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志们能不能介绍一下中国现代有哪些天文学家~~

[复制链接]
liuyan88104 发表于 2005-9-2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总只看到国外的
我都不爽了~
楚天空 发表于 2005-9-2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联通
未来的我不知是否算一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太空使者 发表于 2005-9-25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电信/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中国现代的天文学家海了去了!
:mrgreen: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奇天 发表于 2005-9-2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王思潮算吗?

北京紫台王思潮研究员算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iuyan88104 发表于 2005-9-3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电信
北京紫台王思潮研究员算吗?

当然  不过最好说点有关的发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5-9-3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quote:efd37a2013="liuyan88104"]
北京紫台王思潮研究员算吗?

当然  不过最好说点有关的发现[/quote]证实very very多的UFO是地外生命! :mrgreen: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fine 发表于 2005-9-3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可以去看一下中科院的院士介绍和各天文台网站

就知道中国天文学家的情况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learskies 发表于 2005-10-1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宿舍电信
到南京大学天文系主页上看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in1913 发表于 2005-10-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联通
[quote:b5a4b7c961="楚天空"]未来的我不知是否算一个 [/quote]
来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5-10-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Re: 王思潮算吗?

[quote:b3031a4c00="星奇天"]北京紫台王思潮研究员算吗?[/quote]老王和紫台跑北京了! :shock: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博洋同好 发表于 2005-10-2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中国天文学家——余青松
  当你乘火车途经南京时,你总会看到南京东郊的紫金山上,有几个圆顶闪耀着阳光,十分引人注意。那里就是世界闻名的紫金山天文台。半个多世纪以来,紫金山天文台以它雄伟壮丽的风姿、丰硕的天文研究成果,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学者前往参观学习。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天文事业的象征,是我国的骄傲。

  但是,你可知道当初紫金山天文台的设计师与建筑师是谁呢?

  他,就是本文要介绍的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创始人余青松。

  余青松,是福建省同安县人,生于公元1897年,公元1978年座于美国马里兰州。

  余青松少年时代是在家乡度过的。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班。公元1918年赴美国,先在里海大学攻读土木建筑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到美国曼克林提克·曼瑟建筑公司任设计员。公元192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天文,并在阿利根尼天文台台长邱提斯领导下,进行天文观测与研究,较出色地完成了《天鹅座CG星的光度曲线和轨道》的硕士论文,这使他在美国天文界初露头角。后来他又转入加里福尼亚州大学进修,在里克天文台从事恒星光谱研究工作,曾获得该大学的天文学奖学金。余青松以他的精深扎实的基础,踏实苦干的精神,使当时的恒星光谱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创造的光谱分类法被纳入国外天文学教科书之中。公元1926年就这方面内容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博士学位。因此余青松在国际天文学界名声大作。

  余青松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即使他在国外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并没使他忘记自己的祖国。公元1927年,他毅然回到养育他成长的家乡福建省,任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

  公元1929年,具有伯乐之明的高鲁,识得这位“千里马”,大力推荐余青松接任自己将要离岗的天文研究所所长职务。此后余青松历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中国天文学会会长、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主任委员兼观测组主任、中国天文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另外他还是国际天文协会以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

  余青松步入天文界后,几乎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即使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也从未停下脚步。余青松以他那超人的智慧和特殊的才能,率领天文界,励精图治,踵事增华。无论是他亲手创建的两座现代化规模的天文台,还是他使得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初具规模,其成就,都是前无古人的。他对开创祖国的现代化天文事业充满着信心。可是,正当他准备为祖国的天文事业继续奋斗的时候,公元1941年,中央研究院以所谓专家须到国外进修为借口,免去了余青松的天文研究所所长职务。面对着这无情的打击,余青松伤心极了。但他此时并没有甩手出国,而是仍旧怀着他那拳拳赤子之心,来到广西桂林,四川重庆负责起光学仪器和教学仪器的研制工作来了。公元1947年,他看到政府的腐败无能,内战连绵不断,痛感报国无门,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无望,便怀着抑郁的心情,被迫离开了祖国。

