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产全幅专业制冷相机QHY600评测

[复制链接]
圈儿圈儿 发表于 2020-3-1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圈儿圈儿 于 2020-3-12 10:06 编辑

QHY600M是一款使用sonyIMX455新品,6000w黑白被照式的专业天文制冷相机,我第一时间分享感受 。                                                                                                                                                      -作者:吴振
听说QHY600M太热销了,很多国内外兄弟排队摇号持币待购,我是幸运的在去年底第三批拿到双万兆光纤专业版本,现在有一些使用时间了,特拿出来说说评价。
外观上,基本延续了QHY11直至QHY367全幅家族的圆筒设计,外径90mm,因为这次专业版有10G光纤插口,搞得整体镜筒老长,足足长了一节,俺没有条件测试万兆光纤了,据说一个模块淘宝也就几十块,好在上面还有喜闻乐见的USB3接口,一个传统12VDC接口,一个专用的4PIN滤镜轮传递接口,气密玻璃仍然是双面绿色的增透镀膜玻璃。采用sony最新的IMX455全幅被照式原生cmos,16位读出数据,分辨率9600X6422,单个像素大小才3.76um,最重要的是原生黑白!!!,这下再也不用自己刮刮乐改装黑白了,从参数可以看出来就是sony本家的IMX411和461同一块板子切下来的全幅大小的芯片。
这个被照式的设计看外观就很明显,整个传感器比较黝黑,表示光线来了大部分逃不掉,同时配合镀膜的封装玻璃不容易引起低端芯片无镀膜的内反射光晕,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IMX071以下的芯片和部分低端4/3芯片上,芯片封装不镀膜会和传感器发生二次反射导致有规律的光芒光晕,而IMX455就没有这种困扰。
这种结构适合装在RASA上,那我就老老实实把这个炮弹装上去看看有什么效果,在夜晚中安装就绪,左边是本次主角QHY600M,右边是采用sony家IMX094的彩色QHY367C。
1.jpg
这里直接说优缺点吧:
1、气流风道与的矛盾,事实上这种类似的结构都有这样的矛盾,只不过600M达到了3.75um像素,对气流要求更高了,设计时候圆筒型也许是想其为主焦点系统使用,风道为上高处进入底部双侧面喷出,如此设计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热气流影响成像成像风道,左边为功率满载,右边为关掉制冷功率,可以看到左边图片功率满载时候喷出的热气流让整个光学系统气流絮乱。而右边功率关闭时候比较有规则,除了6点和12点分钟方向有风道喷出(12点为导线倒影请忽略,以6点喷出风为准),说明即使在关闭功率制冷时候,相机本身的功率也会喷出比环境温度有差异的气流进而影响成像。二是在主焦点系统中,该气道的设计会不停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将灰尘喷入主镜镜面系统中,让主镜或施密特改正镜积灰。
2.jpg 3.jpg
所幸的是,QHY600M还有水冷版本可定制选择,建议真正要在主焦点系统使用的直接订购水冷版本,我暂时没法换水冷版本只好直接DIY改变风道导流出去。
2、必须独立12V直流供电,这点没有在说明书警告,即使使用台达12V18A的开关电源也不能把QHY600M和12V的电脑混合共用,因为600M上电时候电流冲击比较大,会可能直接导致12V其他敏感电器的瞬时断电。另外独立供电后,几十毫秒的曝光横波改善良多。
3、标准版的600M法兰距为17.5mm,加上可旋转的配送的CAA接环6mm后本身就占了23.5mm,如果想在一个后截距为55mm的牛反MPCC系统中同时使用OAG和滤镜轮是很难办到的,只能在55mm、OAG、滤镜轮三者之间选2,或者采用特别点的长后截距的MPCC比如TS 寸MPCC。当然后来Q博士也说会有短法兰距的600M版本推出,由17.5mm减短到6.5mm,虽然让制冷效率大大降低还增大了玻璃窗口外结雾的风险,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说完缺点,就该说它的优点了。
异常精准的后截距和焦平面自准,相比早期的后截距误差正负1mm左右的随性产品,新一代QHY600M的自我素质显然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据测定等效光学后截距正好在标定的17.5mm后截距上面,达到博士自信的误差不超过正负0.1mm,最重要的是,装配完毕的产品,经过我量化比对测试,600m全幅画面四个角之间深度误差不超过0.02mm,(使用图中深度计),完全满足11寸级别的光学误差要求。这对于全幅深空摄影来说,哪里还用另外再加入装置调校焦平面?为犀利的星点创造出有力保证。
4.jpg
出厂完美的干燥和封装,对比早期QHY产品系列要干燥吹风机或干燥管,甚至标配干燥箱,新的600M出厂内室干燥即达到很高水平,我不用任何干燥剂和干燥管,制冷在零下30度也没看出内腔任何结雾的迹象,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干燥手段,不要轻易尝试拆相机避免湿润的空气进入内室。
高帧率和读出,更新了驱动后,600M在USB3模式下用SharpCap 3.2 pro全帧读出达到4FPS,似乎比像素少一半的367C还要快了,如roi到比较小的幅面甚至达到数百帧,最重要的是不论是行星SharpCap还是深空ASCOM拍摄读出,从来没有卡住或出错的问题,我把它用SC连续高速曝光了4万帧都没有被卡在Reading上,深空经过2个月使用也是可以让我安然入睡,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接地或者做了特别的电气处理。
重点来了,先看以下我拍的彩色和黑白这两个图。
5.jpg

