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转帖] 《每日邮报》2013年4月11日最新的一组翠鸟捕食图片图片

  [复制链接]
人与自然 发表于 2013-4-1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307347/Kingfishers-caught-act-The-amazing-hunting-pictures-took-TWO-YEARS-capture.html
关于翠鸟的小知识http://baike.baidu.com/view/33156.htm
翠鸟(Alcedo;kingfishers)佛法僧目翠鸟科的1属。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中国的翠鸟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翠鸟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或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等,因而又有鱼虎、鱼狗之称。
【中文别名】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大翠鸟、蓝翡翠、秦椒嘴 、钓鱼郎、拍鱼郎(福建屏南páh-ng lòng)
【科属分类】鸟纲(Aves)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翠鸟科(Alcedinidae)
西方象征幸福的青鸟指的就是翠鸟。
翠鸟喙大,多以鱼为食,体强,长约10.45厘米,羽衣鲜艳;许多种类有羽冠。腿短,大多数尾短或适中。头大与身体不相称,喙长似矛,翼短圆,3个前趾中有2个基部愈合。翠鸟的整体色彩配置,十分鲜丽。头至后颈部为带有光泽的深绿色,其中布满蓝色斑点,从背部至尾部为光鲜的宝蓝色,翼面亦为绿色,带有蓝色斑点,翼下及腹面则为明显的橘红色。喉部有一大白斑,脚为红色。一般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中国的翠鸟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 翠鸟的嘴长而尖且粗厚,头大尾短,脚亦短。是常于水边出现的中型水边鸟类。
翠鸟体型大多数矮小短胖,只有麻雀大小,体长大约15cm。其体型有点像啄木鸟,但尾巴短小。翠鸟头大,身体小,嘴壳硬,嘴长而强直,有角棱,末端尖锐。体羽主要为亮蓝色。头顶黑色,额具白领圈。浓橄榄色的头部有青绿色斑纹,眼下有一青绿色纹,眼后具有强光泽的橙褐色。喉  翠鸟
部色黄白,嘴特别大而呈赤红色。面颊和喉部白色。上体羽蓝色具光泽,下体羽橙棕色。胸下栗棕色,翅翼黑褐色。足短小,二趾相并,脚珊瑚红色。翠鸟尾巴很短,但飞起来很灵活。当然,不同种类的翠鸟外形会有所不同。
翠鸟是翠鸟科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本科共有93种,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已知的有11种。
翠鸟分水栖翠鸟和林栖翠鸟两大类型,常采取伏击的方式捕食。水栖翠鸟是捕鱼的高手,也捕食其它水生动物,是翠鸟中最常见的类群,如普通翠鸟和各种鱼狗。林栖翠鸟捕食各种小动物,包括笑翠鸟和几种翡翠。林栖翠鸟以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一带为分布中心,其中澳大利亚的笑翠鸟是澳洲最著名和  捕捉翠鸟高速俯冲入水捕食照片
常见的鸟类之一,也是体型最大的翠鸟之一,以蛇和蜥蜴为食。翠鸟是佛法僧目中分布最广泛的,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能见到,有14属93种,我国有5属11种。
主要种类有普通翠鸟、白胸翡翠、蓝翡翠、斑头大翠鸟、三趾翠鸟等。蓝耳翠鸟、鹳嘴翠鸟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单。在长江以南有一种赤翡翠,全身以赤褐色为主。其他种全身羽毛以翠绿色为主,带有辉亮的金属反光,头部黑色,背、翅、尾为蓝色,喉、胸为白色,配以红嘴红腿,显得艳丽夺目。
翠鸟广布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为留鸟。常栖息于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以鱼或昆虫为食,营巢在岸旁洞穴中或在沙洲打洞为巢,热带种类在白蚁丘内打洞。
翠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和芦苇也常常停息在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等,因而又有鱼虎、鱼狗之称。而且,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  水中捕鱼
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翠鸟的捕鱼本领几乎是百发百中,毫无虚发。翠鸟有林栖的水栖两大类型。林栖类翠鸟远离水域,以昆虫为主食。水栖的一类主要生活在各地的淡水域中,喜在池塘、沼泽、溪边生活觅食,食物以鱼虾昆虫为主。常常静栖于水中蓬叶上,水边岩石上的树技上。眼睛死盯着水面,一旦发现有食物,则以闪电式的速度直飞捕捉,而后再回到栖息地等待,有时像火箭一样在水面飞行,十分好看。