  这次再度出国,他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任教;一年后,受聘于美国博尔登高山上的萨默斯——鲍希天文台,从事仪器设计工作;后来又到著名的哈佛大学天文台从事研究工作。公元1955年后,美国马里兰州胡德学院聘他为教授,并兼任该院所属的威廉斯天文台台长职务,直到公元1967年退休。当时胡德学院年鉴《试金石》出版了《余青松教授专号》,借以表示该院师生对他的敬仰和惜别之情。

  如前所述,余青松对祖国现代天文事业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创建了当时东亚地区第一流水平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云南省昆明凤凰山天文台。

  公元1929年余青松接任天文研究所第二任所长后,秉承高鲁的宏愿,开始着手创建紫金山天文台的工作。他首先上山踏勘,选择最佳登山路线筑路,并制定总体规划蓝图;然后,他根据经费短缺,条件差的特点,费尽心机,作出几项重大英明决策;

  第一、根据现有的山形地势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工程量,建筑各个观测室及其它附属建筑物,如大小宿舍、气象塔、蓄水池等。

  第二、由他自己亲自承担设计和绘图任务。总体布局中除子午仪室采用了基泰工程公司的设计图样外,其他所有建筑物均是由余青松本人设计和绘图的。如天文台本部暨大赤道仪室、小赤道仪室、变星仪室、大小宿舍、蓄水池、气象塔、甚至电缆装置、防火设施等等。天文台建筑物的设计不同一般,余青松所设计的观测室不仅是对放置观测仪器的空间合理,而且还设计了将来用于处理资料的地下室。他对观测天窗的设计等,都考虑得甚为周密。这些观测室直至今天,仍在发挥着它的应有的作用。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余青松设计的天文台本部暨大赤道仪室,最为突出、最为壮观,它不仅集办公用地和观测场所于一体,而且其外观结合了中西形式,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这一切,无不显露出余青松他那超众的才华与非凡的智慧。

  第三、他根据与国际签订的联合观测的一些项目,优先上马其建筑工程及订购有关仪器设备和图书。在订购仪器设备问题上,他并没有因经费短缺而浅视,而是选择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产品。比如订购口么60厘米大望远镜的电动升降机是德国蔡司工厂第一架新产品,不定期有为参加国际联测用的太阳分光仪、变星仪也都是最新产品。

  第四、在建筑施工方面,余青松的决策也是超乎寻常的。因天文台各建筑物与一般房建不同,而且又在山上,各营造厂家均要出原订计划的三、四倍承包价格,所以余青松勇敢地决定由自己主持负责建筑监工工作,始终未用包工制,从而省下了一大笔建筑费用。

  在余青松所长的带领下,经过天文研究所全体职员的人同努力下,费时五载,于公元1935年,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筑工程全部峻工。这个当时在东亚地区第一个建成,且具有国际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大型天文台,完全是用我国自己的人才,自己的力量建筑而成的,这是多么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啊!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浸透了以所长余青松为首的天文研究所全体人员的心血,充分显示了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天文事业艰难创业的精神。

  紫金山天文台拔地而起后,轰动了国际天文学界,有不少国外学者慕名而来。日本京都大学校长,著名的汉学专家新城新藏和几位日本学者到紫金山天文台参观后,站在变星仪室前面,浏览全景,深有感触地说:“日本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建筑这样好的、东亚第一流的天文台的人!”

