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guslau 于 2016-11-13 21:39 编辑
编号M33的旋涡星系位於三角座,因此被称作三角座大星系,亦昵称为风车星系。它距我们约三百万光年远,是肉眼能见的最远天体。不过由於M33视角面积较大,表面亮度不高,在光害环境下并不容易看得见。因此M33亦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光害测量标尺。
M33直径约五万光年,孕育了约四百亿颗恆星,是本星系团里仅次於银河及仙女座大星系的第三大星系。相对於拥有一万亿颗恆星的仙女座大星系及四千亿颗恆星的银河,M33的体形小得多。近年的观测数据显示这三个星系曾在数十亿年前邂逅过,也将於数十亿年后再次碰撞,甚至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星系。
M33是目前所观测得到拥有最多恆星诞生区的星系,可辨别的区块达数百个。而其中最大的数个更拥有独立的NGC编号,包括NGC604、NGC588、NGC592及NGC595。而NGC604(位於图中一点半钟方向) ,更是已知其中一个最大的恆星诞生区。它的直径达1,600光年,足以容纳100个猎户座大星云。NGC604拥有二百多颗炽热及非常年轻的新星,星龄只有约三百万年,总光度却超过四千万个太阳之强!是本星系团里第二最明亮的恆星诞生区。
参考连结:
影像技术资料: LRGBHa,总曝光时间:9.5小时 L通道:TEC180mm f/7.1, APM-Riccardi 0.75X reducer, QSI690 CCD RGBHa通道:TEC180mm f/7.1, SBIG STL-11000M CCD Oct-2016,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 Oct-2013, 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库纳巴拉布兰。 影像摄取及处理:刘剑明
创作手记:
这是我在从化拍摄的第一幅作品,也算是这两年多停下来之后的从新起步。由于整套器材都是全新配置的,因此测试及磨合花了不少时间,也遇上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其实这也只能算是一个半成品,因为曝光不足,也借用了旧的彩色通道。只拍了两小时的L通道,本来是沒想过要发布的,但拍摄期间发现了一个意外惊喜,此地的视宁度非常好,经常在1.5角秒左右,好得有点令人难以置信。勉强合成照片后证实测量数据是正确的。对比三年前在澳大利亚拍的图片有非常大的差别,细节多了很多,星系里的很多星星及星团都分解出来了。兴奋之余在网上找了两幅高分辨率照片作详细对比。一幅是Kitt Peak 4米望远镜拍的(上面第三个連接),另一幅是Subaru望远镜拍摄,Robert Gendler 处理的(上面第四个連接)。发现虽然分解度还及不上这些大口径望远镜,但也有相当多的目标可以清晰的分解及辨认出来了。很多在分解边缘的星星增加了照片处理的难度,因为它们跟噪讯已经分不开了。急于给大家分享这一意外惊喜,所以怱忙的发布了这幅未成品,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更新。
拍摄的时候天况不算太理想,水气很重,透明度一般。而且村里大妈们正在跳广场舞,灯火通明,非常热闹!估计天空背景不到21等。但由于拍摄全程耳边都在响起什么小萍果呀之类的,以后看到M33相信都会让我联想起村里的大妈们。
最新一期的天空与望远镜杂志刚好有一篇观测M33的专题(Sky & Telescope, Dec-2016, p54-56, Sue French专栏)。还配上一幅60公分望远镜拍的详细插图,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