翠鸟常在水边的土崖或是堤岸的沙坡上用嘴凿穴为巢。巢室为球状,直径为16cm,巢内铺以鱼骨和鱼鳞等物,准备养儿育女。每年春夏季节产卵,每窝产卵可达4~5枚。由于该鸟嗜食鱼类,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鱼虎”“水狗”和“鱼狗”。
鸟繁殖期为每年4~7月。翠鸟能用它的粗壮大嘴在土崖壁上穿穴为巢,也营巢于田野堤坝的隧道中,这些洞穴鸟类与啄木鸟一样洞底一般不加铺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上。每窝产卵6~7枚。卵色纯白,辉亮,稍具斑点,大小约28mm×18mm,每年1~2窝;孵化期约21天,雌雄共同孵卵,但只由雌鸟喂雏。翠鸟羽毛美丽,头顶羽毛可供作装饰品。
翠鸟亚科(Alcedininae)的种类喙窄,会扎入水中捕捉小鱼,许多种类也捕食其他小型水生动物;如旧大陆的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和北美的带翠鸟(Megaceryle alcyon)。笑翠鸟亚科(Daceloninae)的种类喙宽,不常水栖;如澳大利亚的笑翠鸟(kookaburra)以昆虫、蜥蜴、蛇和其他小动物为食。东南亚的赤翡翠(Halcyon coromanda)会在石上敲碎蜗牛,以食其肉;翡翠(H. miyakoensis)在河南境内  捕捉翠鸟高速俯冲入水捕食照片。
普通翠鸟、斑头大翠鸟、蓝翡翠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常见翠鸟
白胸翡翠
拉丁文名:Halcyon pileata  白胸翡翠
属于翠鸟科、翡翠属
生态环境:捕食于旷野、河流、池塘及海边
分布地域:中东、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菲律宾、安达曼斯群岛及苏门答腊。
特征:28cm,颏、喉及胸部白色;头、颈及下体馀部褐色;上背、翼及尾蓝色鲜亮如闪光;翼上复羽上部及翼端黑色。 虹膜-深褐色;喙-深红;脚-红色。 叫声-响亮而清脆的笑声。
习性:活泼而喧闹,捕食于旷野、河流、池塘及海边。
食物:蟹、昆虫及蜥蜴
繁殖:于软石面掘洞为巢,多离水道甚远,繁殖期为4~6月。
蓝翡翠
描述:体大(30cm)的蓝色、白色及黑色翡翠鸟。以头黑为特征。翼上覆羽黑色,上体其余为亮丽华贵的蓝色/紫色。两胁及臀沾棕色。飞行时白色翼斑显见。 虹膜-深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蓝翡翠
叫声:受惊时尖声大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及朝鲜,南迁越冬远至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繁殖及过夏于华东、华中及华南从辽宁至甘肃的大部地区以及东南部包括海南岛。在台湾为迷鸟。在海拔600m以下的清澈河流边并不罕见。北方种群南迁越冬。
习性:喜大河流两岸、河口及红树林。栖于悬于河上的枝头。较白胸翡翠更为河上鸟。蓝翡翠亦称“蓝鱼狗”、“鱼腥”。属佛法僧目,翠鸟科。在国内,夏季分布比较广,几乎遍及东部全境。该鸟羽色艳丽,鸣声洪亮,是人们喜爱的笼养观赏鸟。
形态:尾羽较喙长,翅形短圆,头顶黑色,颈有白圈,额至上颈,喙角、颊至颈侧,以及内侧翼上覆羽等均绒黑色,此下具一小型白斑。上体辉紫蓝色,腰部更辉亮。颏和喉白色,下体其余部分均为棕黄色。
生态:其生态习性与科内其他种相似。以鱼为食,也吃虾、螃蟹、蟛蜞和各种昆虫。常单独站立于水域附近的电线杆顶端,或较为稀疏的枝丫上,伺机猎取食物。晚间到树林或竹林中栖息。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及朝鲜,南迁越冬远至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繁殖及过夏于华东、华中及华南从辽宁至甘肃的大部地区以及东南部包括海南岛。在台湾为迷鸟。在海拔600m以下的清澈河流边并不罕见。北方种群南迁越冬。
习性:喜大河流两岸、河口及红树林。栖于悬于河上的枝头。较白胸翡翠更为河上鸟。
备注: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区。雄鸟的全身以黑色为主。脖子上有一圈宽宽的白色羽毛。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翅膀的下侧也是白色的。雌鸟的颜色与雄鸟十分相似。只是雌鸟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雌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斑点翠鸟也有挖洞产卵的习性。不过,它们的地洞没有束带翠鸟那么深。斑点翠鸟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cm深。隧道的顶端就是雌鸟的产房。斑点翠鸟一窝可以产下2到6枚卵。孵卵和喂养幼鸟的工作由雌鸟和雄鸟共同完成。
普通翠鸟
描述:体小(15cm)、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幼鸟色黯淡,具深色胸带。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