  公元1937年,正当余青松准备带领天文研究所进一步开展更系统的观测与研究工作之际,抗日战争爆发了。无奈,天文研究所的一切工作被迫停止的同时,还要根据中央研究的决定向内地迁移。几经辗转,天文研究所于公元1938年春最后落脚在云南省昆明市。

  严酷的战争,长途的跋涉,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减弱余青松要继续振兴祖国现代天文事业的斗志。他正在酝酿再建一个天文台。因为,当时的形势很清楚,抗战将是长期的,要想短期内回到南京进行观测和研究工作是不可能的。其实,余青松筹建紫金山天文台时,就曾有过为天文研究所在内地选一合适地方再建一座天文台的打算。如今,昆明的条件这么好——地势高爽,空气清澄,云量较小,晴天多,湿度小,加上气候四季宜人,……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儿把自己的愿望实现。

  公元1938年夏,余青松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带领天文研究所的人踏遍了昆明四郊,勘察天文台台址。最后选定东郊凤凰山。仍是由余青松自己设计建筑图案,主持建筑施工监督工作。天文台建成后,把从内地运来的仪器装配、校正等工作,也都是由他具体指导和亲自动手的。

  余青松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文学家。他不仅对天文专业有很高的研究水平,不仅具有出色的组织才能、建筑设计及工程施工的才能,而且他在工作中经常有所发明与创造。比如公元1936年,我国首次派遣日食观测队到日本北海道观测日食,由余青松为领队。在准备前往过程中,为避免搬动笨重的转仪钟,他发明了利用留声机的发条,改装成为移动望远镜的动力,来代替转仪钟的功用;又如在筹建凤凰山天文台过程中,由于当时劳力极少,他对变星仪观测室圆顶的设计,不抄袭成法,设计出一种式样既美观,使用也轻巧方便,仅由一个工匠就能承担制作观测圆顶的任务,几个人就能把它上顶装配成功。晚年的余青松还绘制星图,星图绘有经纬线,别具风格,非常精美,刊载在不少天文书籍书;其中最受赞赏的是刊在著名天文学家门泽尔著的《天文学》一书中。门泽尔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

  虽然余青松后来未能回到祖国,但是鉴于他对祖国现代天文学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科学界给他以“中国现代天文学家”的光荣称号。

摘自 http://www.pmo.jsinfo.net/wenben/2005/yuqingsong.htm
 
青天青天
法力无边
千秋万代
一统未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博洋同好 发表于 2005-10-2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天文爱好者的老前辈
——高鲁先生

陈遵妫


--------------------------------------------------------------------------------

  高鲁字曙青,福建长乐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在法国巴黎组织的同盟会,并积极从事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随孙中山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不久任中央观象台(即北京建国门南侧的古观象台,今是北京天文馆的一个组成部分)台长。1918年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统一时辰会议,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参与紫金山天文台选址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会的发起人及第一届会长,并发起组织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任委员兼编纂组组长,对祖国近代天文尤其是普及工作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立志改革

  旧中国忧患交侵,气象事业一片萧条,外国人越俎代庖,高鲁深以为耻,但他并不沮丧而是立志改革。在任中央观象台台长时期,竭尽全力致力于气象工作的开拓,在观象台内设立气象科,聘请蒋丙然为科长,创办气象训练班,培养气象观测人员。

  高鲁认为只有通过办刊物才能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观象知识,于是从1913年起刊行《气象月刊》,并于1915年把《气象月刊》扩充为《观象丛报》。高鲁积极为刊物撰稿,其中“晚窗随笔”系高鲁集中西观象学术之大成,对当时普及天文知识起到了启蒙和推动的作用。

  经高鲁倡议,1922年正式成立中国天文学会,高鲁任第一届会长,在他主持下,学会十分注重学术交流,每月安排一次学术讲演;并改《观象全报》为《观象汇刊》,后由于经济拮据,旋改为《会报》,每年一册。1930年7月起恢复月刊,定名为《宇宙》,一直出版到1949年1—12期止(《会报》出版到第八期即改为不定期刊物,出到第九期止)。在当时经费奇缺的情况下,会务能得到维持和发展,高鲁是很费了一番心血的。

  中央观象台在高鲁领导下,每年编制一本历书,颁行全国。在历书中对清朝遗留下来的“时宪历”做了根本的改革,大胆地剔除了其中不科学的成份。并积极推行国际通用的公历。

  1927年11月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会通过将中国第一座天文台选址在紫金山。高鲁亲自三次登上第一峰,视察地形,聘请李宗侃进行建筑设计。几经研究,将天文台建在紫金山第三峰,即天堡城下。

