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想知道北京巡天会的简介

[复制链接]
sdu_xue 发表于 2006-6-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淄博 联通/山东理工大学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尊敬的北京巡天会的朋友们:
     我是一名山东的天文爱好者,对贵组织非常感兴趣,希望更进一步了解贵组织,谢谢!
skywacher 发表于 2006-6-12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北京市天文学会巡天会简介--赵玉春  
 


   作者语:2002年初某摄影杂志社征集影协名录及对该杂志的意见与建议,为此我认真地思考了一番当前我国摄影刊物的现状,并把一些粗浅的看法写出来寄往该杂志社,现我想把该“文章”亮亮相……

 
   协会基本活动情况及主要成绩:

   本协会隶属于北京市天文学会,主要从事天体摄影的创作、普及、器材开发与测试、国际学术交流及天体摄影与文化的艺术理论研究等。
本协会主要会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始便从事天体摄影实践,在历届全国天体摄影比赛中都取得最好的成绩,在国际上的此类比赛中也取得较好成绩,本协会是最早在国内媒体上(包括专业摄影杂志与电视节目)介绍天体摄影的概念。近年来多次与国际上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天体摄影组织及世界上最知名的天体摄影家戴维•麦林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本协会的宗旨是:创作一流的天体摄影作品及向国内介绍有关天体摄影的技术、设备与文化。

   对本刊有那些希望、意见与建议:

   天体摄影已不是一种科研工作,在国外它既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世界上天体摄影实践活动最普及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当然也包括一些欧洲国家),而这两个国家恰是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这决不是简单的巧合。摄影活动是一个国家物质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最普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而天体摄影的普及程度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科技与文化素质及民族整体视野的情况,在美国据确切地统计,约有30万人在从事天体摄影实践活动。目前世界上在天体摄影方面成绩最杰出者是英国天体摄影家戴维•麦林,它的天体摄影作品通过几百部图书和最著名的期刊流向全世界,许多作品被印成大幅照片销售,成为公共场所和家庭的精美装饰品(仅就这一点而言中国摄影家还无一人能望其项背)。1998年秋,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期间,作为中英政府间举办的唯一文化交流活动,便是在北京古观象台举办戴维•麦林的天体摄影作品展,布莱尔亲自为开幕式剪彩。

   笔者的工作是艺术创作(建筑、美术、摄影)与艺术理论研究,仅从笔者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来讲,笔者的艺术鉴赏力是无庸质疑的,去年笔者曾给贵刊寄送过一篇有关天体摄影观念性的文章及数幅戴维•麦林的作品,文章与作品皆被退回,不知是哪位编辑称“作品水平不高”。这一结论让笔者及周围的人(并不都搞天体摄影)大惑不解!笔者也曾多次以“暗访”的形式观看过不少“专家”选评别人的作品,对于“专家”的许多见解真让笔者感到汗颜—他们可是摄影专家呀!贵刊今年第二期杂志上最值得一读的文章是于建华先生所写的“歪诗”,其中“二等摄影玩莱卡,专拍病人和疯傻”现象非常值得摄影界深深地反思,如果我国摄影界“腕级”的“大师”—已经步入摄影“最高境界”的“大师”只能“专拍病人和疯傻”了,那么说得小点是我国摄影界的悲哀,说得大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悲哀。中国摄影界的尴尬绝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比如若比较中美两国所拍摄的影视作品的类型与内容,我们同样会感受到这种尴尬(最近国内正上演美国大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有人称这是“给中国电影工作者又上了一课”,很有见地。)……笔者觉得天体摄影虽不是什么“圣果”,但对于我们尚不了解的摄影内容与文化现象不应排斥,更不应匆忙地否定,而是应该静下心来慢慢地思考,作为摄影杂志的编辑更应该有这种“雅量”与卓识,或许会意外地发现这是另外一片天地!

