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沙尘与月影齐飞,霓虹共暮光一色 — 东非混合日食观测记

[复制链接]
绝对零度 发表于 2013-12-2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绝对零度 于 2013-12-25 08:42 编辑

2013年11月3日,一次罕见的混合日食横扫非洲大陆赤道地区,中国天文爱好者自发组队前往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湖西岸观测。中国天文爱好者肯尼亚日全食观测队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1名天文爱好者组成(其中上海4人、北京4人、深圳1人、四川1人、浙江1人,由于飞机载客数量限制另有3名队员候补)。观测队成员从上海、北京、成都出发飞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再搭乘小型飞机飞往550公里以外离全食带最近的Kalokol机场,然后乘坐四轮驱动车辆前往日全食中线。

观测队与搭乘的塞斯纳208B飞机、飞行员、地面车辆驾驶员在Kalokol机场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观测队从肯尼亚内罗毕威尔逊机场出发,这是一个通用航空机场,基本上都是私人飞机、公务机以及通勤航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内罗毕的清晨,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等待飞机的时间里,阳光透过云缝撒向大地,这个赤道上的高原透露着微风徐徐的凉意,不过两个半小时以后我们就将到达这个国家最干旱、高温的地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租用的Yellow Wings的CESSNA 208B Grand Caravan(塞斯纳 208B,绰号“大篷车”)飞机,一共有14个座位,1-2布局。由于是观光飞行,全程飞行高度都在2500米以下,飞行速度都在300KM/H以内。

赛斯纳208是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研制的单发涡桨式多用途轻型飞机,其飞行速度快、装载量大,可在土跑道等简易机场起降,经济性、可靠性好,维护简便,加装气象雷达、空调和氧气系统后,性能可进一步提高。208B是加长型,应联邦快运公司的要求而加长1.22米,商载增至1587千克,货舱容积为12.7立方米。

我们的飞行员Martin,没有配备Co-Pilo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篷车的液晶仪表还是很漂亮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FSX爱好者,这个飞过无数次的机型其实很渴望真正飞一把,不过估计全队人都会强烈反对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我们登机的位置附近就是肯尼亚总统专机,所以有政府官员在场监督,禁止摄影摄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小的流控之后,我们的飞机从跑道上一跃而起,整个飞行线路单程约550公里,飞行时间2.5小时。飞行线路基本上是沿着东非大裂谷的东部裂谷南北方向飞行,途经奈瓦沙湖、柏哥利亚湖、Lake Elmenteita、纳库鲁湖、巴林哥湖。

东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位于非洲东部,是一个在3500万年前由非洲板块的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理奇观,其所形成的生态、地理和人类文化都相当独特。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最深达2000米,宽30~100公里,全长6000公里(3700英里),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东非大裂谷的详细地理位置以三角形的三个点来描述的话,南点在莫桑比克入海口,西北点则远到苏丹约旦河,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

位于肯尼亚的东部裂谷部分,则是整个东非大裂谷区较深的部份,其中最深处在肯尼亚的奈洛比北部,这一部份的裂谷区没有出海,因此所造成的湖泊则较浅、所含矿物和盐份也较高。如马加迪湖几乎都是碳酸钠组成。艾尔曼提亚湖(Lake Elmenteita)、巴林哥湖、柏哥利亚湖和纳库鲁湖(Lake Nakuru)则碱性相当高。奈瓦夏湖则是小规模的淡水湖。



航路上可爱的小城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面上的灌溉区,从空中看就像一片肺叶,而河流就是气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裂谷实在太大、太宽,所以裂谷地貌从空中看也不是特别明显,倒是从卫星地图上可以一览全貌,真是地球的一道伤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沟壑纵横的断裂带,有点像豹子花纹的植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飞越Longonot火山,这还是我第一次从空中俯瞰火山,圆锥形火山口非常壮观。Lonely Planet介绍说沿着火山口走一圈会是一趟非常艰辛的旅程,但是对于火山控来说一定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Kapedo附近的死火山口,从这里我们开始进入图尔卡纳地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小撮火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地貌颜色由绿变黄,植被逐渐减少。朵朵白云在地面上投下自己的影子,越往北、天气越来越晴朗,大家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应该是人类定居点的农场围栏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飞跃Lokori附近的河床。我很关注这个河床内蓄水的情况,因为在Kalokol降落之后我们前往观测点的必经之路上就需要越过一个类似的河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跑道出现在左舷前方,即将开始降落。右侧是图尔卡纳湖,以及中央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降落的很平稳,1公里长的沥青砂石跑道对于大篷车这种小飞机完全够用了。这架大篷车的注册号是5Y-ELO,才购买了一年多,超级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的地面车辆早已等候在Kalokol机场,一番寒暄,拍完集体照留念之后,观测队改为搭乘四驱车前往Kalokol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Kalokol村远比想象中“繁华”,我们惊奇的发现居然有手机信号!这让我们带来用作应急通讯的铱星电话没了用武之地。村子里甚至还有餐馆、咖啡馆。关于要不要在本地餐馆吃饭,我们内心确实犹豫挣扎了许久,最后貌似大部分人还是决定胆战心惊的小试一下。说实话,从卖相上看,实在没有什么胃口,但是味道尚可,果腹足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午餐后,我们从Kalokol村出发,越过干枯的河床向北方前进。
日食中线就在Kalokol村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的地方。观测队到达日全食中线附近,选择的扎营的位置设为大本营(4人),机动组(7人)向北部继续前进1.5KM扎营。

