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改小了散热器面积:
连接罗口镜头
http://qhy.lamost.org/pic/Dscn0982-s.jpg
http://qhy.lamost.org/pic/Dscn0983-s.jpg
把前面的板反过来,又变成了1.25寸目镜接口
http://qhy.lamost.org/pic/Dscn0985-s.jpg 用半导体致冷耗电量多大?全套装置总耗电量多大? 看来这套东西结构不错,请问几个问题:
1、用小镜头时,固定在赤道仪时是在CCD相机的散热片上固定吗?
2、用大镜头时,比如300/2.8,一定要固定镜头。CCD是悬空还是也最好固定?
3、风扇转动时,是否有震动的影响? 关于散热片,我有2个想法,
1,用软管,把风扇和散热片分开
2,干脆用水冷 成品的铝合金外壳是全封闭的吧?
表面若能处理成黑的更好。 可以灌。但灌了以后想再拆开就难了
Cold finger
看了几张产品介绍的照片, 有几个问题,1. 有没有打算设计ASIC, 提高集成度?
2. 半导体制冷元件(PELTIER)是怎么和CCD连接得, 是否通过一个COLD FINGER, 如果机身全裸, 制冷效率是否会很低, 因为总是在给环境空气降温. 有没有实测CCD本身降温多少? 请问QHY:
在使用这个CCD时,75mm 和600mm焦距的镜头相当于135相机多少焦距的镜头?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
由于CCD实际对角是8.9mm,是135镜头43mm的1/4.8,因此,乘4.8就可以。
75mm因此相当于360mm,600mm的相当于2880mm。
“相当”的根据,是对角视角相同。 那TOUCAM呢? Toucam的CCD,对角是4.5mm(http://oldfield.uhome.net/star/toucam.html)
因此,倍率系数是9.6,两个镜头分别相当于720mm和5760mm。 谢了! 给QHY个建议,干脆找人投资建一个公司---估计是中国第一个业余天文用冷却CCD Camera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