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的建议是好的,先潜水一段时间,静下来学习一下。
天文摄影不是有了器材就能做的。 建议楼主现在论坛学习学习,多潜水,自然会明白的 高桥多数摄星镜都能支持中画幅系统的,135画幅的轻松~ 你我有着相同的愿望 关注此贴 本帖最后由 后心发冷 于 2010-12-16 18:14 编辑
1.施卡,牛反,还有高桥的折射,哪个拍起来效果最好(我知道是高桥),第二呢?差别有多大?
2.同样是折射,高桥的镜拍起来效果好在哪里?
3.星特朗的折返怎么样啊?(个人感觉价格合理,赤道仪傻瓜,容易上手)?
4.高桥的赤道仪操作难上手吗?他的goto功能连接电脑的软件是中文还是日文还是英文啊?
5.赤道仪想买em11 2m,是不应该买em200 2m,比较到位啊?以后升级镜子也方便?(小弟资金不是非常充裕)两款差别大吗?
6.高桥的赤道仪能直接接单反吗?
7.全画幅单反用高桥摄星镜拍星星,图片周围会有暗角或黑角缺角吗?
1、差别主要是焦距带来的差别,这个你搞摄影应该是能体会的。还有就是专为摄影优化的“摄星镜”效果会好于通用的目视兼顾摄影的望远镜。
2、以专为拍摄优化的FSQ106ED为例,镜片的加工精度更好且专为数码摄影优化的复消色差组合,专为数码摄影优化的光学平场系统,成像圈更大,等效光圈更大,调焦座装配的精度更好,有适合拍摄的优质附件等。
3、见过它的C11HD拍的片子,很好看,适合小目标的拍摄,使用了特别的附件,也能从事大天区的拍摄。
4、多操作,没有不会用的。个人感觉GOTO的文字不是啥问题,一般都用英文,这样的软件很多,多看多搜。
5、差别不小,主要是便携机动性和风中稳定性的取向,要是经济条件好,拍摄地相对固定且光害条件较小,建议一步到位到EM200TM 2M。
6、赤道仪都可以通过云台版连接各种相机等光学设备,这个和一般摄影很类似,高桥一般用的圆台。
7、四角失光都是存在的,所以拍摄中要引入平场帧的拍摄,方法可以再实际进行拍摄尝试中体会,也有相关的讲解。 我发现人才怎么那么多 以楼主的情况,先入FSQ106ED+EM200是一步到位的最好选择了。楼主摄影的,如果有长焦大光圈的相机镜头比如500F4,400F2.8,300F2.8 也可以先用来摄星,FSQ106ED可以缓缓,逐步去体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主镜,全副单反对于天文摄影也只是入门,后续会去考虑冷冻CCD之类的,总之慢慢烧,慢慢学习和进步。 请问论坛的技术贴在哪里啊。
我也想了解摄影的知识。但是里面零散得很啊。
我想问
1、同样1000mm-1500mm下,350mm牛反和高桥102APO折射比,直焦谁更合适深空摄影,,假设都要求全副成像?其实考虑配套,价格相差不多
2、通过高侨的巴罗来观察,在尽可能高,高桥102和205马卡、153施卡比,谁更合适行星的拍摄?这时候是摄像头效果好还是全副效果好?(当然,全副会用到更高倍数的巴罗) 回复 13# fasciae
建议不要找技术贴,你既然是摄影出身,在技术上应该有不错的底子了。
大家建议你在论坛上多看看,是看知识贴,这方面你还没有入门。
比如说,你要拍哪种类型的目标?要达到什么标准?