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
叫声:拖长音的尖叫声tea-cher。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天山,在西藏西部较低海拔处越冬。亚种bengalensis  翠鸟
为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包括海南及台湾的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m。
习性:常出没于开阔郊野的淡水湖泊、溪流、运河、鱼塘及红树林。栖于岩石或探出的枝头上,转头四顾寻鱼而入水捉之。
俗名: 翠碧鸟、翠雀儿、钓鱼郎、水狗、天狗、小翠鱼狗、小鱼狗、鱼翠、鱼狗、鱼虎、鱼虎(本草)
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 1758)
笑翠鸟
澳大利亚东部的翠鸟科的一种食鱼鸟,学名Dacelo gigas,以其鸣声似狂笑而得名。灰褐色,为林地留鸟。体长43cm(17吋),嘴长8~10cm(3.2~4吋);以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包括毒蛇)为食。整年保护自己的领域。在树洞中筑巢,单配性,产卵2~4枚,卵白色。幼鸟通常和亲鸟住在一起,并帮助餵养次年的幼鸟。因为笑翠鸟的鸣叫在凌晨或日落时可以听到,故有“林中居民的时钟”之称。其亲缘种蓝翅笑翠鸟鸣声不似笑声,栖於澳大利亚整个北部地区。  笑翠鸟
笑翠鸟又称为笑狗鱼鸟,学名是白化蓝翠鸟,也是澳洲独有的鸟类,笑翠鸟的身高有42~46cm高,体重约莫500公克上下。笑翠鸟是在翠鸟(kingfisher)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种,笑翠鸟的喙大而有力,上身棕色,腹部灰白交间,雄鸟翅膀有蓝色以做识别,不论在乡间,或是城市里面,笑翠鸟是澳洲常见的鸟。
笑翠鸟的主食是小动物、蛇、蜥蜴、与昆虫。笑翠鸟最为人所知,是它响亮,如卡通般的,像似人笑声的叫声,听到笑翠鸟叫声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笑了出来。
笑翠鸟属包括4种,其中最著名的笑翠鸟是澳洲的特产,分布于澳洲东部和西南部,不过在新西兰北岛西部也有一小群,被认为是通过风偶然扩散过去的。笑翠鸟的身长可达45厘米,是体形最大的森林翠鸟,和大鱼狗同为体形最大的两种翠鸟之一。笑翠鸟因叫声似怪笑而得名,是典型的森林翠鸟,以能捕捉蛇类而著称,其捕蛇的能力非常高超,曾经比发现它们捕捉大到自己吃不了的蛇类。笑翠鸟被认为是澳洲的标志性鸟类之一,在悉尼奥运会上被当作吉祥物。蓝翅笑翠鸟分布于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其体形略小于笑翠鸟,身长38~45cm,其习性和笑翠鸟大体相当。阿鲁笑翠鸟分布于新几内亚岛南部以及附近的阿鲁群岛,其外形很象蓝翅笑翠鸟,但是体型要小很多,身长大约33cm。阿鲁笑翠鸟的食性和大型笑翠鸟有所不同,其食物几乎都是昆虫。棕腹笑翠鸟D体型更小,仅有28cm,其食物主要也是昆虫,不过也吃蚯蚓和蜥蜴。棕腹笑翠鸟分布于新几内亚岛和附近岛屿。
编辑本段翠鸟的捕食过程随着一袭耀眼的蓝光,翠鸟像火箭一样穿过冰层,潜入冰冷的水下。为了达到穿越的最高速度,它收起了双翼。此后,翠鸟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潜入水下。每次当它破冰而出在空中拍打双翼时,嘴中或脚爪上总有收获。这样就保证了它自己的一日三餐。这组清晰、炫丽的照片拍摄于德国中部黑森州的一条原始小河中。从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这只翠鸟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水中,直到填满自己的肚子为止。翠鸟每天可以捕捉到80条小鱼作为自己的一日三餐,捕食对象有河鲈、棘鱼等。由于翠鸟的速度非常快,摄影师们往往很难捕捉到他们运动的画面。在潜水的一瞬间,它们的速度最高可达近100km/h。由于近年来的水污染和环境变化,翠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位野生动物保护员,他认为翠鸟是这个自然界幸存的最漂亮的动物之一。每年春天这些翠鸟会离开这里孵化小鸟去了,之后再回到河口继续捕食。现年55岁的理查兹说:“我奇怪地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这表明此鸟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喜欢吃不同种类的食物。我看到她一天三次来河口捕鱼,每次能捕到4、5条鱼,有比目鱼、虾、牡蛎、虾虎鱼、胭脂鱼和小黑鲈。对于这么小的一只鸟来说,这可以说顿顿都是。”这也难怪,翠鸟每天得吃自身体重一样多的食物才能活下来,因此对其飸餮画面不必大惊小怪。翠鸟的多数品种生活在水岸附近的树枝上。它们可以从空中俯冲入水捕捉小鱼,其飞行时速可达100km,能够既准又狠地叼起鱼儿飞离水面。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翠鸟并不吃鱼,它们吃昆虫且远离水域。

