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APO厉害,还是施密特厉害?
问一个很无知的问题,如果不问明白就更无知。看了很多望远镜方面的书,都说施密特望远镜取代了折射镜,没有色差,成像比折射镜锐利,视场远大于折射镜!折射镜因此在天文学领域被淘汰!既然如此,为什么没听说有哪个天文发烧友在使用呢?既然施密特镜比折射镜优秀,为什么象ASTRO—PHYSICS这样的名牌厂家不去生产,反倒在起劲地研制APO折射镜,这不是一种倒退吗?不是说APO是最昂贵的望远镜吗,为什么不生产相对便宜的施密特镜呢?难道施密特镜比APO折射镜更昂贵、更难制造吗?请坛主、版主以及各位高人前辈给予明确答复! 施密特望远镜和APO折射望远镜各有用途,互相不能取代,各有自己的市场。
纯粹的施密特望远镜的确成像非常锐利,视场非常大,但是:1、像场是一个曲面,2、只能用于拍摄不能观测,3、操作复杂,4、价格高。
因此,只有发烧到一定程度才会买施密特。
施密特的另一个优势,是相对光圈非常大,可达f/2,因此曝光非常快,因此同焦距下视场也大,因此施密特望远镜口径比较大(否则焦距太短了)。
APO是最昂贵的望远镜?如果有这种说法,也是指同口径的前提下
大于4寸的折射镜确实可以淘汰了
口径小于4寸, 折射镜有优势, 因为没有中心遮挡.大于4寸后, 在我看, 折射镜确实可以淘汰了. 施卡镜结合了折射和反射的优势, 一般焦比在F/10 左右, 是较慢的镜子, 因此对目镜要求不是很高, 既适合目视, 也适合摄影. 就是说:1。施密特望远镜口径不可能小。
2。只能照相,我建议以后统称为施密特照相机。
口径小不了,又不能目视,也只适合天文学家用了。版主,据您所知,是否有爱好者使用私有的施密特镜?多大口径? 有啊,比如这个口径16cm、f/2.5的:
http://www.losn.com.cn/twahz/photograph/4_5.htm
香港的廖庆齐老先生,有一款12.5cm、f/2.5的:
http://liu.hkas.org.hk/Liu-equip.htm NTP-16B业余施密特望远镜
http://www.losn.com.cn/twahz/photograph/6_1.htm 是纯施密特吗?如是的话,这几架的口径也太小了!我看还不如用同口径APO算了!
LYMEX版主,我最无法理解的是纯施密特镜看起来细长细长的,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视场?施密特先生真是个了不起的天才!!!!!
施密特照相机
施密特照相机和施密特卡赛格林望远镜(密卡镜)是两码事.施密特照相机没有附镜, 底片或CCD放在主焦点处, 因为没有附镜的二级放大所以镜速比密卡镜快, 光不引出镜筒, 自然无法目视. 引用Q哥站点的一张图:
http://amateur.lamost.org/tosky/05instruments/telescope/06.gif
原文:http://amateur.lamost.org/tosky/go.htm
细长吗?细是因为长,长是因为前面有遮光罩、改正镜。改正镜到主反射镜的距离为焦距的2倍。而反射镜尤其是折射镜,长度可以比焦距短呢。
另外,焦距越短,视场才越容易做大。 我对施密特镜的改正镜发生了浓厚兴趣,请问版主,施密特改正镜具体是什么形状?书上说是波浪形。我觉得施密特镜的整体都很容易制造,唯一有难度的是改正镜。看起来改正镜很薄,对光学玻璃的要求不会太高,那为什么施密特镜还这么昂贵呢?恐怕只比同口径APO便宜一点! 施米特是啥?
回复: 大于4寸的折射镜确实可以淘汰了
最初由 ASTROLAN 发表口径小于4寸, 折射镜有优势, 因为没有中心遮挡.
大于4寸后, 在我看, 折射镜确实可以淘汰了. 施卡镜结合了折射和反射的优势, 一般焦比在F/10 左右, 是较慢的镜子, 因此对目镜要求不是很高, 既适合目视, 也适合摄...
