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回我们提了土木合影的拍摄技术问题,相信绝大部分朋友已经成功避雷成功拍摄了。不过上次漏掉了的一个很大的坑----后期处理。所以,这篇文章就来谈一谈这个坑到底有多大。
首先,说下拍摄的器材和方法。我在21日用的是信达16寸DOB,焦距1800MM,比C11HD焦距足足短了1米所以视野更大,焦比F4.4也更爽歪歪。在没加巴罗的情况下用Mars-C相机和红外截止滤镜,全分辨率拍摄了3000帧的一段视频。黄昏没有风,一切看似都是那么的顺利~~ 但当我开始对视频进行叠加的时候,发现我太天真了。 按照标准流程,行星叠加选择Planet模式,然后突然发现,纳尼,土星哪去了?
可怜的土星就这么被叠加软件给切掉了?软件BUG? 当然,这1000点伤害还打不到我,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把Image Size的宽度拉大。 果然奏效,土星乖乖回到视野内。接着就是常规流程了。
给木星土星打上AP参考框。叠加比例选择25%,点击叠加按钮,完成叠加出图的一系列动作。
接着,就是让我瞠目结舌的一幕了。
这是什么玩意?叠加软件无法同时识别和对齐两颗行星?!噗!1万点暴击!! 当时真的是一口老血喷在键盘上,回头想想也是,这种天象几百年一遇,估计软件作者也没有考虑过两颗行星同时在图像上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吧!
怎么办?既然行星模式对于双星合璧已然失效,我们只得死马当活马医,用surface模式试试。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点上surface模式,再来一次。 终于行了!
下一步就是AstraImage里的锐化和白平衡,没啥细节,所以锐化随便拉两下就行。 最后我们在Photoshop里继续处理,主要是增强色彩饱和度和卫星提亮。 增加饱和度这个比较简单,我们单独说一下卫星提亮。 Photoshop打开后放大到局部,准备抠出卫星。 用圆形选框工具选择一颗卫星。因为低角度的缘故,卫星已经毫无细节而且不圆,所以我们采用了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选择卫星光斑的一块圆形的区域(区域外的就不管了)。 PS:如果是卫星拍的很好,有圆面有细节的话,就不要这么干了,要老老实实把卫星整个抠出来。
对选取做1个像素的羽化,这样抠出来会比较自然。
按Ctrl+J,得到一个带有卫星新的图层。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卫星的位置是在原位置上。 用这个方法把所有的卫星都抠出来,获得若干个新图层。
再用同样的方法,把木星和土星也抠出来。抠行星要圈大一点,保留原本的边缘。 全部抠出来之后,隐藏之前最原始的图层,就获得了行星和卫星。
下面,我们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再把它涂成纯黑色,作为全图背景。
这样就获得了干净的背景,以及上层的行星和卫星等等。
这时候把所有单独的卫星图层全部合并成一层,叫做“卫星”图层。对它单独调曲线就可以拉亮所有的卫星,而且因为所有卫星在一个图层,所以这样相当于统一拉亮,他们之间的亮度差异也会得以保留。
再对木星和土星本体做单独的曲线调成获得更舒服的亮度和对比度。
最后,合并所有图层,获得双星合璧的完整画面:
还可以对照虚拟天象馆,对照这些卫星光斑做好标注。标注的时候,一定要核对清楚,比如这次我们拍摄的木星周围四个光斑,其实只有三个是卫星,有一颗是恒星。
这样所有的处理基本就完成了。其实土木合璧的处理难度并不大,主要是抠出卫星和增亮,这个方法和大家好好做了一次分享。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