   天体摄影在我国大陆地区尚属于“盲区”,了解与涉足天体摄影实践者不足百人,希望贵刊能从文化与技术的角度向大家多介绍有关天体摄影的内容。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接触过很多不同类型的杂志,也参与过杂志的编辑工作,觉得一般杂志往往有一个通病,即在颠峰期过后,发行量会保持一段时期的恒定(而不是增加),稍不留神便会下滑,其本质原因在于杂志的定位“太准”,“太死”。不可否认,一本杂志肯定都存在内容与读者的定位问题,但“太准”与“太死”便有可能在运行一段时期后,在不断吸引新读者的同时也在不断失去老读者,因为老读者的需求提高了(其“口碑”也不可忽视)。读者买专业杂志主要有三项需求:一为增加知识、二为获取信息、三为消遣。目前国内摄影类杂志能提供给读者的主要只有前两项内容(杂志的重点),一但读者达到一定水平了或可从其他渠道获得同样内容了,便不会再连续买某杂志了,或许只是偶尔在报摊上随机看上哪本买哪本。笔者以为编者不能忽视甚至放弃杂志的消遣功能(当然知识与信息也同样具备消遣功能,但这不是笔者的话题)。摄影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器材、技法、创作经验、“理论”说教便能简单地涵盖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其可能是非器材、非技法、非创作经验、非“理论”,但确又与这些内容相关联,可定义为“边缘内容”,这正是读者潜意识中所需要的“消遣功能”的内容。当然,这种“消遣功能”的具体内容同样会增加读者的专业知识量与信息量。

   “边缘内容”题材很广,一般说来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具备广义的人文内涵,仅举一例,可参阅《摄影与摄像》杂志1999年第6、7、8、9期连载的闻达先生的文章《在苏联摄影消费市场的闯荡纪实》。如此说来贵刊今年第2期杂志创作版所登的几篇文章是否也是“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具备广义的人文内涵”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纪实 ”作品文与文章太“似曾相识”了(笔者无意说不好),仔细品读,与笔者所举例的文章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绝不是“一个说器材,一个说创作”之差别(笔直也很容易举出“说创作”的实例)。总之,“边缘内容”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与摄影有关的事”(当然少不了文化内涵),而不是讲某一具体器材、或某一具体“创作历程”等。它可能很恢弘、也可能很有趣、也可能平淡如水……但它切实能让我们感觉到“功夫在画外”……

   如果说器材、技法、创作经验、“理论”是骨,那么“边缘内容”便是血与肉,其具体内容本身也不会分出“发烧友”与专业摄影师间明显的需求界限。“边缘内容”的设置是融合“发烧友”与专业摄影师共同需求的最佳选择。

   纵览国内所有的摄影类杂志,内容与读者群(或形式)似乎都有明显的不同定位,但仔细阅读与分析,又很难找出各自明显的与其他杂志不同的特色,差别只是表面形式与个别内容。《摄影之友》与《摄影与摄像》、《大众摄影》定位相同(形式有差别),而《摄影之友》又象增加了“初级知识”的《中国摄影》与《中国摄影家》……这些杂志的内容就如同给几乎同样的人群提供几乎同样的馒头,差别只是有的 馒头大点、有的 馒头白点,怎么没人想到提供馅饼呢?真是不可思意!是不是可以认为中国摄影界的现状或稿件的内容“原来如此”,否!根本原因在于编者的思路与胆识。笔者要强调一点,思路与胆识(如开发“边缘内容”)与杂志的读者定位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发烧友”可能是摄影的初级者,但不一定是文化的初级者、不一定是艺术的初级者、不一定是鉴赏的初级者……以前笔者发现很多“画家”自认为是“艺术与灵魂的上帝”,近年随着摄影的迅速发展,很多“摄影家”也自认为是“艺术与灵魂的上帝”,咱们编者可千万别受其传染,一言以蔽之,别低估了大众,特别是其需求。

   中国摄影类杂志的内容缺少结构上的策划、缺少文化上的升华、缺少情感上的凝聚……如果这些都具备了还能是摄影类杂志吗?能!不但能是摄影类杂志,甚至还能是一本《菜谱》……

   中国已加入WTO,摄影市场再不断扩大,同时摄影媒体的竞争也再不断加剧,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别人有的我能做得更好、二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前者做起来谈何容易,而后者并不难做到,主要在于编者能否放开思路,别忘了在您的背后有众多的作者与广大的读者的支持,您只须引导好与组织好。

   贵刊通过这几年的不断进取,相信发行量已“渐入佳境”,但“居安思危”是使一项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多象官方语言),希望笔直的一番“肺腹之废言”能对贵刊有一点点的益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4 09:08 , Processed in 0.059177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