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对数码相机的一些浅薄认识(一)

[复制链接]
kell 发表于 2007-12-1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日本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关于数码相机、、、不妥之处、还请海涵。

1。大家都知道在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像素越多就越清晰,反之、则不清晰,也就是说用相同像素拍不同画幅的片子时、小画幅的就清晰!
99年春买的尼康E950、使用到如今,并没有感到有什么明显的落后、到是觉得现在上市的大部分数码机的塑料成分太多了、令人有些担忧。数字电子产品如同电脑一样-----买来的时候就意味着落后的开始!我这里的数码相机市场几乎每周都有新产品上市、令您眼花缭乱。记得9年前----当时用的数码相机是35万画数,后来渐渐的发展到80、100、140、160、200、300万、、、到现在的过千万到5千万了,那个时候也是抱着学习和实践的态度对待数码相机的,因当时的我正是高烧“色友”,拥有几件尼康器材---FM2、F3和、F4和底片扫瞄仪、、、,多年来觉得胶版的后期制作是件麻烦的事,数码相机的简便、使我渐渐的倾心她了、、、、
当年选择200万画数级的数码相机也是同3R、5R的彩扩比较而来的、主流显示器1600X1200、1024X768正好可以全画幅显示这个画幅的片子、不需大的调整就可一目了然了,一般人用肉眼是很难辨别的,特别是色彩等,换句话说------1600X1200(200万像素)的片子同680X480(约35万像素)的片子、在等视距离上观看-----清晰度是相同的,当然画幅不同而已。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银盐”活动用具就束之高阁了,,,现在回过头来再品味银盐片同那些千万、5千万画数级别的数码片的比较------前者付出的劳动、情感、人性化的唯美理念同后者的现代高科技、多变格式、个性化的唯真派比较而言、数码与银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谁也取代不了谁、还要相处并行的。就好比CD同黑胶唱片、电灯同蜡烛、、、气氛不同啊!
如果要比较****同****的好坏,一定要在同一条件下、同一被摄体、同一、、、的AB对比,才有说服力。再比方说同是D3的4256X2832约1200万像素级所拍的在不同模式状态的图片-----压缩和非压缩、所得到的画素数一样吗?最小画幅是2128X1416(约300万像素)、也就是说只有在选择最大画幅非压缩时才能用到1200万、一般拍照时2128X1416(约300万像素)足以!因为在等视距离上观看-----清晰度是相同的(当然画幅不同而已),一平方米的面积上摆满小米粒和摆满西瓜一样,当然过于夸张了些、哈哈哈哈。
大家算一算你自己手中的机子是如何有效利用像素的!1400X1200、680X480,RAW、HI、FINE、NORMAL、BASIC时的画素数,一味的追求高画素数机,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商家的炒作行为,在经济拘谨的条件下,还是实际些的好。这些都是我为什么多年死抱着E950不放的原因之所在。诚然,过千万画素的数码机已问世多年、在一定范围内也能与传统的“银盐”相蓖美,但要彻底取代“银盐”还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细腻的层次、、、静噪、、、等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都会解决的,那时才可以说数码“相机”真正的到来了。D3全副的上市、终于了却了我多年以来的尼康梦愿!等尼康全副的出台、能使我手中的头、焦距1比1的使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相信那些“执迷不悟”的高像素朋友、该清醒一下了。

2。一般的说来胶片与CCD、CMOS的比较是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用像素来表示的,告诉您几个关于数码相机的有关资料;
a。解像度----取决于CCD的画素数。
b。阶调表现----取决于CCD的画幅。
c。色彩还原----取决于数字电路。
d。影像还原----取决于镜头素质。
数码相机的影像再现并非是简单的光还原,只凭优质镜头还不够,还要有诸多的因素组成才行,所以要想买台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就同买套音响一样并非易事,请三思而後行。 拍出符合口味的片子就更难了。
一般的来说-----135胶版负片的实际现象得到的实际画数为800/1000万、120胶版大约2800/3500万(同转化设备的性能、精度等有关),现在过千万画数的135单反数码相机也有很多款可选择、且价格不菲。不急于玩儿数码的朋友、继续玩银盐片吧,在胶版、冲洗的选择和处理上再下些功夫、得到的Hi-End级别的银盐片是目前数码相机无法比拟的。
时尚派、还是玩儿数码好些。能有效的利用手中的“像素”才是王道!