  1929年他曾创造天璇式中文打字机,送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获奖。

  在重庆期间,他曾经亲自考察自流井工矿及滇缅公路工程,1941年他已六十多岁,不定期到陇西观测日全食。

著书立说

  高鲁热爱天文学,十分重视天文知识的启蒙工作,笔下很勤。他的著作以天文学通论为主,偏重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开掘。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天文学方面著有《图解天文学》、《日晷通论》、《中央观象台之过去与未来》《星象统笺》及其它零散论文和诗文集若干卷。

  1937年春,他受世界社(由李煜瀛、蔡元培等人在法国创立的文化组织)委托,主持《世界百科全书》中的《天文学全书》的编辑工作。总目录及编写人员已据点定,好总论(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高鲁),世界天文学史(朱文鑫)、太阳系(高平子)、恒星系(陈遵妫)、理论天文学(李衍)、实用天文学(曹谟)、天体力学(张钰哲)、天体物理学(余青松)、宇宙论(张云)等十编。不久,由于泸沟桥事变,这个计划未能实现,而他负责编写的中国天文学史已完成初稿。分疑年论、宇宙观、原时、星象、仪象、历史、法度等章,和近代一些中国天文学史著作的内容相比有新意,可惜在战乱之中,初稿全部散失。

高风亮节

  高鲁嗜学成癖,尤其酷爱天文学,从几案陈设、书房字画,以至庭院的草圃石径几乎都饰以星象。将科学与艺术熔为一炉,驰怀宇宙,陶冶情操。他自己一向奉公守法、两袖清风,对时弊深恶痛绝。中国天文学会的隐名奖金就是由他追回脏款而建立的。他死时无以为殓,被群众称为廉吏。

  高鲁居官三十余年,知交遍天下,群而不党。对于有才华的知音、学者即使索味平生不惜折节相交。余青松与他素不相识,由于看到国外天文课本载有余青松光谱分类法,便推荐给蔡元培聘为天文研究所所长。余青公果然不负他的期望,建成当时东亚第一流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继而又建成昆明凤凰山天文台,可见高鲁确有伯乐之才。

  还有一段趣话,在法国期间,一次他看到报纸上介绍李奥发明了日冕仪,他认为李奥是中国人,立即去函约他会晤,见面后才知错了。这说明高鲁虽然从政,但仍关心为祖国特色人材。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识高鲁是一位立志改革、自强不息的爱国民主学者,也是一位天文爱好者。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尤其是天文事业。基于他创立中国天文学会、推动和奠定中国近代天文事业的功绩,1980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天文卷》对他列有专条,称其为中国现代天文学家,对他的贡献做了应有的评价。

  高鲁终生为之奋斗的中国现代天文事业,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天文爱好者李飘然1949年11月8日在追念高鲁先生的文章中曾提出“……将来更希望有普及天文最优良的建设——假天馆的成立,而第一座假天馆就命名为‘高鲁假天馆’以纪念中国近代天文界中不朽的伟大人物”。(第一次将天象仪知识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是高鲁先生)。1957年9月29日,我国第一座假天馆——北京天文馆开幕了,高鲁先生在旧中国未有实现的二十六年的宿愿终于在新中国成为了现实。


--------------------------------------------------------------------------------
摘自 http://fjas.lamost.org/aster/gaoluchzg.htm
青天青天
法力无边
千秋万代
一统未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5-10-2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哟!他还到过桂林!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博洋同好 发表于 2005-10-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王绶琯 192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中国现代天文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理化研究所成员,原北京天文台台长。早年留学英国,从事天体物理研究,1953年回国后,在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参加恢复天体物理观测工作,1958年参加筹建北台,投身我国射电天文的创建和队伍培养工作。他建立太阳厘米波常规观测,建成太阳米波多天线干涉仪和分米波复合干涉仪,近年来领导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研制。他的著述涉及射电天文学方法,大型射电望远镜,多天线干涉仪,复合干涉仪等多方面。