翠鸟世界分布图(蓝色区域)
Kingfisher_range.jpg


精灵般的翠鸟
Syma_torotoro.jpg

1-pied-kingfisher.jpg

10_Malachite Kingfisher_large.jpg

Brown-headed_Paradise-Kingfisher.jpg


Ceyx_erithaca.jpg

flying-kingfisher.jpg

Kingfisher,_Malachite_HansHillewaert.jpg

Stork-billed_Kingfisher.jpg
 楼主| 人与自然 发表于 2013-4-1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人与自然 于 2013-4-11 22:00 编辑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307347/Kingfishers-caught-act-The-amazing-hunting-pictures-took-TWO-YEARS-capture.html
An amateur photographer has captured stunningly beautiful images of one of nature's finest fishermen at work.Phiphat Suwanmon, an amateur Thaiphotographer, spent two years photographing the blue-eared kingfisher in an attempt to document its extraordinary feeding habits.His striking photographs show a family of kingfishers diving into water to hunt.

以下这组图片由泰国著名生态摄影师Phiphat Suwanmon历时两年拍摄而成,精确地捕捉到了翠鸟捕食鱼类的精美画面,大自然生态生物链就是如此的神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hiphat Suwanmon, an amateur Thai photographer, spent two years photographing the blue-eared kingfisher in an attempt to document its extraordinary feeding habit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he birds, which are pictured diving into water to hunt, are so rare that many experts are awestruck that an amateur photographer managed to take the pictures at all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人与自然 发表于 2013-4-1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人与自然 于 2013-4-11 22:04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r Suwanmon said: 'It was important to allow the birds to see me often and build up trust in order to allow me to take their pictures while they act naturally - not an easy feat to get wild birds to do'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he 33-year-old photographer roped in his family to help him create a hide in the birds' habitat in Thailand's southern province, Satun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人与自然 发表于 2013-4-1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人与自然 于 2013-4-11 22:05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After studying the animals' natural mating, feeding and living cycle the family built a studio within the wilderness and created a new feeding pond for the birds to fish i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Mr Suwanmon's work has created a storm among wildlife photographers as admirers express their amazement of the high-quality work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人与自然 发表于 2013-4-1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人与自然 于 2013-4-11 22:05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e is now hoping to use his gallery as a platform to propel Thailand to the forefront of natural world photography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e said: 'A lot of people sai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ey'd seen pictures of this quality and expected that they'd really been taken by a non-Thai photographer'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人与自然 发表于 2013-4-11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本帖最后由 人与自然 于 2013-4-11 22:06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lue-eared kingfishers are found across Asia and tend to live in shady forests where they hunt for fish in stream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They are about 16cm long and are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common kingfisher except for their blue ear coverts

Read more: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307347/Kingfishers-caught-act-The-amazing-hunting-pictures-took-TWO-YEARS-capture.html#ixzz2QAC6eVCG
Follow us: @MailOnline on Twitter | DailyMail on Facebook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ingkey 发表于 2013-4-1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电信
厉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2 18:30 , Processed in 0.10266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