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 “亲手拍摄的作品,独一无二”
7月12日,应该算得上是天文摄影圈的狂欢日。 早在1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社交平台上提前公布了首张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拍摄的全彩宇宙深空图像“SMACS 0723”星系团。
▲ 图源海外社交平台 这一“剧透”,犹如平地惊雷,炸开了沉寂已久的天文摄影圈。长达25年的漫长等待,高达100亿美元的超额预算,为了这46亿光年外的惊鸿一瞥,值了。 除了让人惊呼震撼的星系团 SMACS 0723,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还陆续公布了包括系外行星 WASP-96b、行星状星云 NGC 3132、斯蒂芬五重奏星系和船底座星云在内的首批科学图像。
▲ 图源NASA海外社交平台 当第一眼看到这张细节炸裂的船底座星云,真的被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宇宙辽阔,光阴漫长,在地球之外遥远的星系中,竟然有如此壮观、美丽的景象。这无与伦比的美,让人找不出任何相以匹配的赞美。 人类用高端的科技,用多感的智慧,用无限的创新,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得以一点又一点窥见浩瀚星辰的冰山一角。
▲ 图源NASA海外社交平台 但在无数震惊、感叹、赞美之余,有人不禁扪心自问,也抛给所有天文摄影爱好者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了韦布空间望远镜,我们的拍摄还有意义吗?” 想必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答案。 带着这个看似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收集到一些国内外天文爱好者拍摄的作品,和大家分享。
张逸舟
NGC 2237 玫瑰星云
拍摄器材: TEC140APO+10Micron GM1000HPS+ZWO ASI6200MM Pro
拍摄地点:
位于美国德州的私人天文台 拍摄参数: 该图是一张3x1的马赛克,从2021年10月底开始到2022年1月底结束,总共累积曝光了170小时 每年的这个时候,玫瑰星云都是天文摄影爱好者的永恒主题;前几年情人节前夕也都拍过这个目标送给太太,她从一开始略表兴奋到最近表示已经看腻,所以今年想尝试一点不一样的内容。 该图是一张宽窄带的混合,颜色比较非主流,花心里混合了一些Oiii信号,想与传统的宽带红色玫瑰做一点区别,这也是我一直想尝试的构图。情人节将至,分享一张带花杆的“完整”玫瑰给同好!祝大家情人节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Charles Bonafilia
Horsehead Nebula 马头星云
拍摄器材: 信达EQ6-R Pro赤道仪 + Esprit 120 f/7 840mm + ZWO M68 OAG + ZWO EFW7x2" + ZWO EAF + ZWO ASIAIR PRO + ZWO ASI174MM + ZWO ASI6200MM Pro 拍摄地点:自家后院 波特尔暗空等级:6.00 拍摄参数: Ha : 140张 x 600秒 R :79张 x 300秒 G : 64张 x 300秒 B :52张 x 300秒 累计曝光:39小时36分钟 随着猎户座迅速向西消失,晚上几乎没有时间来捕捉这个著名的星云。上面的照片详细地展示了猎户座内的马头星云和火焰星云。作为夜空中最著名和最容易辨认的星云之一,马头星云是一团稠密的云,可见深红色的暗凹,主要来自星云后面的电离氢(Hα),是由附近明亮的猎户座西马星(上中心)造成的。 马头星云是天文摄影爱好者们常见的拍摄目标,虽然海内外天爱后期处理风格不尽相同,但这幅作品,没有任何悬念,迅速席卷海内外天文摄影圈,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大神之作”。
陈建宇
M78 星云
拍摄器材: William Optics Fluorostar 91 APO + iOptron GEM28 + ZWO ASI533MC Pro + ZWO ASI462MC + ZWO ASIAIR PRO + ZWO UV/IR Cut 2"滤镜 拍摄参数: 78张 x 300秒 (gain: 100.00) -10℃ 累计曝光: 6小时30分钟
我是一个16岁的中国台湾高中生,喜欢天文摄影、物理和音乐。虽然这个爱好才一年多时间,但我认为天文学既神秘又专业,可以发现宇宙的美丽。 拍摄M78星云,源于这个物体足够亮,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目标,我可以在6.5小时的曝光下得到很多细节。后期我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来处理。我觉得图像处理是最难的部分,设备可以用金钱解决,但后期处理需要不断的实践。 通过上述作品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海外有私人天文台的张逸舟,在自家后院沉迷拍马头星云到极致的Charles Bonafilia,还是初出茅庐的十六岁少年陈建宇;无论是累计曝光170个小时的玫瑰星云,还是累计曝光将近40小时的马头星云,亦或是只曝光了不到7小时的M78星云。在很多人眼里,都不失是一副值得学习借鉴,忍不住点赞的好作品。 又想起某次参加天文摄影线下沙龙活动,有一位天文爱好者说道:
“我拍摄的东西从来不和任何人比,我也不在意构图好不好,星点圆不圆。但凡出摊打野,拍到就是赚到。” 无论出摊翻车多少次,也不管失误废片多少张,能够亲自搭建设备,连接器材,设置软件,然后亲手拍出一个作品,独一无二,这或许就是意义所在。 愿我们,都能拍出自己心中的“船底座星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