Kalokol以北日全食中线附近风景,荒凉的沙石地上分布着耐寒的金合欢和刺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本营观测点附近的国外观测队营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机动组观测点附近的一棵小树,那一小片阴影成了我们避开酷热阳光的休息站。不过好天气带来的兴奋感让我们很快就适应了高温天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机动组观测点附近的国外观测队营地,这里的地貌是由图尔卡纳湖中央岛火山爆发形成的,满地都是火山弹(球形玄武岩)。在另外一个观测营地,来自德国、乌克兰的观测者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器材。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跑来问我们是否到达了日全食中线,他把这条线想象的跟赤道一样精确,而事实上,误差几百米根本就不是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1(初亏),天气非常晴朗,云量远小于预报的25%云遮比,这让我们对成功观测充满了信心,大家都觉得今天这事成定了。然而,云悄悄的起来了,从观测点向东望去,似乎图尔卡纳湖东岸已经被乌云覆盖,我们只能暗自祈祷,让着云慢点来、慢点来。

不幸的是,在C2(食既)前20分钟左右,自东北向西移动的云层开始遮蔽太阳,此时我们还心存期望,因为从地平线到12度(食甚高度)这一段天空还是晴朗无云的。观测点西面的云量继续增加,已经完全看不到太阳了,大家心如死灰的开始祈祷幸运的云洞出现。

初亏 全天鱼眼云量监控情况(图片作者:RS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2(食既)之前,天色渐暗,狂风呼啸,东面天空几乎被黄褐色的乌云掩盖,此时附近的外国观测队居然开始收拾器材准备走人了。C2(食既)前7分钟左右,沙尘暴自东向西抵达观测点,一时间飞沙走石,大家一面听着砂石打在器材上叮叮当当的声音,一面用石头压住铺在地面上的毯子防止被吹走,诅咒这鬼天气的同时,心里却是无限悲凉。

食甚前 全天鱼眼云量监控情况(图片作者:RS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2(食既),西面天空完全没有留给我们任何希望,听队员大声喊着“天黑了”,我知道月影已经飞速向我们靠近,然而我们却什么也做不了。原本设定的由魔灯相机固件脚本自动拍摄整个全食过程也变得没有必要了,同伴由计算机控制的相机快门不停地连拍着完全无用的照片,也懒得去管了。月亮终于掩盖了太阳,天空变得如黄昏一般黯淡无光,金星出现在头顶闪耀着,15秒之后,阳光透过云层通知我们C3(生光)的到临,我们却什么都没有看见。

食既-食甚-生光 天光变化动画(从食既前20秒到生光后20秒)



食甚时金星出现在天空中,整个观测点所有人都在大喊Venu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食甚 全天鱼眼云量监控情况(图片作者:RS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C3(生光)后,上天似乎在嘲讽我们一般,云缝中露出部分太阳,可是我们也到了该撤退的时间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光后出现的双彩虹,实在是美到让人伤心~
顺便google了一下,原来双彩虹是很寻常的?!为什么我很少见到?!
副虹(又称霓)与彩虹同心、但较暗。副虹是阳光在水滴中经两次反射而成。当阳光经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来。在水滴内经过一次反射的光缐,便形成我们常见的彩虹(主虹)。若光线在水滴内进行了两次反射,便会产生第二道彩虹(霓)。霓的颜色排列次序跟主虹是相反的。由于每次反射均会损失一些光能量,因此霓的光亮度亦较弱。两次反射最强烈的反射角出现在50°至53°,所以副虹位置在主虹之外。因为有两次的反射,副虹的颜色次序跟主虹反转,外侧为蓝色,内侧为红色。副虹其实一定跟随主虹存在,只是因为它的光线强度较低,所以有时不被肉眼察觉而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机动组观测点监控视频截图(我们正在讨论天气变化情况)(图片作者:RS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机动组观测点监控视频截图(沙尘暴来袭)(图片作者:RS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日在Kalokol机场降落的各类飞机20多架,均是为了观测混合日食而来,我们是第二架降落、最后一架起飞的。
由于Kalokol机场无夜间照明设备,食甚时间距离日落时间仅一个多小时,因此在生光后不久观测队成员就开始收拾打包设备,并向Kalokol机场集结。
一路上司机在崎岖的沙土路上施展了各种飞车技能,尤其是人货混装的车辆,坐在货箱内的队员被数次抛起撞到车顶,或是在刹车、加速中被挤成一团,终于赶在最后时刻到达了Kalokol机场。此时,前一辆车辆上的几位女汉子已经抓紧时间完成了器材装机的任务,为我们准时起飞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8:30,飞行员启动引擎,缓速滑行到跑道末端,掉头加速起飞,夜色渐暗,星光闪现,心中仍是不甘与沮丧。
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从电台里传来内罗毕威尔逊机场已于20:30关闭的消息,在我们准备去内罗毕国际机场降落时,经过飞行员与空管的沟通,我们最终还是顺利返回内罗毕威尔逊机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恨死了成都阴霾的天气~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2 21:58 , Processed in 0.41540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