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浪淘沙 于 2008-8-28 16:02 发表
按照目前的天文观测而估算出来的恒星数量至少是10^22数量级的,这么多的恒星中难道就我们太阳系最特别?
从这一点看,外星生命是应当存在的.
可惜的是目前地球上的技术,飞船不可能飞得太快,(当然也不可能飞得太远了),所 ...
这让我想起来多年前曾办了借书证,看了许多好书,曾兴趣浓厚的看阿西莫夫《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一书(科普类)
有关介绍我转载一同样阅读过此书的作者读后感:http://www.jinyueya.cn/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3400&ID=463335,有兴趣大家可以亲自一读此书,写的很妙。
《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绝对不止一个中译本,因为几个不同的版本我都阅读过。单是看书名,“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距离现在的科学相距甚远,甚至会被人误以为是冯·丹尼肯的《众神之车》之流的东西。事实上,二者绝对不可混淆:《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虽说看似虚无缥缈,却是以确凿的论据和严密的推理为基础的;《众神之车》的推理只是貌似严密,而论据干脆就是拼凑和编造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看起来都像是在大学里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而且属于那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同时又结论清晰的博士论文。
这位名叫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博士利用了他的生物化学专长,利用了他对天文学的了解和喜好,尤其利用了他迷恋和酷爱推算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地球以外生物可能存在的条件,然后给出了银河系中的一连串具体数据,再一步步丝丝入扣地进行推理——
恒星数量→行星系数量→围绕类日恒星的行星系统数量→具有有用生物域的类日恒星数量→属于一等星族并且具有生物域的第二代类日恒星数量→属于一等星族的第二代恒星并在其有用的生物域中有一颗行星运行的数量→具有有用生物域并有一颗类地行星在此空间运行的一等星族的第二代恒星的数量→可居住行星数量→有生命的行星数量→拥有多细胞生命的行星数量→有丰富陆地生命的行星数量→有技术文明出现的行星数量。
最后得到的数字极为可观——在银河系的3千亿颗恒星中,至少有3.9亿个世界拥有技术文明!
有关地外文明数量的讨论,还有一个著名的“德雷克公式”,理解起来也许更为直观:
N=R×f(p)×n(e)×f(l)×f(i)×f(c)×L
N:银河系中可沟通的文明数量;
R:银河系中“适合”恒星形成的速率;
f(p):带有行星的恒星所占比例;
n(e):有合适生物圈的行星总数;
f(l):生物圈适宜生命发展的行星所占比例;
f(i):存在智慧生命的行星所占比例;
f(c):已发展出技术并试图进行通信的文明星球所占比例;
L:可进行沟通的文明存在的时间。
事实上,阿西莫夫的作品向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著称,无论他的科幻小说还是科普作品都是如此。当然也有一种通俗些的说法,认为阿西莫夫就是喜欢没事瞎算,有一个阿西莫夫生日的故事可供佐证。阿西莫夫于1920年年初生于莫斯科西南一座小镇的犹太人家庭,由于当时的苏俄当局不严格登记新生儿的出生日期,所以阿西莫夫一直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出生时间。后来,他经过一系列推算,认定自己生于1920年1月2日——反正每年他总是在这一天举办其生日宴会。后来有一个科普作者,把阿西莫夫喜欢推算的习惯作用于他本人身上:假设把阿西莫夫压缩成一个黑洞将有多大体积云云。阿西莫夫无奈道:也就是我好脾气,假如他敢于对我的其他创作同行作此推算,肯定会被撕成碎片。
仅仅计算出了地外文明的数量还不够,下一步就应该是如何寻访与接洽,为此阿西莫夫同样提出了无数的方式,当然其中很多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来说都不太现实。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行的方法,有一种方式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构造一个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系统,状如一颗完整的行星,但是它不按照天体力学的原则运行,而是自主地在恒星际漂流。这样,它便不需要有多么快的运行速度,因为在它的内部,文明自然地发展,按部就班,生命不息,繁衍不止,是一艘永不需要返回的大使星船。
针对这一令人惊异的方式,阿西莫夫借他人之口问道: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紧接着,这位著名的科幻大师给出了一个有力地反诘:
“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这是一句多么令人激动的反问!让人不禁回想起人类在20世纪60年代的宇航英雄时代。
[ 本帖最后由 银河负熵 于 2008-8-28 16:2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