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问一个菜鸟问题,行星内部的高温来至于哪?

[复制链接]
lgw51 发表于 2008-10-1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方正集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ositron 发表于 2008-10-16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这问题可一点都不菜,据我所知,这个学术界还没完全研究清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潇洒泪 发表于 2008-10-16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电信

回复 1# lgw51 的帖子

就目前掌握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来自重力挤压,还有一方面来自重元素蜕变,更小一点的就是自转能通过潮汐能方式释放。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152JL 发表于 2008-10-1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gw51 发表于 2008-10-16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鹏博士BG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道无极 发表于 2008-10-1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马来西亚
虽然看似都是些常识的问题,但却没有多少人都会答的问题!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mile123 发表于 2008-10-17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华盛顿州–金–西雅图
The current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Earth's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heat left over from the planet's initial formation, the decay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and the freezing of the inner core.

quot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ucture_of_the_Earth

and more interesting material to read 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Geothermal_gradient

[ 本帖最后由 smile123 于 2008-10-17 04:52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潇洒泪 发表于 2008-10-17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电信

回复 5# lgw51 的帖子

有质量的物体都是有引力势能的,通过不断的收缩将势能释放。由于地球的物质已经挤压的很紧了,内部的液态流动阻力很大,地球自转使内部液体不断摩擦产出热能。潮汐效应使地球不断变形,也使内部液态成分通过流动摩擦产生热能释放。这些热量都是产生在地球的内部,而产生的热量被地壳包裹,不容易释放,所以内部的温度就升的很高了。

[ 本帖最后由 潇洒泪 于 2008-10-17 08:52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潇洒泪 发表于 2008-10-1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电信

回复 5# lgw51 的帖子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为什么又会公转?公转半径随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小吗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但是不容易理解。
地球在形成时就是自转的 ,公转也是如此。地球自转由于液态内核的阻尼和潮汐效应,会越来越慢,直到地球冷却成全部固态的冷铁石球(也就是地质死亡),这时自转速度如果没有外来效应的话,基本就不再变慢了。至于公转,由于地球离太阳够远,潮汐效应可以忽略,如果没有外来条件干涉,以亿万年做单位,地球公转变化也是很小的,但随着太阳不断损失质量及体积变化,地球的公转轨道会变大。
    但是有很多外来条件还无法预知,如:太阳系围绕银河系转动时,如果穿越一片密集的星云,地球的公转阻力会变大,轨道会变小。而且穿越星云时,木星质量会增加,对地球的轨道摄动会增加,也会产生轨道变化,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gw51 发表于 2008-10-17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方正集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gw51 发表于 2008-10-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方正集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gw51 发表于 2008-10-17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方正集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h! 发表于 2008-10-1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汇港电讯有限公司
原帖由 lgw51 于 2008-10-17 09:17 发表


行星为什么一开始就会自转、公转!不要简单的说是为了摆脱引力啊!


你可以做個實驗, 在光滑的桌上放兩塊磁鉄, 慢慢靠近, 直到它們因為磁性自動吸在一起.
在它們撞在一起的一剎那, 你會發現你幾乎沒有可能讓它們撞上而絕對不改變原來的擺正方向. 兩塊磁鉄結合以後會轉動一段短時間.
如果這情況發生在沒有摩擦力的太空, 它們就會一直不停地轉.

原始地球是由众多碎石結合在一起的, 而且碎石的大小, 速度都各有不同. 如果要那麼多石頭撞在一起而不轉動, 運氣要比那兩塊磁鐵好很多倍才行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ah! 发表于 2008-10-1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汇港电讯有限公司
隕石撞上地球會產生高熱, 小小的一塊就能讓恐龍滅絕.
原始地球就有成亿上萬更大的隕石撞上地球, 地球能不熱嗎?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lgw51 发表于 2008-10-1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方正集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mile123 发表于 2008-10-1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弗吉尼亚州–劳登县–阿什本 Verizon_Online有限公司
原帖由 lgw51 于 2008-10-17 10:26 发表
看来各有各的看法啊!


地球内部的的热能来源目前可不是什么各有各的看法. 主要就是地球形成初期的组成地球的物质的引力势能的存储(物质尘埃从广袤的空间塌缩成小小的地球, 引力势能是巨大的). 其次是这些物质中的极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核能释放), 还有就是内核的物质的结晶化(Freeze)也会释放能量. 至于说潮汐/摩擦作用, 也是有贡献的, 但太小了, 和前面几个比一般忽略不计.

这些基本算是公认无争议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bearcat 发表于 2008-10-1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教育网/北京大学
smile说的有道理。
帮顶以降低陀螺的位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潇洒泪 发表于 2008-10-1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电信

回复 17# bearcat 的帖子

著名的熊猫同志又出来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潇洒泪 发表于 2008-10-17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电信

回复 16# smile123 的帖子

地球内部的的热能来源目前可不是什么各有各的看法. 主要就是地球形成初期的组成地球的物质的引力势能的存储(物质尘埃从广袤的空间塌缩成小小的地球, 引力势能是巨大的). 其次是这些物质中的极少量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核能释放), 还有就是内核的物质的结晶化(Freeze)也会释放能量. 至于说潮汐/摩擦作用, 也是有贡献的, 但太小了, 和前面几个比一般忽略不计.
这些基本算是公认无争议的


结晶化释放热能,是物质在超高压下做出的空间让步,也算是势能释放的一种方式。在地球现在处于热平衡的状态下,自转能通过潮汐效应释放已经是地球地质活动(地震和火山爆发)的主要能量来源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ositron 发表于 2008-10-1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这个问题我看的不多,不过更为支持smile的观点,一方面,我赞同smile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根据我的了解,地球在形成之初就很热了,那时候的火山活动可比现在频繁多了,这可不能用LS的潮汐效应来解释。

熊可是一直在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9 13:47 , Processed in 0.1110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