3。再来聊聊胶片为何只能说“相当”于CCD、CMOS转换器的多少像素的话题吧。大家都知道胶片的成像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物理原因是光学,而银盐感光是光化学,但就胶片本身来说“像素”一词无从谈起(以后的帖子还要特别说到),因为它的成像最小单位是银粒子,若非要称之为---像素、也未尝不可,只是概念性问题。确切地说是应该是曝光、显影、定影后形成的粒子聚合物,这种聚合体的大小是受显影剂和温度、时间等函数的影响,是个不稳定函数。 银盐影像是有物理密度的,就是说银盐影像从断面上看是有薄厚之分的,而转换器则是平面的浅表层布局格式没有可观的“厚度”,对光的“阻尼”可视为零。对单色彩、层次、浓度等的表现是完全要通过“芯片”及部分周边电路、晶格幅宽等的演算、固件软件等来完成的、、、好了,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了。因为转换器与银盐的成像原理不同,其得到的影像效果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但最终结果----人的眼睛是要将他们都一致化的、相同化,但这比较难,就如同想要回放出音乐会现场一样难,最终也就出现了两个流派-----维真与维美。
供大家参考。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kell 于 2007-12-1 10:3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15 收起 理由
choudeku + 1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做人要厚道、干事儿要公道、开车要霸道、情场上要老道、美食要讲究味道、听音乐要津津乐道。
可视天域 发表于 2007-12-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电信
学习中,以后多多指教啊!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7-12-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多谢理解、指教谈不上,大家共同提高。
choudeku 发表于 2007-12-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网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7-12-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Alone狼 发表于 2007-12-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 联通
不错~好贴~
饿魔 发表于 2007-12-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华数宽带
顶起
harp 发表于 2007-12-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电信
质量能保证的前提下像素高当然好,裁切的余地大了.5\6寸的照片200万满足够.尼康E950我也在用,低能的电池仓盖设计,耗电量大,高光容易死白,其他的差不多都是优点了.

前阵子看到一种说法,再好的镜头上数码相机也打折扣,关键在低通滤波器,不知道是真是假.
choudeku 发表于 2007-12-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网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7-12-2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原帖由 choudeku 于 2007-12-1 22:54 发表
怎么多了这么多广告啊?感觉有些乱

论坛也要“生存”吗、也要拉屎、撒尿、、、、只要不过分就行了、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7-12-2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原帖由 harp 于 2007-12-1 22:32 发表
质量能保证的前提下像素高当然好,裁切的余地大了.5\6寸的照片200万满足够.尼康E950我也在用,低能的电池仓盖设计,耗电量大,高光容易死白,其他的差不多都是优点了.
前阵子看到一种说法,再好的镜头上数码相机也打折扣, ...

多谢同好
耗电量大是事实、但如果你准备两套电池也可足以应付大多场面了。
打折扣的话题应该一份为二的看待,如果是用在全幅上、不见得是损失,由于数码与银盐的成像原理不同、可能会给大家带来视觉上的“差异”,在设计精良的上千万以上像素的机器上,这种“差异”也在日益递减。其实绝大多数是大家的“主观”意识在作怪。
Panshell 发表于 2007-12-2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深圳市 电信
可惜,几点明显的错误,讨论:

a。解像度----取决于CCD的画素数。
解析度取决于CCD的像素颗粒大小以及望远镜(或镜头)的焦距。像素只决定在某种分辨率下的画幅。在你选择相机时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如果要让相片分辨更多细节,你需要的是更长的焦距和更加细腻的像素颗粒,和提高像素数目没有任何帮助。

b。阶调表现----取决于CCD的画幅。
如果是指阶调的是指动态范围(bit数目),好跟画幅大扯不上任何关系。

c。色彩还原----取决于数字电路。
CCD(或cmos)的量子效应,内部滤镜设置,镜头素质。。。似乎都有关系。

d。影像还原----取决于镜头素质。
相同镜头,不同机身,影像还原就一样?

