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denk目镜后,今天白天大致试用下有不少体会。依据公司宣传,denk三代双目主要特点是,双目光轴可自调节,双目瞳距调节铰链可以自调松紧,27mm通光,powerswitch 倍率转换器方便不换目镜自由转换倍率,以及新款的45mm ocs,相较原版37Mmocs,改善了巴罗通光直径,也许可以提高点像场边缘亮度?以及应付快焦比镜子过陡峭的光线转折。
此次对比器材是baader公司的mark v和maxbright双目,分别代表巴德公司高低端产品。主镜子用lomo 80f6, 和lzos 130f6,两款镜子都是号称color free无色差镜,高倍色差几不可见,可以 来检验双目引入色差问题。
注:后焦点(backfocus),清晰成像后,光线出射调焦筒机械口最边缘到成像焦点的距离。
1、外观与机械做工。
新款b27三代denk双目外观是黑银色调,好看与否各花入各眼吧,我觉得还行,不错。相比markv和maxbright两款baader公司的高低端产品,denk似乎本体并没有完全采用金属外壳(此点有待证实),摸起来像橡胶又像塑料,这点好处是冬天不怕手冰到了。markv全金属壳体。maxbrigtht采用的是部分金属外壳,握手处改为橡胶手把。如果真采用塑料材质,长久使用壳体是否变形有待证实。
powerswitch整体还带毛边,突刺,真像国产代工的,powerswitch上部螺纹接双目,下部螺纹接2“鼻型口。上部螺纹环实在有些过薄,零点几毫米厚的螺纹接口,如果挂两只550g猫头鹰,真很担心会断裂。
拿到棱镜本体后,发现握住一边镜筒,另一半会自然下掉,看得出来是双目本体铰链太松垮的缘故。松开中轴铭牌后,露出四个顶丝螺纹孔,原厂只上了两个顶丝,松掉顶丝后用游标卡尺顺时针拧紧中轴卡子,我大概用了八成力,没完全上紧,怕崩掉 。然后回上顶丝顶住。现在状态是双目筒松紧度还是有点松,正常使用没有问题,虽然比原来出产好,但是还是没踏实那种感觉。
镀膜颜色和markv很接近,看起来就像是高级复合镀膜层。低端的maxbright也许是为了拉开差距,以普通单层蓝色镀膜为主。
双目整合性颇高,由上到下罗列的是目镜锁紧环(螺纹锁紧)、视力补偿调节环和光轴矫正环。双目视力补偿调节环设计很棒,手感不错,有一定阻尼,还带刻度,方便多人使用,这一点markv和maxbright没有denk人性化了,他两虽然也可以视力补偿,没刻度环,没锁定钮的每次用都要归零后再校正自己视力。一般情况下我使用戴眼镜方式看双目,这样基本都是归零可以看,奇怪的是denk在这种情况下两边归零我有只眼睛无法找到焦点,大约要调节视力调节环2格才行。max和mark我都是采用归零的方式调节,不过由于找不到刻度,观看时候也有微小调节,自己没特别注意。目镜锁紧环相比同样是螺纹锁紧的markv 机械设计档次差不少,不过使用上感觉基本差不多。
双目光轴自校正。上人工星点直接在130f6 和nikon nav sw 10mm配合下调节,倍率直接跳到780/10*3倍,逆时针拧松银色环后,旋转视力补偿调节环可以360度自由摆动,仔细旋转后,可以达到完美光轴合璧,这种感觉tmd太爽了。找到合璧位置后,银色环顺时针拧紧还需要小心,不要让光轴跑掉(这里有个诀窍,开始拧松银色环时候,不要松太多,一点点就可以,保证让视力补偿环能够自由360度旋转同时视力补偿刻度不会变化就行),最后用附带扳手拧紧1/8圈就完全好了。银色环拧紧后,视力补偿环旋转时候,补偿刻度又可以变化了。
2、合焦计算
先交代下markv光程。本体+接口环110mm,棱镜38.5mm,合并后算150mm。1.25x巴罗算上后-20mm, 1.7x巴罗算上后-40mm左右。ap 1.7x巴罗加到天顶前面算上后>-110mm。
maxbright光程。本体无需接口环100mm,棱镜可以跟markv一样,也可以另购便宜的maxbright自用天顶。巴罗计算与markv相同。
denk b27光程。查不到资料,不明。其ocs45 巴罗和powerswitch 1.3x, 2.3x,3x配合本体光程计算分别约-5mm,-15mm以及-25mm。就是说denk双目在1.3x下,大致相当于使用天顶+单目的光程,还要拉出调焦筒5mm左右。这款双目在我的lomo80f6上,中倍和高倍都无法使用自带调焦筒合焦,原因是原配羽毛2025调焦筒不够长。使用3545调焦座使用就轻松多了,无需转换延长筒。使用3545时候,原镜筒后焦点是155mm左右,如果你的镜筒后焦点比我还要长,估计要加延长筒。可以肯定这款双目应该可以轻松在1.3x倍率上使用牛反,因为1.3x倍率 下,该双目光程跟普通单目合焦基本一致。前提是可能你需要为牛反准备延长筒了。
