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学习交流] 中国是首屈一指的最文明最古老的国家

  [复制链接]
禾日 发表于 2016-9-14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msloo 发表于 2016-9-1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联通
古代能出历法的国家不多,都是强极一时的大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uakeqing2000 发表于 2016-9-1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然并卵!
回复 顶~ 0 砸~ 1

使用道具 举报

兆龍他城 发表于 2016-9-1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九江 电信
感觉文明只存在于古时候 到今日快毁灭殆尽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急速流星 发表于 2016-9-1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电信/IDC机房
古人的智慧真深奥。。。最终奥义  一日 为什么不叫一个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ogerw 发表于 2016-9-1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电信
下面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一些资料:

公元四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在分析古星图和星空时,发现星星的位置略有偏移,进而发现岁差,并定出冬至点每50年后退1°。《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

冬至时刻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叫冬至点。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历法家们就把冬至点确定在牵牛初度,意思是冬至点离牛宿距星的赤道宿度不到一度(古1°相当于今0.986°)。公元前104年制定太初历时,认为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月在建星”。《汉书·律历志》记载刘歆《三统历》认为经过一元后,日月五星“进退于牵牛前四度五分”。这说明汉代的实测证明冬至已经不在牵牛初度,而是在牛宿以西靠近斗宿的建六星附近。对于这一观察事实,思想保守的刘歆并没有在计算中使用,三统历中日月起算点仍采用牵牛初度。东汉贾逵测出冬至点既不在牵牛初度,也不在建星,而是在斗二十一度,明确肯定了冬至点的改变。但他只是想到冬至点位置应予改正,而没有深究其中的规律。东晋天文学家虞喜(281—356),字仲宁,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毕生专门从事学术研究。虞喜是一位相信天体运动遵从某种规律的天文学家。他注意到冬至点的改变,并且想到仅仅改正冬至点的位置,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中国上古时代,天文学家利用夜半、黄昏或拂晓时处于正南方的恒星来推算太阳在恒星间的位置,这就是历史上的昏旦中星方法。虞喜考察了历史上的观测记录并发现,唐尧时冬至日黄昏是昴星在正南方,而他那个时代(约公元330年),却移到了壁宿。两宿之间相距很远,不可能用观测误差来解释,因此,他领悟到经过一个回归年之后,太阳并未在天上走一周天而回到原处,应该“每岁渐差”。所以他提出“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新概念。由此他估算从尧到东晋已历2700多年,从昴到壁有53度,并得出结论,天周与岁终岁岁微差,每50年会差一度,名为岁差。岁差现象是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天文新发现之一,它使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的恒星年和四季变化的周期——回归年(即太阳在黄道上从冬至点运行至下一个冬至点的时间间隔)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对于历法推算和恒星位置的测定都有重大的作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KSo 发表于 2016-9-16 1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西方国家的历史是什么时代开始记载的?另外,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埃及是最文明古老的国家,证据是金字塔和人面兽身,还有其他的证据吗?如:文字,时间,历史记载?

总之,有了“文字”才能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有了时间,才能记录不同历史时期时间记载。也就是说“历史记载”是建立在“文字和时间”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国文字和时间最低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Kish_tablet”

完全瞎说。埃及和米索不达亚都有5千年历史以上刻有文字的古物现存於世。你找一段5千年的中国文字给我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KSo 发表于 2016-9-16 18: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长春 联通
希腊人在公元前200年已发现了地轴进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22 20:59 , Processed in 0.08565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