6.jpg
彩色的是我的RASA配QHY367C累计80小时完成,没有使用窄带滤镜。黑白的是同样的RASA配QHY600m加antlia的3.5nm规格Ha滤镜曝光7小时(艾顿CEM120赤道仪,摄于云南楚雄海拔2200米,彩色制冷-30度,黑白制冷-15度,每张20分钟,黑白在PIX消星,dr廖后期)。
过去几年我一直嘲笑窄带的马头是太监,只有上半身的信息,下半身是空空如也,为此立志我不当太监,我用最快的镜子拍了最长的时间,历时一年累计80小时有效的照片才出了一个动感的马头,厚重的暗云气让马头下半身像奔跑中扬起了全场的黄尘。没错,这里大部分是反射星云,不但非常暗,也很少Ha的有效信息。这里下半身就是窄带的坟场。
当我用600nm配合Ha拍摄这块区域时候,最终出图让我的世界观崩坍了,3.5nm拥有比7nm更高的反差,但是通过简单的微单不严谨的测光可知,Ha在广谱光线透过约1/140曝光的样子,马头下半身若全是反射星云的话,使用窄带会让效率降至原来的1/140,曝光量少的可怜,可是7小时!也就是这个短短7个小时狠狠的打了我的脸,极高的敏感度和信噪比让一张最终的图深深地拉出了纹理清晰丝状云气分明的宏大结构,对,这就是马头下半身的新世界!我第一次被自己的器材折服。排除了窄带不窄的情形(因为云气对比星星亮度反差很好说明这是一个合格的3.5nm滤镜)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600nm效率(信噪比、读出噪声、QE诸如此类的,随便你们怎么说)惊人,要么那个马头下半身和大众认知的人设不太一样,它那地方也有微量的Ha激发云气!。啊,我是不是把这个不算发现的发现马上写信告知nasa或者中科院天文台?
zkcsharp 发表于 2020-3-12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崇州市 电信
大佬就是大佬啊 这云气
回复 顶~ 1 砸~ 0

使用道具 举报

好车李 发表于 2020-3-1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尾 移动/广东移动汕尾市分公司
大片,顶一个!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tcjsjxx 发表于 2020-3-1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渭南 电信
确实牛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ukyouwu 发表于 2020-3-1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太厉害了,膜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时光荏苒 发表于 2020-3-1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给大佬跪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岁月·天穹 发表于 2020-3-28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折射镜需要水冷版本吗

点评

有条件当然也可以加装水冷啦,首先可以杜绝一切振动问题,另外制冷温度相比风冷可以做到更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4-1 18:4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圈儿圈儿 发表于 2020-4-1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岁月·天穹 发表于 2020-3-28 14:34
折射镜需要水冷版本吗

有条件当然也可以加装水冷啦,首先可以杜绝一切振动问题,另外制冷温度相比风冷可以做到更低。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18 11:44 , Processed in 0.05457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