[ 本帖最后由 Panshell 于 2007-12-2 01:5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10 收起 理由
choudeku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7-12-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谢谢参与 很喜欢这种讨论方式、对大家都是个提高、谢谢。
a、解像度(Resolution)----也可称之为分辨率,原意一般用来形容相机镜头的光学分辨能力。在数码照片上图像的解像度是由组成这副图像的象素(Pixel)数目决定的,解像度与像素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这里讨论的是转换器或数码图片本身的“表示”能力、如果镜头设计有误或精度不够所带来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直接的与焦距无关(诚然长焦对通光量有一定影响、但这里讨论的是数码技术)。不同厂家的转换器的上的晶格(显示组)大小不尽相同,理论上是越小越清晰、细腻。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单位面积上的晶格(显示组)大小、小到超过某个理论值后、整体画质非但没有提高反到降低了,这就是大家常说的“锐度”不足、导致观看上的整体感觉不佳。D3与D300同样是1200万级别的、但由于转换器的大小不同(FX、DX),虽然内部尼康独创EXPEED 数码影像处理技术“芯片”相同、但可供采样的范围大不相同,层次、色深等也有可比性,这几天的各种评测书刊多如洪水、楼主不妨找来看看。
各家在晶格上采样的精度、范围等不尽相同、自然也就存在着某些微妙的差异。

b和c等问题讨论、烦请有劳看一下《对数码相机的一些浅薄认识(二)》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83534-1-1.html

d、高素质的镜头是影像“还原”的先题条件、是主要因素而非必然结果。数码相机在您说的“条件”下、由于机身内部芯片的固化“软件”不同、压缩前的图值不同、、、这又涉及到了转换器的读取格式问题了、、、、三句两句说不清楚的,楼主可以自己找些资料。

[ 本帖最后由 kell 于 2007-12-2 09: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牧夫币 +5 收起 理由
choudeku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Alone狼 发表于 2007-12-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福建省福州市 联通
继续学习~
银河一仙 发表于 2007-12-3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xfinity
原帖由 kell 于 2007-11-30 15:35 发表
银盐影像是有物理密度的,就是说银盐影像从断面上看是有薄厚之分的,而转换器则是平面的浅表层布局格式没有可观的“厚度”,对光的“阻尼”可视为零。


好文收藏了。请问银盐影像物理密度大致是多少?就是单位面积上银盐颗粒的数量?希望在和数码解析度的比较中有一个概念。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7-12-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个银盐影像物理密度大致是多少、还真不太好说,虽说没有官方的具体数据表明,由于受材料、药液、温度、时间、曝光量等多方面个影响,有一种说法是每平方毫米不低于3万个聚合体,没有科学依据、仅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kell 于 2007-12-3 21:40 编辑 ]
yanbinemail 发表于 2008-1-7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佛罗里达州
关于胶片的分辨率:
一般的颗粒大小是0.01-3毫米,颗粒之间的间隙是0.005-0.01毫米。转换为数码,每个颗粒要至少4个象素。所以35毫米是4*(35/0.02)*4*(24/0.02)= 3400万象素,目前只有一个数码可以做到。
搜星星 发表于 2008-1-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学习啦!
phenix 发表于 2008-1-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联通
我还是认为同样500W像素,1/1.8的CCD比1/2.5的CCD的要好。
 楼主| kell 发表于 2008-1-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东京都NTT通信公司Plala网络
原帖由 yanbinemail 于 2008-1-7 09:59 发表
关于胶片的分辨率:
一般的颗粒大小是0.01-3毫米,颗粒之间的间隙是0.005-0.01毫米。转换为数码,每个颗粒要至少4个象素。所以35毫米是4*(35/0.02)*4*(24/0.02)= 3400万象素,目前只有一个数码可以做到。 ...

如果有实际说明或具体的东西来说明的话、让人们就更能相信你的结论了。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