3、白天光学表现
无奈。通过目镜端观察双目消光情况,markvmaxbright和denk三款各有各的缺点,可以这么说,我看都没达到完美,哪怕优秀的地步。不同的是markv在中心是清晰干净的成像白斑,外围漆黑,然后在漆黑环外围还有几道棱镜反光面光环环绕。maxbright,在中心也是清晰干净的成像白斑,外缘有一圈淡淡的白色环,在往外基本是漆黑的,没见到明显的棱镜反光发出的白色光环。我后来仔细找到了那圈白色环的出处,其实是maxbright底部第一片棱镜片是凹陷的,凹陷出环消光处理不足引发的微弱反光。denk,中心白斑清晰,外围基本漆黑一片,较暗视野时候表现良好,手电照射后,出现环绕出瞳成像白斑的反光环,而且是大片大面积反光。检查棱镜本体和转接环后发现,棱镜本体视力补偿环本身消光没处理,仅仅涂黑,各转换接口套筒除了牛反用的套筒外,鼻型套筒,powerswitch等等在消光处理上做的不够,如果有心购买,需要把各套筒全部贴绒布,视力补偿环旋下来贴绒布处理(视力补偿环要旋下来,先要旋下光轴调整环,银色那个环)。
实际白光视觉表现。高倍上,三款双目都可以轻松分辨出衍射环,分辨率上没有异样。夜间室内三款基本相当。maxbright和markv白天区分不易,高倍,低倍都表现很好,锐利,反差都还原了原目镜特点。我使用测试的是nikonnav sw10mm目镜,三种双目在使用ocs情况下,未见引入色差,其中maxbright 和markv都是用ap1.8xbarlow置于ap天顶前端,配合1.25xocs得到约2.8x巴罗倍率,对比denk powerswitch2.3x和3x倍率。去除掉ocs后的markv和maxbright都可见引入微弱色差。denk没有测试去除ocs的情况。使用nikon这款目镜是因为它的特点是反差较高,黑白分野清楚,但是奇怪的是杂散光处理并未达到优秀水平却让整体像质达到高反差。这样通过这款广角目镜考验下双目反差比较容易分出高下。使用baader公司两款产品在白光场景下,看不出太多区分,denk在2.3x,3x倍率下,像质偏灰,白色和黑色区分不如其他两款双目。不过话说回来,夜间杂散光影响比白天小了很多,相信夜间观测受此影响较小。
双目分光平衡。markv maxbright denk基本一致,白光下白纸,肉眼对比双瞳亮度差距,相近。denk 颜色还原有点偏黄,不过此点夜间不是问题。
4、附件与价格
附件最丰富的denk, 含了ocs、2“鼻型接口、牛反延长桶配件、powerswitch、还送一个大铝箱。整体价格5300元。
maxbright双目属baader低端产品,特点是国产oem代工,22mm通光直径,更轻巧的重量,完全校正的光轴,100mm短光程双目本体,广泛通用的t2接口,与高端markv可以全部共用配件,包括套筒,巴罗,接口,棱镜。附送铝箱,但是不带提手等于没用,价格1750元左右,如果买套装,加ocs 1.25x或者是1.7xocs自选一个,2”或1.25"鼻型接口一个,2500左右。
markv,从baader买不带附件,不带箱子,仅仅海绵瓦楞纸包装9000左右,ocs 1.25x\1.7x\2.6x自选,每个700左右,可以选配ap巴罗每个1400左右。1.25“棱镜天顶1400左右一个。2"鼻型接口350元,1.25”鼻型接口 200元。全套组合大约14000元。
最后总结下denk优缺点:优点,光轴自校正适合完美派,铰链可以自调松紧度,27mm通光打遍1.25“目镜,powerswitch变倍方便,光程是负值可以使用2”天顶更稳定(注:markv光程过长,不少望远镜只能用棱镜来缩短光程,当然据短的井筒建议购买2“zeiss棱镜天顶更稳),低倍牛反双目的希望,视力补偿设计不错。
缺点,消光处理不足,希望厂家改进。铰链出产太松垮,希望能调紧一点。重量较轻的优势被额外加入的powerswitch重量抵消,可能你需要自备延长桶(相比其他双目需要据镜桶的,各有各得好)或者准备足够长的调教桶,比如羽毛35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