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张衡的地动仪肯定不能确定地震的方向 ...
愚石 发表于 2010-12-5 12:49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地动仪肯定可以确定地震的方向的,但地震点的距离和震级大小就不一定能测出了。在那个时代,能确定地震的方向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张衡地动仪的所谓都柱是悬垂着的,这样才灵敏还能辨别地震波方向。1951年的复制品用立柱代替当然不行了。
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1/23/content_4088520.htm 刚才到有后汉书的网站看了一番张衡传,看得我头都大了。发现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写张衡文学方面的,写地动仪的只有这点只言片语——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一]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注[一]蟾蜍,虾羀也。蟾音时占反,蜍音时诸反。 回复 23# zhangyf1997
——这应该是非常真实的历史记载,没什么可怀疑的.......:lol 毕昇的“活字”术不是没有起作用,西方人发明的“铅印”只是再改进。 毕昇的“活字”术不是没有起作用,西方人发明的“铅印”只是再改进。
sr62 发表于 2010-12-5 16:1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保留意见。
西方的“铅印”,其机械装置,与毕昇的“泥活字”,我看不到有什么联系。
西方在TNT发明之前,也用了“中国的火药”。::hairsmile::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造出的烟花,还真的闻名世界了。
但西方在火药的基础上,造出的枪炮却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这是否是一种讽刺?
还有,“司南”是中国人发明的(至少我们的上层领导是这样说的。),可是,“罗盘”却是外国人“发明”的。(我上学时用的“地质罗盘”,真的不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
小时候,“四大发明”很自豪地写在教科书里。
可惜,老祖宗的高明技术,并没在后代人手里得到流传、发展、改进。
现在却还在拿老祖宗的技术来炫耀,不知老祖宗在地下会不会脸红? 毕昇的“活字”术不是没有起作用,西方人发明的“铅印”只是再改进。
sr62 发表于 2010-12-5 16:1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毕升在西方的知名度没有谷登堡高,例如:西方印制了几十种有关谷登堡的邮票,有关毕升的则一张也没有。
这该如何解释呢?是否是西方对中国历史认知存在隔阂呢?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10-12-5 19:00 编辑
地动仪肯定可以确定地震的方向的,但地震点的距离和震级大小就不一定能测出了。在那个时代,能确定地震的 ...
BA2CR 发表于 2010-12-5 13:54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地动仪实际上不可能测出地震的方向。
同样是从你的北方传来的地震波,你头上的电灯先向南摆动还是先向北摆动?你能确定吗?如果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地动仪就不可能测出方向。
就像海啸,有的是先退潮再来潮,有的则相反。地震波也是如此。地震波是三维波,相位非常复杂,简单的悬垂或立柱,根本不可能检测出波的相位。测方向实际上是用测相位的方法定方向。
就算是现代测量技术能够把三维波的相位测得一清二楚,用一个地震台也定不出方向,需要联网才能定出方位。 活字印刷术没有成为历史,只不过毕昇的泥活字没有推广开或者说失传了,后来主要是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
redstar 发表于 2010-12-5 10:47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准确的说应该是,毕昇的泥活字推广的很广但没有普及,而没有普及的因素既不是“难于使墨,率多印坏”,也不是韩国学者推测的“中国用水墨,韩国用油墨”,而是因为和当时发达的雕版印刷术相比,它的效率实在太低。这种效率的低下不在于采用什么材料,即使泥活字之后的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铁活字、铅活字,一样的效率低下。真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现代铅活字印刷则是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有兴趣的朋友可去百度搜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活字印刷并成功实践的人。活字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司南指南的关键是转动的阻力矩。指南针能实际应用的根本原因是有极为尖细的转轴。做成勺子形状,很 ...
愚石 发表于 2010-12-5 12:46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硬度5.5-6.5的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以上是我网上查到的,我就纳闷了,史书上说的这么详细,王振铎咋就搞不定一个司南复制品呢?后来我又查了资料,50年代钱临照院士曾受郭沫若之托试图以天然磁石制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而王振铎先生的复原物为钨钢在人工电磁场中磁化,这在两千多年前是无法办到的。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已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
至于司南应该是放在地盘上用的(目前国内有部分学者认为是放在水银池子里),由于当初使用司南必须配上地盘,所以后来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放水里用的叫航海罗盘,我国古代称之为“水罗盘”。根据磁针装置的不同,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详细讲述了四种罗盘——水浮法、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缕悬法。事实上沈括概括的这四种方法已经归纳了迄今为止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水针和旱针。 我保留意见。
西方的“铅印”,其机械装置,与毕昇的“泥活字”,我看不到有什么联系。
西方在TNT发明 ...
浪淘沙 发表于 2010-12-5 17:28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于这位朋友的最后一段话本人实在不敢苟同。首先,四大发明之说本身就是舶来物,源自英国人李约瑟,提出时间是1943年。当时策划这件事情的是蒋委员长,目的很简单,就是提高国民士气,抵抗日寇。解放后,国家继承了这种学说,目的一样很简单,提高国民自信。因为对一个自1840年以来屈辱了一百多年的民族来说,没有什么比提高自信更重要的了。宣扬四大发明仅仅是提高民族自信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事实上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相比韩国人的编造历史,我认为国家的做法并无不妥之处。 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硬度5.5-6.5的整块天 ...
aqchw 发表于 2010-12-6 01:5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指点。我没有了解过司南的历史,只是凭经验估计。通过你的解释,知道了不少我以前不知道的信息。
因为它的形状似勺,我想它可能与水有关。很可能最早发现它能指南,就是有人无意间把磁石放在勺子里,浮在水上发现的。 有什么意义?关键今天明天 回复 7# aqchw
至少火药没必要了,鬼子们用这发明削我们削得老High了。 就是放在今天的科技,现在的人也未必能造出金字塔。
BA2CR 发表于 2010-12-5 12:3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只要建成后能保证赚到钱,偶想任志强建几个胡夫金字塔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毕昇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活字印刷并成功实践的人。活字印刷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当之无愧的!aqchw 发表于 2010-12-6 01:27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很好。
中国现在最有名的是“洛阳铲”。
我前面的几贴,是想说明,祖先确实很聪明。能够发明一些外人看来十分高明的东西。
但后人却没有把这种高明的技术流传、发展下来。以至于失传了。
现在为了一些“自豪”感,不得不再次挥动“洛阳铲”,用“文物”来证明,那些技术是中国人首先发明的。外国人即使是独立做出相似的东西,但他们也是在我们之后才发明出来的。所以我们是自豪的。
我们的火药技术,可以做成很好的“烟花”。
“万户”还用这些火药做的烟花,想把自己送上蓝天。可惜他失败了。
最后,外国人用“类似的技术”制造出了火箭,把卫星送上了天。
他们用的技术,也在我们之后才发明出来的。(或许也是抄袭我们的技术。)
我们感到自豪。 路过,看过。。。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