5寸到8寸APO镜在目视行星观测上的效果是无可替代的。而且CCD深空摄影更是强项。 SCT的主要优势在于便携,因而降低赤道仪造价。但它是一种过于折衷的设计,光学质量是同样加工精度下三种望远镜最低的。而APO是追求完美的设计。
我是SCT玩家,不过要替APO说句公道话。虽然我不建议别人买大口径APO,深空摄影超级扇子除外。 马牛对比施牛的行星观测优势大吗?
无修止的争论现在开始
最初由 过马路 发表最初由 ASTROLAN 发表
口径小于4寸, 折射镜有优势, 因为没有中心遮挡.
大于4寸后, 在我看, 折射镜确实可以淘汰了. 施卡镜结合了折射和反射的优势, 一般焦比在F/10 左右, 是较慢的镜子, 因此?..
这是一场无修止的争论, 在很多论坛上都争过, 还将一直争下去. 这里谈谈我的个人的经验, 也有的是贩卖我能相信的别人的或书上的看法, 无法一一找到出处, 见谅.
1. 色差: APO的优势是色差小, 仅此而已, 折射镜一度已被淘汰, 只是APO出显后大大将低了色差才起死回生, 但不论色差大小, 只要是折射式就总有色差, 牛顿式先天无色差, 这一点是APO无法比拟的. SCT的修正镜曲率很小, 也不引入色差.
2. 对比度: 牛顿式或折反的缺点是中心遮挡造成对比度下降, 但一般小于20%, 对目视不会有影响. 磨制精度稍差的折射镜的球差造成的对比度下降很容易超过中心遮挡的效果, 另外用于分辩双星时, 还可人为增大中心遮挡来增大临界分辨率区的对比度.
3. 视宁度影响: 用小口镜的折射镜看月亮或行星很可能比大口镜的牛顿效果好并不是因为折射镜好, 而是因为口径小的镜子对大气层扰动的敏感度小, 在很好的SEEING条件下, 大口径的牛顿或SCT绝对能分辩更多细节, 所以关键还是口径.
4. 成本: 用APO五到十寸的成本绝对可以造出比APO好的镜子, 也就是大口径APO性价比太低, 而且很重, 完全可以淘汰,
5. 便携: 四寸以下的折射式才是便携式. 大了就没必要了.
6. 优化: 所有光学系统都是折衷的产物, 有人也把折衷叫优化, SCT 是设计上的优化, 不知性能最底从何说起? 至于劣质厂商为了降低造价或加工精度而做出某种折中就另当别论了. 我曾经看过苏联制造的马卡镜,镜筒长于施卡,中心遮挡小于施卡,对比度接近
APO,无色差,但价格高于施卡。我认为马卡应是最好的折衷方案。当然,最好各种镜子都能有一只,比一比,感觉一下,到底喜欢那一种。我想可能的结果应使用这个标准衡量:使用频率+自己的偏好。
马卡, 施卡,
马卡和施卡的光学特性相似. 但马卡的弯月矫正镜的加工难度和成本随着口径的加大比施卡上升幅度大, 所以马卡很少有大于150毫米的. 所谓施卡根本与施密特镜一点关系也没有,应该正名为卡塞格林折反镜比较合适!因为施卡里面根本没有施米特改正镜,它的改正镜都是一些光学平板玻璃! Astrolux : 施密特改正镜具体形状,就试图上的那样,当然有很大夸张。施密特镜贵,估计是与这改正镜有直接关系,也与产量小有关。 大于4寸的APO镜是否会被淘汰,要看市场的选择。我个人认为,不会被淘汰。5、6、7寸的APO还是有市场。TOA130在日、美买家不少,AP130EDFS,155EDF更是有价无市。另外技术是不断发展的,APO的缺点也有可能随着高精度加工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而淡化。 最初由 Astrolux 发表
所谓施卡根本与施密特镜一点关系也没有,应该正名为卡塞格林折反镜比较合适!因为施卡里面根本没有施米特改正镜,它的改正镜都是一些光学平板玻璃!
确实应当写详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