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的面型精度不是金属加工,精度要上去,要么就要模拟人手,每次的磨量不一样,而且没规律;要么就是建立模型,用应力盘等等可以根据模型变形施加研磨量的磨盘,再根据检测系统,修正路径,实际上。
这类东西很多,网上也多,中文的英文的,可以先仔细搜搜。 只是实现研磨很简单,磨个球,磨个非球,但是不可控精度的话,数控就完全失去意义了,因为这类工作传统摇臂都可以完成,甚至可以说更好的完成 http://www.docin.com/p-55460497.html
这个不是设想不设想的事儿,而是这套系统本身的价格不便宜,这也是为什么相对更发达的欧美磨镜者,基本也不采用这个方式的缘故。因为没有检测系统,这套本身就失去亮点了,而且成本比传统的更高。而大口径检测系统的价格都可以用”天价“来形容的。国内有很多做冷加工的公司,但是有小口径数控非球研磨的公司也很多,但加工成本都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厂制镜还是采用传统生产工艺,而不到更高的生产工艺的主要原因。
想法是美好了,现实总是残酷的,特别对于已经很成熟的系统而言,我建议您多搜索一下,其实国内想做这套东西的人也不少的,从数控控制程序,路径切除了模型都不是问题,包括机子本身,但是相对而言,面型检测也得数字化的。
没有廉价的检测系统的,数控本身并不贵,如果要求精度不高的话,只是模拟人手运作做个球,甚至电脑都不需要,一个单片机就可以完成了。 你多搜搜研究文章就可以了,当然你用大磨盘也可以,但是对驱动的步进或者伺服要求就高了,发热量不小。
数控化不等于精度本身,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减轻人的负担,传统跟数控都可以,但是要精度,传统的需要技师经验,数控的需要检测系统重建路径切除量,这就是差别。国内不重视光学冷加工技师的,所以看起来加工还是廉价,在国外刚好相反。 btw,其实你关于头痛磨镜的论点,我不知道出发点是哪里,是材料难买,还是检测~ 相对来说小口径,手磨的话,第一块镜片磨制到1/4,并不是天方夜谭,而这个精度,已经是廉价厂制镜的精度了。关于精度的检测和估算,刚开始是不容易的,但是现在已经有软件直接模拟阴影图(或者光栅图)了,多对比,还是可以粗略估算出精度的。
香港太空馆每期磨镜班,还是很红火滴。
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其实还是可以尝试数控化的,控制软件可以用MARCH这类免费的,路径切削量模型方程都可以在文献中找到现成的。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把磨镜机想象成老式的针式打印机,磨具想象成打印头,镜片想象成打印纸。 ...
rmdiz 发表于 2010-9-10 15:21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见过有老外做了而且已经商用了,基本上是个类CNC+类多根打一头的磨头而且的确是电脑控制的。网址和图片有空晒一下 因为那是去年的事了 我有保存.....还得慢慢找出来 但是我敢说 没人会合作的 除了像上面楼上有个说可以编程协助的仁兄外 当然应该还有.......但是LZ是否发现中国很多论坛99.99999%的人都是 亮烧 自己有啥啥啥然后就一张照片成品 要么就是权限,论坛币....啥过程都没有 就像口袋有钱怕人不知,非得把钱贴满衣服一样....很浮躁 当然我也不是盲目媚外 但没办法 事实就这样 装置原理并不是很复杂,关键是机械精度问题,如何将磨头轴向跳动、径向跳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 我见过有老外做了而且已经商用了,基本上是个类CNC+类多根打一头的磨头而且的确是电脑控制的。网址 ...
比酷猫 发表于 2010-9-12 23:51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不要说老外了,国内都一堆这类东西了。
那是老问题,你如何检验你磨制的品质,并修正误差,这个才是关键,镜面的精度是以纳米来算的~ 这是核心问题。至于磨头大小,路径,磨头的花纹都是可以选择,可以硬接触,也可以浮动在磨料上,而这类是不需要应力变形的。
不论是手工、经典磨镜机,还是CCOS,都不是一次成型的,如果你仔细研读过光学工艺的话,会发现高精度镜面的检测篇幅远远多过加工工艺的。
至于下边LZ说门槛过高,实在不认同,很多现在爱好者看到高烧的同好,当年大多用的老花之类的望远镜启蒙的,像哈雷这类简易的商品望远镜,经历过国内基本买不到天文望远镜的时代,或者说高级望远镜就是今天看到的玩具级。
天文入门的门槛一直就不高,肉眼就可以了呃,先认认星座等等……话说,自从国内能很方便的买到带GOTO的支架,又有多少是真正能关掉GOTO,准确无误地找到暗淡的观测目标呢?
即便是像今天这么发达的业余天文设备产业,在今年的NEAF上,一样有手工磨镜的演示及其培训班等等…
我不明白,我把问题的要点都说明白了,这套系统的集成、利与弊,需要克服的问题,为啥按照说这话的同好意思,是我在反对探索呢?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