同样是深空,发射星云、反射星云、疏散星团、球状星团、星系……每种目标的特点都不相同,所适用的器材也不相同。
如果是预算较低的初学者,能够“拍到”就很好了,那么随便什么器材都可以使用。
但是你上来就考虑高桥,说明起步比较高,那么就得非常细致的选择器材了。
关于你的问题:
1、牛反的档次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同品牌和型号,精度差很多。
如果上全幅的话,牛反还要考虑MPCC,折射镜还要考虑平场镜。这些附件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不光牛反、马卡、施卡有设计和精度的区别,即使是高桥的apo折射镜,也有对目视优化的和对摄影优化的型号区别。
而且,不同的口径决定了不同的嚗光时间,再加上它们的重量非常不同,所以对赤道仪的要求也非常不同。
所以,没法泛泛的说哪个更好。要根据不同的拍摄目标和质量标准、根据不同的大气和光害条件、根据不同的机动需求,答案可能是不同的。
2、行星是典型的小视面、高亮度的天体,所以焦距和镜面精度是王道。
加了巴罗,就肯定不如直焦的。所以,长焦的施卡或马卡是好的,短焦apo拍这个不是强项。
至于摄像头和全幅的比较,你可以自己计算一下行星在像面的大小,就知道了:像素密度是王道。所以全幅在这个领域是垃圾,摄像头是可行选择。
另外,拍摄行星,影响结果的最关键因素不是望远镜,而是大气条件。 随手写个简明的思路,考虑不全,部分内容不够准确,仅供参考。
当你决定了拍摄的目标后,要考虑(但并不限于):
它的视角有多大?——决定焦距或相机幅面。
它有多亮?——决定口径和嚗光时间。
它的光谱是怎样的?——决定滤镜或改装相机。
它的反差如何?——决定叠加方案。
光害条件如何?——决定滤镜和减光方案。
环境温度如何?——决定热平衡要求和除霜设备。
环境seeing如何?——决定能达到的分辨率极限。
机动力如何?——决定设备总重。
需要的焦距和嚗光时间、设备重量——决定赤道仪和其他支持系统。
需要的口径、焦距、热平衡要求、设备重量、能达到的分辨率极限——决定望远镜的类型和规格。
预算——决定以上需求是否可行。 我勒个去,这个思路,太专业了!::070821_15.jpg:: 这贴里的总结非常到位!学习! 随手写个简明的思路,考虑不全,部分内容不够准确,仅供参考。
当你决定了拍摄的目标后,要考虑(但并不限 ...
bearcat 发表于 2010-12-23 13:35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太感谢了。当然依然迷糊啊。
这样吧。将我的问题说清楚一点,也许更好:
拍行星,显然,我们也只能尽量照顾,能不能拍到土星白斑。更高要求基本是浮云了。我想没有几个人有能力去拍海王星或者其他卫星的。你说的,像素密度是王道,我同意
在我看来,行星牛反实在是太痛苦了,2500mm焦距的牛反,拆装就要哭了。更不要说要调测得带上梯子才能观察了。1500mm的牛反我想是我能接受的最大尺寸了。
这时候折反显然优势很大,但分辨能力上,我不知道,高桥APO,可以再接巴罗后依然媲美折返。所以一问。看到你的答复。我想,也许折返还是最合适的选择。万元左右的OTA,应该拍行星优势还是比高侨好些。
拍深空么。由于慧差、热平衡、像差等不利因素。我对牛反很怀疑的。毕竟这里见到的好照片,多数还是折射。但是我的想法是,如果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冷却CCD上,改用单反甚至单电。这时候是不是更大口径的牛反可以在噪声上找回一些优势?
我的考虑是350mm,f4-f5的牛反,这时候其实焦距是稍长了。我觉得深空恐怕还是1000mm左右较好。但实在没有太多资金可以选择呢。
从使用方便、成像等考虑,106高桥真的很均衡的。不过口径和350比,我是猜,也许可以在CCD上大幅省钱,而得到相近的画面。特别是我梦想,是否可以因此获得更短的总曝光时间,从而更好抓住云层空隙?
当然,镜子也省钱了,但这个个人认为是钱换方便。
但。我真的没有用过高侨,也没有用过牛反,对350-250这个范围的牛反的摄影作品的看得也不多,目前为止,还是觉得高桥的深空更牛逼。当然,我知道,往往牛逼的是后面用的人,未必是器材,所以问问。
如果那位能提供这个口径的牛反的好照片参考,就非常感谢了。
页:
[1]