22 21:4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iy2000 发表于 2012-9-2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电信
路过,瞅瞅。。。不错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hwz11 发表于 2012-10-2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贵州–贵阳 电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eser 发表于 2012-10-2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专业灰常专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15:53 , Processed in 0.2561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