摘自 http://www.xjltp.com/yztw/twxb/0dbq.htm#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博洋同好 发表于 2005-10-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联通
中国主权下青岛观象台首任台长——蒋丙然
 

    蒋丙然、字右沧,福建闵侯 代理航空署气象科科长,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讲
人,生于1883年9月2日,毕业于上 师;1924年2月至1937年底任青岛观象台台长,兼任
海震旦大学。后留学比利时国立双 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气象学会副会长、会长。国民政
博农业大学,学习农业气象学,获 府教育部译名委员会会员、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及
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1913年在 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海洋研究所筹备组常
苏州垦殖学校执教;1913年夏至 委;抗战期间任沦陷区的“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研究
1924年1月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央观 院院长”,1946年12月至1966年12月任台湾大学农
象台技正、气象科科长、代理台 学院教授、台湾省天文学会首届理事长和气象学会首
长,兼任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教官、 届会长。他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声望,曾被意大利
气象学会聘为名誉副会长,又任国际天文联合会委员;1966年12月24日病逝于台北市台大医院,终年84岁。
   蒋丙然先生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开创者,中国气象学会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他同时又是我国近代天文、地震、地
磁和海洋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艰苦创业,勤奋治学,热心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积极培养青年学子。他知识渊博;著述宏富,为
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4年以蒋丙然先生为首的接收组,受命代表中国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管了青岛观象台。蒋先生遂成为中国主权下青岛观象
台第一任台长。1924年2月15日从此成为“青岛观象台接收纪念日”。
   日本虽名义上将观象台归还中国,但日方人员仍留在台中执行台务, 致使中日双方观测人员各自观测和记录气象资
料,形成观象台“日员悬案”,日本方面的人员依旧呆在观象台里,借用中方设备,另立测侯所,于是在一个山中出现了
两个观测机构。原本一句话就可以移交的观象台日后却摆上了中日的外交日程,耗去了十几个春秋。
   1925年,青岛观象台第一次为中国的现代天文观测打开大门,青岛台从此开始辉煌... ...




   1925年,高平子老前辈利用德
人留下的16厘米折光天文望远镜对
太阳黑子进行观测与研究,开创了我
国太阳黑子观测的篇章,为我国积累
了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现代太
阳黑子资料。
   左图一为现装于青岛观象台6米
天文观测室内的16厘米折射天文望
远镜,望远镜为德国蔡丝公司产品,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为其配备了自动
青岛观象台16厘米折光镜
现存于青岛台的中国最早的黑子手绘稿之一
跟踪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望远
镜的口径为15厘米,物镜并不是原装产品,原因是在日本侵权青岛战败的情况下,在逃跑时将原装16厘米物镜带走,至此
没有追回,现物镜是紫金山天文台配备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左二图为中国第一批珍贵的太阳黑子观测手
稿,目前保存于青岛观象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黑子图描绘的非常仔细!

摘自 http://tqw.lamost.org/lishi.htm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ASA的猫 发表于 2005-10-4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秦淮区 电信
天哪!!!看得眼睛花了,结果一个没记住....
原来我们南京的紫金山天文台这么有名啊...我好幸福,我是南京的.....嘻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左耳抓右耳 发表于 2005-10-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文成县 电信
我们国家的人才真的是很多的~~~
只不过我们的人没有老外那样的去宣传而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akex 发表于 2005-10-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ickylucy 发表于 2005-10-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电信
这么多啊
怎么都没听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xin1913 发表于 2005-10-1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教育网/沈阳药科大学
我老师的理论:能称得上是“家“的一定是视天文为生命,并有所建树,是天文学家;视为生命没有建树的是天文发烧友;用天文知识谋生的是天文工作者;其余的是天文爱好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1 18:16 , Processed in 0.13905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