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觉得爱好者的观测是观而不测

[复制链接]
stream 发表于 2007-1-1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网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说白了就是看个热闹,对吧
jiahao1986 发表于 2007-1-1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原帖由 stream 于 2007-1-14 13:02 发表
说白了就是看个热闹,对吧


爱好者的观测数据在好多领域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建议你翻翻老帖子或看看相关书籍就知道我们能够“测”什么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A2CR 发表于 2007-1-14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联通
楼主说的没错,大多数爱好者都是观而不测,真正按照正规观测记录表去填写观测数据的不多,目前的状况的确如此,但目前只能一步一步来。这次2006P1彗星的观测我占据高纬度优势,取得了最多的观测数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whzjh 发表于 2007-1-14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S&T的撰稿人曾测量小行星视差来算日地距离,还有测恒星的周年视差来计算它的距离的。(太令人吃惊了,这些测量对爱好者中的老鸟都是很难的)不过像我们这些菜鸟还是稳扎稳打先把110个M天体和赫歇尔400都看到再说吧。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在做掩星观测和木卫的观测,这些都是得精确到0.1秒的,像BA2CR版主就一直都在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7-1-14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呵呵~最多也就是看看。找找壯觀的感覺。。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莱因哈特 发表于 2007-1-1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东方有线
都叫爱好者了嘛。。顺其自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hranky 发表于 2007-1-14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浣熊先生 发表于 2007-1-1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电信
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喜欢就好,高兴就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medes 发表于 2007-1-14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天河区 电信
原帖由 phranky 于 2007-1-14 16:12 发表
彗星都有什么观测数据可以记录呢??

多得是, 彗星总星等m1, 彗核亮度m2, 彗尾亮度, 星等测量方法, 彗发直径, 凝聚度DC, 彗尾长度, 彗尾方位角PA... 常规的一般不包括测量核星等和彗尾亮度, 我所知道的有这些, 肯定还有更多的项目. 现在中国有多少人来测量这些basic data? 乐观的估计不会超过5个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周恒 发表于 2007-1-14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E家宽带
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次彗星的数据时很难测量的,在这么极端的条件下,谁也没有经验,在-2等以后就没有任何可以参考、衡量的参照。只有当彗星进入soho视场中,专家们和资深的爱好者才因为和金星的对比才确定判断超过-4等,即使是拍摄也很难精确判断其亮度和位置。国内的众多观测中的描叙也很具体的了。


是楼主自己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一味的指责,这是很不公平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活动星图 发表于 2007-1-15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朝阳区 联通
我也觉得是看热闹,很多人有较好的望远镜,如果用来做基础观测+摄影,那是很好的,既得科学数据又有艺术价值,可很多人只用来拍,拍个星云星团的也就是艺术价值了,放作品一段时间也就过去了,而且这样的照片多的是,如果有科学观测的报告,以后有什么项目可以用就能翻出来计算。对于那些只看不拍不测的,就是浪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iahao1986 发表于 2007-1-15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其实我们这些爱好者,大都不是靠天文吃饭的,只能算是“玩”天文,有的人玩目视,有的人玩摄影,一种兴趣爱好而以,没必要觉得自己非高出点有科学价值的东西不可;更何况真想自己的数据有科学价值,不付出相应的金钱,时间是很困难的;就像搞摄影,想拍出那些顶级的照片,不花上几万块钱,不练上两三年是不行的。

如此这般要求,对于目前学生居多的中国天文爱好者群体来讲,暂时是达不到的。不过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爱好者的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A2CR 发表于 2007-1-15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联通
原帖由 jiahao1986 于 2007-1-15 00:54 发表
就像搞摄影,想拍出那些顶级的照片,不花上几万块钱,不练上两三年是不行的。如此这般要求,对于目前学生居多的中国天文爱好者群体来讲,暂时是达不到的。


既然玩摄影(尤其是顶级照片)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为何不搞一些既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有科研价值的基础观测呢?这样既可为科学作出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观测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 本帖最后由 BA2CR 于 2007-1-15 03:03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jiahao1986 发表于 2007-1-15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原帖由 BA2CR 于 2007-1-15 03:00 发表


既然玩摄影(尤其是顶级照片)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为何不搞一些既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有科研价值的基础观测呢?这样既可为科学作出贡献、体现自己的价值,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观测技能,何乐而不为呢? ...


个人感觉,大部分人人之所以爱好天文,爱好的就是观测时那种视觉冲击力,自己作品被别人欣赏和赞美的成就感(外国还不是有N多人专注于目视深空观测,也不见有什么科学价值;N多人花重金买器材拍照片,也不见有什么科学价值);爱好这东西,能够为专业领域做出贡献固然是好事,但总是抱着这种责任感的话,是不是太累了呢,是不是违背了很多人“找乐儿”的初衷呢。再说,我敢说BAC2R版主长时间来在基础观测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绝对不会少,否则的话您的数据如何能够被人信任?毕竟经验不是凭空就能来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摇光_7 发表于 2007-1-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网
国外爱好者利用自己的设备与专业台站进行联测的事情有很多了,而且一直没间断过.

相比之下,我国的天文爱好者还停留在:用好器材拍好照片的层次上.

原来朱进说过,流星的目视和照相观测,联测最适合天文爱好者,后来发现也并不这样狭窄.

比如 掩星联测
比如 变星联测
等等.

不过,我想问问,我们的爱好者们有几位有拍照时同步GPS的习惯?

又有多少按照规则做flat,dark,bias,linear?

[ 本帖最后由 摇光_7 于 2007-1-15 13:07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ream 发表于 2007-1-15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网
回答楼上的:没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清夜星蓝 发表于 2007-1-1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也不全是 主要是对相关知识了解的不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hunter 发表于 2007-1-15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余姚/慈溪)电信
我是自己玩的,不想出什么成果。如果偶尔出了,也无所谓。
自己高兴就行了,不管别人的看法。为什么要看别人脸色呢,活着多累啊。自己开心就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lone狼 发表于 2007-1-1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鹏博士宽带
就是,主要就是玩個快樂嗎,不要太沉重,也不要一定期望什麽結果,觀測,或攝影的過程就很快樂了,拍到壯觀的照片,會給你成就感,至於那些什麽一定要有科學價值的的事情是專業天文學傢的事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摇光_7 发表于 2007-1-15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网
只能说明,层次没到,还需要修炼!
看看欧洲的爱好者在做什么,就明白以后该做什么了。

拍照片,不能拍一辈子M42

中国该是出现业余天文学家的时候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28 16:48 , Processed in 0.0891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